媽媽,不要送傘來(精選4篇)
媽媽,不要送傘來 篇1
媽媽,不要送傘來
2.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學生體會媽媽的付出,希望自立。做個自立自強懂事的孩子,從而滲透了自立的思想教育。在讀的環節中,注重結合“大雨”“奔跑”等詞語讀出冒著大雨奔跑時勇敢、歡快的感覺。本課生字不多,學生掌握的教好。但有幾個學生懶讀書的習慣要想辦法引導,激發興趣。
3.教學內容分析:《媽媽,不要送傘來》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小詩。這篇小詩用呼告的語氣,表達了孩子不愿意嬌生慣養,希望自立的愿望;也表達了孩子對母親的感情。詩中第一個“我喜歡……”,抒發了孩子貼近大自然的喜悅心情,第二個“我喜歡……”,抒發了孩子搏擊風雨的喜悅之情。兩處“喜歡”,都流露了希望自已行動、自己去闖,希望自立、自強的愿望,這樣的愿望通過對媽媽的直接對話表達出來了。
4.教學目標:1.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讀懂詩歌內容
3.體會孩子向媽媽提出要求直接對話的語氣
4.能正確流利朗讀這首詩歌
5.教學難點分析:引導學生體會媽媽對兒女的感情和兒女不愿意嬌生慣養的愿望
6.教學課時:一課時
7.教學過程
教師行為
學生活動
引
入
新
課
談話:同學們,假如有一天放學的時候忽然下起小雨,你卻沒有帶雨傘,這是你會想什么呢?
板書課題
學生發表自己的真實想法。
齊讀課題
整體感知
1. 播放配樂課文錄音
2. 讓學生自由閱讀課文,思考:通過閱讀,你知道了什么?
3. 組織匯報
1. 認真傾聽錄音
2. 自由讀課文思考問題
3. 小組交流
自主識字
1. 對照字表圈畫生字
2.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不認識的生字
3. 繼續指導查字典
4. 主旨學生小組內輪流讀課文,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5. 認字比賽
6. 全班交流學習情況
1. 認讀課文
2. 利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不認識的生字
3. 組長組織小組同學輪流讀課文,檢查認字情況
4. 小組長用生字卡組織本組同學展開認字比賽
5. 脫離課文認讀生字
讀中感悟
理解內容
1. 讀課文思考:下雨了,我為什么不讓媽媽送傘?
2. 下小雨的時候,詩中的我喜歡做什么?
3. 雨下大了,我又喜歡做什么?
4. 讀第三節,引導學生體會媽媽對兒女的感情和兒女不愿意嬌生慣養的愿望
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小組討論
有感情朗讀課文
拓展延伸
1. 詩中的小朋友不用媽媽送傘,能自己回家,那么我們在家里能做什么事情呢?
2. 完成語文天地中的討論題
3. 談話:同學們能這么做真好,可是生活中,爸爸媽媽總是怕我們把事情做不好,現在你能不能用“不要送傘來,媽媽,我喜歡在小雨中走。”這樣的句式,對 爸爸媽媽或者家里人提出一些要求呢?
1. 小組討論
2.說一說,寫一寫
3.評出“小組內寫話明星”
記憶生字指導書寫
1. 承接上下文,談話:同學,恩能做得這么好,也一定能把字學的很好
2. 要求會寫8個生字。除了“但”其余7各個有難點,可以先組織學生討論,如何才能寫好這8個生字
對難寫的生字,先了解特點在進行書空
觀察教師示范,然后練習。
8.課堂練習
9.作業安排:對媽媽說幾句話.
媽媽,不要送傘來 篇2
一、檢查背誦
二、學習生字
1.同桌互學,說你是怎么記這些字的?
點評:用所學過的方法識字,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2.重點指導:喜、靈、彩、更。
三、指導書寫:
1.喜:士、口、點撇橫、口。
靈:橫山、火。
彩:左上爪字頭,木,三撇。
更:橫、日、撇、捺。
1.描字。
2.聽寫字頭。
點評:用一個固定模式學習生字,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五、仿照課文的二或三四小節寫首詩歌
1.范文:
不要送傘來,媽媽,
我喜歡 ,
,
,
。
點評:拓展練習符合新課標的理念。
2.小組合作根據資料、編寫詩歌。
3.匯報
媽媽,不要送傘來 篇3
對 岸
泰戈爾(有改動)
我渴望到河的對岸去,在那邊,我把船只系在竹桿上;
人們在早晨乘船渡過那邊去,肩上扛著梨頭,去耕耘他們的遠處的田;
在那邊,牧人使他門鳴叫著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場去;
黃昏的時候,他們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這滿長的野草的島上哀叫。
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夫。
據說有好些古怪的池塘藏在這個高岸之后,
雨水去了,一群一群的野鴛(yuān)飛到那里去,茂盛的蘆葦在岸邊四圍生長,水鳥在那里生蛋;
竹雞帶著跳舞的尾巴,將它們細小的足印印在潔凈的軟泥上;
黃昏的時候,長草頂著白花,邀月光在長才的波浪上浮游。
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夫。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過來,渡過去,所有村中正在那兒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詫(chà)異地望著我。
太陽升到中天,早晨變為正午,我將 跑到你那里去,說道:“媽媽,我餓了!”
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樹底下,我便要在黃昏中回家來。
我將永不同爸爸那樣,離開你到城里去做事。
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我要做這里渡船的船夫。
媽媽,不要送傘來 篇4
一篇富有情感的文章,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感極關重要。因為它可能讓孩子出現從量到質的飛躍。因此,我在教學《媽媽不要送傘來》這一課時,我設計了一節專門以朗讀訓練為主的教案,通過本節課學生很好地體會到文章內在的蘊意,又提升了自身的朗讀水平。具體的操作如下:
1、引導學生把丁丁想對媽媽說的話找出來讀給大家聽。(學生心情急切,大聲讀起來)指名讀,針對讀的情況學生進行適當的評價。(此時的朗讀由白開水般到有點味道) 2、讓我們一起聽聽錄音機里的阿姨讀得怎樣,好不好?個別學生一聽有感覺,隨即輕聲地跟讀著。接著,學生針對阿姨對的情況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積極地進行有價值性地評價)有的學生,提出自己也要和阿姨比一比。生進行讀,其余的同學,聽后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心情開始沖動,有了較高的興趣)3、老師指點:如果我們要像阿姨那樣讀,那么,我們就要注意每一段個別地方的情感處理。同學們,想不想呢?(異口同聲說:想)教師指導讀,學生滿懷激qing地進行學讀,場面氣氛熱烈。(學生興奮不已,學習熱情進一步提升)4、指導讀后,引導學生根據提示,自由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此時,學生個個有模有樣,興趣盎然。我契機提出要進行小組比賽讀,并以各組為單位把讀得最好的選上來進行高一級的比賽,評選“朗讀之星”。并由同學自己當評委。(學生興趣高漲,全心投入朗讀中,場面達到了高潮)5、根據學生評出的結果,在讓學生說出哪個同學哪一段讀的最好,然后,由這些同學組合,把各自讀得最好的段落配合起來,讀完全文。學生進行品味。全班齊讀。(學生陷入深深地體味中,場面恢復平靜)6、引導同學放任自由,請自己認為讀得較好的同學當自己的小老師,指導朗讀。各個同學尋找到自己的滿足點,進行別有一番風味的朗讀。(學生探究性和虛心的學習,讓場面熱烈程度一再攀高)7、引導全班齊讀。師進行總結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的朗讀方式,進行一次會心的齊讀)
從整節課來講,學生的情感不斷地得到提升。他們及時應用學到的一切,與我共同完成一堂成功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