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師,要靠磨出來的──《恐龍的滅絕》教學思考(通用15篇)
好教師,要靠磨出來的──《恐龍的滅絕》教學思考 篇1
《恐龍的滅絕》是人教版語文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的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全文以科學家們關于“滅絕”的說法為線索,介紹了恐龍滅絕的幾種原因。本文圖文并茂,形象生動逼真,內容層次清晰,集中反映了在中生代時期,遍布恐龍的神秘世界。最后更引起人們深思:為什么今天的人類只能在博物館或者從電影和書籍中,來想象恐龍往日的輝煌了?
“恐龍”是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一個話題,文章從題目到內容吸引著學生的好奇心。然而恐龍卻是生活中已經不存在的生物了。課文的內容和主題,更加引起孩子們的探究心理,從這個角度說,它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是對學生進行用智慧的目光去觀察、發現身邊的科學,培養學科學、愛科學、發現科學的極好范例。課前教師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收集有關恐龍的資料,豐富學生對恐龍的了解,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科學小品文一方面要使學生獲得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從科學小品文的特點和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出發,我以 “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思想,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民,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詞句的含義,讀出自己的感受與理解,在此基礎上積累詞句,內化語言。本課我著力以探究性學習為主。通過探究的方式來學習,以訓練學生的語言和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通過探究性學習方式,師生一起帶著疑問閱讀課文,在想象中漫游恐龍王國,在漫游中輕松愉快地朗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的程度;同時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好奇心,有對恐龍的滅絕等自然現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接下來我就我在教學中幾個環節拿出來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在閱讀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地讀,在我的識字教學環節中的設計中,充分地體現了這一點。先由學生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獲取直覺信息,再讓學生帶著“恐龍為什么會滅絕?”這個問題朗讀,邊讀邊思考,最后我以問引讀,學生以讀代答,如:
師:恐龍為什么會滅絕,請你快速找找課文中對恐龍的滅絕有哪幾種說法。
交流反饋:你們找到了哪幾種說法呢?讓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吧!
生便將相關內容讀了下來,以讀代答。而我便作相應的總結,凍死,餓死──既反饋檢查了學生的朗讀情況,又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有關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有了一個整體上的把握,而且形式新,學生興趣高。這樣的形式還包括我后面出現的:你是從哪里讀懂恐龍被凍死或餓死,學生都可以以讀代答。這體現了一個“構建以朗讀感悟作為主線推進的閱讀教學新模式!币宰x為主,縱向推進,將朗讀感悟作為一堂課的主線來推進閱讀教學的進程。無論是全篇課文還是一個段落,均從讀入手,以讀為主來組織教學。以讀代講代問,學生以讀代聽代答,以讀書促思促悟,通過準確到位的朗讀來感悟語言文字,感悟課文內容,感悟事物事理。
在本課的識字教學后,我將重點放在了凍死和餓死的兩種說法之上。兩種說法我均采用從整體入手找段,你是從哪里讀懂恐龍是被凍死或是被餓死;再進入細節找句子,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恐龍被凍死或是餓死;最后細化從詞語體會,你還能從這些句子中讀懂些什么,學生講到十分寒冷,突然,一片黑暗等等。這樣教學非常的扎實,清晰。新課標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能進行自主地思考和感悟。如在講到恐龍被凍死的一個原因:有一段時間,地球上突然變得十分寒冷。當學生講到突然和十分寒冷這兩個詞時,就馬上讓他們讀,通過讀來體會到他們獨特的感受。當講到一片黑暗時,就馬上用運用圖像資料,讓學生直觀感受,再通過讀將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這里我們一般采用先通讀文字,再看畫面的方式呈現,防止用看畫面代替課文學習,所以這個先后順序有講究,我在寫教案初稿時,就反過來了,先看畫面,再來文字,當然效果是不佳的。合理運用生動的課件去沖擊學生的視覺,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這也體現了現代信息技術對教學的服務。餓死之說,通過這一研究,需要理清與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系,還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合作意識,提高探究能力。我的備課第一稿,感覺上條理不清,好象怕學生理不清思路,自己拼命說很多,最后好像還是沒有說清楚。那么現在我采用引讀的方法,塵埃將太陽遮住了,正是因為沒有陽光的照射,所以生──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師:正是因為植物大量的枯萎,死亡,所以生──那些以植物為食物的恐龍和其他動物,漸漸地死去了。
師:正是因為這些動物的減少,所以生──食肉的恐龍找不到足夠的食物,也漸漸地滅絕了。并結合多媒體,很清楚,很有條理性,學生也很容易從這個結構圖中去理清事物之間的聯系,我也不用多說什么,很簡單地過去了,也節約了時間,這樣的方法我覺得是一舉多得。遇到有類似結構的文章,在教學時我想這樣的方法還是可取的。
最近語文新課標第一學段教學實施10條建議中,有一條就是課內安排書面練習,每節譚書面練習時間一般不少于5分鐘,而且要在課堂上完成,所以即使我這堂課來不及,我也要讓學生把生字寫完,所以老師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保證。還有大力提倡課外閱讀,我通過本課學習后,向學生推薦合適的讀物,當然以后還要組織好學生交流閱讀后的感受,這樣也可以通過課外閱讀來鞏固識字,提高閱讀能力,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以上就是我這堂課的一點點想法,這次研討活動,得到了教研員、名師及學校領導的指導和幫助,在這里我也非常感謝他們,真的謝謝你們給了我這么好的一次學習機會,讓我真正明白,當一位好教師,是要靠磨出來的。
好教師,要靠磨出來的──《恐龍的滅絕》教學思考 篇2
課前透視
《恐龍的滅絕》是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全文以科學家們關于“滅絕”的說法為線索,介紹了恐龍滅絕的幾種原因。本文圖文并茂,形象生動逼真,內容層次清晰,集中反映了在中生代時期,遍布恐龍的神秘世界。
“恐龍”是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一個話題,文章從題目到內容吸引著學生的好奇心。然而恐龍卻是生活中已經不存在的生物了。課文的內容和主題,更加引起孩子們的探究心理,從這個角度說,它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是對學生進行用智慧的目光去觀察、發現身邊的科學,培養學科學、愛科學、發現科學的極好范例。課前教師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收集有關恐龍的資料,豐富學生對恐龍的了解,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教學目標
1、認識15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積累“龐大、躲避、枯萎、哺乳動物”等詞語。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有對恐龍的滅絕等自然現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重點 能在正確、流利的朗讀中感悟理解一些詞句和課文介紹的科學知識。
信息資料 生字詞語卡片、多媒體課件或有關恐龍的音像資料、恐龍的玩具模型或圖片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激趣:(課件或掛圖出示恐龍)。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你都知道哪些關于恐龍的知識?
(結合學生對恐龍的認知,啟發談話,尊重學生的體驗,豐富學生的認知。在交流過程中,實現向課文內容的自然過渡。)
2、觀察感知:教師準備恐龍的動物模型。同學們,現在我這里有許多動物的模型,我想考考你們,看看你們誰能快速答出這是什么動物的模型?在學生搶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對恐龍的了解。(如果有條件的可以插入音像資料,讓學生觀看,以豐富學生對恐龍的認知。)
。ǔ浞掷脤W生的好勝心理,設計搶答的方式,激活學生的思維,交流對恐龍的了解,觀看相關的音像資料,讓學生發現自己已有生活經驗與課題內容之間的相似性,激活了原有體驗,激發求知的興趣,讓學生在開課時就對新知識的學習產生強烈的欲望。)
初讀
1、自由讀文。邊讀邊畫,自主識字。借助拼音或工具書把生字詞語讀準確。
2、師生交流,理解字詞。利用生字詞卡片,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及時正音并點撥“龐大、躲避、枯萎、哺乳動物”的意思,重點交流識字方法。
3、互讀課文。重點交流朗讀中的重點(字音或長句子),師生共同練讀評議。
4、交流在讀書中了解到的信息。讀懂了哪些內容?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在學生匯報中教師可組織同學就簡單問題進行的解答。如:“恐龍歷史比人類歷史長遠得多”“現在恐龍已經滅絕了”等。其他細致的問題,啟發學生繼續讀書研究,進行解決。
(通過初讀,培養學生自主讀書和識字的能力。鞏固生字的學習,打好語文基礎,在對課文的閱讀中獲得對課文內容的初步感受。教師及時了解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增強了教學活動繼續開展的目的性。)
朗讀
1、指導默讀課文,邊讀邊標畫。想想課文向我們講述了哪些內容?(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指導默讀方法:不出聲,不指讀。)
2、學生邊默讀邊動筆圈畫,教師巡視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讀書。
3、讀書匯報。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歸納出課文主要講了“恐龍滅絕的幾種原因”。及時評價學生讀書情況。
。ㄗx書既是方法手段也是能力和目標。通過這樣的設計,把讀書方法的指導和讀書目的的達成融合起來。這樣就使學生在感悟讀書方法的同時,獲得了對課文全局了解從而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去探索恐龍滅絕的奧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學習習慣。突出了學生是真正的“讀者“的地位,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途徑和方法的滲透,為學生學會主動學習的奠定了基礎。)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亡、肉、耐、類”。
2、引導學生觀察交流在書寫中應注意的問題及記憶方法。如“類”:一種大米等。)
3、學生認為難的字,教師示范書寫。(如“類”字書寫時,米的最后一筆。)
4、學生練習,互相點評,展示佳作。
(抓住重點,典型交流,把識字與寫字有機結合起來,師生共寫共評,提高寫字效率。)
第二課時
復習
1、出示生字卡片,組織學生復習上節課學習的字詞。指讀、擴詞、聽寫相結合。
2、指讀課文,共同回顧上節課學習的收獲。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謎、傳染、嚴寒”。
2、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交流書寫中的注意事項。如:“謎”字三個部分的分布要合理;“染”字右上方不要寫成“丸”字等。
3、學生練寫,師生評議。
。ㄓ蓮土曌衷~,直接進入書寫環節,自然流暢。同時也為課文學習的完整性,提供了條件。)
研讀
1、自由讀文思考: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在寫恐龍滅絕的說法?
2、在課文2、3、4自然段中,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自由結組學習。思考:你為什么喜歡這個段落?如果讓你根據自己所學的內容,介紹恐龍滅絕的原因,你怎樣才能表達清楚?
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對學生如何進行有效地學習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如:先要認真讀書,有次序地交流各自的感受,結合思考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等。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巡視指導,防止學習流于形式。
。ㄕn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發展學生的個性,就必須尊重學生學習的選擇性。這個環節請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合作學習,為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教師富有實效地指導,收放結合,確保了學習的高效。課堂中師生的地位得到和諧地體現。)
3、匯報合作學習成果。教師應鼓勵學生采用多種形式匯報讀書情況。如:有感情地朗讀、復述、轉換身份的介紹或演講、組內扮演采訪等方式。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針對同學的匯報,互動評價或質疑。
(課準指出: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能進行自主地思考和感悟。讓學生在多種生動的形式中交流自學感受,師生評議,適時點撥。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愿望,順應了學生的閱讀心理,豐富了學生的讀書體驗,培養了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4、引導學生想像畫面,有感情地讀文。
。ㄩ喿x教學要始終堅持“以讀為本”。強調感悟的語言,重語文積累和情感的積淀。想象體味閱讀,是培養語感的有效途徑。讓學生邊讀邊想象,促使學生將課文中的語言情境化,幫助學生感悟語言,培養良好的語感。)
拓展
1、恐龍滅絕的說法只有書上這五種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除了這些原因以外,結合你收集的資料,想像一下還可能有哪些原因呢?
。ńY合課文內容的特點,啟發學生想像表達,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有提出問題的興趣、能夠發現問題和敢于提出問題!标P于恐龍滅絕的原因,說法不一,引導學生對這些說法質疑,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2、你還想了解其他關于恐龍方面的知識嗎?大家互相交流收集的資料。課后辦一次“恐龍世界”的展覽。
。ㄕZ文課程的學習,絕不能僅僅局限在語文課程本身和語文課堂教學中,應樹立大語文教育觀,拓寬學生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引導學生參與延伸性的語文學習,能使學生從中吸收知識、開闊視野、拓寬思路、發展個性。)
3、學習了這一課,你有怎么的感受?
。ü膭顚W生表達自己的讀書感受,有效地幫助學生整理學習收獲?梢圆捎谩拔蚁胝f”的方式,如:我想對大自然說;我想對動物朋友們說;我想對自己說等。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同時也挖掘了學生的思想認識,滲透環境教育,收到一舉多得的效果。)
伴教錦囊:
詞語解釋:
冬眠:某些動物對不利生活條件的一種適應。如:蛙、蛇、蝙蝠、刺猬等,冬季僵臥在洞里,血液循環和呼吸非常緩慢,神經活動幾乎完全停止。
塵埃:塵土。
龐大:很大(常含過大或大而無當的意思,指形體、組織或數量等。)
躲避:文中指離開對自己不利的事物。
枯萎:干枯萎縮。
哺乳動物:最高等的脊椎動物,基本特點是靠母體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初生幼體。除最低等的單孔類是
卵生的以外,其他哺乳動物全是胎生。
相關鏈接:
1、恐龍博物館,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網站的一個主題網頁。詳細介紹了恐龍的發現、形態、生活習性、滅絕等相關知識,并有大量資料圖片。
2、中國科普網展覽館之恐龍世界,詳細介紹了恐龍的傳說、種類、故事、滅絕和研究狀況等相關信息,擁有大量圖文資料。
3、中國科普博覽-恐龍博物館,重點介紹了不同種類恐龍的故事和恐龍滅絕的各種猜想。
3、四川自貢恐龍展覽館,是中國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目前世界上擁有大規?铸埢癫剡z址保存的、最具特色的專門遺址性博物館。
閱讀在線:
達爾文探索生物鏈
1843年暮春的一天,從離英國倫敦10多公里的一個名叫唐恩的小鎮里,走出一個三十出頭的青年人,他就是生物學家達爾文。
這天天氣晴朗,一些美麗的蝴蝶和蜜蜂在開滿鮮花的田野里飛來飛去。達爾文徑直向一片開滿了粉紅色花朵的三葉草田里走去,他是來對田野里的谷種植物進行觀察、分析和研究的。
達爾文先觀察三葉草的花朵。他要看看這些花朵是怎樣繁殖后代的,它們的媒人究竟是誰?達爾文看到,有許多土蜂在三葉草上空飛舞,有的土蜂停在花朵上面,正把自己吸食花蜜的器官深深地插入花蕊的蜜腺之中吸食花蜜。他知道,這些土蜂就是幫助三葉草授粉和繁殖后代的媒人。達爾文一連觀察了幾天,見今年的土蜂非常多;而到夏天的時候,三葉草結的籽也特別多。三葉草豐收了。
到了第二年春天,達爾文又去觀察。他發現這一年在三葉草地里采蜜的土蜂很少;而到了夏天收獲的時候,三葉草結的籽也大大減少;三葉草歉收了。這顯然是土蜂少了,減少了給三葉草傳粉的機會的緣故。他又在思索:這一年的土蜂為什么少了呢?于是,達爾文又對土蜂進行追尋,終于,他在一些巖石洞和樹洞里,找到了一個個土蜂窩。同時,他又有新的發現——許多土蜂窩被老鼠吃光了蜜,并且被破壞了。這樣,達爾文又明白了,是老鼠的多少決定著土蜂繁殖的數量?老鼠多了,它破壞的土蜂窩多了,土蜂就少了。
后來,達爾文又經過觀察發現,老鼠的多少是由貓的多少決定的。三葉草、土蜂、老鼠和貓這幾種看來根本毫不相干的植物和動物之間,原來還存在著這樣有趣而又復雜的關系。達爾文就這樣根據生物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系,經過進一步深入的觀察和研究,終于寫出了《物種起源》等偉大著作,成為19世紀世界杰出的科學家和生物進化論的奠基人。
好教師,要靠磨出來的──《恐龍的滅絕》教學思考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15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積累“龐大、躲避、枯萎、哺乳動物”等詞語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有對恐龍的滅絕等自然現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重、難點:
能在正確、流利的朗讀中感悟理解一些詞句和課文介紹的科學知識。
教學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有關恐龍的音像資料、恐龍圖片。
一、談話導入,借圖激趣
1.屏幕展示文中插圖,引導學生識別不同種類的恐龍,激發學生興趣。
2.屏幕展示的恐龍。教師用數據進行簡單介紹:到目前為止,我們所發現的身材的恐龍是震龍,它身長39至52米,身高達18米,體重在130噸。據說它在原野上行走時,那碩大的巨腳每一次踩到地面都會使大地發生顫抖,就像地震一樣,所以叫震龍。
3.板書課題,讓學生跟隨老師書寫,強調“龍”的筆順,解釋“滅絕”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學生略讀課文,給自然段標上序號,并且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記出不認識的字。
2.學生“開火車”試讀課文,教師隨著讀書內容在屏幕里的蘋果樹上逐一掛上寫有生字及其音節的蘋果。
3.學習生字。
。1)以摘蘋果游戲的方式,讓學生“開火車”朗讀帶音節的生字,特別要求學生咬準“類、哺、或”的讀音。
。2)隱去音節后讓學生認讀生字。
。3)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俳處熢谔镒指裰兄鹨皇痉丁叭、亡、傳、嚴、寒、類”6個字,讓學生觀察這些字的書寫筆順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著重強調易錯的地方,如“染”字中的“九”不能寫成“丸”,“傳”字共有6畫,第五畫是“ㄅ”。
②學生在田字格中練寫。
、塾猛队皟x展示學生書寫的字,讓其他學生進行評議,指出優點及不足。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邊讀邊想:讀了這段我知道了什么?
(2)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3)屏幕展示句子“我們人類只有三四百萬年的歷史,恐龍卻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約兩億年!庇卯嫵觥叭陌偃f年”和“兩億年”,并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引導學生比較“4000000與20xx00000”的大小,幫助學生準確理解句意。
。4)輪讀:男生朗讀第一句,女生朗讀第二句,老師朗讀第三句。
2.學習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屏幕展示思考題:用序號標出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
。2)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
(3)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并板書“寒冷、撞擊、偷吃、傳染、降溫”五個關鍵詞。
。4)指導學生再讀課文,要求他們邊讀邊琢磨:我還有哪些詞句沒有讀懂?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記出來。
。5)小組討論,質疑、釋疑。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提交全班討論。
。6)引導學生理解第四自然段中“……”的意思,讓學生舉例,假想恐龍滅絕的其他原因。
(7)引讀:教師朗讀每個自然段的開頭,如第二自然段“一種說法是……”學生齊讀這個自然段的后續部分。
。8)放映“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死亡”的精彩音像片段,讓學生產生遐想。
3.學習第五自然段。
(1)讓學生自由朗讀,并明示讀的要求:邊讀邊想,這段話告訴我們什么?
。2)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3)屏幕顯示最后一句話,學生齊讀,談感受。
四、精讀課文,積累語言
1.屏幕出示:積累下列詞語。
人類 歷史 地球 氣溫 寒冷 時間 道理 生活
植物 滅絕 龐大 冬眠 躲避 耐不住 塵埃 遮住
枯萎 哺乳動物 偷吃 傳染病 孵出 雄性 書籍
2.教師范讀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然后要求學生用“因為……所以……”句式,把自己最贊同的恐龍滅絕的那種原因說一說,并寫出來。
3.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小組交流。
五、課外拓展,鞏固練習
1.課后收集有關恐龍的文字或圖片資料。
2.寫一寫:長大后,我想怎樣研究恐龍滅絕的原因。
好教師,要靠磨出來的──《恐龍的滅絕》教學思考 篇4
一、激趣導入
1、看圖談恐龍
a、出示各種龍
師:今天我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些大朋友:意龍,海龍、劍龍、霸王龍、梁龍、馬門溪龍。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恐龍(板書) 生接答
b、 理解“龐大”
師:這節課讓我們走近這些大朋友,你們對這些大朋友了解嗎?跟咱們生活中的這些小動物相比,他們怎樣?
出示:龐大
讀準字音,看看這個“龐”字的字形,你有什么發現?
師引:廣字中還藏著大大的恐龍呢?你什么感覺?
讀好“龐大”,讀出大的感覺。
板貼“龐大”
2、了解恐龍的歷史
師:師這兒帶了一段恐龍的信息,自己讀一讀,你讀出了什么?
生交流,師引導比較“三四百萬年”和“兩億年”
師:我們說不清楚,畫圖理解:如果三四百萬年是一小格,那兩億年就有這么多!
朗讀指導(有了體會,你一定能讀得更好!/讀出恐龍的歷史的長)
讀其中的詞“人類”板貼
二、初讀感知
1、出示恐龍生活的圖片(天上、地上、水中)
師引:現在你能看到這樣的景象嗎?你有什么疑問?
(預測:恐龍是怎么滅絕的呢?)
師出示句子: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消失了呢?
(讀好問句)指名讀——齊讀
補充課題:的滅絕
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恐龍的滅絕,打開課本,自由讀,讀正確,讀通順,并想一想,課文關于恐龍的滅絕有哪幾種說法,找出來。
2、交流
師:有幾種說法?
指名讀
師引:課文中還有沒有第5種。請你仔細看看第4小節。
了解省略號的意義
師:說明了什么?
三、精讀
1、師:重點研究前面2種說法,請你自己讀第一種。
指名讀
師隨機出示詞卡“躲避”讀準
出示“耐不住” 師引:這個“不”要讀又輕又短
師引:太奇怪了,龐大的恐龍為什么耐不住嚴寒?
生交流:師隨機板書:沒有
師:如果它有皮毛,就能(活下來),有冬眠的習慣,就能(活下來)——生接說
2、體會“突然”的準確性
師追問:為什么生活了這么久還會消失?
師板書:原來文中還有這么重要的詞語,怎樣才叫突然變得嚴寒?
出示課件:冰雪和風聲
師:你看見了什么?
師:這就叫“嚴寒”——板貼嚴寒
師指讀板書;貞涍@部分內容。讀到這里你有什么感受?
朗讀指導
3、學習第二種說法
看課件“錄象”(行星撞地球)
師:你看到了什么?
課文中是怎樣介紹這種說法的?自己去讀一讀?
在這段話中有幾個生詞,我們來認一認,你有什么發現?
塵埃 枯萎 死亡
師:老師給大家找了一些資料,先默讀第3小節,再四人小組合作排序,并說說理由,課件出示四個詞
指名一個小組上臺排
太陽
植物
食草動物
食肉恐龍
說理由。師小結,再讀第3小節,指名讀——三人一人一句——師生合作讀(師1,女2,男3)
師小結:今天我們知道了恐龍滅絕的兩種說法,黑板上的生詞還會讀嗎?
記得這個詞的特點嗎?是由近義詞組成的,想一想,黑板上的詞有沒有近義詞組成的詞嗎?
死亡 枯萎躲避滅絕 嚴寒
四、生字指導
出示“寒”
觀察注意些什么?
師范寫
生練寫
五、小結
師:恐龍滅絕的說法還有很多,課后可以去查找資料,下節課我們繼續交流!
好教師,要靠磨出來的──《恐龍的滅絕》教學思考 篇5
教學目標 :
1.能正確認讀本課的十五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知道恐龍滅絕原因的五種說法,能用自己的話說出相信的一兩種說法。
4.有對恐龍的滅絕等自然現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重點: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出相信的恐龍滅絕原因的說法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談話法
教學過程 :
一.聯系生活實際引入新課
1. 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目前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是什么嗎?
(聯系舊知《稱象》談談大象有多大)
2.個別說自己知道的恐龍的知識。師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
二.(恐龍博物館)
1. 指導學生進入恐龍博物館,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相關知識。
2. 指名說說。
三.(在線影院)重溫恐龍時代那美妙的世界
1. 看恐龍的動畫片。
2. 請生質疑。
四.(識字園)自讀課文,認讀生字,初步感知。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2.生進入“識字園”自讀生字,如有困難點擊該字聽示范讀再讀。
3.看大屏幕開火車認讀生字。
五.(你說我說)再讀課文,說說恐龍滅絕原因的幾種說法。
1.請生說說文中說了幾種恐龍滅絕的原因?
*若學生意見不統一,再引導讀課文。同桌可互相交流:有幾種說法。
2.請生分別讀讀書中關于恐龍滅絕的五種說法。
3.看連環畫,說說自己最相信的一種說法。
師巡視指導同桌互說。
4.請個別同學反饋說自己的看法
六.拓展思維訓練。
討論:恐龍滅絕還可能有什么其它的原因?(師鼓勵生探究未知領域)
七.(勇敢闖一闖)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八.師生小結。
好教師,要靠磨出來的──《恐龍的滅絕》教學思考 篇6
一、播放影片,創設情景。
1、引言:恐龍是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最大的動物,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恐龍生活的那個年代去看看吧!
2、播放有關恐龍的影片《侏羅紀公園》,并進行配音:大約兩億年前,恐龍在我們的地球上生活著,它們自由自在,盛極一時,“稱霸”地球。
3、組織學生進行交流:看了影片之后,你覺得恐龍與我們生活中的小動物相比,體型怎樣?(學習“龐大”: 看龐有什么發現(廣字里面藏個龍)這是什么感覺?再加上一個“大”字,感覺怎么樣?(更大)能讀出大的感覺來嗎?
4、補充:最龐大的恐龍是震龍,有18米這么高,相當于現在的6層樓房那么高。體重有30噸,如果在原野上行走的話,它那碩大的巨腳每一次踩到地面都會使大地發生顫抖,就像地震一樣。夠龐大吧!讓我們一起讀讀:龐大的恐龍。
三、揭題
1、(出示第一小節)誰來說說你了解到的恐龍的歷史?
“三四百萬年和兩億年”的時間哪個更長?(課件)
可見,人類的歷史比恐龍的歷史——?(誰來當播音員?——指導朗讀)
2、(1)師描述:在遠古時代,恐龍曾經是地球的主人?铸埡妥约旱男值芙忝贸扇航Y隊、無憂無慮地地生活在一起,他們有的在空中飛翔,有的在地上行走,有的在水中玩耍,可是今天,我們卻再也見不到恐龍了,這就叫——?(板書:的滅絕。)
這節課,我們就要來學習一篇課文,題目叫《恐龍的滅絕》。我們一起讀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2)小朋友,讀了課題,你最想了解什么?
。A設:恐龍為什么會滅絕?) 板書:?
(3)過渡:是的,這么龐大的恐龍怎么會滅絕的,科學家做了種種推測,其中有很多種推測還寫在我們的書中,只有仔細讀書的小朋友才能發現。
四、學生初讀讀文,以讀準字音為主。
1、師: 請小朋友自己讀讀課文,先給課文標上序號,讀準每個字字音,讀通每一句話。找出課文中告訴了我們有關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課件出示初讀要求)
2、交流:恐龍的滅絕,留給我們一個解不開的謎,課文寫了考古學家們所作出的幾種推測呢?
3、小節:課文的第四小節最后用了一個省略號,其實還有許多種推測沒有寫出來,說不定我們小朋友長大了,從事恐龍的研究,又有新的說法呢!
五、研讀課文,感悟文本的語言文字。
1、我們先來學習課文第2自然段,一起來了解一下恐龍滅絕的其中一種推測。
。1)、(課件出示第2小節)誰來讀一讀這一小節?(指名讀)
(2)、師:什么原因使恐龍慢慢地消失了呢,如果請你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你會嗎?
板書:嚴寒(寒冷和嚴寒哪個詞更加冷?那嚴寒什么意思?(十分寒冷)
文中有個詞語(出示躲避,耐不。┱l來讀這兩個詞?誰能幫躲避找個近義詞?
(3)巨大的恐龍為什么會耐不住寒冷?(沒有皮毛 沒有冬眠的習慣)
師:你能想像一下當時氣候有多么嚴寒嗎?
是啊,天寒地凍,冰天雪地,寒風呼嘯,滴水成冰(課件出示圖片配風聲)
。4)引讀:在這樣嚴寒的日子里,蛇和烏龜有冬眠的習慣,他們能借冬眠(來躲避寒冷),有的動物身上有皮毛,可以利用皮毛來(保暖),恐龍沒有冬眠的習慣,不能像蛇和烏龜那樣,(借冬眠來躲避寒冷),加上恐龍身上(沒有皮毛來保暖),他們(耐不住嚴寒,就慢慢地消失了)
。5)師:在這樣嚴寒的日子里,小朋友,你仿佛看到沒有冬眠習慣又沒有皮毛的恐龍會怎么樣?請你用上表示天氣寒冷的詞語說一說(如:恐龍在寒風呼嘯中嗦嗦發抖,身子都快凍僵了!
(6)師:是啊,嚴寒的日子是如此漫長,恐龍無處藏身,無處避寒,就慢慢地消失了。板書:消失
。7)請小朋友試著讀好這段話。(出示第二段句子)
a、指名朗讀
b、老師讀(故意讀丟掉“突然”和“慢慢地”)老師讀得怎么樣?
你從“突然”了解到什么?(氣候是一下子變冷的,氣候的突然變冷才使恐龍無法適應。這個詞用得多么準確呀)(指名讀第一句)
從“慢慢地消失”又了解到什么?(指名讀第2、3句)
評:老師從你的朗讀看到了恐龍正在一只一只地死去;從你的朗讀中聽出了你對恐龍的死去很惋惜。
c、指名讀第2段。
d、齊讀第2段。
3、師:關于恐龍的滅絕還有另一種說法。請小朋友先自己讀讀,
。ǔ鍪镜谌危┰~語教學
塵埃,有什么發現(漂浮在空氣中的塵土叫塵埃)
枯萎 知道什么(樹木,花草快要死了,叫枯萎)
死亡 讀一讀
想一想,在這種推測中,恐龍滅絕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1)師:在這種推測中,恐龍滅絕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板書:行星撞擊
(2)、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回到恐龍生活的那個遠古時代,去看看天體的碰撞給恐龍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課件出示圖片)
小朋友,宇宙行星撞擊地球后,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伸手不見五指,大樹連根拔起)
。3)說得真好,那你們能讀好這句話嗎?(出示句子:“宇宙行星撞上了地球,塵埃把太陽遮住了,地球上一片黑暗。”)
教師用語言帶動朗讀:這伸手不見五指的一片黑暗不是三天、五天,而是三年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誰再來讀讀,個別讀。(朗讀評價:從你的讀感受到沒有陽光的可怕、恐懼)。齊讀。
。4)、第二句:長時間的黑暗,小朋友,想像一下,沒有陽光的照射,樹木會怎么樣?花草呢?莊稼呢?(漸漸地枯萎)課件出示:枯萎、死亡
師:大量的植物都會枯萎、死亡。一天、兩天、三天,一天又一天
以植物為食物的恐龍吃不到任何食物就會——(生接說,板書:死去)以植物為食物的其他動物也將——(板書:死亡)
我們來讀好這句話:“因為沒有陽光照射,植物大量枯萎、死亡,那些以植物為食物的恐龍和其他動物,漸漸地死去了。”)
。5)、師接讀:隨著植物的枯萎、動物的減少,食肉的恐龍(找不到足夠的食物,也漸漸地滅絕了) 板書:滅絕
。6)(出示第二種猜測的句段)小結:寫恐龍滅絕的第2種猜測作者一共用了3句話,這3句話很有意思,一句一句連接得非常緊密,讓我們一起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說一說。教師引讀:因為(沒有陽光照射,植物大量枯萎、死亡,)所以(那些以植物為食物的恐龍和其他動物,漸漸地死去了。)因為(隨著動物的減少,食肉的恐龍找不到足夠的食物,)所以(也漸漸地滅絕了。)
小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兩種關于恐龍滅絕的說法。一種猜測是,因為地球上氣候突然變得十分寒冷,恐龍耐不住嚴寒,慢慢消失了;還有一種說法是,宇宙行星撞上了地球,以植物為食物的恐龍漸漸地死去了,食肉的恐龍也漸漸地滅絕了。
六、鞏固字詞
1、你們還記得龐大的意思嗎?龐,很大 大,很大)是兩個意思差不多的字組成的,像這樣的詞還有嗎?(躲避、死亡、枯萎、塵埃、滅絕)
2、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消失呢?一種說法是恐龍耐不住( )冷。令一種說法是找不到食物。這里有兩個生字,哪個比較難?(寒)
四、結課
師:關于恐龍的滅絕,還有其他種種說法,我們下節課再討論學習。
好教師,要靠磨出來的──《恐龍的滅絕》教學思考 篇7
【設計思路】
神秘的“恐龍”是同學感興趣的話題之一。如何借助這篇極具吸引力的課文,讓二年級的同學通過學文,理解、積累詞語和句子,同時,了解恐龍滅絕的有關知識,激發同學繼續探究恐龍滅絕之謎的欲望呢?
新課程規范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同學充沛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考慮,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積累優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
因此,本文的教學著力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詞句的含義,讀出自身的感受與理解,在此基礎上,積累詞句、內化語言,適當練習有條理地說話。
【學習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5個字,2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用上“一種說法、另一種說法、其他的種種說法”這類詞,有條理地說話。
3、對恐龍滅絕之謎發生興趣,并有繼續探究的渴望。
【教時布置】
兩課時
【公開課教案】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聊聊恐龍
1、課件出示恐龍圖。
師:小朋友,認識這些動物嗎?你都知道有關恐龍的哪些知識呀?
2、同學交流有關恐龍的知識。識記“恐”。同時,結合恐龍圖理解“龐大”。
3、揭題“恐龍的滅絕”,讀讀課題。
二、讀好課文,提取信息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⑴ 同學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 交流朗讀中的難點(字音或長句),師生一起練讀。
2、同桌互讀,讀通句子。
3、交流了解到的信息。
讀了課文,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同學隨意說自身對課文的初次認識。
4、根據同學的回答進行隨機的引導。
師:剛才有些小朋友了解到了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有些小朋友知道了恐龍生活的歷史年代,都很好。現在,俺們先來看看恐龍生活的歷史年代。
5、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⑴ 出示第一句,讀句子。說說你了解到哪些知識?
知識點:“人類的歷史三四百萬年”“恐龍的歷史大約兩億年”。
對3000000、20xx00000等數據比較陌生,教師板書成阿拉伯數字,讓同學與年齡10歲、100歲比較,體會到恐龍歷史的久遠。
、啤±首x指導,練習。
體會到恐龍歷史的久遠,同學就能讀好“兩億年”、“短多了”等詞、句。
、恰〗處熞x,讀好問句!褒嫶蟮目铸垶槭裁磿䴗缃^了呢?”
三、以讀代答,理解詞句
1、再次自由讀課文,了解恐龍滅絕的原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比第一次讀要有所進步。
2、朗讀反饋,以讀代答:
、拧〗處熞x: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消失了呢?請一名同學:一種說法是……(朗讀指導:借冬眠來躲避寒冷耐不住嚴寒)
師繼續引讀:另一種說法是什么?請一組同學讀:另一種說法是……(朗讀指導:長句:那些以植物為食物的恐龍和其他動物,漸漸地死去了。)
師引讀:還有其他的說法嗎?請全體同學讀:還有其他的種種說法……
(在閱讀教學中應讓同學充沛地讀,在以上教學環節的設計中,充沛體現了這一的點。先由同學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獲取直覺信息;再讓同學帶著“恐龍為什么會滅絕?”這個問題朗讀,邊讀邊考慮;最后,教師以問引讀,同學以讀代答,既反饋檢查了同學的朗讀情況,又讓同學進一步了解了有關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而且形式新,同學興趣高。)
四、讀中促悟,悟中積累詞句
師:恐龍滅絕的說法有很多很多,今天,俺們重點來研究一下第一種和第二種說法。
“一種說法”
1、自由讀,有幾句?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充沛尊重同學的朗讀感悟。教師起好引導作用。
第一句抓住“突然”一詞。說明恐龍還來不及反應。
第二句了解“恐龍沒有冬眠的習慣”
第三句了解“恐龍沒有皮毛來保暖”
師:因為以上的幾點原因,恐龍耐不住嚴寒,慢慢地消失了。理解“耐不住、嚴寒”。
2、連起來說說“恐龍為什么耐不住嚴寒?”
3、出示本段出現的詞語,借助詞語介紹恐龍滅絕的說法。(詞語:突然寒冷冬眠躲避保暖耐不住嚴寒消失)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應尊重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同學能進行自主地考慮和感悟。為了防止教師牽著同學的鼻子教,這一環節的設計重在讓同學說自身讀懂了什么,教師適時點撥。在同學自俺感悟的基礎上,提供與本小節相關的詞語,進行語言的內化和表述。既進行了隱性的識字教學,又積累運用了詞句,了解了恐龍滅絕的一種說法。)
“另一種說法”
1、讀讀“另一種說法”,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這節有幾句話,再讀讀,說說這些句子前后有聯系嗎?
同學自由讀后,談自身的感受。
3、師生一起理清事物之間的關系,了解這種說法中恐龍滅絕的過程。
4、小研究。
為檢查同學是否真正搞清楚,讓同學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研究。
課件出示:
( )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 )宇宙行星撞上地球
( )以植物為食物的恐龍和其他動物漸漸死去
( )地球一片黑暗
( )食肉恐龍漸漸滅絕
讀一讀,請四人小組合作研究,該如何排序?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解釋。
(新課標指出,應積極倡議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研究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就是營造同學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打破保守的單一而又乏味的學習方式,通過這一研究,既能理清與認識事物之間的關系,又能培養同學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合作意識、提高探究能力。)
五、鞏固字詞,書寫生字。
1、出示本課要學寫的4個生字:“亡、肉、耐、類”。
2、同學用編字謎等形式識記。(如“類”:“一種大米”或“一堆大米”。)
3、同學認為難寫的字,教師范寫指導。(如:“類”書寫時要注意:米的最后一筆。教師范寫,同學書寫,點評。)
4、同學練寫,展示佳作。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1、借助詞語用自身的話說說恐龍滅絕的一、二兩種說法。
二、其他說法
1、自由讀讀第4小節,說說介紹了幾種說法。(同學可能發生分歧)
2、根據同學回答,再次認識“分號”。
3、分別請3位同學讀讀三種說法。
4、說說你又知道了哪些恐龍滅絕的說法:
、拧〔溉閯游锿党钥铸埖
、啤⊥蝗涣餍形廴静
⑶ 全球氣溫下降,恐龍蛋只能孵出雄性小恐龍。
、取∮蒙稀耙环N說法、另一種說法、還有其他種種說法”有條理地介紹課文中有關恐龍滅絕的五種說法。
三、拓展知識
1、除了課文介紹的幾種說法外,還有其他的說法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借助“省略號”知道還有很多說法。
2、先讓同學說說自身了解到的說法。
3、教師提供四種其他說法(詳見資料袋),請同學用上“一種說法、另一種說法、還有其他種種說法”有條理地介紹這幾種說法。
4、創設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采訪:博士,聽說您對恐龍很有研究,請您談談,目前,人類對恐龍滅絕之謎都有哪些說法?您認為這些說法有道理嗎?您打算繼續這方面的研究嗎?
5、介紹相關網站、資料。
(將同學帶入更為廣闊的網絡世界,在網絡世界里了解更多的有關恐龍以及恐龍滅絕的知識,激發繼續探究的興趣與欲望。)
四、識字、書寫其他幾個生字
(略)
【資料袋】
一、恐龍滅絕的其他說法:
1、恐龍放出的屁造成恐龍的滅絕?铸埛N類眾多、體形龐大,每天不時放屁,污染空氣,最后使自身滅絕。
2、恐龍食用的植物有毒。龐大的恐龍吃入大量植物中的毒素,終于被毒死了。
3、有一段時間,可能下過酸雨,恐龍通過飲水和食物,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亡。
4、海底火山迸發,使地球氣溫發生變化,造成恐龍的滅絕。
二、恐龍能復活嗎?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研究活動越來越深入,有些人就幻想讓恐龍復活。這可能嗎?科學家告訴俺們,這并非絕無可能,但希望只能寄托于珍貴的琥珀。俺們知道,有些生物,它們在生活過程中落入了松樹一類植物所分泌的樹脂中,這些樹脂包裹著它們經歷了幾百萬幾千萬年的變化后,形成了琥珀。由于生物被密封后發生了脫水,而樹脂具有很強的抗生素作用,因此,琥珀中的化石可以在相對穩定的狀態中保管生物的一局部結構組成。這就是恐龍復活的希望所在。俺們可以想象一下,有一只中生代的蚊子,它剛剛吸完恐龍身上的血液,就恰巧被樹上滴下的樹脂包住了。過了幾千萬年,俺們又碰巧發現了這樣一枚琥珀,那么,機會來了。假如俺們能夠從那只倒霉的蚊子身上獲取恐龍血液的一點點DNA片段,就可以得到恐龍的遺傳密碼,然后一步步獲得整個恐龍的全部遺傳基因
好教師,要靠磨出來的──《恐龍的滅絕》教學思考 篇8
一、教材簡析:
《恐龍的滅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全文以科學家們關于恐龍“滅絕”的說法為線索,介紹了恐龍滅絕的幾種原因。本文圖文并茂,內容層次清晰。加之神秘的“恐龍”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之一,所以能夠喚起孩子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設計思路:
本文的教學設計立足于教材,適當挖掘和補充教材,重新建構新文本,以更好地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通過畫面對比、情景描述、想象聯想等形式激發學生對恐龍滅絕的同情。讓帶著這種情感,帶著這種好奇,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自己的感受與理解。在此基礎上,積累詞句、內化語言、升華情感。
三、學習目標:
1、聯系生活、結合語言環境理解“嚴寒”“耐不住”“塵!钡入y理解的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關于恐龍滅絕的五種說法。知道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
3、對恐龍滅絕之謎產生興趣,并有繼續探究的渴望。
四、教學設計
。ㄒ唬┊嬅鎸Ρ 激qing激趣
1、課前導入:這段時間,老師知道,大家看了許多關于恐龍知識的書。老師請大家看一幅畫面,在畫面上,你找到你熟悉的恐龍的身影了嗎?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它們嗎?
教師小結:是!在遙遠的中生代,在距今1億年前的地球上,氣候溫暖濕潤,植物生長茂盛。恐龍有充足的食物。它們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地球上,無憂無慮,是那么幸福。(表情:高興)
2、再看兩幅畫面。
。ɡ蠋熒钋槊枋觯耗銈兛,這是科學家發現的一個未出殼的小恐龍化石,如果不是突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災難,也再過不多日,它就會破殼而出,獨立生活,可是,今天,它卻永遠地沉睡于巖石中,成為化石,再也醒不過來了。另一幅我國四川自貢市恐龍博物館里的一幅畫面。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恐龍的公墓”,經過6500萬年,昔日的恐龍已經成了化石,這里,有的恐龍化石是完整的,有的卻已經殘缺不全,只剩下了頭部或者是折斷的四肢。今天,這里所有的恐龍再也無法在地上奔跑,再也無法在天空翱翔,再也無法在水中嬉戲......)
3、教師提問: (三幅畫面靜止在屏幕上)同學們,看過這三幅畫面,此時,你們想說些什么呢?(教師表情凝重,通過畫面的對比激發學生對恐龍滅絕的同情心、好奇心和不平心。)
4、大家有許許多多的疑問。那么,龐大的恐龍家族為什么會滅絕呢?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恐龍的滅絕)
。ǘ╅喿x想象 內化語言
1、整體感知,認識分號、省略號在本文中的作用。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纯次恼轮嘘P于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幾種說法。(五種)
。2)你是怎樣判斷出有五種說法的?(幻燈出示2、3、4自然段)
學生可能抓住每一段開頭的“一種說法是......”“另一種說法是......”“還有其他的種種說法......”以及第四字段三個分句間的分號。如講不明白,老師再講解。
師小結:同學們,我們讀文章時要特別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話,因為它往往告訴你本段的主要內容或者向你介紹一些重要的信息。同時,也要注意文章中特殊的標點符號。比如分號、 省略號等等,而且也要努力讀懂這些標點符號里面的內容。
2、抓住重點,品詞析句,讀懂第一種說法。
(1)幻燈出示第二自然段。
。2)自由讀,聲音小一點、輕一點。讀懂這個說法。
。3)誰能概括說說恐龍滅絕的第一種說法是什么?(寒冷)
(4)理解“嚴寒”,引出“耐不住”,探究恐龍滅絕的原因。
是一般的寒冷嗎?(“十分寒冷”),“十分‘可以換成什么?(特別、很、非常)這一段還有一個詞語,也寫出了寒冷,是什么?(嚴寒),每個小組讀一遍。教師:以后,當我們說天氣寒冷時,就可以用這個詞。那對于恐龍來說,冷到了什么程度?(耐不。R讀一遍。說說說什么是“耐不住”?
。5)恐龍這樣的龐然大物都耐不住這種嚴寒,為什么呢?請大家拿出筆,默讀這一段,畫出導致恐龍滅絕的關鍵性的詞語和句子。
。6)指生抓住關鍵詞語,再結合自己所知道的知識講一講:
。1)第一句抓住“一段”說明嚴寒持續時間長,“突然”一詞?铸堖來不及反應。
。2)第二句了解“恐龍沒有冬眠的習慣”。
。3)第三句了解“恐龍沒有皮毛來保暖”。
。4)請學生用“因為......所以”說說恐龍滅絕的第一種說法。
。5)齊讀,再次感受這一說法。
(6)板書:嚴寒說
3、聯系生活、聯想想象,學習第二種說法。
(1)打開書,聽老師讀文章的第三自然段。
(2)學生評價老師讀得怎么樣?
。3)能猜猜我為什么能讀得這樣好嗎?
(想象了當時的畫面 同情恐龍的命運)
。4)相機結合生活,結合自然環境中的沙塵暴,理解“塵!。通過對比,想象當時塵埃遍布,一片黑暗的可怕景象。
。5)幻燈出示第三自然段,學生自由練讀。
教師相機評價:
師:我看到了植物枯萎,恐龍沒有吃的,漸漸地死去。
師:我看到的不是一只,而是無數只恐龍一個接一個倒下去,直到最后一只恐龍奄奄一息合上了雙眼。
... ...
。6)如果讀得不夠好。教師請學生閉上眼睛,深情緩慢低沉地描述:
同學們,讓我們回到6500萬年前。這一天,行星撞擊了地球。一聲巨響之后,恐龍在驚慌中四處逃散。從這一刻起,恐龍便開始了暗無天日的生活。接下來的日子里,植物大量枯萎、死亡。身體龐大的素食恐龍在饑餓中慢慢倒下去。肉食恐龍也相繼死亡。地球上,再也找不到恐龍的身影了......
。7)再指名讀。邊讀邊浮現當時令人痛心的場景。
教師小結:當我們讀故事的時候,必須把自己帶到那個故事當中去。仿佛自己親眼所見。只有這樣,你才會被那個故事所感動。而你帶著這樣的的情感把這個故事讀出來的時候,也才會感動更多的人。這種讀書的方法就叫做“設身處地”地讀。
。8)齊讀,看前后句子有聯系嗎?
小結:讀文章不僅要讀進去,讓自己仿佛身臨其境。還要弄清句子前后的關系。
(9)那么,在這個說法中,造成恐龍滅絕的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10)板書:撞擊說
3、朗讀概括,學習另外幾種說法:
(1)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2)概括這幾種說法,教師板書:偷蛋說 傳染說 降溫說
。3)請學生介紹自己從課外讀到的其他說法。
a恐龍放出的屁造成空氣污染,引發恐龍的滅絕。
b恐龍食用的植物有毒。
c 酸雨造成恐龍一批批死亡。
d海底火山爆發,使地球氣溫發生變化,造成恐龍的滅絕。
。4)那你贊同哪種說法?或者說說與這幾種不同的猜想?理由是什么?
小結:關于行星撞擊地球的理論,不少人表示贊同。前些年,科學家也確實在美國墨西哥找到了一個大隕石坑,并且,據考察,這個隕石坑確實是在6500萬年前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墒,最近又有科學家提出反對意見,據考證,這個隕石坑遠在6500萬年以前就有。所以,與恐龍的滅絕并沒有直接的關系。
幻燈出示:
美國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隕石坑
小結:現如今,關于恐龍滅絕的說法,有近百種。正如文章結尾所說的那樣:(引讀: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能讓人完全信服。所以,恐龍滅絕這個謎,至今還沒能完全解開。)這個謎底,你們想揭開嗎?
。ㄈ╅喿x拓展 深入研究
推薦閱讀:
1、一個網址:毛毛先鋒網
2、一本書:<<藍貓淘氣三千問>>——恐龍專題
3、兩處實地參觀:
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恐龍博物館:
河南西峽縣恐龍蛋化石博物館
。ㄋ模┛偨Y升華 關注環境
教師:老師提供的還僅僅是一部分的資料而已。你們還需要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這樣,長大后,才能解開恐龍滅絕之謎。老師相信,在你尋找答案的過程當中,不僅今天困擾你的許多問題都會解開。而且,你一定會更加熱愛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這個美麗的地球。
板書設計:
寒冷說
撞擊說
31 恐龍的滅絕 偷蛋說
傳染說
降溫說
.....
好教師,要靠磨出來的──《恐龍的滅絕》教學思考 篇9
上好的那一刻,“下課”兩字多么動聽,終于解脫了!自從接到要上課的任務之后,盡管行動上遲緩了那么點,但心里總是掛著一件事,而且還不輕松,F在結束了,由其聽到沈老師說比前面兩次度教都要好的時候,好開心。本來在選課的時候,還有一篇《雷雨》也是個很好的選擇,但想想自己肯定沒那種暴發力,更沒什么好文采,還是乖乖地上《恐龍的滅絕》吧,害得沈老師也陪我一起上說明文。其實在準備的過程中,沈老師做的比我多多了,關鍵是有效。她給我資料,給我音樂,給我截錄像。。。虧得有沈老師,要不然這次我死得肯定很慘!千言萬語難表我感激之情!
《恐龍的滅絕》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對于二年級的孩子們而言,他們不知道文章寫得有多精彩,更不知道文章的邏輯有多嚴密,吸引他們的,僅僅是“恐龍”二字,隱藏在背后的是無窮的秘密,而作為老師,想要上好這一課,就必須是一個成功的說書者,或魔術師,簡而言之就是要會設疑,利用一個個的疑惑引導他們去探索,去找尋其中的秘密。而這一點,在我備課的當時似乎并沒有領悟到。
課文詳細講解了恐龍滅絕的兩種原因,這也是我這節課的重點。在說第一種說法的時候,我前后采用了兩種不同的教學順序。第一次的時候,我讓他們帶著“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這個問題去讀課文,但是由于我沒有很細地想好中間因果關系的過度,所以連接不是很好。第二次我便從“恐龍為什么耐不住嚴寒?”這個問題出發,這樣學生就完全跳進老師設計的套套里,很好掌控了。但師父聽后說這樣的問法不是很好,想想也是,都讓學生進套套里了,學生的思維就不夠開闊,看到的也就只是局部了。最后還是師父幫我理出了一條線索:恐龍滅絕的原因是寒冷,而龐大的恐龍為什么也耐不住嚴寒呢?這樣,我設計中要學生練習的句型“因為……恐龍沒有……沒有……所以……”就可以完整地呈現了。
在教學撞擊說的時候,視頻的效果是直觀的,強烈的,但好像凡事都有物極必反的時候。視頻的開始確實是很好地展示了宇宙行星撞擊地球的壯觀景象,不過后半段就有點誤導學生了,看上去好像火山噴發似的。不過好在孩子們夠聰明,當一個說看到火山噴發的時候,就有人提出質疑,并且正確在將別的引導到正確的方向,最終推導出了“撞擊說”。要感謝這班孩子的大膽質疑。
教案中有很多亮點,這自不必說,我這榆木腦袋是想不出來的,比如詞語教學中把“龐大”等兩個字意思想近的詞語放在一起呈現,讓學生從中找找規律,發現這一規律。當然,三個班中沒有一個孩子是自己發現的,只是我稍作引導,問他們“龐大”的“龐”是什么意思后,他們就慢慢反應過來了,然后再讓他們說一說就可以說出很多類似的詞語了。但在河山上課的時候,我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本來寫字設計的是“謎”和“類”,但他們都說這兩字沒什么意義,于是我就想到了還有個“嚴寒”,“嚴寒”就是“寒冷”嘛,想當然地就想這個詞語也是這樣的組合了。真有夠吐血的。。。
遺憾的是我課堂應變不夠機智。在課的開始,我問孩子們“你們了解恐龍嗎?知道恐龍的哪些知識呢?”孩子說了很多,還有一個孩子說他從電視里看來恐龍滅絕的說法一共有12種,當時我就說:“到底他說得對不對呢,等一下我們學下去再驗證!”而事實上,到了課結束的時候,我都沒有去驗證,因為我根本就把這個事情給忘掉了,是后來聽課的老師提醒我這點的。
今天在看李鎮西老師的《心靈寫詩》,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每節課都有老師在后面聽課,就算他是名師,每節家常課都像公開課一樣,非常不可思議!不過壓力之下必然會花工夫,也就是說,他每節課都在提升自己,而不像我們,一學期也就那么一兩節公開課,平時的課,含含糊糊地就過去了。
上公開課總是磨礪人的,而我需要再多一點細心,多一點熱情,多一點愛與關注。
好教師,要靠磨出來的──《恐龍的滅絕》教學思考 篇10
一、教材內容分析
《恐龍的滅絕》是人教版二年級第四冊第八單元的一篇推測恐龍滅絕原因的科學知識小品文。全文以科學家們關于“恐龍滅絕”的說法為線索,介紹了恐龍滅絕的幾種原因。本文圖文并茂,恐龍形象生動逼真,內容層次清晰,集中反映了在中生代遍布恐龍的神秘世界。該文本具有以下三個特點:第一、文本敘述的對象充滿吸引力。它是許多科幻影片或書籍中,同學們喜聞樂道的主角——恐龍,這種吸引必然會孕育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欲望。第二、文本精美的插圖及不確定的猜想鏈接了學生豐富的想象世界仿佛將讀者帶回到了中生代的恐龍世界。然而恐龍卻是生活中已經不存在的生物了,課文的內容和主題,更加引起孩子們的探究心理。從這個角度說,它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是對學生進行用智慧的目光去觀察、發現身邊的科學,培養學科學、愛科學、發現科學的極好范例。第三、文本的語言雖說平實,還帶些科學性術語,但字里行間仍流露出對地球上的一個生命物種滅絕性災難的悲痛,引發讀者從內心去感悟生命的意義。
二、學情分析
這是一群樸實、活潑的孩子,他們來自農村,更渴求知識的滋潤,在新課程的背景下,他們有一定的識字寫字能力,但是要做到有感情的朗讀還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本節課重在激發興趣讓學生自主識字,寫字環節采取抓難點的方法。于是在教學中教師重引導,少講解;重指點,少分析,通過結合課文的插圖、收集的圖片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當時的恐龍在地球上不僅種類多,而且體積大,遍布全球,可謂稱王稱霸,多次引導學生想象說話感悟文本,進行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
三、學習目標
。ㄒ唬J15個生字,會寫“類、傳染、亡”個生字;理解“龐大”等詞。
。ǘ、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ㄈ⒘私饪铸垳缃^的傳說,激發學生探索恐龍滅絕的原因,培養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
(四)、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認15個生字,會寫“類、傳染、亡”3個生字;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圍繞“恐龍是怎樣滅絕的?”這一問題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難點: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五、學前準備
。ㄒ唬、課前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收集有關恐龍的資料,豐富學生對恐龍的了解,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ǘ、教師畫恐龍圖,準備生字卡片
六、教學流程:
。ㄒ唬嫛翱铸垺、學“恐龍”、談“恐龍”
1、畫“恐龍”
。1)導:小朋友們真精神,一個個坐得這么好,第一次給你們上課,小朋友們就這么給面子,看來,葉老師得獎點什么表示表示,獎什么呢?請大家看黑板,可要仔細看哦![師畫:“恐龍”]
。2)導:畫得如何?不來點掌聲表示一下嗎?
[設計意圖:在開頭安排畫恐龍送“禮物”入手,有幾點好處:一、激發學生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倍⒂欣趲椭鷮W生快速地集中注意力。]
2、學“恐龍”一詞
導:這是什么?[師板書:恐龍]好,誰愿意跟它打聲招呼。[抽讀2——齊讀1]
3、談“恐龍”
。1)導:今天你還能在地球上見到這些活生生的恐龍嗎?[生:不能]
。2)導讀:是。〗裉斓摹
。坌『诎宄鍪荆航裉斓娜祟愔荒茉诓┪镳^或者從電影和書籍中,來想象恐龍往日的輝煌了。]
a、你能讀好這句話嗎?自由讀——抽讀2 [隨機學習紅色生字]
b、導:通過課前收集,你們在電影電視里,書籍、博物館中,了解到了恐龍的那些信息?
要求:請你們先跟小組里的伙伴說說,小組組長做好收集。
c、小組派代表匯報:
[分“表演、畫、資料匯報”等方式進行展示匯報]
[設計意圖:在教學課文的最后一句話“今天的人類只能在博物館或者電影和書籍中來想象恐龍往日的輝煌了!弊ァ拜x煌”一詞讓二年級學生通過談恐龍信息——看圖片找恐龍往日輝煌的影子(體積大、種類多、歷史長);再讀文中第一段第一句感悟恐龍往日輝煌的歷史長,從而調動孩子的不同感官,讓學生從不同的感受中,逐步豐滿學生對恐龍的認識。]
。3)看圖片,說話
a、導:原來恐龍往日是如此威風、如此輝煌的呀?葉老師也收集了一些,你能從這些圖中找到恐龍往日輝煌的影子嗎?
b、出示恐龍骨架圖:你發現了什么?[體積大];從這幅圖片:你發現了什么?[種類多]
c、導:當時的恐龍在地球上不僅種類多,而且體積大,遍布全球,可謂稱王稱霸,難怪課文會用“輝煌”一詞來形容恐龍的往日。
。4)預習過課文的小朋友,文中還告訴我們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約兩億年[生說]
[出示第一段:我們人類只有三四百萬年的歷史,恐龍卻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約兩憶年。人類的歷史與恐龍的歷史相比,可就短多了。]
a、導:這里告訴你什么?[歷史長]句子哪個詞能說明歷史長?[出示:300萬年 兩億年]
b、導:你理解得非常好,相信你會朗讀得更好,愿意試一試嗎?[指名讀——挑戰讀——那小組來挑戰讀]
c、導讀:但是,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消失了呢?
[在“恐龍”圖上寫“龐大”]齊讀2次;“龐大”什么意思?[巨大]
導:據說有的一頭恐龍比一個教室還要大。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發現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與課文內容信息相鏈接,激活了原有體驗,激發了學生求知的興趣,讓孩子們在迫不及待、躍躍欲試的心態下進入閱讀。]
。4)品讀課題
[指看課文插圖]導:如此龐大的恐龍怎么會消失呢?往日如此輝煌的恐龍,怎么會滅絕呢?[書:恐龍的滅絕]
a、“滅絕”什么意思?[生:消失]覺得奇怪嗎?你能讀出你的疑問嗎?[板書“?”,讀課題]
b、導:知道答案嗎?[板書“!”]
[設計意圖:找尋精美的畫面與課題的反差,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品讀課題,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孕育學生進一步學習文本時的積極情感,直奔本節課的學習主題。]
(二)、讀準課文,學習生字詞
1、導:趕快打開書31課,帶著2個要求來自由讀,要求:
。1)、遇到生字多讀幾次,不認識的字請教同桌或書上的拼音。
。2)、想想恐龍滅絕的原因
2、學習生字詞
。1)、導:大家讀得可真認真,但葉老師不知道你們自學效果如何?敢讓老師考一考嗎?[真有信心]
[出示詞語:小老師帶讀——開火車讀——男女生比賽讀]
(2)、師:生字寶寶這么快就會讀了,我們把它送回文中,誰會讀?[指名分節讀]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認識“生字寶寶”。而且,注重學生識字興趣的激發,能利用圖片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理解詞語,這樣的設計符合低年級字、詞教學的特點。]
3、讀懂課文
。1)導:讀得真好!還想再讀嗎?想,真是好孩子,這么喜歡讀書!這次葉老師請大家選自己喜歡的方式讀2、3、4自然段,可以同桌你讀一段,他讀一段;也可自由讀。讀完后說說:恐龍滅絕的原因。[板書:請用上“因為……所以……恐龍滅絕了”]
。2)小組合作讀 2、3、4自然段,找出答案做上記號,請用上“因為……所以……恐龍滅絕了”,在組內交流。
。3)導:曾經如此輝煌,如此龐大的恐龍在地球上為什么會消失呢?
小組代表用句式匯報:
[隨機板書:寒冷說、行星撞擊說、蛋被偷吃說、傳染疾病說、降溫說]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自主質疑、合作交流。既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解決問題,培養學生邊讀書邊動筆邊思考問題的學習習慣和獨立閱讀能力,又讓學生小組討論探究,努力體現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從而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三、談話拓展
1、導:小朋友真厲害,這么快就了解了課文中例舉的恐龍滅絕的各種說法。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能完全讓人信服,專家們還找到了許多恐龍滅絕的原因。[板書:……]
2、你認為還有哪些可能?(地震說、太陽黑子說)
[設計意圖:結合課文內容的特點,啟發學生的想像力,激活學生的思維。關于恐龍滅絕的原因,說法不一,引導學生對這些說法質疑,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3、總結:這些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能讓人們完全信服,下節課再深入了解每一種說法的理由。學習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感受?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表達自己讀書的感受,有效地幫助學生整理學習的收獲?梢圆捎谩拔蚁胝f”的方式,如:我想對大自然說;我想對動物朋友們說;我想對自己說等。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同時也挖掘了學生的思想認識,滲透環境教育,收到一舉多得的效果。]
導:同學們,恐龍的滅絕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示,在我們的地球家園,每天都有幾十個物種滅絕。這些慘痛的事實提醒我們,讓我們保護生態環境,維護自然和諧,尊重生命,欣賞生命,珍愛生命吧!
小朋友,你想了解更多恐龍的知識嗎?老師建議你看一下這些:
[出示:課外大餐:(1)、《藍貓淘氣三千問》——恐龍專題(2)、《恐龍101問》(3)、美國動畫片《恐龍》]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的學習,絕不能僅僅局限在語文課程本身和語文課堂教學中,應樹立大語文教育觀,拓寬學生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引導學生參與延伸性的語文學習,能使學生從中吸收知識、開闊視野、拓寬思路、發展個性。]
四、自主觀察,寫字樂園
1、導:[呈現會寫的生字:類、傳染、亡]書寫這四個字,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類:上邊的“米”捺變成點,寫時要稍微扁些。
傳:第五筆連著。染:上面是“九”,不能多點。
亡:是三筆,不能多點。
2、生上臺板演,講評
3、師范寫,生練寫。
[計意圖:引導學生發現,目的是引導學生對漢字進行充分的觀察,不但要觀察筆順筆畫,還要觀察結構比例的細微區別,并注意筆畫的穿插變化等。]
好教師,要靠磨出來的──《恐龍的滅絕》教學思考 篇11
不 確 定 的 猜 想——《恐龍的滅絕》教學設計
單位:湖北武昌實驗小學 郵編:430000姓名 陳英
教材分析
《恐龍的滅絕》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推測恐龍滅絕原因的科學小品文。該文本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文本敘述的對象充滿吸引力。它是許多科幻影片或書籍中被同學們喜聞樂道的主角——恐龍,這種吸引必然會孕育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欲望。
2.文本精美的插圖及不確定的猜想:“鏈接”了學生豐富的想象世界仿佛將讀者帶回到了中生代時期的恐龍世界。
3.文本的語言雖說平實,還帶些科學性術語,但字里行間仍流露出對曾發生在地球上的一個生命物種滅絕性災難的悲痛,引發讀者從內心去感悟生命的意義。
設計理念:
依據教材特點,設計并實施使學生想象與語言發展同步的教學策略即創設一定的情境。教學活動緊緊圍繞恐龍“滅絕”的幾種猜想,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主動開展合作探討。在研讀文本的同時將文字與心像相結合,通過讀在腦海中將文字化為一個個具有生命力的形象,體會感悟生命的意義,然后再回歸到語言文字,表達自已內心的真實感受。強調學生邊讀邊在頭腦中畫畫。
教學流程
一、 導語激qing,激qing好奇
1、(使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漫游在遍布恐龍的世界里。)
師:龐大的恐龍家族在6500萬年前曾經是地球上的真正主人?,它們有的在空中飛翔;有的在地上行走;有的在水中戲耍?墒撬鼈儸F在——(引導學生齊讀課題中的“滅絕“)
2、滅絕指的是什么?誰能說一說?
3、此時此刻你心中最想去了解的是什么?
。ㄕ埳卮穑瑤熛鄼C出示書上的句子“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消失呢?”并請三位學生反復朗讀。)
(找尋精美的畫面與課題的反差,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孕育學生進一步學習文本時的積極情感,直奔本節課的學習主題。)
二、 探究學習,升華情感
1、自由地讀讀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看看關于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幾種說法,分別是什么?
。ㄕ埳涣鳎瑤熛鄼C歸納板書)
2、你對哪種說法最感興趣?就在書上找到介紹這種說法的句子多讀幾遍,然后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理由。
3、請生在全班交流,師相機引導讀文本。
。ㄒ龑W生從整體入手,感知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并對自己感興趣的說法進行個性化的探究與表達,珍視的是學生個體的體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此環節也想體現讀文過程中的點面結合,師生、生生立體式的互動交往的課程理念。)
(1)寒冷說
a你從哪個自然段了解的?愿意讀給大家聽聽嗎?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b(多媒體課件展示“冰天雪地”的畫面,師伴隨凄涼的音樂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師:6500萬年前,有一段時間,地球上突然變得十分寒冷。恐龍沒有冬眠的習慣,它們不得不在這大雪紛飛的雪地里尋找它們賴以生存的食物。北風呼嘯,恐龍的身上沒有保暖的皮毛,它們走得是那么吃力。突然,一只年幼的小恐龍痛苦地倒下了,它身旁的母親——(師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想象)你看到了什么?這時又有一群恐龍倒下了,你們看到了什么?就這樣一群群恐龍由于耐不住寒冷,慢慢地消失在白茫茫的雪地里。(引導學生朗讀課題“恐龍的滅絕”)
c同學們讓我們輕輕地拿起書,一起朗讀第二自然段吧!
。ㄒ哉n件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對恐龍在惡劣的環境中為生存而抗爭的豐富想象,喚起學生的心靈情感,從而發展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體現了新課程的生成的特點。)
。2)行星撞地球
a你從文中什么地方了解到的?能讀一讀嗎?指名讀第三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b指導學生用“因為……所以……”理清第三自然段的句與句的聯系。齊讀第三自然段
c這種說法的依據是什么?科學家又是怎樣猜想這個過程的呢?
。ǘ嗝襟w播放相關的圖片及解說)
d讓我們將剛才看到的、聽到的以及感受到的帶入到這段文字中有感情地讀一讀。
(通過讓學生運用“因為……所以”的表達形式,幫助他們理清段落中句與句之間的聯系,凸顯語文課堂中的讀說相結合的學科特點。)
。3)偷蛋說 傳染說 只孵雄性
引導學生交流,說說相信這種說法的理由。
4、除了以上的猜想,你們認為還會有哪些原因使恐龍滅絕?
指名介紹自己的猜想。
5、在這些猜想中,有沒有讓你產生懷疑的地方?指名說。
6、出示書上句子“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能讓人完全信服!敝该x、女生讀、男生讀、齊讀。
(從肯定中尋找否定,順其自然地理解文中的句意,采用的是“不為而治”的教學策略。)
三、 學寫“謎”字,拓展延伸
1、出示“謎”,指導學生按正確的筆順書空。(先寫“言”旁,再寫“米”字,最后寫走之。)
2、觀察“謎”各部分比例,師范寫,指導學生認真書寫,寫美觀。
3、在地球存在的幾億年中,還有許多動、植物滅絕了,你知道哪些?
4、想去了解它們滅絕的原因嗎?(師向生推薦相關網站或書籍。)
。ㄕ澱n自始至終都是圍繞“謎”而探究文本的內涵,最后又回歸到“謎”引發學生到大語文場——生活中繼續探究。體現新課程中的大語文觀的理年念。)
教學反思:
走近學生,我們會發現孩子們特別喜歡恐龍,他們從電影書籍中觀看到形態萬千的恐龍形象,了解到相關恐龍的各種信息,搜集、珍藏著恐龍的模型,有的學生還能當場為你娓娓道來好幾種恐龍的長相及它們的生活習性,恐龍對孩子們真是充滿了吸引力。所以文章的語言雖然很平實,但學生的學習興趣卻十分盎然,即使是在教學結束后的課間休息時間里,我們依然可以看見學生們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地繼續談論著、爭辨著恐龍滅絕的原因。本節課我最滿意之處是首先讓學生互相交流文本中讓自己信服的“滅絕”原因,再在此基礎上將學生置于一個相互不斷地否定與開啟新的想象的過程中,始終讓學生對“滅絕”的“謎”有濃厚的興趣。這樣的設計既尊重了學生的自主,又實現了合作探究,達到一個思想+一個思想>一個思想的效果。課堂上最讓我難忘的片段是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想象在嚴寒冬天,恐龍為求“生”而奮力掙扎的“壯美”畫卷。伴隨著想象,學生的朗讀流露出的是文字背后濃濃的真情。
好教師,要靠磨出來的──《恐龍的滅絕》教學思考 篇12
【文本簡析】
《恐龍的滅絕》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八組)的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全文以科學探究為魂,以科學家們關于“滅絕”的說法為線索,介紹了恐龍滅絕的幾種原因。
本文插圖精美,層次清晰,集中反映了中生代時期,遍布恐龍的世界,吸引了學生的好奇心。然而不可一世的恐龍卻無影無蹤,更引起孩子們的探究心理,從這個角度說,它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是對學生進行用智慧的目光去觀察、發現身邊的科學,培養學科學、愛科學、發現科學的極好范例。
課文共5段,生字較多,11個要求會認,5個要求會寫,4個既要會認又要會寫。
【學習目標】
1、知識能力:認識11個生字,會寫本課要求的9個字,積累課后詞語,并有積累和運用的興趣。
2、過程和方法:自主識字、讀書、在合作交往中互相啟發對科學詞語的理解,對課文的深刻感悟。
3、情感態度價值觀: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對恐龍的滅絕等自然界現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懂得尊重生命、欣賞生命、珍愛生命。
【學習思路】
整合文本學習,拓展學習,實現學生自我超越文本、超越課堂的發展。
1、透視“瞭望臺”,感知恐龍家族形象。
2、自主讀書,感受語言。
3、召開“科學發布會”,感悟文本。
4、發現“新大陸”,整合讀說。
【學習歷程】
一、透視“瞭望臺”,感知恐龍家族形象
(把學生的視覺帶入遠古中生時代,拓展至恐龍生活的家族背景。一知恐龍的外部特征;二知恐龍的家族成員。)
1、師生共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討論什么是“恐龍”?
2、利用媒體課件了解恐龍的特征。
3、觀察恐龍家族成員,自選說句
、儆械摹械摹械摹谟小;有……的;有……的
教師旁白:在距今6500萬年前,龐大的恐龍家族突然滅絕。一個稱霸地球上億年的物種退出了生命舞臺,成為難解的千古之謎?茖W家對恐龍滅絕的原因作了種種假設,但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
二、自主讀書,班內交流(詞中識字,句中用詞),感受語言,啟迪想象
1、小組自主合作,認字卡、讀書
2、學習展示:
、傥視x(教讀17個生字),
恐、類、龐、段、避、耐、埃、萎、亡、哺、乳、偷、孵、迷、或、者、籍
、谖視f(班內交流)
用“傳染”變式說話;
會說出“嚴寒“的反義詞、近義詞
3、感受語言(讀句說句),啟迪想象
人類的歷史只有三四百萬年,而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約兩億年,但最終都躲不過滅絕的厄運。
三、召開“科學發布會”,感悟文本
過渡語:不可一世的恐龍巨大而兇猛,今日為何無影無蹤?我們和科學家一起去探索發現吧。
1、默讀課文,誰最先知道課文重點介紹了幾種說法
2、小組商議,選擇一種恐龍滅絕的說法研究,邊讀邊議,讀懂這種說法的理由。
3、開“發布會”(小組選擇科學博士向我們介紹)
、僖环N說法的科學博士介紹(生生互動,質疑解疑),師生歸納板書:天氣驟冷說
、诹硪环N說法的科學博士介紹(生生互動質疑解疑),師生歸納板書:小行星撞擊說
、坳P于其他種種說法,推選一名助手朗讀給大家聽(展示內容)(見附)
4、看課文第四段的省略號,想告訴我們什么?
四、發現“新大陸”,整合讀說
。〝U大篇章,了解網上關于“恐龍滅絕”的多種說法;加強積累,豐富認知世界,提高閱讀能力,強化所認漢字)
。ㄒ唬、展示網上介紹關于恐龍滅絕的新說法,學生默讀思考
1. 大陸漂移學說認為,大陸漂移的地理現象給恐龍性別造成紊亂,破壞了繁殖平衡。
2. 距今7000萬年前地球表面相當活躍,大陸不停地在移動,生物會隨著漂移的陸地從熱帶進入寒帶,或從寒帶進入熱帶。
3. 恐龍的繁殖機制與它的遠親烏龜有相似之處,烏龜的繁殖與外界溫度有密切關系,外界溫度超過28.5℃時,孵化出來的小烏龜大部分就是雌性,如低于這個溫度則大部分是雄性小烏龜。
4. 大陸漂移使得恐龍不能按正常的性別比例繁殖,溫度過高或過低,可能導致孵出來的小恐龍或大部分都是雄性或大部分都是雌性,這種結果必然使恐龍的繁殖無法繼續進行。
此外還有諸如超新星輻射說、哺乳動物競爭說、沙漠災難說、火山爆發說、瘟疫流行說等等假說。也有相當一部分學者認為,恐龍的滅絕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可能是多種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
(二)、師生共議結論:科學是發展的,科學研究是無止境的,至今恐龍的滅絕還是個“謎”。(練寫“謎”這個生字)
(三)、啟發思維,創境說話!拔蚁胝f”展示臺活動。
、傥蚁雽Υ笞匀徽f:
、谖蚁雽游锱笥褌冋f:
③我想對自己說:
。ㄋ模、師生交流:恐龍的滅絕對我們的啟示。在我們的地球家園,每天都有上百個物種滅絕。這些慘痛的事實提醒我們:
保護生態環境,維護自然和諧,尊重生命,欣賞生命,珍愛生命。
【點評】:
童老師的《恐龍的滅絕》一課的學案設計以生為本,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情感的培植和主動探究精神的培養,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學科特點,很好地整合了三維目標。通過自主讀書——召開科學發布會等教學環節的安排讓學生感悟文本,整合讀說,培養語感;通過透視“了望臺”——發現“新大陸” 等活動的設計讓學生超越文本,超越課堂,給孩子們提供想象的空間和探究科學的實踐氛圍。整個學習過程實際上是師生共同體驗生命歷程、共同生成學習智慧的過程。(張巧云)
好教師,要靠磨出來的──《恐龍的滅絕》教學思考 篇13
小學語文教案《恐龍的滅絕》
舊縣小學 劉育紅 前言:隨著當代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應用,茸鞴培已經進入了高科技信息技術期間,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是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的主要途徑。教育部《關于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關照》中指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促進中小學教學根本性變革的首要途徑!边@就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進步到了一個十分主要的地位。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意跨學科的學習和當代科技手段的運用……” 。充分使用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服務,獲得語文學科知識,培養語文能力,進步語文素養,是一個極新而又布滿朝氣的領域。
教材簡析:
《恐龍的滅絕》是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全文以科學家們關于“滅絕”的說法為線索,介紹了恐龍滅絕的幾種理由。本文圖文并茂,形象生動真切,內容條理清楚,集中反映了在中生代時期,遍布恐龍的神秘天下。 “恐龍”是孩子們十分感愛好的一個話題,文章從標題到內容吸引著學生的好奇心。然而恐龍卻是生活中已經不存在的生物了。課文的內容和主題,更加引起孩子們的探討生理,從這個角度說,它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是對學生進行用伶俐的目光去視察、發現身邊的科學,培養學科學、愛科學、發現科學的極好范例。課前老師可故意識地指導學生收集相關恐龍的資料,雄厚學生對恐龍的了解,激發學生探討的愛好。
教學目標:
1、認識15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積累“重大、逃避、枯萎、哺乳動物”等詞語。
3、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圍繞這一題目講了哪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有對恐龍的滅絕等自然征象進行科學探討的愛好和愿望。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圍繞“恐龍是如何滅絕的”這一題目講了些哪樣,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愛好和索求未知的好奇心。
教學難點:使用當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合作、探討的學習精神,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愛好和索求未知的好奇心。
教學預備:老師精心設計《恐龍滅絕》的課件,電腦教室
教學過程:
一、激活思想,開放空間
1、題目搶答,激活思想。
師:同窗們,我聽說你們課外知識可把握了不少,如今我就要考考你們,對本人有信心嗎?
生:有
師:請同窗們快速搶答出這是哪樣動物的骨骼模型?(出示恐龍骨骼模型的圖片)
(設計意圖:使用學生的好勝生理,設計搶答的體式格局,上課伊始,就激活學生的思想,使其產生期盼新知的強烈欲望。)
2、激活原有體驗,開下學習空間。
師:既然同窗們跟恐龍這么熟,這節課我們就一路暢談“恐龍”怎么樣?關于恐龍,你都知道哪樣,都說出來吧。
學生一:我知道有霸王龍,它是食肉動物跑步的速度很快,十分兇橫,連本人的同類就殘殺。
學生二:我還知道梁龍,它十分大,相稱十層樓房那么高。但是食草動物。
學生三:我知道三角龍,它頭上長了三個銳利的角,十分胖,舉措很不方便。
(設計意圖: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學生有了愛好,就會用全副精神去辦事,學與樂不可分!边@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發現本人已有生活經驗與課題內容之間的相似性,激活了原有體驗,激發求知的愛好,讓孩子們在迫不及待、躍躍欲試的心態下進入閱讀。)
二、初步感知,認讀字詞
1.傾聽錄音,初步感知。
師:同窗們細心聽聽,這是關于恐龍哪樣的話題?(播放課文朗讀的flash課件)
你對這個話題感愛好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路來探討“恐龍滅絕”的奧秘。(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傾聽聲情并茂的課文錄音,使學生獲得一個對課文的鳥瞰全景圖,從而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去索求恐龍滅絕的奧秘。)
2.邊讀邊畫,獨立自主識字。
師:適才聽到的文章就在我們的語文書上,快翻到31課讀讀吧,一邊讀一邊把含有生字的詞語畫下來,借助課后拼音提醒把它們讀準確。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要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求學”的學習風俗。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生字教學學生是首當其沖的參與者,學生獨立自主索求解決題目的思路、途徑和方法,是主動學習的實質性環節。)
3.師生交流,理解字詞。
。ù笃聊怀鍪咀衷~)老師搜檢識字情況,及時正音并點撥“重大、逃避、亡、枯萎、哺乳動物、孵”的意思。(獨立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之后,老師有必要驗收識字情況,及試卷排謬,傳授知識要點,隨機點撥字義。)
三、師生互動,理解全文
1.認識分號,理解思路。
師:請同窗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標出文中列舉了幾種恐龍滅絕的說法。(引導默讀方法:不作聲,不指讀)
。偃绱鸢赋霈F分歧)小組同窗交流一下你們找到的這幾種說法,看看到底是幾種,題目出在哪?(師引導認識分號)
。ㄔO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低年級學生要學習默讀,做到不作聲,不指讀。以是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故意識地在恰當的環節設計默讀,使學生的默讀能力逐步進步。)
2、師生互動,讀中感悟
師:這幾種說法中一定有你最感愛好的,你把這部分多讀幾遍,然后把你感受最深的和有疑問的地方與小組同窗交流一下。
匯報小組學習情況,師生共同解決疑難,理解課文。
(設計意圖:在課堂教學這個復雜的動態體系中會賡續暴露教與學的矛盾,也正是在矛盾轉化、解決的激流中,學生發展了思想,實現了知識的突破。)
四、啟發想象,拓展延伸。
1、勇敢假想
師:正是由于這些說法不能讓人完全佩服,以是才留給我們更多遐想的空間,除了書上這五種理由以外你能不能勇敢想像一下恐龍滅絕的理由呢?結合你收集的資料,想像一下還可能有哪些理由呢?
(設計意圖:結合課文內容的特點,啟發學生想像表達,激活學生的思想。培養學生有提出題目的愛好、能夠發現題目和敢于提出題目!标P于恐龍滅絕的理由,說法不一,指導學生對這些說法質疑,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探討愛好。)
2、提供線索,開拓視野
師:你還想了解其他關于恐龍方面的知識嗎?大家互相交流收集的資料。課后辦一次“恐龍天下”的展覽。教師給大家提供幾條線索:
。ㄔO計意圖:語文課程的學習,絕不能僅僅局限在語文課程本身和語文課堂教學中,應樹立大語文教育觀,拓寬學生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指導學生參與延伸性的語文學習,能使學生從中吸取知識、坦蕩視野、拓寬思路、發展個性。)
。ù笃聊怀鍪荆嚎铸埦W網址、 《恐龍問答101》 、 《藍貓淘氣三千問》--恐龍專題)
3、學習了這一課,你有怎么的感受?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表達本人的求學感受,有效地幫助學生收拾整理學習收成?梢圆捎谩拔蚁胝f”的體式格局,如:我想對大自然說;我想對動物摯友們說;我想對本人說等。對學生進行說話練習,同時也挖掘了學生的思惟認識,滲透環境教育,收到一舉多得的效果。)
師:同窗們,恐龍的滅絕對我們很大的啟示,在我們的地球家園,天天都有上百個物種滅絕。這些慘痛的事實提示我們,讓我們珍愛生態環境,維護自然和諧,尊敬生命,瀏覽生命,保護生命吧!
反思: 神秘的“恐龍”是學生感愛好的話題之一。怎樣借助這篇極具吸引力的課文,讓二年級的學生通過學文,理解、積累詞語和句子,同時,了解恐龍滅絕的相關知識,激發學生繼續探討恐龍滅絕之謎的欲望呢?在教學中使用當代信息技術進行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學習愛好;培養學生認真思慮、質疑解疑、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在學習了語文的同時,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學習相關恐龍的知識,了解恐龍滅絕的理由。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是以,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想和情感運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慮,受到情感陶冶,獲得思惟啟迪,積累精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薄≡诖私虒W中著力顯露“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多種情勢的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文句的含義,讀出本人的感受與理解,在此基礎上,學生根據本人的學習體式格局和學習風俗獨立自主地選擇主題學習內容,進步學習技能。學生通過在學習平臺上成果的發布,展示施展闡發自我和交流表達的能力。通過合作等學習體式格局培養了學生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值得進一步研究的題目:怎么將信息技術使用得更有效從而進步整個課堂的效率。
相干鏈接
。ㄒ唬┛铸垳缃^的其他說法:
1、恐龍釋放的屁造成恐龍的滅絕。恐龍種類很多、體形重大,天天賡續放屁,污染空氣,最終使本人滅絕。
2、恐龍食用的植物有毒。重大的恐龍吃入大量植物中的毒素,終于被毒作古了。
3、有一段時刻,可能下過酸雨,恐龍通過飲水和食品,慢性中毒,最終一批批作古亡。
4、海底火山爆發,使地球氣溫發生轉變,造成恐龍的滅絕。
(二)恐龍能復活嗎?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茸鞴培研究運動越來越深入,有些人就幻想讓恐龍復活。這可能嗎?科學家告訴我們,這并非絕無可能,但盼望只能依賴于寶貴的琥珀。我們知道,有些生物,它們在生活過程中落入了松樹一類植物所分泌的樹脂中,這些樹脂包裹著它們經歷了幾百萬幾萬萬年的轉變后,形成了琥珀。因為生物被密封后產生了脫水,而樹脂具有很強的抗生素作用,是以,琥珀中的化石可以在相對穩固的狀況中保存生物的一部分結構構成。這就是恐龍復活的盼望地點。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有一只中生代的蚊子,它剛剛吸完恐龍身上的血液,就恰巧被樹上淌下的樹脂包住了。過了幾萬萬年,我們又碰巧發現了這樣一枚琥珀,那么,機會來了。假如我們能夠從那只倒霉的蚊子身上獲取恐龍血液的一點點dna片段,就可以得到恐龍的遺傳密碼,然后一步步獲得整個恐龍的所有遺傳基因,從而為克隆出一個恐龍打下基礎。這是當代生物工程技術為我們描繪的一幅鮮艷的藍圖。
。ㄈ┲腥A恐龍網
恐龍博物館:,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網站的一個主題網頁。具體介紹了恐龍的發現、形態、生活習性、滅絕等相干知識,并有大量資料圖片。
中國科普網展覽館之恐龍天下:,具體介紹了恐龍的傳說、種類、故事、滅絕和研究狀態等相干信息,擁有大量圖文資料。
中國科普博覽-恐龍博物館:,重點介紹了不同種類恐龍的故事和恐龍滅絕的各種猜想。
四川自貢恐龍展覽館:,是中國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目前天下上擁有大規模恐龍化石埋藏遺址保存的、最具特色的專門遺址性博物館。
恐龍期間:,擁有恐龍專題研究的大量資料(文字、圖片、影片等。)
好教師,要靠磨出來的──《恐龍的滅絕》教學思考 篇14
一、設計思路
神秘的“恐龍”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之一。如何借助這篇極具吸引力的課文,讓二年級的學生通過學文,理解、積累詞語和句子,同時,了解恐龍滅絕的有關知識,激發學生繼續探究恐龍滅絕之謎的欲望呢?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積累優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
因此,本文的教學著力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詞句的含義,讀出自己的感受與理解,在此基礎上,積累詞句、內化語言,適當練習有條理地說話。
二、學習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5個字,2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用上“一種說法、另一種說法、其他的種種說法”這類詞,有條理地說話。
3、對恐龍滅絕之謎產生興趣,并有繼續探究的渴望。
三、教時安排:兩課時
四、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ㄒ唬┱勗捈とぃ牧目铸。
1、課件出示恐龍圖。
師:小朋友,認識這些動物嗎?你都知道有關恐龍的哪些知識呀?
2、學生交流有關恐龍的知識。識記“恐”。同時,結合恐龍圖理解“龐大”。
2、揭題“恐龍的滅絕”,讀讀課題。
。ǘ┳x好課文,提取信息。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交流朗讀中的難點(字音或長句),師生共同練讀。
2、同桌互讀,讀通句子。
3、交流了解到的信息。
讀了課文,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學生隨意說自己對課文的初次認識。
4、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隨機的引導。
師:剛才有些小朋友了解到了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有些小朋友知道了恐龍生活的歷史年代,都很好,F在,我們先來看看恐龍生活的歷史年代。
5、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1)出示第一句,讀句子。說說你了解到哪些知識?
知識點:“人類的歷史三四百萬年”“恐龍的歷史大約兩億年”。
對3000000、200000000等數據比較陌生,教師板書成阿拉伯數字,讓學生與年齡10歲、100歲比較,體會到恐龍歷史的長遠。
。2)朗讀指導,練習。
體會到恐龍歷史的長遠,學生就能讀好“兩億年”、“短多了”等詞、句。
(3)教師引讀,讀好問句!褒嫶蟮目铸垶槭裁磿䴗缃^了呢?”
(三)以讀代答,理解詞句。
1、再次自由讀課文,了解恐龍滅絕的原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比第一次讀要有所進步。
2、朗讀反饋,以讀代答:
。1)教師引讀: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消失了呢?請一名學生:一種說法是……(朗讀指導:借冬眠來躲避寒冷耐不住嚴寒)
師繼續引讀:另一種說法是什么?請一組學生讀:另一種說法是……(朗讀指導:長句:那些以植物為食物的恐龍和其他動物,漸漸地死去了。)
師引讀:還有其他的說法嗎?請全體學生讀:還有其他的種種說法……
。ㄔ陂喿x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以上教學環節的設計中,充分體現了這一的點。先由學生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獲取直覺信息;再讓學生帶著“恐龍為什么會滅絕?”這個問題朗讀,邊讀邊思考;最后,教師以問引讀,學生以讀代答,既反饋檢查了學生的朗讀情況,又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有關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而且形式新,學生興趣高。)
。ㄋ模┳x中促悟,悟中積累詞句。
師:恐龍滅絕的說法有很多很多,今天,我們重點來研究一下第一種和第二種說法。
“一種說法”
1、自由讀,有幾句?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充分尊重學生的朗讀感悟。教師起好引導作用。
第一句抓住“突然”一詞。說明恐龍還來不及反應。
第二句了解“恐龍沒有冬眠的習慣”
第三句了解“恐龍沒有皮毛來保暖”
師:因為以上的幾點原因,恐龍耐不住嚴寒,慢慢地消失了。理解“耐不住、嚴寒”。
2、連起來說說“恐龍為什么耐不住嚴寒?”
3、出示本段出現的詞語,借助詞語介紹恐龍滅絕的說法。(詞語:突然寒冷冬眠躲避保暖耐不住嚴寒消失)
。ㄐ抡n標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能進行自主地思考和感悟。為了避免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教,這一環節的設計重在讓學生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教師適時點撥。在學生自我感悟的基礎上,提供與本小節相關的詞語,進行語言的內化和表述。既進行了隱性的識字教學,又積累運用了詞句,了解了恐龍滅絕的一種說法。)
“另一種說法”
1、讀讀“另一種說法”,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這節有幾句話,再讀讀,說說這些句子前后有聯系嗎?
學生自由讀后,談自己的感受。
3、師生一起理清事物之間的關系,了解這種說法中恐龍滅絕的過程。
4、小研究。
為檢查學生是否真正搞清楚,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研究。
課件出示:
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宇宙行星撞上地球
以植物為食物的恐龍和其他動物漸漸死去
地球一片黑暗
食肉恐龍漸漸滅絕
讀一讀,請四人小組合作研究,該如何排序?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解釋。
。ㄐ抡n標指出,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研究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就是營造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打破傳統的單一而又乏味的學習方式,通過這一研究,既能理清與認識事物之間的關系,又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合作意識、提高探究能力。)
(五)鞏固字詞,書寫生字。
1、出示本課要學寫的4個生字:“亡、肉、耐、類”。
2、學生用編字謎等形式識記。(如“類”:“一種大米”或“一堆大米”。)
3、學生認為難寫的字,教師范寫指導。(如:“類”書寫時要注意:米的最后一筆。教師范寫,學生書寫,點評。)
4、學生練寫,展示佳作。
第二課時
。ㄒ唬⿵土暬仡
1、借助詞語用自己的話說說恐龍滅絕的一、二兩種說法。
。ǘ┢渌f法
1、自由讀讀第4小節,說說介紹了幾種說法。(學生可能產生分歧)
2、根據學生回答,再次認識“分號”。
3、分別請3位學生讀讀三種說法。
4、說說你又知道了哪些恐龍滅絕的說法。
(1)哺乳動物偷吃恐龍蛋
。2)突然流行傳染病
。3)全球氣溫下降,恐龍蛋只能孵出雄性小恐龍。
。4)用上“一種說法、另一種說法、還有其他種種說法”有條理地介紹課文中有關恐龍滅絕的五種說法。
。ㄈ┩卣怪R。
1、除了課文介紹的幾種說法外,還有其他的說法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借助“省略號”知道還有很多說法。
2、先讓學生說說自己了解到的說法。
3、教師提供四種其他說法(詳見資料袋),請學生用上“一種說法、另一種說法、還有其他種種說法”有條理地介紹這幾種說法。
4、創設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采訪:博士,聽說您對恐龍很有研究,請您談談,目前,人類對恐龍滅絕之謎都有哪些說法?您認為這些說法有道理嗎?您打算繼續這方面的研究嗎?
5、介紹相關網站、資料。
。▽W生帶入更為廣闊的網絡世界,在網絡世界里了解更多的有關恐龍以及恐龍滅絕的知識,激發繼續探究的興趣與欲望。)
。ㄋ模┳R字、書寫其他幾個生字。(略)
四、資料袋
。ㄒ唬┛铸垳缃^的其他說法:
1、恐龍放出的屁造成恐龍的滅絕。恐龍種類眾多、體形龐大,每天不斷放屁,污染空氣,最后使自己滅絕。
2、恐龍食用的植物有毒。龐大的恐龍吃入大量植物中的毒素,終于被毒死了。
3、有一段時間,可能下過酸雨,恐龍通過飲水和食物,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亡。
4、海底火山爆發,使地球氣溫發生變化,造成恐龍的滅絕。
。ǘ┛铸埬軓突顔?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研究活動越來越深入,有些人就幻想讓恐龍復活。這可能嗎?科學家告訴我們,這并非絕無可能,但希望只能寄托于珍貴的琥珀。我們知道,有些生物,它們在生活過程中落入了松樹一類植物所分泌的樹脂中,這些樹脂包裹著它們經歷了幾百萬幾千萬年的變化后,形成了琥珀。由于生物被密封后產生了脫水,而樹脂具有很強的抗生素作用,因此,琥珀中的化石可以在相對穩定的狀態中保存生物的一部分結構組成。這就是恐龍復活的希望所在。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有一只中生代的蚊子,它剛剛吸完恐龍身上的血液,就恰巧被樹上滴下的樹脂包住了。過了幾千萬年,我們又碰巧發現了這樣一枚琥珀,那么,機會來了。如果我們能夠從那只倒霉的蚊子身上獲取恐龍血液的一點點dna片段,就可以得到恐龍的遺傳密碼,然后一步步獲得整個恐龍的全部遺傳基因,從而為克隆出一個恐龍打下基礎。這是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為我們描繪的一幅美麗的藍圖。
。ㄈ┲腥A恐龍網
好教師,要靠磨出來的──《恐龍的滅絕》教學思考 篇15
本文的教學應著力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詞句的含義,讀出自己的感受與理解,在此基礎上,積累詞句、內化語言,適當練習有條理地說話。
一、談話導入,了解恐龍
1. 課件出示恐龍圖。相機指導學生認讀“恐龍”;學生自由發言,談談有關恐龍的知識。識記“恐”。
2. 板書“恐龍的滅絕”,引導學生讀課題。
二、讀好課文,提取信息
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1. 學生自由讀課,指出朗讀中的難點,字音或長句,師生共同練讀;同桌互讀,讀通句子。
2. 同桌互相檢查朗讀情況,再次練讀。
3. 讀了課文,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讓學生隨意說,及時糾正語音錯誤。對內容上不做嚴格要求。
4.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隨機的引導。
5. 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1)出示第一句,讀句子。說說你了解到哪些知識?
知識點:“人類的歷史三四百萬年”“恐龍的歷史大約兩億年”。
。2)你還讀懂了什么?(人類的歷史與恐龍的歷史相比,可就短多了。)
。3)朗讀指導,練習。
(4)教師引讀,讀好問句。
三、以讀代答,理解詞句
1. 師:“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消失了呢?”課文告訴我們了嗎?請你再仔細讀讀課文。
2. 再次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比第一次讀要有所進步。
3. 朗讀反饋,以讀代答:
。1)教師引讀: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消失了呢?請一名學生:一種說法是……
。ɡ首x指導:借冬眠來躲避寒冷耐不住嚴寒)
師繼續引讀:另一種說法是什么?請一組學生讀:另一種說法是……(朗讀指導:長句:那些以植物為食物的恐龍和其他動物,漸漸地死去了。)
師引讀:還有其他的說法嗎?請全體學生讀:還有其他種種說法……
四、讀中促悟,悟中積累詞句
師:恐龍滅絕的說法有很多很多,今天,我們重點來研究一下第一種和第二種說法。
“一種說法”。
1. 自由讀,充分尊重學生的朗讀感悟。教師起好引導作用。
第一句抓住“突然”一詞。說明恐龍還來不及反應。
第二句了解“恐龍沒有冬眠的習慣”。
第三句了解“恐龍沒有皮毛來保暖”。
師:因為以上的幾點原因,恐龍耐不住嚴寒,慢慢地消失了。理解“耐不住、嚴寒”。
2. 連起來說說“恐龍為什么耐不住嚴寒?”
3. 出示本段出現的詞語,借助詞語介紹恐龍滅絕的說法。(詞語:突然寒冷冬眠躲避保暖耐不住嚴寒消失)
“另一種說法”
1. 讀讀“另一種說法”,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 這節有幾句話,再讀讀,說說這些句子前后有聯系嗎?
學生自由讀后,談自己的感受。
3. 師生一起理清事物之間的關系,了解這種說法中恐龍滅絕的過程。
4. 為檢查學生是否真正搞清楚,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研究。
課件出示:
(3)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1)宇宙行星撞上地球。
(4)以植物為食物的恐龍和其他動物漸漸死去。
。2)地球一片黑暗。
。5)食肉恐龍漸漸滅絕。
讀一讀,請四人小組研究一下,該如何填序號?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解釋。
五、鞏固字詞,書寫生字
1. 出示本課要學寫的4個生字:“亡、肉、耐、類”。
2. 學生用編字謎等形式識記。(如“類”:“一種大米”或“一堆大米”。)
3. 學生認為難寫的字,教師范寫指導。(如:“類”書寫時要注意:米的最后一筆。教師范寫,學生書寫,點評。)
4. 學生練寫,展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