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通用5篇)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 篇1
識字6
學習目標:
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詞語的反義關系。
在識字、朗讀的過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培養關愛他人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會認9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感情,使學生初步感知詞語的反義關系。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內容:
課本第-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二、 認讀生字。
1. 自讀課文:畫出生字。
2. 同伴互相讀。
3. 指名讀課文。
4. 出示生字卡片。
三、 朗讀感悟
1. 自讀課文,想想每個對子的意思。
2. 小組里說一說自己對每一個對子的理解。
3. 邊讀邊想:哪些行為和事物是美好的?哪些是丑惡的?哪些是真誠的?哪些是虛假的?
4. 教師范讀
5. 師生、生生對讀。
6. 全班齊讀課文: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7. 學生質疑,教師進行適當的解釋。
8. 讀誦積累。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
二、 識字寫字
1、生活引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識字。
2、在詞中認字。
3、形象意義識字
4、寫字指導。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 篇2
識字3
教學目標
1、 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祖國的偉大。
3、 有熱愛祖國的感情,對三字經這種語言形式感興趣。
教學重難點
感受祖國的偉大,對三字經這種語言形式感興趣。
教學內容:
課本第-頁
教學準備:
生字卡、課件、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 展示交流
展示祖國各處風光名勝照片和圖片。
二、 看影片,引出生字
播放祖國風光、名勝片段,說說看到了什么?引出生字。
三、 自主探究,學習生字
(一) 看拼音讀準字音,重點“神、州、川”
(二) 識記生字:
字音(去掉拼音讀;隱去熟字讀生字)
字形 例:猜謎語:海中一座山,鳥兒好家園。(鳥)
熟字與生字比較:夾——峽 寫——與 眠——民 伸——神
勇——涌
結合地名認識:州——廣州 蘭州 蘇州
川——四川 銀川
島——海南島 舟山群島
峽——三峽 劉家峽
結合人名認識:民——
四、 朗讀——提問
(一) 自瀆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二) 通過不同形式讀(開火車讀、挑選喜歡的一節讀)
(三) 再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地方,小組討論解答,然后全班提出。
(四) 匯總學生問題,說說你最想解決哪個,你打算怎樣解決?
(五) 選擇你最感興趣的問題回家利用多種途徑找答案。明天開一個祖國知識討論會。
第二課時
一、 復習鞏固
(一) 自編韻語,鞏固生字
神州大地,山川壯麗;
黃河長江,奔涌不息;
祖國寶島臺灣,隔海相望;
中華民族,奮發圖強。
(二) 根據課件朗讀課文
二、 開一個祖國知識討論會
(一) 出示上節課匯總的問題
1、我們的祖國為什么又稱“神州、華夏、中華”?
2、“黃河、長江、長城、珠峰”在哪兒?是什么樣的?
3、中國臺灣在哪兒?為什么說中國臺灣和大陸是一家?
4“各民族”指哪些民族?我們自己是什么民族的?
(二) 根據回家找到的答案來解決問題,教師隨機點撥來理解課文。
(三) 朗讀比賽
三、 指導寫字
(四) 看書觀察,分析書寫要注意的地方。
(五) 重點示范“爭”、“民”、“族”。
(六) 練習寫字。
四、 補充作業
(一) 想一想,填一填
1、 黃河浪花( ),顏色( )。長江水量( ),流得( )。
長城年代( ),延伸得( )。珠峰年紀( ),特別( )。
2、我國共有( )個民族,我是( )族人,我知道的民族還有( )。
五、 板書
神州大地,山川壯麗;
黃河長江,奔涌不息;
祖國寶島臺灣,隔海相望;
中華民族,奮發圖強。
《識字3》是一篇識字課文,類似三字經,三字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這篇課文雖然只有短短的48個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國的山川大地,黃河洶涌澎湃,長江一瀉千里,珠峰高聳入云,中國臺灣隔海相望,祖國渴望統一,小朋友應該努力學習,興我中華。需要很多的課外知識,才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本文生字也非常的多,有12個是新認識的字。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感受祖國的偉大,激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我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生字,想一想,你是怎樣記住生字的。最好編兒歌來記。小朋友編出了“兩個小人立在大耳朵上(聳)、大鳥住在小山上(島)”等記生字的方法。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有機結合。“教”體現的是教師對學生“學”的主導作用,表現為提出學習的目標、要求,指導學習的方法等。這種主導作用只有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才能實現。生字詞的學習通過學生喜歡的方法來學習,讓他們自主的學習,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開始,我以為農村的孩子思路不開闊,可能編不出兒歌。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讓他們編。結果,他們積極的開動腦筋,編出了字謎,而且有幾個同學編得相當好。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 篇3
識字4
教學目標:
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成語,體會其中的韻律感。
初步感知成語的特點并有收集成語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感知成語的特點并有收集成語的興趣
教學難點:
初步感知成語的特點并有收集成語的興趣
教學內容:
課本第-頁
教學準備:
圖片、生字卡片
第 一 課 時
一、情景導入。
出示成語。問:你和哪些成語見過面。
自由讀識字4。
二、正確朗讀。
自由讀,不認識的字查書中“樹葉”上的拼音。
同桌互相讀,互相正音。
展示讀,誰讀的正確、流利。
三、講故事,讀詞識字。
老師講故事,讀第一組成語并識字。
⑴講述《駱駝和羊》的故事。請學生找出與故事內容相符的成語。
⑵出示成語,自由認讀: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⑶出示寸、益、彰,問:誰有辦法記住它們?請介紹給大家。
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第二、三節。
⑴出示第二、三節成語。
⑵學生自學。要求:讀熟成語,大概了解意思。
⑶小組交流討論:互相聽讀成語、講講自己知道的故事、說說自己讀懂了哪歌成語。
⑷小組選代表在全半匯報學習所得:講故事、帶著大家讀成語、讀讀新認識的字、說說記字的方法。
四、整體朗讀感悟。
分組輪流讀所學的成語,學生互相背誦成語。
學生說說最喜歡的成語,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說說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用上哪個成語。
五、擴展活動。
準備一些知道的成語故事,講給同學聽聽。
收集成語,進行一次成語接龍比賽。創設情景朗讀課文讀文識字讀中感悟課外延伸
第 二 課 時
一、熟讀成語。
齊讀課文。
學生表演或畫圖,猜成語。
出示:成語連線。 尺有所長 寸有所短
取長補短 相得益彰管中窺豹
坐井觀天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拔苗助長 徒勞無功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
二、鞏固識字。
指名讀生字詞語。
口頭填成語: 尺有所( ) 寸有所( ) 取長( )短 相得( ) 管中( )
坐井( ) 瓜熟( ) 水到( ) ( )助長 ( )無功 ( )障目 ( )泰山3、自己選擇成語并認讀。
三、指導寫字。
一同分析字型。
教師示范書寫重點字。
學生描紅,臨寫。
組詞練習,小組內開展組詞競賽,看誰組的詞最多。
四、擴展活動。
每個小組推薦一名學生進行成語故事比賽。
評選出四位故事大王。多種形式復習成語鞏固生字指導書寫活動中鞏固成語。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 篇4
一、按要求填空。
字 聲母 音序 音節 組詞
亭
聞
鳴
但
二、看拼音,寫詞語。
dàn shì tínɡ liú niǎo mínɡ ěr wén
tīnɡ jiàn shēnɡ yīn shù lín liánɡ tínɡ
三、給下面的字加個偏旁組成字,再分別組詞。
亭( ) 鳥( ) 耳( ) 斤( )_( ) _( ) _( ) _( )
四、把下列句子補充完整.
1公園里,_____________。
2、_____在__________停下了腳步。
3、我看見__________________。
五、排列句序。
( )我趕忙攔住他的手說:
( )弟弟說:“多么好看的花啊!”
( )“公園里的花是給大家看的,不能摘。”
( )前幾天,我和弟弟去公園看菊花。
( )他剛想去摘一朵。
六、根據詩意,寫出相應的詩句。
一個人漫步來到小亭邊,
停下腳步仔細聽。
茂密的樹林中看不帶鳥,
只聽到清脆的鳥叫聲。
七、讀一讀,背一背,寫一寫。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我還知道《_________》也是一首寫景的古詩。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 篇5
識字7
教學目標:
1、 學生會認“孔、雀、錦、鷹、鸝、靈”六個字
2、 知道拍手歌的特點并能體會
3、 會寫“保護”
4、 懂得保護動物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詞語聽寫
二、 游戲導入
1、 看一組動物圖片,看自己能記住幾種動物?
2、 學生說自己看到的動物,教師貼詞卡。
3、 課件顯示動物,檢查學生說得對不對。
4、 開火車說自己喜歡的動物,可加形容詞。
5、 出示帶拼音的六個生字,同學間提點字音。
6、 去拼音后開火車讀生字,例:孔雀的孔。
7、 去音后讀詞。
8、 讀帶生字的句子。
三、 學習新課
1、 導入新課
2、 提出要求,自由讀文,畫出動物的名稱。
3、 看課件中的動物圖片,用文中的話來描述。
4、 引出拍手歌押韻的特點。
5、 全班重讀押韻的字
6、 引出拍手歌節奏強的特點
7、 教師用不同的節奏來朗讀課文,學生仿讀
四、 延伸
1、 讀了拍手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用文中的話來說。
2、 仿寫保護動物的拍手歌
3、 展示學生的寫話
4、 了解有關動物的成語
5、 學生互相交流
6、 學生匯報動物成語
7、 學習教師收集的動物成語
五、 指導寫字
1、 說“保護”的結構、部首
2、 教師范寫,學生仿寫
六、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