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和甜的》教學設計
一、談話引入新課。有許多小朋友都喜歡吃葡萄,今天老師請你們摘葡萄,看誰摘得多。(出示生字卡片)那這葡萄是酸的還是甜的呢我們在課文里找到答案。
二、理解課文
1.自由朗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一會兒我要請小朋友來講講這個故事。
過渡:
(二.學習四自然段)
1)先看看第四自然段,女生讀,看看小猴子想干什么?(吃葡萄)
2)我們來看看葡萄長什么樣子吧。(出示課件葡萄)誰能來描述一下。(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要求學生把句子說完整,評價到位)
3) 這么香甜的葡萄小猴子特別想吃,讀一讀這個句子“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句子中哪個詞語可以知道小猴子特別的想吃?(迫不及待)
4)比較句子句子:(小猴子爬上葡萄架。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兩句話有什么不同?你喜歡哪句?為什么?
5)誰能讀好這個句子?(抽讀,點評,師范讀)
6)孩子們想一想在什么情況下你也會迫不及待呢?誰能用迫不及待說句話?(2,3個)
7) 這時小兔來了,它連忙說“不能吃,不能吃,這葡萄是酸的!”注意后面是感嘆號,說明這里的語氣十分的強烈,再讀。
8)我們一起再齊讀4自然段,看誰讀得最好。
(三.學習2 3 5 6段)
1)小兔子是怎么知道葡萄是酸的呢?(生)原來他是聽說的。看看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2)原來小兔是聽小松鼠說的,那小松鼠又是聽誰說的呢?讀讀第2自然段。
3)小兔子和小松鼠還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小猴子,看看他們是這么說的?(分角色讀5,6段)
(四.學習7段)
1)原來小兔子和小松鼠都沒有親自去嘗過呀,小猴子聽了他們的話決定怎么做的呢?(出示:小猴子聽了,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2)比較句子:小猴子吃起葡萄來。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有了大口大口的吃可以說明?(這葡萄很甜)
3)換詞:你還能說小猴子怎么樣吃起葡萄呀?(可以觀察一下圖片上小猴的表情,神態。)
4)想象一下小猴子會一邊吃一邊說什么呢?
5)見小猴子吃得那么開心小松鼠和小兔子也吃了一顆,味道怎樣?(啊,真甜!)
6)那我們再來讀讀這幾句話,感受一下三個小動物有什么地方不一樣?
(五.講讀第一自然段)
小兔子和小松鼠真不明白,小狐貍為什么硬說葡萄是酸的呢?我們一起讀讀第1自然段。
三.小結
原來“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這是狡猾的狐貍鬧的一個天大的笑話。小朋友課文中的四的小動物來到了我們教室,你想對誰說點什么呀?
小結:是啊,小狐貍又沒有親自去嘗過,他怎么知道葡萄是酸的呢?這就告訴了我們平時做事要親自去體驗、去嘗試,不能光聽別人的話。
四、寫字
今天我們還要認識幾個生字朋友。觀察“狐 貍”相同的地方是?(反犬旁)學寫“狐”書寫,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