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實錄)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向薩沙一家人學習,自覺保護弱小者。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向薩沙一家人學習,自覺保護弱小者。
教學難點:
1、從人物對話里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2、聯系實際談談自己如何保護弱小者的。
教學資料:
1、蘇霍姆林斯基的資料和名言。
2、保護弱小的故事、名言。
教學過程:
師:今天學習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篇文章《我不是最弱小的》。
生:讀題
師:通過預習你們知道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嗎?
生:課文講的是薩少受爸爸媽媽的影響,將爸爸媽媽讓給他的雨衣蓋在了“比自己弱小數點的”薔薇花上的故事。
師:在你們心中,最弱小的是哪些人?
生:殘疾人
生:花草樹木
生:小動物
生:最困難的人
師:這句話是誰說的?為什么要說這樣的話?我們來讀書,讀通讀順讀正確。
生:讀書
師:為了進一步讀好課文,請同學們再讀,并將感受最深的句子劃下來,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生:讀、劃、寫
師:交流。
生:“這么說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薩沙反問道。
師:從這句話看出什么?
生:他不情愿,不服氣。
師:怎么讀?
生:讀
師:那他為什么會這么不情愿做最弱小的?從課文中找出有關句子,讀讀。
生:爸爸趕忙把雨衣給了媽媽,媽媽接過雨衣沒有穿,卻把它給了薩沙。
師: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薩沙一家很幸福,爸爸關心媽媽,媽媽關心孩子。
生:爸爸媽媽給孩子一個很溫馨的環境。
生:爸爸保護媽媽,媽媽保護孩子。
生:薩沙看見爸爸媽媽保護弱小,自己不愿意做最弱小也要去保護弱小。
生:爸爸媽媽給孩子做了一個好榜樣。
師:還有哪一句?
生:“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媽媽回答說。
師:這句話是文章的什么?好好思考,媽媽說的話
生:中心
師:媽媽說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生:看出媽媽爸爸不僅用行動,而且用語言來教育孩子要懂得關愛弱小的事物。
生:媽媽在教育孩子,如果每個人都互相關愛,這個世界一定會更加美好。
生:人要多做好事,用愛心召喚愛心,這是王老師的人生格言
師:謝謝你,薩沙怎么做的?
生:他把雨衣蓋在了薔薇花上。
師: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
小孩不笨--保護弱小者
兒子中午又把兩個小伙伴帶回家來玩。他們又帶來了十幾只蝌蚪----那是其中一個叫易子棟的小男孩掏錢買的,說家里人嫌臟,想放在我家里養著,以后要天天來看它們。
三個小子蹲在陽臺上搗鼓著:把兒子以前的玩具容器找出來,再裝上水,放入兒子珍藏已久的貝殼、海螺----忙著給小蝌蚪安家。弄得屋里、陽臺上到處都是水。我耐心地拿拖把擦干地,任由他們玩。
他們又翻出兒子以前的自然課學具,拿針筒吸容器里的水玩,邊發出快樂的笑聲----這可是男孩子們最熱衷的游戲。
“呀!你又把小蝌蚪吸死了!"兒子和另外一個叫湯意的小男孩尖叫起來,但那叫聲中又有掩飾不住的惡作劇后刺激的快樂。原來,易子棟用針筒對著蝌蚪吸水,結果活活把蝌蚪給吸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