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精選14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 篇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向薩沙一家人學習,自覺保護弱小者。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向薩沙一家人學習,自覺保護弱小者。
教學難點:
1、從人物對話里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2、聯系實際談談自己如何保護弱小者的。
教學資料:
1、蘇霍姆林斯基的資料和名言。
2、保護弱小的故事、名言。
教學過程:
師:今天學習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篇文章《我不是最弱小的》。
生:讀題
師:通過預習你們知道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嗎?
生:課文講的是薩少受爸爸媽媽的影響,將爸爸媽媽讓給他的雨衣蓋在了“比自己弱小數點的”薔薇花上的故事。
師:在你們心中,最弱小的是哪些人?
生:殘疾人
生:花草樹木
生:小動物
生:最困難的人
師:這句話是誰說的?為什么要說這樣的話?我們來讀書,讀通讀順讀正確。
生:讀書
師:為了進一步讀好課文,請同學們再讀,并將感受最深的句子劃下來,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生:讀、劃、寫
師:交流。
生:“這么說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薩沙反問道。
師:從這句話看出什么?
生:他不情愿,不服氣。
師:怎么讀?
生:讀
師:那他為什么會這么不情愿做最弱小的?從課文中找出有關句子,讀讀。
生:爸爸趕忙把雨衣給了媽媽,媽媽接過雨衣沒有穿,卻把它給了薩沙。
師: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薩沙一家很幸福,爸爸關心媽媽,媽媽關心孩子。
生:爸爸媽媽給孩子一個很溫馨的環境。
生:爸爸保護媽媽,媽媽保護孩子。
生:薩沙看見爸爸媽媽保護弱小,自己不愿意做最弱小也要去保護弱小。
生:爸爸媽媽給孩子做了一個好榜樣。
師:還有哪一句?
生:“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媽媽回答說。
師:這句話是文章的什么?好好思考,媽媽說的話
生:中心
師:媽媽說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生:看出媽媽爸爸不僅用行動,而且用語言來教育孩子要懂得關愛弱小的事物。
生:媽媽在教育孩子,如果每個人都互相關愛,這個世界一定會更加美好。
生:人要多做好事,用愛心召喚愛心,這是王老師的人生格言
師:謝謝你,薩沙怎么做的?
生:他把雨衣蓋在了薔薇花上。
師: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
小孩不笨--保護弱小者
兒子中午又把兩個小伙伴帶回家來玩。他們又帶來了十幾只蝌蚪----那是其中一個叫易子棟的小男孩掏錢買的,說家里人嫌臟,想放在我家里養著,以后要天天來看它們。
三個小子蹲在陽臺上搗鼓著:把兒子以前的玩具容器找出來,再裝上水,放入兒子珍藏已久的貝殼、海螺----忙著給小蝌蚪安家。弄得屋里、陽臺上到處都是水。我耐心地拿拖把擦干地,任由他們玩。
他們又翻出兒子以前的自然課學具,拿針筒吸容器里的水玩,邊發出快樂的笑聲----這可是男孩子們最熱衷的游戲。
“呀!你又把小蝌蚪吸死了!"兒子和另外一個叫湯意的小男孩尖叫起來,但那叫聲中又有掩飾不住的惡作劇后刺激的快樂。原來,易子棟用針筒對著蝌蚪吸水,結果活活把蝌蚪給吸死了。
我皺了皺眉頭,昨天易子棟也以同樣的手法弄死了一只蝌蚪,我在一旁唏噓不已,還跟他們講了“小蝌蚪長大了會變成青蛙,青蛙是益蟲,我們要保護益蟲”之類的道理。以為他們會有所收斂,但看今天這情況,顯然,大道理并沒有起什么作用。
三個男孩子依然故我地在繼續同樣的游戲,眼看又有一只蝌蚪要遭殃了。我靈光一轉,蹲下身子對他們說:“唉呀,好可惜呀,又死了一只。你們剛剛不是學了一篇課文,叫《我不是最弱小的》對吧,上面怎么說呀?”
“要保護弱小者!老師告訴我們的!”叫湯意的小男孩反應倒挺快的,馬上就接上話了。
“小蝌蚪是不是弱小的呢?你們是怎么做的?”
“我沒搞,是易子棟搞的。”兒子和湯意忙停下玩鬧,撇清自己。
“你不保護弱小的動物,反而來傷害弱小的動物!”湯意還很正色地批評易子棟說。
看著易子棟不好意思地停下手中針筒抽吸的動作,我趁熱打鐵說:“對!這才是一個有愛心的男子漢做的事。我們以后還要看它們怎樣變成小青蛙呢!相信你們老師知道你們改正了錯誤,也會很高興的----你們都不是最弱小的!”
三個男孩聽了,收起針筒,玩起別的來。
師:請同學們再看下列幾個名言。出示名言
善良的人在世間為自己找到天堂;惡毒的人在世間領受自己的地獄。——[德國]海涅
人皆可以為堯舜。 ——[中國]孟軻
善惡之間的斗爭無止境,它們友配著一切。善惡并無彼岸,唯有多寡。——[瑞士]希爾泰
人除了懂得從邏輯上分清善與惡之外,還要有善與惡的感覺,這是一種本性上的感覺,它已經成為個人的良心和個人的觀點。——[蘇]霍姆林斯基選集
人生有如一塊用善與惡的絲線交織成的布;我們的善行必須受我們過失的鞭撻,我們的罪惡卻又賴我們的善行把它掩蓋。——莎士比亞
生:讀
師:談談自己如何保護弱小的?
生:我和我的弟弟在外面玩,有一只大狼狗來了,我們很害怕,可為了不讓弟弟被狗嚇著,我讓弟弟躲在我身后
生:下雨了,我和弟弟在外面玩,弟弟怕冷,我把自己的衣服脫下給他披上.
生:我買了三條金魚,放在魚缸里搬到外面曬太陽,有一只狗過來要傷害他們,我趕忙把狗趕走了.
師:你們真是善良的孩子,我想只要我們用愛心付出了,就一定會有回報的.
作業:收集生活中保護弱小的事跡
《我不是最弱小的》 篇2
14、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這兩句話包含的意思。
3、 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向薩沙一家人學習,自覺保護弱小者。
教學過程:
一、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第14課(讀題)。二、精讀課文第2小節
1、過渡: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薩莎一家人在一個悶熱的天氣里去森林度假。現在,讓我們也隨著他們一起走進森林。2、出示句子(放音樂)森林里是那么美好。林中曠地附近長著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的,芳香撲鼻。3引讀森林里——聽著好聽的音樂,讀著優美的文字,森林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森林的美好)(野薔薇“一叢叢”“粉紅粉紅的”“芳香撲鼻”。我們見到了野薔薇的眾多,顏色的美麗,散發著清香。我們仿佛看到了那朵剛開放的嬌嫩鮮艷的薔薇花,聞到了薔薇花撲鼻的香味兒。)▲ 真美,我仿佛也來到了大森林,感受著鳥語花香!此刻,薩沙一家人在做些什么呢?4真是景美人歡,讓人感覺那么溫馨美好,我們一起來感受感受,拿好書一起來讀第2小節的前3句話。5出示句子:突然,雷聲大作,先是飄下幾滴雨點,接著大雨如注! 突然(放音樂)雷聲大作,先是—,接著—。什么叫大雨如注,你還知道哪些詞是形容雨大的?(大雨如注 傾盆大雨 瓢潑大雨 滂沱大雨 急風暴雨 暴風驟雨)
6一場大雨打亂了一家人的度假計劃,卻也讓我們看到了親情的可貴。大雨中,一家人的表現是怎樣的?三、學習第3—8小節。
1、年幼的薩沙不明白爸爸媽媽為什么這樣做,于是就有了薩沙和媽媽的一段對話。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三至八自然段,重點研讀媽媽的兩句話。2同學們,媽媽的兩句話讀懂了嗎?(1) 出示第一句: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a媽媽的言下之意你們讀出來了嗎?▲ 讓我們看看薩沙是怎么問的,指名讀薩沙的話。“干嗎”這個詞可以換成什么詞?(為什么)▲ 誰能用“因為……所以……”這個句式把媽媽的話換個說法?(因為你是我們家中最弱小的人,所以我們要保護你,把雨衣讓給你呀。゜其實,在前文讓雨衣的情節中就已經做了暗示。你們有沒有發現,雨衣在傳遞過程中跳過了一個人?誰?媽媽為什么沒有將雨衣傳給托利亞,而是傳給了薩沙?托利亞對媽媽的做法有何反應?結合插圖說說她的微笑說明了什么?c、我們再來讀讀薩沙一家人在大雨中相讓雨衣的情景(齊讀)。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媽媽已經將保護弱小者變成了一種責任。
d薩沙聽懂媽媽的話了嗎?他又是怎樣說問的?你覺得薩沙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會是什么語氣?誰來讀?(2)出示:“要是你誰都保護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嗎?”a這是一個什么句子?它的意思是。兩句話比較著讀讀,它們有什么不同?(反問句可以加強語氣,可以使媽媽的意思表達得更委婉些)媽媽的話應該怎樣讀? b聽了媽媽的第二次答話:薩沙是怎么想的?當他看到大雨中的薔薇花時,他又是怎樣做的?c(出示)滂沱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著頭,因為他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
(3)薩沙在媽媽的教育下明白了“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所以他保護了比他更弱小的薔薇花,此刻他的心情會怎樣?(自豪)他情不自禁地說——引讀(出示: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a這是一個反問句,意思是說——b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現在我保護了比我弱小的薔薇花,我應該不是最弱小的了)
△學到這里,你能否設想,如果你是媽媽,你會怎么說——▲看來你們和作者一樣都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作者在原文的結尾也這樣寫道:“是呀,現在你是強者,是勇敢的人啦!”媽媽回答道。(出示)10、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3—8小節 薩沙多么驕傲。自豪啊,雖然大雨擾亂了一家人的生活,但是卻收獲了一份意外的情感。薩沙證明了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讓我們再來自豪地讀一讀薩沙的心里話!四、聯系實際1其實薩沙和我們一樣,只是一個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可他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別人給予的關愛。那你是否曾經也保護過弱小者,誰愿意和我們大家分享分享。出示:我不是最弱小的,因為 ▲我聽出來了,你們都能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生命,你們都是一個有愛心的、勇敢的孩子。
2小結: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讓我們時時想起這可愛的一家人,讓我們一起自覺保護弱小者。讓我們充滿愛心,讓世界充滿愛。
《我不是最弱小的》 篇3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用“芳香撲鼻、附近”造句。
4.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薩少一家人學習,自學保護弱小者。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人新課
1.板書課題。
2.“我”指的是誰? 他為什么說自己不是最弱小的?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學習生字問。
(1)輕聲讀課文,畫出生字同,讀準字音。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弱小、悶熱、薔薇、聊天、滂沱大雨、低垂、嬌嫩、纖弱)
聚精會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大雨如注:注,灌人。形容雨下得很大
嬌嫩纖弱:柔弱纖細,
(1)指名分自然段試讀課文師生共同評議,
3.默讀課文,理清脈絡。
課文可分兩部分,邊讀邊想:課文可分為哪兩部分?每部分講的是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薩沙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游玩明薩沙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寫最小的薩沙在家人的影響下會了保護弱小者,表明薩沙不承認自己足最弱小的。
第一課時
一、細讀課文
(1)自讀第1自然段,想想這一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①討淪。
時間:假日天氣:悶熱
地點:森林人物:一家人
②小結。
2.細讀第2—8自然段。
(1)默讀第2自然段,用“——”畫出描寫森林美好的句子用“一”畫出薩沙一家人相讓雨衣的句子。
、儆懻摵蟪鍪揪渥。林中曠地附近長著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的,芳香撲鼻。
自由讀,說說讀了這句話仿佛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
(讀了這句話,我們仿佛看到了那朵剛開放的嬌嫩鮮艷的薔薇花,聞到了薔薇花撲鼻的香味兒)
指導看圖,理解“一叢叢”。練習用“芳香撲鼻”說話。
②看圖理解“大雨如注”。
森林是這樣美好,一家人坐在草地上,有的聊天,有的看書,心情多舒暢啊!突然天空下起廠大雨,課文中哪個詞形容雨大的?
(大雨如注——雨下得真大,好像是從空中灌下來的)
在這“大雨如注”的時刻,薩沙的家人是怎樣互讓雨衣的?
、鄢鍪镜5、6兩句話。
指名瀆,說說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么。
(他們僅有一件雨衣,每個人想到的是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最后雨衣讓給了最小的薩沙)
指導朗讀。(“趕忙、又、卻”要重讀,出來)
、芫毩曈懈星榈乩首x第2自然段,過渡:薩沙的家人在大雨中相讓雨衣
(2)理解媽媽的話。
“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引導學生聯系上文說說薩沙的父母、姐姐在大雨中是怎么做的。
他們的行為說明了什么?(每個人都在自覺地保護弱小者)
指導朗讀。(強調“每個人”,用肯定的晤氣瀆)
指名讀,齊讀。
(3)指導看圖,學習第7自然段。
薩沙明白了這個道理后,是怎么做的?(看圖:薩沙把雨衣蓋在了比他弱小的薔薇花亡)課文是哪一個白然段告訴我們的?
指名瀆第7自然段。用“A”標出描寫薩沙動作的詞。(朝著、走去、掀起、蓋在)
理解“滂沱大而”、“嬌嫩纖弱”。
指導朗讀。
(4)理解薩沙的話。
“現在我該巧;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薩沙為什么說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因為自己弱小的薔薇花)現在他保護了比指導朗讀。(要把薩沙能保護弱小者那種自豪的語氣讀出來)
(5)指導分角色朗讀薩沙和媽媽的對話。薩沙的三次問話要讀出天真、可愛的語氣媽媽的話可讀慢些,要讀出親切、和藹的語氣。同桌分角色朗讀,指名分角色朗讀。
三、總結全文
薩沙在家人的影響下,學會了保護弱小者。生活中,同學們在今后的也應當像薩沙—家人那樣自覺保護弱小者。
四、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積累成語。
3.造句。
附近……
芳香撲鼻……
《我不是最弱小的》 篇4
教材簡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蘇教版第八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課文講了薩沙與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風雨,父母親很自然地把雨衣讓給了年齡最小的薩沙。在他們的影響下,薩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學會了保護弱小者。盡管文章說的是一件簡單的生活小事,卻闡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滲透了培養自信自強人格的思想。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薩沙和媽媽之間的對話。
依據學生實際及教材特點,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 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會用“芳香撲鼻”“悶熱”造句;3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導學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設計策略:
1 以讀為主,讀寫結合
“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語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教師配樂范讀及學生自由讀、默讀、對比著讀、邊讀邊做記號等形式,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在由讀至寫的傾吐中發展語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生的知識習得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學習的基礎。在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情況下,組織開展小組學習、同桌交流等活動,就能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并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創造性。
3、想象體驗,發展個性
想象是創造的翅膀,學生在讀書時的聯想、對生活的回想、轉換角色時的暢想及創編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深了對人物內心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將課堂與生活“鏈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樣做人,從而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對對子游戲),激活思維
例如:明對暗夜晚對白晝東升對西沉強大對弱小
[對對子游戲,既是對學生三年級所學知識的鞏固檢查,又能喚起學生的成功體驗,從而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并為導入新課作好情感的鋪墊。]
二、揭題導讀,體現個性
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與弱小有關的故事。題目就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老師相機板書課題。
2、指名學生讀課題,教師通過評價鼓勵學生讀出個性。
3、教師小結:即使是同一個題目,我們用不同的讀法就能表達出不同的意思,這就是我們中國語言的的魅力。那你們想聽聽這個故事嗎?
[閱讀應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引導學生讀出不同的感受,對學生以后的朗讀能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
4、教師配樂講故事,學生聽后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師、同學交流交流。
[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給學生強烈的情感熏陶,而讀后交流又能了解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情況。]
三、讀中感悟,真情體驗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因為這一篇課文中有許多生字和新詞,小朋友要多讀幾遍,把它們讀正確。
2、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哪些句子是寫薔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歡的記號標一標。
學生充分自讀,是有效開展語文學習的基礎,而邊讀邊思、邊讀邊畫則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3、交流自己所畫的句子,老師相機出示:
。1)林中曠地附近長著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芳香撲鼻。
。2)滂沱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著頭,因為他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這兩個句子盡管都是描寫薔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過朗讀感受花兒嬌嫩美麗,惹人喜愛;而第二句則重在體會花兒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無生氣,完全沒有抵抗能力了。在這種對比中,激起學生對薔薇花的關愛之情。)
4、你看到了這一株野薔薇,會怎么想?
[親身的朗讀實踐,奠定了學生關愛野薔薇的情感基調,適時想象,啟發學生和薔薇花對話,則引導他們走進教材,走近薩沙。]
5、薩沙是怎么做的呢?(依據學生回答,揭示描寫薩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蓋在粉紅的薔薇花上。”并出示課文插圖,指導學生讀好句子。)
[這是教學的一個切入口,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
5、靜靜地讀讀課文,想想薩沙為什么這樣做,邊讀邊把你的體會在書上空白的地方寫一寫。
[語文課需要學生靜心體會,這也是一個自主探究、知識自我建構的過程,同時也是與人合作、開展交流的基礎。]
6、小組交流各自的體會,要求結合課文內容來談。
7、大堂交流,相機出示重點句,指導感情朗讀。交流時重點引導學生體驗這樣兩點:
。1)父母親言傳身教,用自己保護弱小者的的實際行動教育了薩沙。這里要聯系上文他們的做法來談。
(2)薩沙內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別人給予的保護。這里要抓住媽媽的答話,引導學生通過讀,通過想象,感受到薩沙在媽媽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薩沙反問的話語,體會薩沙內心不愿意做一個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薔薇花。
[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合作交流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教師則要做個好舵手,圍繞目標,指導學生開展有效學習,讓學生真正在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能力。]
四、想象傾訴,“鏈接”生活
1、聯系自己的生活談體會。
其實薩沙和你們一樣,只是一個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可他卻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別人給予的關愛,那你們是否也曾伸出過援助之手,保護過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東西呢?
。ㄍ澜涣骱,再指名說說自己生活中保護弱小的事。教師適時點評,并引導學生聯系課文中薩沙的做法,將媽媽的話拓展為“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動物或其他的東西。”)
[語文學習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知識、發展能力,還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憑借教材中的薩沙這個同齡人的形象,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來感受、體驗媽媽的話,就能讓學生和薩沙產生心靈的共鳴,滿懷和薩沙同樣的感情走出教材。]
2、遐想三四十年后的景象。
人們常說“時光如梭”“歲月如流”,假如時光已經過了三十年、四十年,還是這么一家子,還是在這樣的日子里,還是在這樣的森林里,出現在我們眼前的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3、評點小結:時光往往會令許多事物發生變化,也許原來的強者若干年后會變成弱者,而原來的被關愛者又變成了主動關愛別人的人,但不管怎樣,唯一不變的是要有這樣的意識——“我不是最弱小的”,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護比自己弱小的”……
4、齊讀課題,并把創編的故事寫下來。
[學生通過想象練說、練寫,將所有的積淀在此傾吐,將所有的體會予以表達,將課本知識與自身發展緊密結合。]
教學目標:
1知識:會認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問好、感嘆號表達的不同語氣。
3情感:有不甘為弱者、應該保護弱小者的意識。
教學重點:
會認個生字,會寫12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問好、感嘆號表達的不同語氣。
教學難點:
規范、美觀地書寫生字。
有感情地朗讀朗讀課文,聯系生活實際揣摩薩沙和媽媽的對話。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插圖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現在你們已經是二年級的小學生了,但在爸爸媽媽的眼里,很多時候你們卻是弱小的。今天我們來學習《我不是弱小的》這篇課文。
看到課題,你產生了哪些疑問?學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剛才我們提出的問題:我是誰?我為什么說自己不是弱小的?畫出本課的生字詞。
2出示生詞認讀。
周末薩沙托利亞鈴蘭花野薔薇簇擁隨風舞動芬芳撲鼻聊天傾盆大雨遞給垂著頭顯得嬌嫩掀起雨衣
自由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3老師把熟字去掉,你還認識這些生字嗎?
4這些生字藏到句子中了,你還會讀嗎?
出示:原來有一叢野薔薇,被鈴蘭花簇擁著,開出了第一朵粉紅色的花。帶著露珠的花朵隨風舞動,芬芳撲鼻。
突然,雷聲大作,天上飄下幾滴雨點,緊接著,下起了傾盆大雨。
大雨已經打掉了兩片薔薇花的花瓣,花兒無力地垂著頭,顯得更加嬌嫩。
5再讀一讀課文,比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三寫字:
1出示我會寫的字,請你讀準字音,說說怎樣記,怎樣用,比一比誰的記法最巧。
分組學習——全班交流
2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發現了什么?
3范寫,重點指導:
弱:提示兩個點、提的寫法。
末:先與未比較再寫
芬芳:草字頭的橫不要太長,兩豎下方略向內斜,寫出呼應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橫要寫長。
4學生練習,把字寫規范、美觀。
5展示,交流評價。
四作業:
1默寫生字詞語。
2練習朗讀課文。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用“芳香撲鼻、附近”造句。
4.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薩少一家人學習,自學保護弱小者。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人新課
1.板書課題。
2.“我”指的是誰? 他為什么說自己不是最弱小的?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學習生字問。
(1)輕聲讀課文,畫出生字同,讀準字音。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弱小、悶熱、薔薇、聊天、滂沱大雨、低垂、嬌嫩、纖弱)
聚精會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大雨如注:注,灌人。形容雨下得很大
嬌嫩纖弱:柔弱纖細,
(1)指名分自然段試讀課文師生共同評議,
3.默讀課文,理清脈絡。
課文可分兩部分,邊讀邊想:課文可分為哪兩部分?每部分講的是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薩沙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游玩明薩沙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寫最小的薩沙在家人的影響下會了保護弱小者,表明薩沙不承認自己足最弱小的。
第一課時
一、細讀課文
(1)自讀第1自然段,想想這一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①討淪。
時間:假日天氣:悶熱
地點:森林人物:一家人
、谛〗Y。
2.細讀第2—8自然段。
(1)默讀第2自然段,用“——”畫出描寫森林美好的句子用“一”畫出薩沙一家人相讓雨衣的句子。
①討論后出示句子。林中曠地附近長著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的,芳香撲鼻。
自由讀,說說讀了這句話仿佛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
(讀了這句話,我們仿佛看到了那朵剛開放的嬌嫩鮮艷的薔薇花,聞到了薔薇花撲鼻的香味兒)
指導看圖,理解“一叢叢”。練習用“芳香撲鼻”說話。
、诳磮D理解“大雨如注”。
森林是這樣美好,一家人坐在草地上,有的聊天,有的看書,心情多舒暢啊!突然天空下起廠大雨,課文中哪個詞形容雨大的?
(大雨如注——雨下得真大,好像是從空中灌下來的)
在這“大雨如注”的時刻,薩沙的家人是怎樣互讓雨衣的?
、鄢鍪镜5、6兩句話。
指名瀆,說說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么。
(他們僅有一件雨衣,每個人想到的是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最后雨衣讓給了最小的薩沙)
指導朗讀。(“趕忙、又、卻”要重讀,出來)
、芫毩曈懈星榈乩首x第2自然段,過渡:薩沙的家人在大雨中相讓雨衣
(2)理解媽媽的話。
“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引導學生聯系上文說說薩沙的父母、姐姐在大雨中是怎么做的。
他們的行為說明了什么?(每個人都在自覺地保護弱小者)
指導朗讀。(強調“每個人”,用肯定的晤氣瀆)
指名讀,齊讀。
(3)指導看圖,學習第7自然段。
薩沙明白了這個道理后,是怎么做的?(看圖:薩沙把雨衣蓋在了比他弱小的薔薇花亡)課文是哪一個白然段告訴我們的?
指名瀆第7自然段。用“a”標出描寫薩沙動作的詞。(朝著、走去、掀起、蓋在)
理解“滂沱大而”、“嬌嫩纖弱”。
指導朗讀。
(4)理解薩沙的話。
“現在我該巧;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薩沙為什么說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因為自己弱小的薔薇花)現在他保護了比指導朗讀。(要把薩沙能保護弱小者那種自豪的語氣讀出來)
(5)指導分角色朗讀薩沙和媽媽的對話。薩沙的三次問話要讀出天真、可愛的語氣媽媽的話可讀慢些,要讀出親切、和藹的語氣。同桌分角色朗讀,指名分角色朗讀。
三、總結全文
薩沙在家人的影響下,學會了保護弱小者。生活中,同學們在今后的也應當像薩沙—家人那樣自覺保護弱小者。
四、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積累成語。
3.造句。
附近……
芳香撲鼻……
師:上節課我們和14個生字交了朋友還記得嗎?
學生開火車讀生字。
師:課文中有些詞語也非常好可離不開這些生字。
出示詞語:
師:平時你們讀詞語有什么習慣?
生:男生讀一個女生讀一個。
男女生配合讀。
師生合作讀。
師:這些生字藏到別的句子里還認識嗎?
出示含有生字的三個句子。
周末我在……那芬芳的氣息隨風飄蕩。
指名讀句子。
出示課文圖片
師:上節課我們還認識了這一家人,誰是最弱小的呢?
生:薩沙。
師:我可不認識薩沙。
生:(指圖)那個穿黃衣服的小男孩就是薩沙。
師:薩沙他可不承認自己最弱小,想想看他做了一件什么事來證明他不是最弱小的。
師:回過頭來我們看看課題,誰來讀?
幾生讀課題。
師:讀一個課題簡短的幾字你們就各有各的讀法,那究竟怎么讀才能表達薩沙的心情呢?學完課文你們一定會有新的體會。拿出課本,把書打開。
“在美麗的森林里,空氣清新,一朵弱小嬌嫩的野薔薇引起這一家人的注意,特別是薩沙的注意,文中寫野薔薇的句子在哪呢?需要我們自己去找。今天劉老師教給大家一個新的讀書方法。
老師用鼠標演示快速閱讀。
師:請你們像老師們一樣快速瀏覽課文,把描寫野薔微的句子畫下來,小組交流一下。
小組交流。
師;誰來說說你畫的哪兒?
生:“看,這還有一朵野薔微呢……”
師:這一段有兩句話有不同的想法嗎?是描寫野薔微的嗎?
生:我給他挑個毛病。“大家被薩沙的叫聲吸引住了”“”這兩句不是描寫野薔薇的樣子。
師:誰再來?
生:大雨已經打掉了兩片薔微花瓣……
投影出示:有一叢野薔薇……
師:兩次想象野薔微,雨中的野薔微,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嗎?小組交流一下。
小組交流。
生:雨前的野特別有勁,雨后就沒勁了。
生:第一段特別高興,第二段不高興。
師:你能說說為什么高興為什么不高興。
生:第一次是第二次是大雨打掉了兩朵花辯
生:雨前特別漂亮,雨中虛弱。
生:雨前特別美麗,雨后不那么美麗。
師:帶著我們的體會來讀這段一定特別有味。
配樂讀。
師:你讀得太動情了還加上動作,你讀得太好了,我不敢讀了。
好了,被大雨打掉的野薔微應該怎么讀呢?我想來讀一讀,行嗎?
生:不行。
師:那你來讀。
生讀:
師:我還跟你比賽。
師讀。
生2讀。
師:假如你就在這朵弱小的野薔微的旁邊,你想說點做點什么呢?
生:我想拿一把雨傘給它。
生:我想拿木棍搭個房子。
生:讓雨停了。
師:薩沙和你們一樣,他也要向你們一樣保護弱小。我們快速讀課文,讓我們看看薩沙說了幾句話。
生快速讀。
師:你先告訴我,你行嗎?
生:行。
生讀。
師:劉老師不好意思打斷你。我剛才想說什么?
生:劉老師想問薩沙說了幾句話。
師:沒錯,三句話。好,把書放在桌子上,找三個同學來讀。
生1生2生3連讀薩沙的三句話。
師:聲音亮起來了,在小組里討論一下,同樣是薩沙的三句話,意思一樣嗎?
小組討論。
師:第一次怎么樣?
生:第一次就是說別人都需要為什么給我呢?第二次不承認我是最弱小,第三次是說我還是最弱小的。
。ū娦Γ
生:我給他提個意見,他用不服的語氣跟媽媽說,不承認自己是最弱小的。
師:你體會得真好,能讀出這種語氣嗎?
生讀。
師:第二次問話體會很好。那第一次呢?
生:薩沙不知道的問他,
師:不知道就是
生:不明白不理解。
師:不明白媽媽為什么要把雨衣給我呀。誰來讀讀?
生讀:薩沙不解地問媽媽:
師:讀出了疑惑不解的語氣。那最后一次呢?
生:就是說我不是最弱小的了。
師:你似乎還是弱小的。
生再讀
師:你似乎有點勇敢了
生再讀。
師:你不是,你不是弱小的。
師:薩沙從不理解不服氣到什么了呢?
生:勇敢。
師:心情能勇敢?我現在不是最弱小的了,我的心情怎樣?
生:高興。
師:由不理解不服氣,到證明自己最勇敢的。能讀好這三次問號嗎?
生:能。
師:我有一個小建議,找你的同學讀讀,找找不足,提提意見,爭取讀得好一些。
小組讀。
師:孩子們你說薩沙心情發生了變化,你說她是怎么發生變化的呢?誰來跟我合作,我當媽媽,誰來當薩沙?
師生合作讀。
師:想讀嗎?
生:想。
師:咱們這樣讀,在小組里分角色讀,怎么分工呢?
生:媽媽、薩沙、旁白。
師:好,現在開始小組讀,哪個小組讀得熱烈,我就找哪個小組讀,我要開始觀察啦。
各小組熱烈地讀了起來。
師:哪個小組讀得好?都好,為了滿足聽課的老師的愿望,你們下去給聽課老師讀吧。
各小組分別找聽課老師讀。
師:老師說你們什么啦?
生:老師說我們讀得很美。
生:老師說我們三個人讀得很好。
……
師:嘗到了展示自己的滋味嗎?
生:嘗到了。
師:什么滋味?
生:高興。
師:好,誰再來展示一下。這回可是讀全篇課文。
生讀。
師:你們讀得真好,下面我們回到課題上來,怎么讀才能表達出薩沙呢?連讀三遍課題。
師:在生活中你是最弱小的嗎?說說看?
生:我不是最弱小的。有一次我們家來了個三個月的嬰兒,我扶著他走路。
師:三個月你就扶著他走路,你真偉大。你成功了嗎?
生:成功了。
生:我不是最弱小的。我們家有只小狗老欺負小貓,每次他欺負小貓的時候我就說他。
師:你真厲害,你能跟小狗交流,它明白你的意思嗎?
生:我以前都告訴它了。
師:你用語言跟他們交流了,你真厲害。
生:我不是最弱小的。我們家的小貓最弱小,媽媽脾氣不好的時候就踢它氣,我勸媽媽別打它。
師:媽媽拿貓撒氣,你勸媽媽。
生:以前我媽生氣時就拿我們家的小狗出氣,我說媽媽您要出氣拿我出氣,
師:你要出氣拿我出氣,你真勇敢。上節課我們學了六個字,這節課我們還要學六個字,來看看這幾個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偏旁不一樣。
生:讀音不一樣。
師:肯定的啦。
生:發現他們左右都差不多寬。
師:第一行左窄右寬。
生:弱最難寫。
師:容易寫得特別散。再觀察這個字是不是寫得緊湊點就好了。我來寫寫試試行不行?
生:行。
師范寫。
學生給老師鼓掌。
師:好,把我們的書翻過來,寫一寫。
學生寫字,老師指導并檢查寫字姿勢。
師:由于時間的關系,今天字就先寫到這。你們喜歡我嗎?
生:喜歡。
師:喜歡我那我留的故事是不是能完成嗎?
生:能。
師:老師準備了兩個故事,都是關于薩沙的故事,你們讀好了,就讀給你們的班主任聽好嗎?
生:好。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七課:誰知道弱小是什么意思呢?
2. 過渡:外國有一個小男孩叫薩沙,雖然他才五歲,但是
也不愿意做一個弱小的人,并且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再讀讀這個故事。
二讀議悟情:
1自讀第1自然段,想想這一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2夏天的一個周末,五歲的薩沙和哥哥托利亞,跟父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那里盛開著美麗的鈴蘭花。突然,薩沙發現了一叢――野薔薇。
出示句子:原來有一叢野薔薇,被鈴蘭花簇擁著,開出了第一朵粉紅色的花。帶著露珠的花朵隨風舞動,芬芳撲鼻。
自由讀,說說讀了這句話仿佛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
指名朗讀,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3正當野薔薇美美地開著時,突然,雷聲大作,天上飄下了幾滴雨點,緊接著下起了傾盆大雨。媽媽趕緊從背包里拿出雨衣遞給身邊的托利亞,哥哥托利亞又把雨衣遞給了弟弟薩沙。可是5歲的薩沙對媽媽和哥哥的這一做法感到很不理解,于是薩沙和媽媽之間就進行了一場對話。請大家讀讀3——9自然段,
看看薩沙一共說了幾句話?
學生自由讀4-9段。
。1)薩沙一共說了幾句話?
出示:媽媽,您和托利亞都需要雨衣呀,為什么要給我呢?
這就是說,我是最弱小的了?
媽媽,現在我還是最弱小的嗎?
。2)自由讀讀這三句話,看看你發現了什么?
練習讀這三句話。自由讀,指名讀
。3)重點指導第三句問話:
薩沙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請大家讀讀7、8段,標出描寫薩沙動作的詞。學生自由讀畫。
假如你就是薩沙,現在你想對媽媽說些什么?
你用自己的雨衣保護弱小的薔薇花,多勇敢的孩子。∧悄隳懿荒軋远ǖ卣f,你不是最弱小的?這時你的心情什么樣?(自豪)
薩沙的心里也是這樣想的,她的第三次問話里,就包含著這樣的意思,誰再來讀讀第三次問話?
。1) 分角色讀3——9自然段。
三總結:
1薩沙用自己的行動保護了弱小的薔薇花,向大家證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那么你保護過比你更弱小的嗎?
2我聽出來了,你們都能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生命,你們都是一個有愛心的、勇敢的孩子,現在,讓我們挺起胸,一起自豪地說:“我不是最弱小的!”
四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積累詞語。
板書設計: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
保護薔薇花
保護比自己弱小的
課后小結:
《我不是最弱小的》 篇5
教學要求: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講述這個故事。
二、學會生字,理解新詞意思,并能欣賞有關詞句。
三、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從中接受教育,養成良好道德行為。
教學過程:
課前交談:關于“最弱小的”,了解學生對這方面的理解、認識。
一、讀通課文,感知故事
檢查預習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檢查通讀情況。
2、小組交流各自預習的收獲,讀懂了些什么。
3、小組推派代表在全班作初讀收獲的交流。
此為閱讀的第一層面:學生借助現有知識、能力基礎自讀課文,通過交流有所促進,其認知基本停留在字詞的理解,故事內容的了解,人品的初知層面。
二、細讀品析,積累詞句
說說在這個故事的描述中,對哪些詞句比較欣賞。
1、“林中曠地附近長著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的,芳香撲鼻。”
引導體會花的美:多,嬌嫩,顏色鮮艷,香氣濃。并指導朗讀。
老師讀句子,學生閉眼想象,然后看插圖,再帶著感情朗讀。
2、“大雨如注”引導從課文中找個近義詞,幫助理解。
3、“滂沱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著頭,因為它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
引導體會野薔薇花在大雨中柔弱無援的樣子,并指導朗讀。
此為閱讀的第二層面:學生根據個體喜好稍作努力品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欣賞,誦讀課文,說說自己的解讀,積累好詞佳句,體會林中曠地景色的美好,雨中薔薇花
評價:你編織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你從鳥兒那里懂得了紀律的重要,你學到了勇敢、頑強的技能……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樂趣!
三、精讀感悟,體會思想感情
1、板書課題,體會薩沙的美好品質。
。1)教師參與欣賞句子。(板書:薩沙說)
出示課文最后一句:“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說說這句話的實際意思。(板書:我不是最弱小的)
。2)猜猜看:老師為什么欣賞這個句子?
a從這句話的意思看,薩沙人小志氣高,不想當最弱小的,他能保護弱小者。
b抓句子中的“現在”引導學習第7自然段薩沙用自己的行動保護了比他更弱小的野薔薇。抓“朝著……掀起……蓋在……”引導體會、朗讀。
薩沙的態度很堅決,毫不猶豫地掀起雨衣蓋在正受風雨摧殘的嬌嫩纖弱的薔薇花上,他用自己所做的證明——我不是最弱小的。(板書:做)
c我們能不能從薩沙所說的、做的來推想他是怎么想的呢?引導學生朗讀第3、5自然段中薩沙的語言,從中體會薩沙根本沒把自己看作是最弱小的。
d薩沙所想的、做的、說的都證明了他不是最弱小的,所以他說——“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
抓“該……不是……吧”指導讀好這個句子。
。3)假如你是話你會怎么說?
師小結:細細讀來,我們從這個句子中讀出了一個要強、心地善良、懂得保護弱小者的好孩子。你們說,這是不是個值得欣賞的句子?當然欣賞也得有方法,抓住關鍵的詞語聯系前文細細欣賞,你的收獲會更大。
2、體會薩沙家人的美好品質,表達內心感受。
。1)看圖,聽風雨聲,說說圖上情景。
。2)(插圖上疊映人物)請認真觀察,滂沱大雨中,爸爸、媽媽、托利亞他們的表情動作各是怎樣,再讀讀想想書上有關語句,你是否感受到了些什么?
讓學生分別說說爸爸媽媽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理解“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這句話的意思,懂得這是每個公民應有的人道主義精神。
猜想假如媽媽把雨衣披在了托利亞身上,她會怎么做?
。3)此時此刻,你是否想對薩沙,對媽媽說些什么,或是想對自己說些什么?
。4)看來“我不是最弱小的”不僅僅是薩沙所說的做的,也是我們的心聲,一起自信地說:“我不是最弱小的”,我們“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四、作業
1、把自己最想說的話或感受最深的事情寫下來。
2、摘抄自己欣賞的詞和句,并試著運用其中的一兩個詞語。
3、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或小朋友聽。
板書:
我不是最弱小的
薩沙(說做想) 每個人都要保護
比自己弱小的人。
媽媽
爸爸
托利亞
《我不是最弱小的》 篇6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用“芳香撲鼻、附近”造句。
4.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薩少一家人學習,自學保護弱小者。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人新課
1.板書課題。
2.“我”指的是誰? 他為什么說自己不是最弱小的?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學習生字問。
(1)輕聲讀課文,畫出生字同,讀準字音。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弱小、悶熱、薔薇、聊天、滂沱大雨、低垂、嬌嫩、纖弱)
聚精會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大雨如注:注,灌人。形容雨下得很大
嬌嫩纖弱:柔弱纖細,
(1)指名分自然段試讀課文師生共同評議,
3.默讀課文,理清脈絡。
課文可分兩部分,邊讀邊想:課文可分為哪兩部分?每部分講的是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薩沙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游玩明薩沙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寫最小的薩沙在家人的影響下會了保護弱小者,表明薩沙不承認自己足最弱小的。
第一課時
一、細讀課文
(1)自讀第1自然段,想想這一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儆憸S。
時間:假日天氣:悶熱
地點:森林人物:一家人
、谛〗Y。
2.細讀第2—8自然段。
(1)默讀第2自然段,用“——”畫出描寫森林美好的句子用“一”畫出薩沙一家人相讓雨衣的句子。
、儆懻摵蟪鍪揪渥印A种袝绲馗浇L著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的,芳香撲鼻。
自由讀,說說讀了這句話仿佛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
(讀了這句話,我們仿佛看到了那朵剛開放的嬌嫩鮮艷的薔薇花,聞到了薔薇花撲鼻的香味兒)
指導看圖,理解“一叢叢”。練習用“芳香撲鼻”說話。
②看圖理解“大雨如注”。
森林是這樣美好,一家人坐在草地上,有的聊天,有的看書,心情多舒暢啊!突然天空下起廠大雨,課文中哪個詞形容雨大的?
(大雨如注——雨下得真大,好像是從空中灌下來的)
在這“大雨如注”的時刻,薩沙的家人是怎樣互讓雨衣的?
③出示第5、6兩句話。
指名瀆,說說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么。
(他們僅有一件雨衣,每個人想到的是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最后雨衣讓給了最小的薩沙)
指導朗讀。(“趕忙、又、卻”要重讀,出來)
、芫毩曈懈星榈乩首x第2自然段,過渡:薩沙的家人在大雨中相讓雨衣
(2)理解媽媽的話。
“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引導學生聯系上文說說薩沙的父母、姐姐在大雨中是怎么做的。
他們的行為說明了什么?(每個人都在自覺地保護弱小者)
指導朗讀。(強調“每個人”,用肯定的晤氣瀆)
指名讀,齊讀。
(3)指導看圖,學習第7自然段。
薩沙明白了這個道理后,是怎么做的?(看圖:薩沙把雨衣蓋在了比他弱小的薔薇花亡)課文是哪一個白然段告訴我們的?
指名瀆第7自然段。用“A”標出描寫薩沙動作的詞。(朝著、走去、掀起、蓋在)
理解“滂沱大而”、“嬌嫩纖弱”。
指導朗讀。
(4)理解薩沙的話。
“現在我該巧;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薩沙為什么說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因為自己弱小的薔薇花)現在他保護了比指導朗讀。(要把薩沙能保護弱小者那種自豪的語氣讀出來)
(5)指導分角色朗讀薩沙和媽媽的對話。薩沙的三次問話要讀出天真、可愛的語氣媽媽的話可讀慢些,要讀出親切、和藹的語氣。同桌分角色朗讀,指名分角色朗讀。
三、總結全文
薩沙在家人的影響下,學會了保護弱小者。生活中,同學們在今后的也應當像薩沙—家人那樣自覺保護弱小者。
四、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積累成語。
3.造句。
附近……
芳香撲鼻……
《我不是最弱小的》 篇7
教學要求: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學會本課生字、詞。
會用芳香撲鼻、附近造句。
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向薩沙一家人一樣,自覺保護弱小者。
第一課時
揭示課題,導入 新課
板書課題。
我指的是誰?
他為什么說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初讀課文
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輕聲讀課文,畫出生詞,讀準字音。
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指名讀生字詞。
齊讀。
理解詞語。
薔薇 聊天 聚精會神 大雨如注 嬌嫩纖弱
指名分自然段試讀課文。
默讀課文,理清脈絡。
第二課時
聽寫詞語
聊天 滂沱 旁邊 芳香撲鼻
附近 薔薇 悶熱 大雨如注
細讀課文
自讀第一自然段,想象這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討論:
時間: 假日 天氣: 悶熱
地點: 森林 人物: 一家人
小結。
默讀課文第二段。
用“ ”畫出描寫森林美好的句子。用“ ”畫出薩沙一家人相讓雨衣的句子。
討論后出示句子。
看圖理解大雨如注。
用芳香撲鼻說話。
當大雨如注的時刻,薩沙一家人是怎樣相讓雨衣的?
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指導朗讀。
理解媽媽的話。
薩沙明白了這個道理,他是怎么做的?
用 畫出描寫薩沙動作的詞語。
理解 滂沱大雨 嬌嫩柔弱
指導朗讀。
總結課文。
板書設計 :
朝著 走去
薩沙 (保護) 薔薇花
掀起 蓋在
《我不是最弱小的》 篇8
教學要求: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講述這個故事。 2、 學會生字,理解新詞意思,并能欣賞有關詞句。 3、 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從中接受教育,養成良好道德行為。 4、 教學時間:兩課時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讀通課文,講述故事。 1、檢查預習 (1)昨天要求大家讀一個小故事——《我不是最弱小的》,都讀熟了嗎?有不認得的字詞需要幫助嗎? (2)指名分節朗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 2、講述故事 誰對這個故事感興趣,愿意來講一講。 (稍作準備后請兩位學生講述并簡評) 二、細讀品析,積累詞句。 1、說說在這個故事的描述中,哪些詞句比較欣賞。 (1)“林中曠地附近長著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的,芳香撲鼻! 引導體會花的美:多,嬌嫩,顏色鮮艷,香氣濃。并指導朗讀。 老師讀句子,學生閉眼想象,然后看插圖,再感情朗讀。 (2)“大雨如注” 引導從課文中找個近義詞,幫助理解。 (3)“滂沱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著頭,因為它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 引導體會野薔薇花在大雨中柔弱無援的樣子,并指導朗讀。 三、再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1、 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可分為哪兩個部分?每部分講的是什么?2、 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薩莎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玩,點明薩莎是最弱小的。第二段(第2-8自然段):寫最小的薩莎在家人的影響下,學會了保護弱小者,表明薩莎不承認自己是最弱小的。四、精讀第一段。1、 自讀 第1自然段,想想這一段告訴了我們什么?2、 討論:時間:假日 地點:森林 天氣:悶熱 人物:一家人3、 小結。 五、指導寫字“薔薇”兩個字上小下大,草字頭占整個字長的四分之一;“附、聊、滂、沱嬌、纖”要寫得左窄右寬,注意“垂”的筆順。六、作業1、 鋼筆描紅。2、 抄寫詞語。3、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4課《我不是最弱小的》(讀題),這是一篇很有人情味的課文。先來復習一下生字詞。(1)開火車讀詞語。悶熱 弱小 曠地 掀起 低垂 附近 粉紅粉紅的 芳香撲鼻 幾滴雨點 在雨如注 滂沱大雨 野薔薇 嬌嫩纖弱 薩沙 托利亞(2)導入:這是發生在一個外國家庭的故事。誰來介紹一下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天氣、人物。(指名說)二、精讀課文第二小節1、過渡:在一個假日里,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去郊外度假。(放音樂)引讀第二小節的前兩句話。聽著這么美的音樂,讀著這么美的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森林的美好)2、薩沙一家人分別在做些什么呢?3、多么詳和的畫面啊,拿好書一起來讀第2小節的前3句話。4、突然(放音樂)描述:雷聲大作,先是—,接著—,什么叫大雨如注,你還知道哪些詞是形容雨大的?(傾盆大雨 狂風暴雨 滂沱大雨)5、過渡:一場大雨打亂了一家人的度假計劃,卻也讓我們看到了親情的可貴。大雨中,一家人的表現是怎樣的?(相機板書)6、雨下得這么大,爸爸、媽媽卻把雨衣給了薩沙,這是怎么一回事呢?三、學習第3—8小節。1、導入:薩沙不明白爸爸、媽媽為什么這樣做,他是怎樣問媽媽的?他媽媽又是怎樣回答的?2、學習第一次對話(3—4小節)(1)引讀:薩沙問道—(2)理解重點句子(出示: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3)讀讀、想想、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4)聯系上文說說:薩沙的父母在大雨到來時是怎樣保護弱小者的。(5)指導朗讀。(肯定的語氣)3、學習第二次對話(5—6小節)(1)聽了媽媽的話,薩沙的表現怎樣?(2)媽媽的話應該怎樣讀?(3)比較句子(知道反問句可以加強語氣,更能表明媽媽的意思)(a)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人。4、指導朗讀出反問的語氣。5、學習7—8小節6、聽了媽媽的第二次答話:薩沙是怎么做的?7、看圖想像:薩沙會說些什么?爸爸、媽媽和姐姐會說些什么?8、書上是怎么說的?(出示小黑板:用筆畫出描寫薩沙動作的詞語;用曲線畫出表示薔薇花弱小的詞語;聯系上文說說薩沙為什么要這樣做;把這小節讀好)9、討論交流10、給薔薇花蓋好雨衣的薩沙,會說些什么呢?(出示:現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11、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現在我保護了比我弱小的薔薇花,我應該不是最弱小的了)12、指導讀好反問句(自豪的語氣)13、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3—8小節。14、討論反饋四、聯系實際,加深理解。1、大雨來臨時,爸爸把雨衣給了媽媽,媽媽又把雨衣給了薩沙,最后薩沙將雨衣蓋在了薔薇花的上面,這么做是為了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指板書)學了課文,作為薩沙的同齡人,你有什么體會呢?2、指名說說3、小結: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也應該自覺保護弱小者,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應伸出援助之手,同學們之間更應和睦相處,對一些比自己弱小的人或是小動物以及花草樹木應該愛護、關心,這樣世界才會更美好。五、作業: 1、把自己最想說的話或感受最深處寫下來。 2、抄摘自己欣賞的詞和句,并試著運用其中的一、二個詞語。 3、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或小朋友聽。
《我不是最弱小的》 篇9
授課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師:現在你們已經是二年級的小學生了,但在親人的眼里,很多時候你們卻是最弱小的。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游戲導入。學生做對對子的游戲:光明——(黑暗) 夜晚——白晝 強大——(弱小)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和弱小有關的故事。(引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課題:我不是最弱小的)
二、學生自學交流,互相質疑解疑:
劃(邊讀邊劃出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記住它們。)
讀(讀通、讀準、讀熟課文。)
想(自己提出的問題,哪些能解決了?哪些還有困難?)
說(和學習伙伴互相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互相取長補短。)
三、檢查自學,識字:
1、組內互相檢查生字讀音,注意“薩、簇、隨”都是平舌音,“鈴、傾”都是后鼻音。
2、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1)“芬、芳”可利用形聲字的特點,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
。2)在語言環境中識記。如,結合讀句子“帶著露珠的花朵隨風舞動,芬芳撲鼻”,認識“隨、芬、芳”等字。
。3)利用動作演示識記“托、掀、遞”。
3、教師充分利用生字卡和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游戲中鞏固識字。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輕聲讀文,思考:為什么薩沙說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W生找出薩沙保護薔薇花的句子:他掀起雨衣,蓋在粉紅的薔薇花上。)
2、細讀課文,劃出描寫薔薇花的句子。
(1)林中曠地附近長著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芳香撲鼻。
。2)滂沱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著頭,因為他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個句子,注意語氣的變化。(這兩個句子盡管都是描寫薔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過朗讀感受花兒嬌嫩美麗,惹人喜愛;而第二句則重在體會花兒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無生氣,完全沒有抵抗能力了。
4、想象:看到這株薔薇花,你會怎么想?
五、指導書寫:
1、識記本課生字,鼓勵學生用組詞、聯想記憶、多次再現等方法區別字形相近的生字。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相機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認讀上節課的生字:開火車競賽讀——齊讀
2、指名讀描寫薔薇花的句子,感受薩沙要保護薔薇花的心理。
師:薩沙為什么要保護薔薇花呢?是受了誰的影響?
朗讀
1、指名讀描寫薩沙和媽媽對話的段落,重點指導問句和感嘆句的讀法。
。1)媽媽,你和托利亞都需要雨衣呀,為什么要給我呢?(引導學生讀好兩個語氣詞“呀”和“呢”,重音突出“為什么”。在朗讀中感悟薩沙不理解媽媽和哥哥的做法而發問的心理。)
。2)這就是說,我是最弱小的了?(語調先降后升。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薩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3)媽媽,現在我還是最弱小的嗎?(朗讀時稍帶一點反問語氣。在朗讀中感悟薩沙認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這樣的心情。)
。4)不,不,你能保護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
。▼寢尩脑捒梢宰x慢些,要讀出親切、和藹的語氣。)
2、學生練讀——教師范讀——分角色讀——自由找學習伙伴讀
3、師生共同評價:哪里讀得好?為什么?哪里還需要改進
4、在對比閱讀中感悟文中對野薔薇描寫的作用。
(1)去掉具體描寫森林景色和野薔薇的句子,可用課件顯示改編后的課文,啟發學生說說有什么不同。
。2)引導學生在討論中探究,感悟課文描寫野薔薇的作用:被鈴蘭花簇擁有的野薔薇非常美,但大雨中的野薔薇卻顯得嬌嫩弱小。小薩沙用雨衣保護野薔薇固然有媽媽的啟發和鼓勵,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顆對美好而弱小事物的關愛和保護的童心。沒有這美麗而弱小的野薔薇,也許難以真切地表現小薩沙那顆純真的童心。
二、拓展學習:
1、你喜歡薩沙嗎?為什么?你還喜歡誰?
2、薩沙不甘心做弱者,不愿只享受別人給予的關愛,那你是否也保護過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事物呢?
三、句型訓練:
試著寫幾個問句和感嘆句。
四、學生寫字:
1、學生觀察,自己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2、根據實際情況,教師范寫指導。
布置作業: 1、讀課外書 2、完成語練 4、預習第8課 看到課題,你產生了哪些疑問?(“我”是誰?為什么說我是最弱小的?……)
學起于思,思緣于疑。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問,能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和深刻性,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學會學習。 練習讀——范讀——指名讀——競賽讀 鼓勵學生歸納本課所寫生字的書寫重點: 1、“弱”字,要注意提示兩個“點、提”的寫法。“末”字,可與第二課的“末”字進行比較, 2、“芬芳”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導:草字頭的橫不要太長,兩豎下方可略向內斜,寫出“呼應”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橫要寫長,突出這兩個字的主筆,以“支撐”整個字方正平穩。 學生互相評價打等級,寫得好的班級評選“今日之星”。 師生、生生互相交流評價。 課后反思: 授課時間:2009年3月4、5日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用心揣摩薩沙和媽媽的對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問號、感嘆號表達的不同語氣。
3、有不甘為弱者,應該保護弱小者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體會問號、感嘆號的不同語氣。
3、有不甘為弱者、應該保護弱小者的意識。
教具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我不是最弱小的》 篇10
作者:宗陽春 發表時間:2004-5-2 閱讀次數:656
教材簡析:
是蘇教版第八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課文講了薩沙與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風雨,父母親很自然地把雨衣讓給了年齡最小的薩沙。在他們的影響下,薩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學會了保護弱小者。盡管文章說的是一件簡單的生活小事,卻闡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滲透了培養自信自強人格的思想。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薩沙和媽媽之間的對話。
依據學生實際及教材特點,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會用“芳香撲鼻”“悶熱”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導學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設計策略:
1、以讀為主,讀寫結合
“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語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教師配樂范讀及學生自由讀、默讀、對比著讀、邊讀邊做記號等形式,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在由讀至寫的傾吐中發展語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生的知識習得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學習的基礎。在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情況下,組織開展小組學習、同桌交流等活動,就能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并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創造性。
3、想象體驗,發展個性
想象是創造的翅膀,學生在讀書時的聯想、對生活的回想、轉換角色時的暢想及創編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深了對人物內心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將課堂與生活“鏈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樣做人,從而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
教學過程 :
一、游戲導入 (對對子游戲),激活思維
例如:明對暗夜晚對白晝東升對西沉強大對弱小
[對對子游戲,既是對學生三年級所學知識的鞏固檢查,又能喚起學生的成功體驗,從而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并為導入 新課作好情感的鋪墊。]
二、揭題導讀,體現個性
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與弱小有關的故事。題目就是,老師相機板書課題。
2、指名學生讀課題,教師通過評價鼓勵學生讀出個性。
3、教師小結:即使是同一個題目,我們用不同的讀法就能表達出不同的意思,這就是我們中國語言的的魅力。那你們想聽聽這個故事嗎?
[閱讀應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引導學生讀出不同的感受,對學生以后的朗讀能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
4、教師配樂講故事,學生聽后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師、同學交流交流。
[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給學生強烈的情感熏陶,而讀后交流又能了解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情況。]
三、讀中感悟,真情體驗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因為這一篇課文中有許多生字和新詞,小朋友要多讀幾遍,把它們讀正確。
2、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哪些句子是寫薔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歡的記號標一標。
[學生充分自讀,是有效開展語文學習的基礎,而邊讀邊思、邊讀邊畫則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3、交流自己所畫的句子,老師相機出示:
。1)林中曠地附近長著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芳香撲鼻。
。2)滂沱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著頭,因為他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這兩個句子盡管都是描寫薔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過朗讀感受花兒嬌嫩美麗,惹人喜愛;而第二句則重在體會花兒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無生氣,完全沒有抵抗能力了。在這種對比中,激起學生對薔薇花的關愛之情。)
4、你看到了這一株野薔薇,會怎么想?
[親身的朗讀實踐,奠定了學生關愛野薔薇的情感基調,適時想象,啟發學生和薔薇花對話,則引導他們走進教材,走近薩沙。]
5、薩沙是怎么做的呢?(依據學生回答,揭示描寫薩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蓋在粉紅的薔薇花上!辈⒊鍪菊n文插圖,指導學生讀好句子。)
[這是教學的一個切入口,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
5、靜靜地讀讀課文,想想薩沙為什么這樣做,邊讀邊把你的體會在書上空白的地方寫一寫。
[語文課需要學生靜心體會,這也是一個自主探究、知識自我建構的過程,同時也是與人合作、開展交流的基礎。]
6、小組交流各自的體會,要求結合課文內容來談。
7、大堂交流,相機出示重點句,指導感情朗讀。交流時重點引導學生體驗這樣兩點:
。1)父母親言傳身教,用自己保護弱小者的的實際行動教育了薩沙。這里要聯系上文他們的做法來談。
。2)薩沙內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別人給予的保護。這里要抓住媽媽的答話,引導學生通過讀,通過想象,感受到薩沙在媽媽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薩沙反問的話語,體會薩沙內心不愿意做一個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薔薇花。
[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合作交流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教師則要做個好舵手,圍繞目標,指導學生開展有效學習,讓學生真正在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能力。]
四、想象傾訴,“鏈接”生活
1、聯系自己的生活談體會。
其實薩沙和你們一樣,只是一個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可他卻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別人給予的關愛,那你們是否也曾伸出過援助之手,保護過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東西呢?
(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說說自己生活中保護弱小的事。教師適時點評,并引導學生聯系課文中薩沙的做法,將媽媽的話拓展為“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動物或其他的東西!保
[語文學習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知識、發展能力,還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憑借教材中的薩沙這個同齡人的形象,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來感受、體驗媽媽的話,就能讓學生和薩沙產生心靈的共鳴,滿懷和薩沙同樣的感情走出教材。]
2、遐想三四十年后的景象。
人們常說“時光如梭”“歲月如流”,假如時光已經過了三十年、四十年,還是這么一家子,還是在這樣的日子里,還是在這樣的森林里,出現在我們眼前的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3、評點小結:時光往往會令許多事物發生變化,也許原來的強者若干年后會變成弱者,而原來的被關愛者又變成了主動關愛別人的人,但不管怎樣,唯一不變的是要有這樣的意識——“我不是最弱小的”,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護比自己弱小的”……
4、齊讀課題,并把創編的故事寫下來。
[學生通過想象練說、練寫,將所有的積淀在此傾吐,將所有的體會予以表達,將課本知識與自身發展緊密結合。]
《我不是最弱小的》 篇11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一課時)
一、師生談話揭題
師:請同學們看老師在黑板上寫的字(寫“聊”)這個字認識嗎?讀一下。為聊找個朋友。(聊天)
師:聊天就是幾個人之間的閑談,聊天不僅要動口,還要用耳,所以是什么旁(耳字旁)
下面我們就來聊天。聊聊你的爸爸媽媽是怎么照顧你的?
師:我們的爸爸媽媽為什么要這樣無微不至地愛我們,關心我們?同樣是孩子,一個國外的孩子,他是怎么對待爸爸媽媽的照顧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文章,一起讀課題(我不是最弱小的)
師|:弱是個生字,一起拼。我們該怎樣記住它?
寫的時候,左邊部分寫得稍瘦些,右邊部分稍寬些,像大哥哥保護小弟弟一樣
誰能給弱小找一個相反的詞語。(強大、堅強)
二、指導學生讀好課題。
師:現在我們來做個讀題目的游戲,前面屏幕上有三個問題,每個問題都是用課題來回答的。該怎樣來讀呢?自己先試試。
讀課題(出示多媒體:1、誰不是最弱小的?2、我是不是最弱小的?3、我不是怎樣的人?)
生練讀后用課題回答。
師:從剛才的題目來看,為了回答不同的問題,即使是同一句話,朗讀時的語氣、語調,要強調的重音都不一樣。
三、根據課題提問。
師:讀了這么多遍的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我是誰?我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我不是最弱小的,誰是最弱小的?我不是最弱小的, 哪些人比我強大?
四、初次感悟文本。
師:下面聽老師朗讀課文,并為每一小節標好小節號。開始讀書。
師:誰來說說課文中的我是誰?(師板書薩沙)
師:誰比我更弱。浚◣煱鍟八N薇。)
師:哪些人比我強大?(師板書爸爸、媽媽、托利亞)
五:再次感悟文本。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遇到生字查生字表,朗讀時還要想一想,爸爸、媽媽、托利亞、薩沙和野薔薇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六、細致感悟文本。
師:接下來請同學快速的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哪兒是在介紹薔薇花的?
句1、原來有一叢野薔薇,被鈴蘭花簇擁著,開出了第一朵粉紅色的花。帶著露珠的花朵隨風舞動,芬芳撲鼻。
師:課文這樣介紹薔薇,讓你感受什么?(薔薇的香、薔薇的美)
師:多么美、多么香的薔薇呀!美美地來讀一讀。
個別讀、齊讀。
師:還有描寫薔薇花的句子嗎?
句2、大雨已經打掉了兩片薔薇花瓣,花兒無力地垂著頭,顯得更加嬌嫩。
師:課文這樣介紹想讓大家感受什么?(薔薇的弱小、無助)
師: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個別讀
師:下面老師請男同學介紹雨前薔薇、女同學來讀雨后薔薇。男、女生分別讀。
師:薔薇花的變化是怎么造成的?(傾盆大雨)
師:此時此刻,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看看雨前的野薔薇。把衣服披在雨后的野薔薇上。我想讓雨停下來。)
師:每一株花草都有生命,你們的做法、想法就是作者的心情!
師:充滿生機的薔薇花在大雨中變得弱小無比,它極需要人們的幫助。人們在大雨中也需要幫助。可是只有一件雨衣,該怎么辦?下節課學習。
《我不是最弱小的》 篇12
一、教材簡說
這篇課文的課題是薩沙帶著自信、堅強和自豪想說的一句話,也是作者激勵我們每一個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說出的一句話。這句話是文章的題眼,課文所敘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腳在這句話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為我可以保護比自己弱小的,因為我可以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和物。
在景色宜人、空氣清新的森林,在賞花聊天的時候,突然下起了大雨。這雨演繹了一出動人的戲:媽媽把雨衣遞給托利亞,托利亞又把雨衣遞給了薩沙,這件雨衣就是一份關愛,這關愛傳遞到每個人的心里。弱小的薩沙看到薔薇花被大雨打掉了兩片花瓣,就心疼地掀起雨衣,輕輕地遮在粉紅的薔薇花上。薩沙學會了保護弱小者,他不再是最弱小的了。
讀了這篇課文我們能感覺到,愛是一條無形的絲帶,它把我們每個人的心牢牢地拴在了一起,于是我們互相關心著、愛護著。有了愛,不管生活中有什么風雨,我們都不會害怕。當風雨來臨的時候,我們要盡可能保護比我們更弱小的,讓融融的愛意溫暖我們的心,鼓舞我們戰勝風雨。
課文中的三個問句都是薩沙的問話,要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通過讀薩沙和媽媽的對話,明白“應該保護比自己弱小的”這一道理。課文中自然而平實的對話,蘊含著濃濃的感情和深刻的道理,要引導學生用心體會,并通過讀好帶問號和嘆號的句子,表達其中的感情。
本課中的好詞佳句較多,要引導學生積累。
二、學習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會寫12 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問號、感嘆號表達的不同語氣。
3.有不甘為弱者、應該保護弱小者的意識。
三、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這篇課文生字較多,要充分讓學生借助拼音自主識字,自讀課文。下列指導識字的方法供參考:
1.教師在課前找幾個學生試著讀課文,看看他們識字的難點在哪兒,以便教學時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比如,“薩、簇、隨”都是平舌音,“鈴、傾”都是后鼻音。
2.學生自主識字,找出特點和規律。如,“芬、芳”可利用形聲字的特點,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
3.在語言環境中識記。如,結合讀句子“帶著露珠的花朵隨風舞動,芬芳撲鼻”,認識“隨、芬、芳”等字。
4.利用動作演示識記“托、掀、遞”。
5.充分利用生字卡和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游戲中鞏固識字。
6.寫字指導。
本課有十二個要寫的字,其中 “托、鈴、弱、末、芬、芳”六個字是本課新學的生字,可結合識字教學重點指導。
“弱”字,要注意提示兩個 “點、提”的寫法。
“末”字,可與第二課的“未” 字進行比較,這是學生最容易混淆的兩個字,建議采取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牢記,如,組詞、聯想記憶、多次再現。
“芬芳”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導:草字頭的橫不要太長,兩豎下方可略向內斜,寫出“呼應”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橫要寫長,突出這兩個字的主筆,以“支撐”整個字方正平穩。
要寫的字中有三個帶提手旁的字(撲、托、摸),可以引導學生回想并按照以前學習的提手旁的寫法練習書寫。
。ǘ├首x感悟
本文生字較多,但內容比較淺顯,因此可把注意力放在讀通讀順上,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文中表達的感情。
1.激發興趣,自讀自悟。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讀書的欲望。如,“我們是二年級的小學生,在爸爸、媽媽眼里,在老師眼里,我們是最弱小的嗎?薩沙才五歲,媽媽夸他是勇敢的孩子。你們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2)自讀自悟,交流自學成果。
給學生自讀課文的時間,借助拼音,認讀生字;結合詞句,理解字義;熟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教師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讓學生交流讀懂的內容之后,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2.小組協作,細讀提高。
要求各組同學針對學習內容,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如,有的采用主講式;有的用分角色感情朗讀式;有的用提問式;有的用表演式等,為學生構建主動學習的模式,營造主動探索、合作學習的氛圍,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發展。
3.朗讀欣賞,遷移思維。
。1)讓每個學生練習朗讀,可選擇課文中的一個自然段或是自己最喜歡的一段話,邊讀邊想怎樣才能表達出思想感情。
。2)請每個小組選出一名同學朗讀,其他同學聽讀,聽了以后說說他讀得怎么樣,能否表達課文中人物當時的思想情感。如,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是否能讀出媽媽欣喜、夸獎的語氣。
。3)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你怎樣理解“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和“你能保護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這兩句話?學生在思考和表達的過程中,鍛煉運用語言的能力。
。ㄈ┓e累運用
1.詞語積累。
森林景色露珠清新盛開
應該保護嬌嫩弱小勇敢
雷聲大作傾盆大雨隨風舞動芬芳撲鼻
2.像課后的學習伙伴那樣,制作一些詞語卡片,積累自己喜歡的詞語。
3.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鞏固識記生字,并完成課后“我會填”的練習。
4.試寫問句和感嘆句。
。ㄋ模⿲嵺`活動
講講勇敢者的故事。
四、教學設計舉例
片段一:在對比閱讀中感悟文中對野薔薇描寫的作用。
1.先讀原文,讀完后讓學生自由談感受。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2.去掉具體描寫森林景色和野薔薇花的句子,用課件顯示改編后的課文,啟發學生說說有什么不同。然后再把這些句子從原文中找出來,先讀一讀第一、二自然段中的有關句子,說說讀后的感受;再讀一讀寫大雨中的野薔薇的句子,說說讀后的感受。
3.引導在討論中探究,感悟課文描寫野薔薇的作用:被鈴蘭花簇擁著的野薔薇非常美,但大雨中的野薔薇卻顯得嬌嫩弱小。小薩沙用雨衣保護野薔薇固然有媽媽的啟發和鼓勵,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顆對美好而弱小事物的關愛和保護的童心。沒有這美麗而弱小的野薔薇,也許難以真切地表現小薩沙那顆純真的童心。(這是一個難點,教學中不必追求準確完整,關鍵是引發學生在閱讀中感悟探究的積極性。)
片段二:在指導學生朗讀三個問句中感悟薩沙的心理。
1.讀薩沙的第一問。
。1)學生自讀自悟,然后在小組里交流怎樣讀。
。2)指名朗讀、齊讀,引導學生讀好兩個語氣詞“呀”和“呢”,重音突出“為什么”。在朗讀中感悟薩沙不理解媽媽和哥哥的做法而發問的心理。
2.讀薩沙的第二問。
(1)學生自讀自悟,然后在小組里交流朗讀。
。2)指名朗讀、齊讀。語調先降后升。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薩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3.讀薩沙的第三問。
。1)學生自讀自悟,然后在小組里交流朗讀。
(2)指名朗讀、齊讀。朗讀時稍帶一點反問語氣。在朗讀中感悟薩沙認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這樣的心情。
《我不是最弱小的》 篇13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問號、感嘆號表達的不同語氣!
3.有不甘為弱者,應該保護弱小者的意識!
重難點學習薩沙和媽媽之間的對話,懂得“每個人都要保護弱小者!
教學準備:
1.有關課文內容的課件。 2. 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
這節課,我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課文
二.創設情景,探究新知!
(一)請同學們看下面一個短片,看完后回答:我們能否做到?
。ǚ哦唐,回答--------)
。ǘ┩瑢W們,今天我們學習第七課〈〈我不是最弱小的〉〉。同學們自己先讀讀課文,邊讀邊找出課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讀一讀,認一認,開始吧!
(三) 你們的生字找出來了嗎?請你們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請大家讀生字,擺字卡,看誰讀得正確,擺得快。
。ń處熜虚g巡視)現在我們一起來看電視中的小朋友讀得怎么樣?(邊說此句話邊播放課件1)
播放課件1(讀詞語)顯示(四)(五)的內容
(四) 你們的字卡擺完了,讀正確了吧!
(五) 你們找到的生字都藏到了下面的詞語中了,你們還能找到嗎?并能準確地讀出來嗎?學生跟著讀!
。 你們有誰能比他們讀得更好的嗎?(指名看著詞語卡片讀)你們讀得很好。(邊說邊出示課件2)
播放課件2(讀生字)顯示(七)的內容
。ㄆ撸 同學,你們看,這些生字可淘氣了,他們從詞語中跑出來跳到蘋果樹上了,,誰能把它讀正確,就能把它摘下來,誰愿意呀?
(八) 當課件中的小朋友讀完第一個生字時,停止播放。隨機就問,電視中的小朋友的蘋果摘完了嗎?(生:沒有)你們說該怎么辦?(我們來幫他們摘)誰來試試看?
(九)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一找,這篇課文有什么特別的地方,(與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中的標點符號和人物對話有什么不同?)開始吧。(讀后指名回答,生答:問號多,感嘆號多,對話多),那么,象這樣的課文,我們怎樣讀才最好呢?(生:分角色讀)那好,現在2個人一組分角色朗讀薩沙和媽媽的對話,注意要讀出人物不同的語氣,開始吧!
。ㄊ 通過剛才的朗讀,你們知道了什么?(我們應該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薩沙是一個勇敢的孩子)
播放課件3(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分角色朗讀課文)顯示(十一)的內容
。ㄊ唬┠敲矗F在老師也想和大家一起合作讀一次課文,好嗎?同學們跟著課件讀。
。ㄊ┫旅嫖覀儊碓u選最佳薩沙和最佳媽媽。(指一至二組的同學讀)
同學們,我覺得你們讀得都不錯,我想還是給你們評為最佳集體吧!
。ㄊ┩ㄟ^今天的學習,我們又積累了哪些好詞語呢?(指名說)邊說邊讓學生在黑板上出示詞語!
同學們,我們要把積累的這些詞語運用到平時的寫話和說話中去!
(十四)請同學們看看課后的——————我會填。
、倌銈儼l現了什么?②誰會組詞?
。ㄊ澹┱埻瑢W們看看我們今天要寫的生字!
、倌銈冇X得哪些字難寫?②你們還發現這些字有什么特點?
三.作業
《我不是最弱小的》 篇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問號、感嘆號表達的不同語氣。
2、學習運用幾個詞語寫一段描述雨景的話。
3、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向薩沙一家人學習,培養學生不甘弱小并自覺保護弱小者的意識。
。犕陮O校長的講座,回頭再讀看似簡單的教學目標真的是漏洞百出,就像以上的“教育學生”“培養學生”之類,完全是把教師放在了首位,而忽視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另外,目標的設定必須在教學中有體現并完成,而我的這節課卻由于時間關系出現了此類嚴重的問題,讓目標2成了“聾子的耳朵”。)
【教學重點】積累詞語,自讀自悟,體會文中表達的感情。
【教學難點】在教學中讓學生感悟薩沙的心理活動,能以不同的語氣讀出薩沙的話。
。ń虒W重難點的確定及課堂完成的效果一直是一個讓我困惑的問題,簡單抑或困難,尺度把握很難,教學效果不能很好地體現。)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我不是最弱小的”(齊讀課題)
2、什么叫弱。磕阌X得什么是弱小的?
3、課題中“我”指的是誰?(薩沙)“我”不是最弱小的,那誰又是最弱小的呢?(薔薇)
。由顚“弱小”外延的理解,不僅限于表面的年齡小而弱小,還有力氣小,體質弱,能力小……有助于理解“保護弱小”的真正含義)
二、精讀課文
1、出示句子:滂沱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著頭,因為它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
。1)指名讀,齊讀。薔薇花的弱小你是怎么體會出來的?哪些詞?
。2)那文中沒下雨前薔薇花是怎樣的?
。3)找句子
2、出示句子:林中曠地附近長著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的,芳香撲鼻。
。1)指名讀
。2)你覺得薔薇怎樣?
3、過渡:可是現在(引讀)滂沱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著頭,因為它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
(1)解釋“滂沱大雨”理解“大雨如注”
。2)補充形容大雨的詞語,課件相機出示:傾盆大雨、瓢潑大雨、狂風暴雨、暴風驟雨
4、出示描寫雨前、雨后薔薇的句子,齊讀:
林中曠地附近長著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的,芳香撲鼻。
滂沱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著頭,因為它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
。ㄓ昵、雨后薔薇圖片、語言的強烈對比,給學生視覺以至心理一個強烈沖擊,從而喚出學生對雨中薔薇的同情心和保護欲,從而引出對下文的理解。其次,“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語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學生自由讀、對比讀、邊讀邊做記號等形式,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傾吐中發展語言、陶冶情操。)
5、提問:你喜歡這樣的大雨嗎?為什么?面對這樣的大雨摧殘著美麗的薔薇你會怎么做?薩沙是怎么做的?
6、出示句子:薩沙朝著薔薇叢走去。他掀起雨衣,蓋在粉紅的薔薇花上。
(1)齊讀
(2)找出表示動作的詞,再讀。
。3)能在動詞前面再加一個詞嗎?出示:
薩沙朝著薔薇叢走去。他掀起雨衣,蓋在粉紅的薔薇花上。
(4)同桌相互討論。
。5)指名說(快步,迅速,輕輕)。
。6)為什么這樣加,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體會到薩沙對薔薇花的關心)
。ㄖ攸c詞的理解與把握對理解課文內容有很大的幫助,再讓學生在動作前添加一些修飾的詞則進一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在這我采用同桌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學習,因為學生的知識習得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學習的基礎。在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情況下,組織開展小組學習、同桌交流等活動,就能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并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創造性。)
6、過渡;為什么薩沙會這樣做呢?請同學來讀一讀薩沙和媽媽的對話。
7、出示句子:
薩沙問道:“媽媽,爸爸把雨衣給您,您又把雨衣給了我。你們干嗎這樣做呢?”
“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媽媽回答說。
“這么說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薩沙反問道。
“要是你誰都保護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嗎?”媽媽笑著回答說。
(1)請男同學來扮演薩薩沙,女同學來扮演媽媽,讓我們讀一讀母子倆的對話。誰愿意扮演薩沙媽媽?
(2)讀了他們的對話,你明白薩沙為什么這樣做嗎?(不服氣,不甘弱小,媽媽說的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除了人、動物植物也是應該要保護的)
(3)再次指導朗讀。
8、過渡:還有什么也促使薩沙把雨衣蓋在薔薇上?指名讀第2小節
9、讀到課文,你想到眼前浮現出一幅怎樣的圖畫,又想到了哪些詞語來形容這樣的畫面?
。1)相機出示:和睦溫馨相互關愛幸?鞓菲錁啡谌
。2)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和睦溫馨,相互關愛的家庭)
(3)面對突如其來的大雨他們是怎么做的?引讀:爸爸趕忙把雨衣給了媽媽,媽媽接過雨衣沒有穿,卻把它給了薩沙。
。ò鍟鹤層暌拢喊职謰寢屗_沙薔薇)
(4)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一家人相互關心,照顧最弱小的人)
。5)你現在知道薩沙為什么會給薔薇蓋雨衣了嗎?是什么?
10、小結;薩沙這樣做是因為,薔薇弱小,和爸媽的行為影響了他,使他知道: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板書: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1)齊讀最后一小節“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薩沙問道。
。2)可以以怎樣的語氣讀?(自豪、自信)再次讀。
三、總結課文
1、遐想三四十年后的景象:
人們常說“時光如梭”“歲月如流”,假如時光已經過了三十年、四十年,還是這么一家子,還是在這樣的日子里,還是在這樣的森林里,出現在我們眼前的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2、小結:時光往往會令許多事物發生變化,也許原來的強者若干年后會變成弱者,而原來的被關愛者又變成了主動關愛別人的人,讓我們時時想起這可愛的一家人,讓我們一起自覺保護弱小者。讓我們充滿愛心,讓世界充滿愛。
。ㄏ胂笫莿撛斓某岚,學生在讀書時的聯想、對生活的回想、轉換角色時的暢想及創編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深了對人物內心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將課堂與生活"鏈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樣做人,從而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
3、在自己的經歷中,你也曾有過驕傲地說:“我不是最弱小的”嗎?(學生自由說)
四、板書設計:
我不是最弱小的
讓雨衣:爸爸媽媽薩沙薔薇花
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