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的滅絕說課稿(精選5篇)
恐龍的滅絕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恐龍的滅絕》這篇課文一篇科學類的課文,主要講了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的介紹。
二、學生分析:
對于我們班級的孩子來說,尤其是男同學來說,對神秘的恐龍都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在課外的時候,通過課外書、電視,對恐龍的名字、有特點的恐龍的樣子,有了基本的認識,可是對空龍滅絕的原因幾種說法和恐龍生活在地球上的歷史的了解還是一片空白。通過課文,加深孩子對恐龍的了解,激發孩子對恐龍研究的興趣,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三、設計理念:
根據新課標中要求: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我從兒童的興趣入手,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提高課堂效率。并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好奇心,感受世界的奇妙。
四、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習16個生字即:恐、類、龐、避、耐、萎、亡、哺、乳、偷孵、謎、或、者、籍。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積累詞語。
情感目標:有對恐龍的滅絕等自然界現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
五、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課生字、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并積累詞語。
2、培養學生對恐龍的滅絕等自然現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
六、教學準備
1、課前學生們收集恐龍的資料。
2、教師制作課件。
七、教法和學法:
針對兒童特點及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學習本課時,我主要采用了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和直觀形象的圖片展示法。
八、教學過程
我把本課的教學過程分成四個環節:
(一)導入
1朱熹在〈〈孟子解說〉〉中說:“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學方法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活潑、生動、有趣,才能吸引二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在導入這一環節中,上課一開始,我就用直觀的圖片激發學生對恐龍的喜愛和學習課文的興趣,并讓學生和老師的共同探究中,學習“恐龍”、“龐大”兩個詞語。在課前我會讓學生自己查找有關恐龍的資料的搜集,在課堂上與大家分享,使學生的求知欲更進一層。
[理論依據:[這里采用情景創設的教學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有一的信息處理收集、處理的能力。這里我采用“資料收集”的學法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讓學生從自己的了解中主動走入課文。]
(二)自主讀文,整體感知
設計過度語: “為什么這么龐大的動物在中生代一下子就滅絕了呢?”讓學會聲產生疑問,并帶著疑問去讀課文,看誰能找到課文中說的幾種說法。并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來。在歸納時,練習了“因為……所以……”句式。在學生充分地熟知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受文中省略號的用處。在整體感知后,進行了有一定規律的集中識字,為朗讀掃清障礙。
[這里我采用導讀和設疑的教學方法]。
(三)深入課文,詮釋重點
在重點學習“恐龍滅絕的原因”中的第一、二兩種說法時,采用了從扶到放的過程。第一種說法,從詞語到句子,讓學生體會恐龍滅絕的原因。第二種說法的教學采用了卡片式,讓孩子小組合作,自主的去探究總結恐龍滅絕的原因。
[〈〈新課標〉〉指出,讓學生充分地讀,全面提升語文素養,所以在重點內容的學習中我采用了閱讀學習法。探究性學習以“活”和“動”為總特征。“活”表現為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動”表現為學生真正動手和動腦。本課內容具有探索性,因此,可采用探究的方式來學習。同時,還采用組織討論法和重點詞語的剖析法,來突破重點,化解難點這一理論依據是《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多維互動中完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結協作能力。]
讓評價貫穿于整個課堂,嘗試讓自評與他評、師評和生評想結合,讓評價主體多元化,通過積極、有效的評價方式,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
(四)、書寫練習
課堂最后,將兩種說法連在一起讓學生說一說。對整節課學習的課文進行了整體回顧,對兩種說法的內容進行鞏固。小練習的練筆,加深學生的印象。完成課堂作業本的內容。
恐龍的滅絕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恐龍的滅絕》這一課是人教新課標本小學語文第八單元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課文以愛科學,學科學為主旨,而數萬年之前稱霸地球的恐龍為什么會在一夕之間滅絕得無影無蹤,只留下有限的珍貴化石和無數的未解之迷,這無疑是會引起孩子濃厚的興趣,很容易激起孩子探索科學的欲望,《恐龍的滅絕》一課吸引孩子的地方也正在于此。打開課文,我們會情不自禁地隨著課文走進中生代時期,與作者一起去探尋恐龍滅絕的未解之迷。課文中詳細地為我們分析了幾種恐龍滅絕的可能性,并且指出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卻又不能使人完全信服,這就更為我們留下了思考和探索的余地。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孩子,在生字識記上已經有了一些方法和一定的技巧了,但這個年段的孩子理解力還不強,有待于老師的引導,這個年齡的孩子,正是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的時候,對于未知世界,未解之迷,孩子們大多有一種求新獵異的心理。平時的電視電影和動畫片讓孩子對于恐龍這一神秘史前生物有了一些或多或少或正確或錯誤的了解。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抓住孩子的這一知半解和求奇獵新的心理,通過課堂上的引導,討論,讓孩子對恐龍滅絕這一未解之迷提起了就放不下,吸引他們去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采用集體讀、男女生讀、比賽讀等多種形式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突然、耐不住嚴寒、哺乳動物、傳染病”等詞對恐龍的滅絕進行科學的探究。
3.增強環保意識,懂得保護動物,保護環境。
四、課時安排
兩課時
五、教學準備
二年級的孩子,形像記憶遠比抽象記憶記孩子記得牢固,理解更透徹。為了更好地引起學生的好奇,我們在教學時應該準備一些恐龍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形像直觀的讓孩子感受恐龍的有趣,加深孩子對恐龍的認識。
六、教法
神秘的“恐龍”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之一。如何借助這篇極具吸引力的課文,讓二年級的學生通過學文,理解、積累詞語和句子,同時,了解恐龍滅絕的有關知識,激發學生繼續探究恐龍滅絕之謎的欲望呢?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積累優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因此,本文的教學著力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合作交流,讀懂詞句的含義,讀出自己的感受與理解,在此基礎上,積累詞句、內化語言,適當練習有條理地說話。
七、流程
口語訓練:
用一兩句話說一說你喜歡的動物。
一、出示圖片,引入本課
1、(出示恐龍的圖片) 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介紹恐龍,產生疑問。
學生個別說
學生互相交流
老師展示恐龍圖片 總結:恐龍的種類很多,科學家已發現的有900-1200種。我們還知道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約兩億年,兩億年前的地球是一個恐龍王國,為什么現在我們只能從電視、電影、博物館中,來想象它們往日的輝煌呢?今天我們就來繼續學習第31課《恐龍的滅絕》。(老師板書,學生跟寫,讀)
二、 復習 (這一環節主要是復習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鞏固孩子的生字認讀情況,為細讀,理解課文做準備。)
讀一讀
恐龍 龐大 躲避 耐寒 枯萎 書籍
哺乳動物 孵出小雞 博物館 傳染病
三、 出示本課學習目標
1.采用集體讀、男女生讀、比賽讀等多種形式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突然、耐不住嚴寒、哺乳動物、傳染病”等詞對恐龍的滅絕進行科學的探究。
3.增強環保意識,懂得保護動物,保護環境。
四、學習新知
1、自由讀課文的2-4自然段,看看課文中講了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分別是什么說法?
(在閱讀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以上教學環節的設計中,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先由學生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獲取直覺信息;再讓學生帶著“恐龍為什么會滅絕?”這個問題朗讀,邊讀邊思考;最后,教師以問引讀,學生以讀代答,既反饋檢查了學生的朗讀情況,又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有關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
板書:寒冷 行星撞地球 蛋被偷吃 傳染病 降溫
2、為什么說寒冷是導致恐龍滅亡的原因呢?學習第二自然段:
① 第一句中“突然”一詞,你怎么理解?
說明寒冷來得特別快。
據說恐龍時代的氣候溫暖潮濕,適合恐龍生活。可是當地球突然變冷時,恐龍還來不及反應,身上沒有皮毛,又沒有冬眠的習慣,適應不了寒冷,漸漸滅絕。
②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恐龍為什么滅絕?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能進行自主地思考和感悟。為了避免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教,這一環節的設計重在讓學生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教師適時點撥。在學生自我感悟的基礎上,提供與本小節相關的詞語,進行語言的內化和表述。既進行了隱性的識字教學,又積累運用了詞句,了解了恐龍滅絕的一種說法。)
指讀第二自然段。
3、小組合作學習三、四段 :
合作學習3、4段的要求:
讀一讀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3 4段。
議一議 討論:你從第三段中都知道了些什么?
做一做 重新排列恐龍滅絕的過程:
( )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 )宇宙行星撞上地球
( )以植物為食物的恐龍和其他動物
漸漸死去
( )地球一片黑暗
( )食肉恐龍漸漸滅絕
填一填
? 地球上的哺乳動物(
),它們經常偷吃( ),使恐龍( ) 滅絕.
? 突然流行的( );
? 全球氣溫( ),使恐龍蛋只能孵出( )的小恐龍…
(新課標指出,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研究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就是營造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打破傳統的單一而又乏味的學習方式,通過這一研究,既能理清與認識事物之間的關系,又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合作意識、提高探究能力。)
5、恐龍的滅絕只有我們書中介紹的這五種說法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省略號”省略了什么?
延伸: 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有不能讓人完全信服,在第四段的最后有一個標點符號,代表什么意思?你能幫科學家想一想還有其它的原因嗎?(地殼變化、物種斗爭、火山爆發等等)
恐龍的滅絕也許正因為科學家和同學們所想的,受大自然的破壞,那么你還知道那些動物已經滅絕或者瀕臨滅絕的?(展示圖片,截取的材料)看到這些你心里會怎么想,你又想說些什么呢?(保護環境,保護動物,長大后想當一名科學家)發揮想象,說一說恐龍滅絕的原因。
6、齊讀2-4自然段,體會恐龍滅絕的原因。
7、 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
連線
地球變得十分寒冷 恐龍得病
宇宙行星撞上地球 偷吃恐龍蛋
地球上哺乳動物增多 不能孵出雌性恐龍
流行傳染病 恐龍耐不住嚴寒
全球氣溫下降 塵埃遮住太陽,動植物大量死亡
五、看恐龍時代,重溫恐龍的輝煌。
六、 板書
恐龍的滅絕
地球變寒冷 行星撞地球
偷吃恐龍蛋 流行傳染病
氣溫下降……
恐龍的滅絕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恐龍的滅絕》這一課是人教新課標本小學語文第八單元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課文以愛科學,學科學為主旨,而數萬年之前稱霸地球的恐龍為什么會在一夕之間滅絕得無影無蹤,只留下有限的珍貴化石和無數的未解之迷,這無疑是會引起孩子濃厚的興趣,很容易激起孩子探索科學的欲望,《恐龍的滅絕》一課吸引孩子的地方也正在于此。打開課文,我們會情不自禁地隨著課文走進中生代時期,與作者一起去探尋恐龍滅絕的未解之迷。課文中詳細地為我們分析了幾種恐龍滅絕的可能性,并且指出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卻又不能使人完全信服,這就更為我們留下了思考和探索的余地。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孩子,在生字識記上已經有了一些方法和一定的技巧了,但這個年段的孩子理解力還不強,有待于老師的引導,這個年齡的孩子,正是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的時候,對于未知世界,未解之迷,孩子們大多有一種求新獵異的心理。平時的電視電影和動畫片讓孩子對于恐龍這一神秘史前生物有了一些或多或少或正確或錯誤的了解。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抓住孩子的這一知半解和求奇獵新的心理,通過課堂上的引導,討論,讓孩子對恐龍滅絕這一未解之迷提起了就放不下,吸引他們去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孩子除了達到識字十五個,會寫九個生字的教學目標之外,還應該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能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在合作交往學習中互相啟發,理解詞語,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詞語,并且對恐龍的滅絕之迷產生深厚的探索興趣,有繼續探究的渴望,也許有一天,恐龍滅絕的未解之迷就會被現在正在捧書樂讀的孩子們解開了呢。本課涉及的詞語很多,如:“龐大、躲避、枯萎、信服、塵埃”等。在理解詞語的時候,要讓學生反復讀文,結合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理解,弄清詞語的意思。
四、課時安排
課時安排為兩個課時,本課時的教學任務是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并在此基礎上思考課文所引出的問題,引發學生學習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
五、教學準備
二年級的孩子,形像記憶遠比抽象記憶記孩子記得牢固,理解更透徹。為了更好地引起學生的好奇,我們在教學時應該準備一些恐龍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形像直觀的讓孩子感受恐龍的有趣,加深孩子對恐龍的認識。
六、教法
神秘的“恐龍”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之一。如何借助這篇極具吸引力的課文,讓二年級的學生通過學文,理解、積累詞語和句子,同時,了解恐龍滅絕的有關知識,激發學生繼續探究恐龍滅絕之謎的欲望呢?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積累優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因此,本文的教學著力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合作交流,讀懂詞句的含義,讀出自己的感受與理解,在此基礎上,積累詞句、內化語言,適當練習有條理地說話。
七、流程
(一)談話激趣,聊聊恐龍。
課件出示恐龍視頻。提問:小朋友,認識這些動物嗎?你都知道有關恐龍的哪些知識呀?這個問題學生一定會比較感興趣,也會愿意交流有關恐龍的知識。在交流的同時結合恐龍圖理解“龐大”。提問:這么龐大的恐龍我們的地球上現在還存在嘛?引出課題《恐龍的滅絕》,利用學生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將學生引入課文的學習。
(二)復習生詞,初讀課文
這一環節主要是復習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鞏固孩子的生字認讀情況,為細讀,理解課文做準備。
(三)讀好課文,提取信息。
1、自讀課文。
讀了課文,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學生隨意說自己對課文的初次認識。這樣處理可以較好的順應學生急切地想要了解課文內容的心情。
2、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隨機的引導。重點引導學生明白恐龍的存在時間,對于“三四百萬年”和“兩億年”這樣比較大的數字,孩子們是很陌生的,教師可以將這些數字板書成阿拉伯數字,讓學生與年齡10歲、100歲比較,體會到恐龍歷史的長遠。體會到恐龍歷史的長遠,學生就能讀好“兩億年”、“短多了”等詞、句了。
3、教師引讀,讀好問句。“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滅絕了呢?”
(四)以讀代答,理解詞句。
1、在學生初步了解了課文大意之后,再次自由讀課文,了解恐龍滅絕的原因。并且在找到的恐龍滅絕的原因上用自己喜歡的符號進行勾畫,并且和同桌進行交流,看看都能找到幾種說法。這樣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朗讀反饋,以讀代答:
(1)教師引讀: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消失了呢?一種說法是……
師繼續引讀:另一種說法是什么?另一種說法是……
師引讀:還有其他的說法嗎?請全體學生讀:還有其他的種種說法……
(在閱讀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以上教學環節的設計中,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先由學生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獲取直覺信息;再讓學生帶著“恐龍為什么會滅絕?”這個問題朗讀,邊讀邊思考;最后,教師以問引讀,學生以讀代答,既反饋檢查了學生的朗讀情況,又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有關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
(五)讀中促悟,悟中積累詞句。
在上一環節初讀課文之后,就順理成章的進入到對重點內容的分析中來了,老師可以很自然地過渡:恐龍滅絕的說法有很多很多,今天,我們重點來研究一下第一種和第二種說法。
a、“一種說法”
1、自由讀,有幾句?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充分尊重學生的朗讀感悟。教師起好引導作用。
第一句抓住“突然”一詞。說明恐龍還來不及反應。
第二句了解“恐龍沒有冬眠的習慣”
第三句了解“恐龍沒有皮毛來保暖”
師:因為以上的幾點原因,恐龍耐不住嚴寒,慢慢地消失了。理解“耐不住、嚴寒”。
2、連起來說說“恐龍為什么耐不住嚴寒?”
3、出示本段出現的詞語,借助詞語介紹恐龍滅絕的說法。(詞語:突然寒冷冬眠躲避保暖耐不住嚴寒消失)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能進行自主地思考和感悟。為了避免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教,這一環節的設計重在讓學生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教師適時點撥。在學生自我感悟的基礎上,提供與本小節相關的詞語,進行語言的內化和表述。既進行了隱性的識字教學,又積累運用了詞句,了解了恐龍滅絕的一種說法。)
b、“另一種說法”
1、讀讀“另一種說法”,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這節有幾句話,再讀讀,說說這些句子前后有聯系嗎?
3、小研究。
為檢查學生是否真正搞清楚,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研究。
課件出示這一段中關于恐龍滅絕的關鍵句子:
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宇宙行星撞上地球
以植物為食物的恐龍和其他動物漸漸死去
地球一片黑暗
食肉恐龍漸漸滅絕
讀一讀課文,請四人小組合作研究,該如何排序?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解釋。
4、師生一起理清事物之間的關系,了解這種說法中恐龍滅絕的過程。
(新課標指出,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研究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就是營造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打破傳統的單一而又乏味的學習方式,通過這一研究,既能理清與認識事物之間的關系,又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合作意識、提高探究能力。)
c、其他說法
1、自由讀讀第4小節,說說介紹了幾種說法。(學生可能產生分歧)
2、分別請3位學生讀讀三種說法。
3、說說你又知道了哪些恐龍滅絕的說法。
(1)哺乳動物偷吃恐龍蛋
(2)突然流行傳染病
(3)全球氣溫下降,恐龍蛋只能孵出雄性小恐龍。
d、分析幾種說法
課文中列舉的幾種說法也只是科學家們的推測,還不能完全證實,你覺得那種說法最合理?說說你認為合理的理由。你認為不合理的也請說說你的理由。先在小組內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讀中思考質疑。對課文提出的幾種說法,不但要讓學生讀懂,更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分析其中的合理性。《語文教學大綱》中提到:要正確處理傳授知識通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關系。知識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礎,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過程,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要引導思維的途徑、方法,鼓勵獨立思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認識水平。既然課文列舉的是還不能完全證實的原因,那么,它的合理性有多少呢?通過學生自己的理解、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你贊同的可以再把理由說充分點,你不贊同的請你說出你的理由。在這個過程中重點是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能力,學會提出問題,能通過各種方式包括全班公開辯論和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要能自圓其說。并引導學生體味其中的過程,學會思考的方法。
(六)拓展知識。
1、除了課文介紹的幾種說法外,還有其他的說法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借助“省略號”知道還有很多說法。
2、先讓學生說說自己了解到的說法或者自己想到的自己覺得更合理的想法。
3、創設情境,激發探究興趣。現在孩子們都了解了那么多關于恐龍滅絕的說法,真可謂是一個個小博士了!現在我就要來采訪采訪我們的小博士,看看小博士們都能告訴我們哪些關于恐龍滅絕的知識呢!
采訪:博士,聽說您對恐龍很有研究,請您談談,目前,人類對恐龍滅絕之謎都有哪些說法?您認為這些說法有道理嗎?您打算繼續這方面的研究嗎?這一環節的設計有利于激起學生繼續去關注恐龍滅絕之迷,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4、介紹相關網站、資料。
(將學生帶入更為廣闊的網絡世界,在網絡世界里了解更多的有關恐龍以及恐龍滅絕的知識,激發繼續探究的興趣與欲望。)
八、 板書
恐龍的滅絕
地球變寒冷 行星撞地球
偷吃恐龍蛋 流行傳染病
氣溫下降……
板書完成可讓學生參與進來,教師只需板書課題,后面的內容由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完成,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到課堂中來。
恐龍的滅絕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恐龍的滅絕》是人教版第四冊的課文,這是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文中列舉了有關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詳略皆有。紛紜的說法,大膽的推測引發了學生對恐龍滅絕這個謎的探索。
教學時重點引導學生分析這些說法的合理性。教學時,結合低年級的學生的身心特點,學習語文“以讀導讀”為課堂的主要模式。讀中,要把課文讀懂、讀通,理解課文的意思;讀中要積累、感悟,內化課文的知識,讀中,要思考質疑,提高認識水平。要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恐龍滅絕這個謎有探索的強烈欲望。使學生主動參與、大膽質疑、合作學習、體味過程。
二說重難點
課時安排為兩課時,本課時是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生字,會寫“迷”字。理解并積累“躲避”“耐不住”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讀懂恐龍滅絕的5種說法。能在正確、流利的朗讀中感悟理解一些詞句和課文介紹的相關知識。
教學難點: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有對恐龍滅絕等自然現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向學生傳授學法。教學生學會學習。在本課的教學中采用“自主學習,自能閱讀”的教學方法。即引導學生重感悟、重積累、重朗讀,課堂以學生自我活動為中心,根據自己的經驗積極參與交流、歸納、激活學生內在動因,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教師變繁瑣的“講”和“問”為適時的“啟”和“導”。教學中并輔以“情景教學法”。
課堂上用音樂渲染,為學生創設情景,學生很快便能感知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在本課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采用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我想學,我會學。總之,我在盡量地嘗試著新課程帶來的新理念。
三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復習字詞,激趣導入——整體感知,理清層次——讀中促悟,悟中積累——激發興趣,指導寫字——回歸主體,升華情感——課外鏈接,拓展視野。
1復習字詞,激趣導入
課堂伊始,我指導學生從字詞入手,溫故而知新。復習環節中我將字詞的認讀和為詞語選擇正確讀音一同復習。使學生對字詞的掌握得到鞏固,為學習課文奠定基礎。恐龍片段的播放更是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激發學生探究恐龍滅絕原因的欲望,從而直接進入主題教學。
2整體感知,理清層次
光知道這5種說法是不夠的,因為由此并不能了解恐龍滅絕的奧秘。從而再次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就是通過讀書來解決問題。
3 讀中促悟,悟中積累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因此,本文的教學著力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在讀中積累詞語,并進行了隱形的字詞復習,從而也了解了恐龍滅絕之謎。
故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前一環節的朗讀,學生對課文已有一定感受與體會。“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哪些呢?”培養學生對恐龍滅絕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與愿望。
4激發興趣,指導寫字
此環節中,讓學生質疑恐龍滅絕的說法,自己談談對恐龍滅絕的說法中有哪些不讓人信服的地方。學生根據自己的觀點相互質疑,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能記住生字“謎”。
5課外鏈接,拓展視野
課堂40分鐘的教學,并不能讓學生充分了解恐龍的奧秘。故此,在最后這一環節中,我給學生提供了3條線索。分別是:推薦書籍、參觀恐龍館和介紹網址。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來選擇,從而引導了學生由課內走向課外。
四 說板書
板書的設計主要突出了恐龍滅絕的5種說法以上,“謎”字的加入更能激發起學生探索的欲望。也就是直接揭示了教學重點,在難點上也有所含義的體現。
恐龍的滅絕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第四冊31課《恐龍的滅絕》.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以及教學過程三個部分進行說課.
教材分析
《恐龍的滅絕》是第八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全文以科學探究為魂,以科學家關于"滅絕"的說法為線索,介紹了恐龍滅絕的幾種原因.恐龍,這曾經的地球霸主,為何會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它們的滅絕之謎引發了人們的種種猜想,但謎底至今仍未能解開.本文就列舉了有關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詳略兼有.紛紜的說法,大膽的推測引起學生對恐龍滅絕之謎的探究興趣.教學時重點引導和鼓勵學生讀通讀懂課文,分析文中說法的合理性,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此外,本課要識記的生字也較多,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落實字詞學習.考慮到課文的這些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一,認識15個字;二,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感悟并思考課文所引出的問題;三,有對恐龍的滅絕等自然界現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懂得保護環境,珍愛生命.教學重點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文意,理解和積累詞語.啟發想象,激發探討愿望則是教學難點.
二,教法和學法
1,用"以讀導學"的方法引導孩子在反復而漸進的朗讀中理解課文,分析各種說法的合理性;
2,用抓重點段落,歸納學習方法的形式來組織和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
三,教學流程
(一)播放錄象,激發興趣
上課后,我就對學生說:"孩子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朋友.快看,它們是誰呢 對,它們就是恐龍.在過去長達兩億多年的時間里,恐龍一直是地球的主人,它們自由自在地生活著.可是現在,我們還能看到活生生的恐龍嗎 " "是啊,恐龍已經消失了.現在的我們只能看到一具具恐龍骨骼化石和一顆顆恐龍蛋化石,只能在博物館或從電影和書籍中來想象它們往日的輝煌了.為什么恐龍會沒有了,消失了呢 它們滅絕的原因是什么 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31課,去探索恐龍的滅絕之謎吧!"
"孩子們,對于恐龍的滅絕,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嗎 ""有些小朋友覺得很遺憾,很惋惜,有些覺得很傷心,還有些小朋友對它們的滅絕有疑問.好,就帶著你們此刻的心情一起讀課題!"
本環節的設計旨在喚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過:"學生有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錄象里恐龍活潑的形象跟現實中的不復存在,形成強烈的對比,使學生產生巨大的情感落差,激起濃厚的學習和探究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地投入到文本的學習中去.
(二)自主合作,識記生字
"瞧,可愛的生字寶寶也來了.先讀讀課文,再用你們喜歡的方法記住它們的名字和樣子!"
經過近兩年的學習,孩子們已掌握了不少的識字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自學生字的能力.課堂上,我充分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在小組和同桌之間互幫互學,增強了合作學習的能力.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還可相機運用猜謎語,借助動作和圖片理解詞語等方法調動孩子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之在學生頭腦中形成鮮明的形象,提高識字效率.例如,學習"偷吃"和"躲避"時可以請學生做相應的動作;學習"龐大"時則可出示恐龍圖片,感受它們龐大的體形,并相機請學生用詞語說句子.
(三)讀中理解,示范引路
1,過渡:"我們都知道恐龍早已從地球上消失了,沒有人知道它們為什么會突然滅絕.科學家們提出了種種猜想.文中就給我們介紹了其中的幾種.現在我們來看看第一種說法."
2,"把這段話讀一讀,說說你從中了解到了什么 "
3,"你們真是會讀書的孩子.這么快就了解到恐龍沒有冬眠的習慣,身上也沒有皮毛保暖,所以被冷死了.(邊說邊填寫表格)可是老師有個疑問,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兩億多年都冷不死,為什么在那段時間里忽然都冷死了呢 "
4,再讀課文,找出原因"地球突然變得十分寒冷"."'突然'說明什么 '十分寒冷'和'寒冷'有什么不同 ""原來,氣溫的急劇下降使恐龍難以適應,而且嚴寒超過了恐龍的承受力,所以恐龍滅絕了.看來恐龍的滅絕既有自身的原因,更是外界變化的結果.我們要探索它們的滅絕之謎,就要像科學家那樣善于發現事物間的聯系."
5,"這份表格讓我們對恐龍滅絕的原因一目了然.你們能根據這份表格,用自己的話說說恐龍滅絕的原因嗎 最好能用上這個句式."
6,"同學們說得很好.正因為寒冷導致了恐龍的滅絕,所以我們可以把這種說法稱之為'寒冷說'.相信大家對'寒冷說'有了較深的了解.現在你想怎樣讀這段話 ""有的小朋友看到恐龍滅絕了很傷心,有的覺得很惋惜,還有的小朋友對'寒冷說'存有懷疑.那就帶著你們各自的心情讀這段話吧!"
7,"現在請大家回想一下,我們剛才是怎樣學習這段話的 "老師引導學生歸納出"朗讀感知——揭示聯系——填寫表格——品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后讓學生在四人小組中合作學習其他的說法.
8,請一組同學給大家匯報學習第三自然段的結果然后再有感情地讀這段話,完成排序練習題.
9,最后再指名學生匯報第四自然段中的幾種說法,老師根據孩子們的匯報相機板書.
新課標倡導"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重視教師的學法指導.本環節的設計旨在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達到感悟文本,積累語言的目的,而填寫表格則是要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找到根據,并理清恐龍滅絕與其他事物間的聯系,從而突出教學重點;除此之外,本設計還突顯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了教學中"導-扶-放"的教學梯度,使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中產生探索恐龍滅絕的興趣,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
(四)拓展延伸,整合讀說
過渡:"恐龍的滅絕只有5種說法嗎 你從哪兒知道不不止5種 " "從第四自然段的省略號知道的是嗎 確實,關于恐龍滅絕的說法還有很多,想讀一讀嗎 "
新課標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等.課文只是語文學習的藍本,我們要善于挖掘課文的留白部分,促使學生主動閱讀,發揮想象,拓寬和加深語文學習的廣度和深度.
(五)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縱觀全文5種假說,恐龍的滅絕很大程度是因為生存環境惡化所致.今天的地球也面臨著同樣的危機,環保的警鐘已經響起.所以,在啟發學生發現科學,有探究恐龍滅絕的愿望時,還要提高他們保護環境的意識.
(六)板書設計
31,恐龍的滅絕
寒冷說 撞擊說 偷吃說
(恐龍骨骼圖)
傳染說 氣溫下降說 ……
這樣的板書結合課內,延伸課外,既讓人一目了然又心生遐想.
(七)作業設計
查找并閱讀更多關于恐龍滅絕的資料.
總之,在《恐龍的滅絕》一課教學中,我恰當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利用其直觀性,形象性強的特點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指導來促使學生走進文本,在與文本的多次對話中了解文章內容,展現獨特的閱讀感受,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