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丹頂鶴教學案例(通用4篇)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案例 篇1
美麗的丹頂鶴
冬天快要到了,一群群美麗的丹頂鶴,唱著嘹亮的歌兒從遙遠的北方飛來。
丹頂鶴有一身潔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黑的。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怪不得人們都叫它丹頂鶴。
丹頂鶴很逗人喜愛。它的腿長,脖子長,嘴巴也長。丹頂鶴不論是在地上引吭高歌,還是在天上展翅飛翔,都顯得那么高雅。傳說丹頂鶴是神仙的旅伴,所以人們又叫它“仙鶴”。
我國的黃海之濱是丹頂鶴的第二故鄉。丹頂鶴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到這里,它們三五成群,無憂無慮地生活著,要在這兒度過整整一個冬天。
現輯錄其中三個具有代表性的教學設計:
設計一:濃墨重彩的涂色 【教學過程】
首先,教者引導學生思考:丹頂鶴美在哪兒?學生畫出文中描寫顏色的如“潔白”、“黑”和“鮮紅鮮紅”等詞語并進行簡單交流。然后,教者引導學生給素描畫中的丹頂鶴涂上美麗的顏色。學生們拿出畫紙、彩筆涂色。其中“翅膀邊兒”有些學生找不準位置,教室里議論紛紛。5分鐘以后,教師選擇三幅畫作點評,并逐一將學生的畫粘貼在黑板上欣賞。
【教者獨白】 我覺得這一自然段的文字具有畫面感,丹頂鶴的羽毛是潔白的,脖子和翅膀邊兒是黑的,頭頂是鮮紅鮮紅的。二年級的學生讀這段色彩分明的文字,應該不存在多大困難。倒是丹頂鶴的美麗形象僅憑文字,很難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太深的印象,若是讓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讀,會很乏味的。于是,我設計了“畫面涂色”這個環節,并花了較多的時間,引導學生將文本語言轉化成形象畫面,把丹頂鶴的美麗定格在畫紙上,以此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設計二:點到為止的涂色【教學過程】
教學伊始,教者引導學生在文中找一找,畫一畫描寫丹頂鶴顏色美的句子。接下來,教者引導學生重點品味語言:通過詞語比較,品味“潔白”;通過形象畫面,品味“丹”;通過“潔白”、“黑”、“鮮紅鮮紅”的顏色搭配,品味丹頂鶴的和諧之美。在此基礎上,教者請一位學生在大屏幕上操作鼠標,為電腦畫圖板上的丹頂鶴素描畫涂顏色,并布置學生課后去給自己的丹頂鶴涂上美麗的顏色。
【教者獨白】 我覺得這一自然段的文字很優美。丹頂鶴身上的顏色有白有黑,黑白分明,這是一種和諧之美。更美的是它頭上的那一點紅,為了突出這個“紅”的特點,文本中一連用了三個詞語,“紅寶石”——紅得珍貴,“鮮紅鮮紅”——紅得濃艷,“丹頂鶴”——紅得名副其實。這么美的文字,當然應該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反復地品味、想象、朗讀。課上,在學生從文本中讀出丹頂鶴的鮮明形象后,我以“畫面涂色”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定格畫面,回味文本。不過,我的“畫面涂色”是以電腦鼠標來進行便捷操作的,我不想在這里浪費學習語文的時間。
設計三:畫外之意的涂色 【教學過程】
教者在指導學生品味朗讀第2自然段后,讓學生拿出丹頂鶴素描畫,一起在畫紙上涂色。簡潔的涂色之后,教者引發學生思考:我們可以給這幅畫面取個什么題目呢?學生異口同聲:“美麗的丹頂鶴!”教者讓學生在這幅畫面下工工整整地寫上標題,此時教室里靜悄悄的。最后,教者要求學生合上書,捧起畫,看著這幅畫面中的色彩,自己來試著背誦這段話。學生背誦得興致盎然。
【教者獨白】 “畫面涂色”這個教學設計,我原本是打算舍棄的,因為教學課件中已經有了丹頂鶴美麗的畫面,還要這個“畫面涂色”就顯得有點多余了。后來我拿著這幅丹頂鶴的素描畫反復琢磨,忽然想到:可不可以在畫面之外,做些有語文味道的文章呢?這就有了課上“工工整整寫標題”、“借助畫面巧背誦”的教學設計。原先我還想讓學生在畫面中的相應位置寫上“潔白”、“黑”、“鮮紅鮮紅”等詞語,但想到這些內容會破壞整幅畫面的美感,于是就舍棄了。我想,教學這一自然段,有沒有“畫面涂色”這個教學環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樣教出語文的味道來。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案例 篇2
一、讀題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通過學習,認識了一種珍禽,它是——丹頂鶴。
師引讀——冬天快要到了,一群群美麗的丹頂鶴,唱著嘹亮的歌兒從遙遠的北方飛來。
這是一群群什么樣的丹頂鶴?(美麗的)
(出示課題)師:我們一起來美美地呼喚一下丹頂鶴。(齊讀課題)
二:抓重點段,研讀體會
(一)研讀第二小節
過渡:那么丹頂鶴究竟美在哪里呢?同學們自己去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想想這個自然段說了丹頂鶴的什么美?(生說)
師:讀了這一段,你覺得這里寫了丹頂鶴的什么美?(板書:顏色美)
請同學在表示顏色的字下面劃上橫線。 指名回答
①(ppt出示 丹頂鶴有一身潔白的羽毛)
“潔白”是什么意思?(雪白,不僅白而且亮) 指名兩生讀詞,評價
師:丹頂鶴哪兒是潔白的?(身體,一身)
誰來讀好這句話? 指名三生讀,評價
②(ppt出示 而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黑的)
師:哪兒是黑的?
指名一生讀句子 評價:是啊,脖子上的黑色就像掛了一串美麗的項鏈。
③(ppt出示 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
鮮紅鮮紅的又是說的丹頂鶴的什么地方呢?(頭頂)
師:是啊,頭頂上那鮮亮的紅色,就像——(引讀)
④正是因為她頭頂上這美麗的紅色,所以我們叫她——丹頂鶴。(超鏈接頭頂圖片:怪不得人們都叫它丹頂鶴)
顏色真美呀,誰來試著讀一讀。 (指兩生 讀)
⑤小朋友們,美麗的丹頂鶴即將向我們飛來了,我們用動聽的朗讀來歡迎一下它好嗎?(讀第二小節)
⑥(丹頂鶴圖)你腦海中丹頂鶴的是這個樣子的嗎?一身潔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邊兒上卻點綴著一圈黑色,這大片的潔白襯著這一圈兒黑,多么清爽啊!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看上去又別致、又美麗!讓我們捧起書,再一次用朗讀來表現出丹頂鶴的美。(齊讀)
(二)研讀第三段
過渡:丹頂鶴不僅顏色美,它還很逗人喜愛呢。
1.出示詞卡逗人喜愛
師:哪位同學知道逗人喜愛是什么意思? (指名讀詞,齊讀)
2.丹頂鶴到底哪逗人喜愛呢?小朋友們自己去讀一讀第三自然段,按照順序找一找丹頂鶴哪里逗人喜愛?
①(出示:“它的腿長,脖子長,嘴巴也長。”)
師:是呀,多奇怪多美呀!(指名1生讀)
評價:聽了你的朗讀,不由得讓老師想到了這一只只丹頂鶴就像一個個舞蹈演員。它的形體很美(板書:形體美)。你們能讀好它的形體美嗎?(齊讀)
②除了形體,丹頂鶴還有哪些地方逗人喜愛?
(生找:引吭高歌 展翅飛翔)
⑴(圖片)瞧,這只丹頂鶴在干嗎呢?(出示圖片詞語 引吭高歌 )
師:知道這個詞語什么意思嗎?
指1生讀 齊讀
⑵那這又是在干嘛呢?(出示詞卡展翅飛翔)
指2生讀。(邊讀邊做動作。) (預設生1:飛的可輕松啦。生2:飛的可開心了!)
⑶過渡:不論引吭高歌還是展翅飛翔,都顯得丹頂鶴怎么樣呢?
齊讀“丹頂鶴不論是在地上引吭高歌,還是在天上展翅飛翔,都顯得那么高雅。”
③是呀,丹頂鶴不僅站立的時候是那么的高雅,連引吭高歌、展翅飛翔都是那么的高雅,它的姿態非常美(板書:姿態美)。怪不得人們都說——(齊讀 “丹頂鶴很逗人喜愛。” )
3.丹頂鶴不僅形體美、姿態美,它還有一美。你找到了嗎?
它的傳說很美(板書:傳說美)
師引讀“傳說………”生接著讀 ——
(三)回扣二三兩段。
師:丹頂鶴紅白相嵌,黑白分明,那么的逗人喜愛,那么的高雅,還有一個那么美的傳說,老師從同學們今天上課的認真勁看出你們都被這美麗的丹頂鶴給吸引了。現在讓我們齊聲朗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把美麗的丹頂鶴印在我們的心里吧。(四)研讀第四自然段
師:美麗的丹頂鶴有兩個故鄉。每年的三月到十一月丹頂鶴都生活在黑龍江省扎龍自然保護區,那是它的第一故鄉。可是第一故鄉在遙遠的北方,一到冬天就非常非常的冷,所以每年11月份,這些丹頂鶴就要從遙遠的北方飛到我國的黃海之濱的江蘇鹽城丹頂鶴自然保護區來過冬,這就是第二故鄉。(讀黃海之濱,理解)
2、請同學們齊聲朗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想一想丹頂鶴在第二故鄉生活的怎么樣啊?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3、出示(無憂無慮)讀,理解
丹頂鶴在這里生活得開開心心,快快樂樂,自由自在的,這就是無憂無慮。
(五)再讀課文
課文從丹頂鶴的顏色、形體、姿態和傳說來贊美丹頂鶴的美麗。我們拿起書,通過文字再一次去感受丹頂鶴的美。齊讀課文。
三、總結
1、今天通過閱讀文字和觀看圖片,讓我們欣賞了丹頂鶴美麗的外形,優雅的姿態,還知道它們在第二故鄉生活得無憂無慮的。可是如此美麗的丹頂鶴全世界只有1200多只了。假如丹頂鶴就生活在我們身邊,我們該怎么去做呢?
2、在黃海之濱的江蘇鹽城丹頂鶴的自然保護區,曾經發生了一個真實的故事。(點擊多媒體,邊聽故事,邊聽歌曲。)
北方姑娘徐秀娟江蘇鹽城丹頂鶴自然保護區的一名飼養員。她大學畢業后,一直在鹽城海灘進行越冬地丹頂鶴的人工飼養實驗,并且獲得了成功。小丹頂鶴鶴不僅怕冷而且怕臟,白天,徐秀娟便把鶴抱在懷里,晚上帶著它們在一個被窩里睡覺。小丹頂鶴是徐秀娟用心窩熱的,用手捧大的。可是在1987年9月15日,徐秀娟為了尋找兩只走失的丹頂鶴,獻身在沼澤中,再也沒有回來…… 她死的時候才23歲。海灘上,離鶴群不遠處,多了一座簡單的墓。20多年過去了,很多人提起她仍然會親切地喚她“仙鶴姑娘”,人們仍會經常唱起以她的事跡創作的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
3、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曾經感動過許多人,大家如果都能夠像歌中的女孩那樣關心、愛護丹頂鶴,丹頂鶴的生活將會越來越美好。
四、教學生字
最后,我們來認識一位生字朋友,大聲喊一喊它的名字。
出示生字:卻 (生觀察 說習字要點 描紅)
板書設計 美麗的丹頂鶴
顏色美
形體美
姿態美
傳說美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案例 篇3
[教學片段]
師:丹頂鶴美在哪兒呢?讓我們帶上自己的天然攝像機先到課文第2自然段中去尋找,一邊讀一邊把你發現的丹頂鶴美的地方用波浪線畫出來。
(生自由地邊讀邊畫。)
師:一條條波浪線讓老師知道了你有不少收獲。誰先來告訴大家,丹頂鶴哪兒美呢?
生:我發現丹頂鶴身上的顏色美。
師:(相機點出第2節第1句,請生讀)這只丹頂鶴身上的顏色很美,哪些顏色的詞引起了你們的注意?
生:“潔白”和“黑”。
師:(相機點紅詞語,點出丹頂鶴圖,指著介紹)你們看,這是一只展翅飛翔的丹頂鶴,它身上的羽毛是——潔白的,而脖子和翅膀邊兒是——黑的。丹頂鶴的翅膀很長,當它的翅膀收攏后會蓋住尾巴,所以我們看上去,好象尾巴是黑的,其實是丹頂鶴的翅膀邊兒是黑的。丹頂鶴的羽毛黑白對比,是那么和諧美麗,真是——美麗的丹頂鶴。誰能把它的美讀出來?
(生紛紛舉手,朗讀句子)
師:真美啊!我仿佛看到了這些美麗的丹頂鶴。丹頂鶴還有哪美?
生:丹頂鶴的頭頂的顏色也很美。
師:(點出第2句,請生讀)。哪種顏色最吸引你?
生:鮮紅鮮紅。
師:(點紅詞語)丹頂鶴的頭頂是“鮮紅鮮紅”的,同樣表示紅色的還有“鮮紅(出示示卡),哪個詞表示更紅?
生:鮮紅鮮紅。
師:像這種類型的表示顏色的詞語還有“雪白雪白”、“火紅火紅”(示卡),你們還會說哪些?
生:烏黑烏黑。
生:金黃金黃。
師:丹頂鶴頭頂是鮮紅鮮紅的,黑和白之間這一點紅特別耀眼、特別鮮艷,所以文中說就像——(生接)嵌著一顆紅寶石,怪不得人們叫它——(生接)丹頂鶴。“丹”是紅色的意思,讓我們一起把課題中的“丹”字描成紅色。(師用紅筆描字,生舉起手指,認真書空)。
師:誰再來讀這一句?(生踴躍再讀,師相機評議:紅得多鮮艷!紅得多可愛啊!)
師:剛才我們欣賞到了丹頂鶴全身顏色的美(板書:美)。丹頂鶴的色彩如此純潔典雅,老師忍不住想做一個畫家,用畫筆再現它的美麗,你們想不想?
生:(興奮地)想!
師:好,拿出你手中那幅未完成的畫,快給它涂上亮麗的顏色吧!(播放舒展的音樂,學生興致盎然地用水彩筆涂色。)
師:畫好的小朋友向你的同桌介紹丹頂鶴的樣子,介紹時就把自己當成丹頂鶴,可以這樣說:我是丹頂鶴……如果加上自己的想象,就更棒了。
(生投入地自由練說)
師:哪只丹頂鶴先來夸夸自己?
生:(走上臺前,舉起丹頂鶴)大家好,我叫丹頂鶴。瞧,我長得多帥呀!我身上的羽毛是潔白的,而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黑的,我的頭頂還鑲著紅寶石呢!你們愿意和我交朋友嗎?
(許多學生積極舉手,師再請一人臺前介紹)
師:小朋友,讓我們舉起手中的丹頂鶴看:這一身潔白的羽毛配上黑色的邊,再加上那顆鮮紅鮮紅的寶石多美呀!真不愧是(師指課題)——(生接)美麗的丹頂鶴。
師:讓我們把丹頂鶴美麗的身影記在心間吧!點出帶填空的句子:丹頂鶴有 ,而脖子和翅膀邊 。它的頭頂 , ,怪不得 。
(生先自由練說,再個別回答,后齊說。)
……
[評析]
“綠色”的語文課堂應是學生放飛心靈、快樂遨游的樂園,也是充滿詩意、煥發生機的芳草地。本片段教學中,教師憑此理念,著意催發學生的情愫,喚發學生的悟性,引發學生的靈性,使學生既欣賞到丹頂鶴的美麗高雅,又品悟到語言文字的生動傳神;既有積極的情感體驗,又有個性的舒展張揚。在自然和諧的“生態環境”中,讓課堂勃發出生命的活力。
1.巧制課件,催發學生的情愫。丹頂鶴純潔典雅,姿態萬千。如何讓美麗的丹頂鶴“飛”到學生身邊,駐在學生的心間?針對低年級兒童對鮮明生動的形象易于感知的特點,教師精心制作了多媒體課件,通過出示丹頂鶴的“靜態圖”,使學生品賞到丹頂鶴全身黑白相配,頭鑲“紅寶石”的亮麗的顏色美。教師在學生繪畫時還適機播放舒展優美的音樂,讓其在課堂上“推波助瀾”,烘染課堂的氣氛,催發學生的情感。
2.精扣詞句,喚發學生的悟性。第2小節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丹頂鶴美麗的外形,使人讀了頓生喜愛之心。教學中教師以生為本,以本為本,扣住文中的關鍵詞句,抓住三個表示顏色的詞“潔白”、 “黑”、“鮮紅”,通過引導觀圖及詞語比較,喚發學生的悟性,使學生既欣賞到丹頂鶴顏色的美,又體悟到用詞的精準,進而把句子有聲有色地讀出韻味。
3.調動感官,引發學生的靈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解放學生的頭腦、解放學生的雙手、解放學生的眼睛、解放學生的空間、解放學生的時間,有了這六大解放,創造力才可以盡量發揮出來。”課堂中,教師盡力解放學生的眼、手、口、腦,調動多種感官,讓學生全方位、全員性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迸發出智慧的靈性。此處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動手給丹頂鶴涂色,在舒美的音樂中,學生小手揮動,興致盎然,把自己對文本的閱讀感悟融進畫色中。此后教師為學生創設表現的舞臺,引導學生把自己當成丹頂鶴自我介紹,學生全身心地置身于角色中,創造性地進行表述,把課文語言轉化為自己的“積極詞匯”,精彩的介紹盡顯童心的靈性。此時課堂也真正成了愉悅歡樂的“樂園”,飛揚著師生的靈性,涌動著師生的智慧,彰顯出生命成長的快樂!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案例 篇4
師:丹頂鶴的美表現在哪呢?讓我們打開課文自讀第二自然段。
生: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師:誰來交流?
生:它有一身潔白的羽毛。
師:“潔白”的羽毛如果在陽光的照耀下會有怎樣的效果?
生:白得發亮。
師:是啊,誰能用朗讀來表現的?
生:讀句子。
師: 仔細聽老師讀,(而脖子和翅膀是黑的)。聽出什么了嗎?
生:少了“邊兒”。
師:如果少了一個“邊兒”意思和原來相同嗎?
生:不一樣,少了“邊兒”,他的脖子和翅膀都成黑的了。
師:對,那樣丹頂鶴的美要大打折扣了。除此之外,丹頂鶴的美還表現在哪?
生: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
師:最顯眼的是那頭頂的一抹紅,像什么?
生:像“紅寶石”。
師:作者多喜愛丹頂鶴啊,連那一抹紅色也把它比作了高貴的紅寶石,只有丹頂鶴才配戴這樣的紅寶石。你們再仔細聽老師讀這句話,看有什么不同?
(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的。)
生:少了一個“鮮紅“。
師:雖然意思差不多,但作者還是用了兩個“鮮紅”,為什么?
生:表示顏色很紅很紅。
生:表示顏色紅的發亮。
師:是啊,你可真會動腦子。像這樣表示顏色的詞還有:比如說春天油菜花開了,黃得耀眼,我們送它一個這樣的疊詞——
生:金黃金黃
師:秋天到了,一串紅開了,遠遠望去,紅得像火,我們送它一個這樣的疊詞——
生:火紅火紅
師:夏天,荷塘里的荷葉綠得發亮,我們就可以用一個疊詞來形容荷葉——
生:碧綠碧綠
師:引讀(丹頂鶴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
生:鮮紅鮮紅的。
師:老師這里有幾只沒圖顏色的丹頂鶴,誰能來圖一下顏色的?
生:動手圖色。
師:其實在它的名字里就有一個“紅“字,小朋友,你們發現了嗎?
生:丹
師:(用紅色粉筆標出)是啊,你可真會動腦子,“丹”就是紅
的意思。頭頂是紅色的仙鶴就叫——
生:丹頂鶴
師:怪不得人們都叫它——
生:丹頂鶴
(評析)
以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他們很容易被丹頂鶴美麗的外形顏色所吸引。在教學時,利用課前準備的資料圖片,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課文所描寫的丹頂鶴身上的顏色。讓學生介紹時,學生體會到哪種色彩的美,就先講哪,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于丹頂鶴色彩的美,重點讓學生比較理解“潔白”“黑”“鮮紅鮮紅”這三種色彩在丹頂鶴身上搭配的和諧分明。“潔白”不同于一般的白,白中顯黑,顯得清清爽爽。把鮮紅鮮紅的頭頂比作紅寶石,通過動手圖色引導學生感受丹頂鶴鮮紅、富有光澤頭頂,進而體會頭頂的一點紅使丹頂鶴的形象更加熠熠生輝,順勢用描紅課題上的“丹”,理解丹頂鶴名字的由來。同時我還安排了兩次聽讀,讓學生在傾聽中學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