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冊第七單元《清澈的湖水》第一課時教學實錄(精選13篇)
第四冊第七單元《清澈的湖水》第一課時教學實錄 篇1
一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及生字組成的生詞。認識4個字。
(2)培養學生用各種方法讀懂課文、質疑、合作解疑的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公德。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難點: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解決方法:以讀代講、聯系實際、討論思考、電教輔助。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課件出示課文插圖)生復習說說上節課的學習內容。老師相機用簡筆畫畫出:湖、魚、山、樹林、木船等并板書課題,讀題。師:激情導入。
你的教學資料庫!
二、熟讀交流學生自由讀課文,把最喜歡的、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找出來美美地讀一讀,并告訴自己的小伙伴什么喜歡它。(學生自由讀書,找句子,小組討論交流。)
三、美讀升華
師:(檢查交流情況)。誰敢第一個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老師聽?
生:我最喜歡這兩句:“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幻的山巒。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
師:你真勇敢!還有哪些小朋友也喜歡這兩句,我們一起站起來讀好不好?(學自由生站起來讀。)
師:誰是班里朗讀最棒的,請你讀一讀。
師:還有誰認為比他讀得更好,站起來讀。(學生踴躍站起來讀。)
師:你讀得真好,完全有資格當導游員了,小游客們,你們有什么問題想問問小導游嗎?
生:我想問問他,什么是“山巒”?
小導游:“山巒”就是“山峰”的意思。
生:謝謝你,小導游!
師:剛才這位同學能抓住不懂的詞語提問。真不錯!還有別的同學有問題嗎?
生:請問,什么是“變幻的山巒”?
師:(播放課件)小導游,請你仔細地看看畫面,根據畫面解答這個問題。
小導游:“變幻的山巒”指的是水面上的山隨著水波在動。
師:還有同學想說說不同的看法,請說吧。師引導生觀察畫面后,各抒己見,引起爭論。
師小結學生理解的情況并引導學生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繼續質疑。
生:我想問問老師,為什么說湖水像一面鏡子?
師:你真會提問題,能抓住不明白的句子來提問。(播放課件)請看這幅圖,誰來幫老師回答他的問題?
生:因為水面很平靜,映出了藍天、白云。
生:還因為湖水很清澈,把藍天、白云的倒影映在水面上。所以就像一面鏡子一樣。
師:說得很好!老師也想提一個問題:為什么說小潔“覺得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
生:因為藍天、白云倒映在水里,所以小潔有這種感覺。
生:因為小潔坐在船上,船在水面行駛,清澈的湖水里有小魚在游,小潔覺得自己和它們一樣在水里游。
生(舉手,迫不及待):我還有補充!因為水面倒映著藍天、白云,看見這微微搖晃的“天空”,小潔覺得自己就像小鳥一樣在天上飛一樣。
師:謝謝大家為我解答。看見這迷人的湖水,你想怎么夸夸它?
生:這里的湖水真清啊!(板書水清)
生:這里的水真美啊!
師:這么美的湖水,讓我們一起來用自己的話夸夸它吧!引導學生美讀。(學生紛紛說出不同的贊美之詞。)
師(過渡):我們的小船劃呀劃,你們又看見什么美景了?誰能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生:我喜歡第二自然段的:“看,那邊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 青蛙,……好像正在賽跑呢。”這一句。出示這句子,說說喜歡它的理由。
生:因為這一句說出了山石的各種形狀,有的像老鷹,有的像龜兔,有的像青蛙,真奇怪。
師:你真懂欣賞!(板書:山奇)還有誰也喜歡這一句?(一位學生讀。)還有比他讀得更好的嗎?(指名有感情地讀。)
師:你讀得真棒!讀出了驚奇的語氣。愿意讀的小朋友請站起來像他這樣讀,還能配上動作讀嗎?(學生一起站起來邊感情朗讀邊做動作。)
生:老師,我有問題,什么叫做“展翅欲飛”?
生:我知道,就是伸開翅膀飛呀飛。
師:哦?那石頭飛呀飛?
生:不會,展翅欲飛就是展開翅膀快要飛起來。像根雕的老鷹一樣。讓學生一起做“展翅欲飛”動作,體會詞義。引導學生進行想像說話。
生:那邊的山石像一頭大象伸長鼻子在喝水。
師:你的想象力真豐富!你能像小潔那樣有條理地介紹這些山石嗎?
生:看,那邊的山石有的像一個小孩在踢球,有的像一只威武的獅子,還有的像一只小羊在山上吃草。
生(紛紛起立):我還想說!
師:還有那么多的同學想說,就把你們想說的話說給你的同桌聽吧!(學生練說)
師小結過渡:這秀麗的水倒映著奇異的山,這奇異的山環繞著秀麗的水,連河里的小魚都想跳出來欣賞呢!(播放課件:小魚躍出水面的畫面)。看誰最快找到書中描寫小魚的句子,一起讀一讀。(學生找出句子齊讀。)
網站簡介
師:小魚為什么要給我們表演?
生:因為它想看看我們。
生:因為它想和我們交朋友。
生:因為小魚也被湖周圍的景色吸引住了,也忍不住跳出水面來欣賞。
師:看見這么可愛的小魚,黃老師忍不住也想讀一讀,如果我讀得好,請你們給一些掌聲鼓勵一下。(師范讀,生鼓掌。)
師:謝謝大家的鼓勵,你們想讀一讀嗎?(學生模仿老師感情朗讀。)
師:我們在剛才的游覽過程中,不僅欣賞到了美麗的湖光山色,還和可愛的小魚交上了朋友。哎!我們的好朋友小潔呢?她在做什么?找出描寫小潔的句子在小組里讀一讀,看哪組找得最快!(學生用筆畫出有關句子,老師檢查畫句子的情況。)
師:請大家在小組里再把這些句子讀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小組交流討論)。
生:我讀懂了小潔知道保護環境,不亂丟面包紙。她知道應該把面包紙扔進果皮箱里。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從最后一段里“船靠岸了,小潔手里還是緊緊地攥著面包紙……飛快地向前跑去。”知道的。
師:你真能干,會從句子中找答案!還有誰想說一說?
生:我讀懂了小潔本來也想把面包紙扔在河里的,可是后來她又沒有丟。
師:為什么?
生:因為她剛想丟,卻被湖里美麗的景象吸引住了。湖水清澈,水面倒映著藍天、白云,還有小魚在游,如果丟了的話,湖水就不美了。
師:你真會讀書!
生:我還讀懂了有一個小孩把香蕉皮扔進水里。小潔非常生氣。我是從“突然,一個小孩……”(學生讀這三句話。)讀懂的。學生自由讀這三句話。
思考:如果你是小魚,會怎么想?如果你是湖水,又會怎么說?
生:我會想,這個小孩真壞,剛才我還給你表演呢,現在你怎么丟香蕉皮嚇我?
生:我會說“請你別亂丟垃圾,不然我就會變得不美的。”
生:我要是湖水,我還會說:“請你別亂扔香蕉皮,你看,我都起皺紋了,美景也被你破壞了,小魚也嚇跑了,你忍心嗎?
生:我從這里還讀懂了,小潔對這個小孩不滿,因為她回過頭不滿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著湖水。
生:老師,我不明白小潔為什么用企盼的目光望著湖水?
師:誰能解決這個問題?
生:因為剛才小男孩扔香蕉皮把湖面的美景破壞了,小潔希望湖水又變得像剛才那樣清澈、美麗。
生:現在我明白了,小潔企盼湖水能回到原來的樣子。
師:如果你是小潔,會怎樣勸這位男孩?找到你的好朋友,練習表演。(學生下位找朋友表演,指名個別上臺表演。)
師:如果我是這個小孩,一定接受你們的意見!我替他謝謝你們!
師:今天,我們和小潔一家在游玩時,感受到了山美,水美,人――(更美)!(板書:人美)
四、總結延伸
師:這節課,我們不僅欣賞到了美麗的湖光山色,還知道了要像小潔那樣用自己的行為去保護環境。現在我們的桂林建設得很美麗,你們能以好市民的身份向后面的老師介紹我們的桂林嗎?學生下位與聽課老師進行口語交流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我能根據課文特點及學生實際,科學地對教材進行了處理。采用分兩條線進行教學的方法,先讓學生自由選擇寫景的內容學習,在充分領略到景色美后,再讓學生找出描寫小潔的句子進行學習。這樣的教學設計,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思維訓練過程
第四冊第七單元《清澈的湖水》第一課時教學實錄 篇2
【教學目標】
1、識“側、卷”等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
3、使學生有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示課題。
1、今天,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潔(課件出示),她想邀請我們一塊去游湖,我們上船出發吧!(課件)
——[出示湖水的照片]
2、好大的一片湖水,你覺得這湖水怎么樣?
[板書:清澈]
3、你知道“清澈”的意思?
4、我們今天要上的課文就是[板書:的]“清澈的湖水”。
5、生齊讀課題。
6、看到清澈的湖水,你最想干什么?
7、我們把船往前開,看看前面有什么樣的景色正等著我們呢!
[教師配樂示范朗讀]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這么美的課文,你也一定也想讀一讀吧!在讀的時候,想給自己提出什么要求呢?
(讓學生知道自學應該帶著一定的目的與任務,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碰到不會或不通的地方可以請教同學或老師,或把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2、學生按自己的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
3、生字寶寶們都喜歡你們讀書時的認真勁,急著和大家認識呢!
[出示詞語]
4、你能認識這些字寶寶嗎?自己先練練,認真讀,爭取把他們記在心里。
(開火車讀)
5、去掉拼音,齊讀詞語。
[課件:詞語點擊消失。]
三、品讀課文,欣賞美。
1、學生再讀課文,找出描寫景色美的句子。
2、(出示插圖)你從哪看出景色很美?
結合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句子:
(1)看,那邊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這邊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半山腰的石兔、石龜,好象正在賽跑呢。
①說說這個句子美在哪。
從圖中找出青蛙、雄鷹、石兔、石龜。
模仿文中的動物,借以理解“正要跳起”、“展翅欲飛”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幻的山巒。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
①讀了這句話,出現在你面前的是怎樣一幅畫面?(學生自由說)
感受湖水的寧靜之美。
②這么美麗的景色,小潔看得入了神,所以她覺得——
[課件出示: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
為什么她會有這么奇妙的感覺呢?
③小結。有感情地朗讀。
(3)喲,清澈的湖水里有許多小魚在游。一條銀白色的小魚躍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給游人表演呢!
①談感受。
②動作模仿,體會“躍”字
③有感情地朗讀。
④其實,小魚兒這么精彩的表演是為了感謝小潔的,請你從第三、四自然段中找一找,小潔到底做了一件什么事,讓小魚兒這么高興地給她做表演?
(4)小潔看得入了神。她吃完面包,剛想把面包紙丟進水里,卻被湖里美麗的景象吸引住了。
小潔緊緊攥著面包紙,生怕它掉進湖里。
①小潔的行為有什么變化?
②為什么小潔會有這么大的轉變。
③如果小潔撒開了手,面包紙掉進了水里,湖水會怎么樣?
④如果小潔就在你的身邊,你想對她說什么?
(板書:心靈美)
四、總結。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朗讀,可以配上動作。
2、總結。
3、課后交流:(出示:小潔回頭不滿地看了他一眼。)
“他”是誰?
小潔為什么不滿?
清澈的湖水
一只游船在湖面上行駛,船頭兩側卷起白色的浪花,船尾拖著一條長長的波紋。
小潔穿著紅色上衣坐在船頭。她一邊吃面包,一邊欣賞兩岸的風景。看,那邊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這邊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半山腰的石兔、石龜,好像正在賽跑呢。
小潔看得入了神。她吃完面包,剛想把面包紙丟進水里,卻被湖里美麗的景象吸引住了。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幻的山巒。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
小潔緊緊攥著面包紙,生怕它掉進湖里。喲,清澈的湖水里有許多小魚在游。一條銀白色的小魚躍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給游人表演呢!突然,一個小孩把香蕉皮扔向小魚。小魚嚇跑了,湖水變得滿是皺紋,美麗的景象不見了。小潔回過頭不滿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著湖水。
船靠岸了,小潔手里還是緊緊地攥著面包紙。她垮步上岸,四處張望,好像在尋找什么。忽然,她眼睛一亮,飛快地向前跑去。
第四冊第七單元《清澈的湖水》第一課時教學實錄 篇3
教學要求
知識與能力
1.學會本課生字及其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過程與方法
1.了解游覽時所見的風景、事、人,體會人物的心情。
2.學習課文將景與人和事有機結合的寫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作者游覽時的所見所想,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2.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難點:掌握將景與人和事有機結合的方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及其新詞。
2.初讀課文,了解各自然段的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
二、教具準備生詞卡片。
三、教學過程
(—)淡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生活的環境怎樣?你們愿意生活在一個什么樣的環境里?為什么?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新課。(板書課題:23 清澈的湖水)
(二)自學生字,掃清閱讀障礙。
1.自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查字典。
2.指名讀課文,檢查生字的讀音。
3.分析字形。
澈:左中右結構,左邊是“氵”,中間是“育”,右邊是“攵”。
卷:共8畫.
波:左右結構,左邊是“氵”,右邊是“皮”。
紋:左右結構,左邊是“纟”,右邊是“文”。
欣:左右結構,左邊是“斤”,右邊是“欠”。
賞:上中下結構,上邊足“小”,中間是“冖”,下邊是“員”。
賽:共14筆,下邊是個“貝”。
丟:共6筆,“去”字頭。
鏡:左右結構,左邊是“钅”,右邊是“竟”。
幻:左右結構,左邊是“幺”,右邊是“刁”。
表:共8畫。
演:左右結構,左邊是“1”,右邊是“寅”。
蕉:上中下結構,共15畫。
盼:左右結構,左邊是“目字旁”,右邊是“分”。
4.理解詞語的意思。
清澈:清而透明。
波紋:小波浪形成的水紋。
欣賞:享受美好的事物,領略其中的趣味。
變幻:不規則地改變。
表演:做示范性的動作。
企盼:盼望。
(三)初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自由讀課文:
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四)學生質疑
(五)板書設計
chè juǒn bō wén xīn shǒng sà dīu
澈 卷 波 紋 欣 賞 賽 丟
jìng huòn biǒoyan jiāo pàn
鏡 幻 表 演 蕉 盼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將描寫景與寫人和事有機結合的方法。
二、教具準備課件。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指名讀課文,回憶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學習第一、二、三自然段。
(1)默讀思考,畫出描寫景色的句子。
(2)讀一讀你畫出的句子。
(3)作者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給你的感受如何?
(4)老師小結。作者是從兩岸的山石、湖水兩方面來描寫美麗景色的。山石的形狀各種各樣,有的像青蛙,有的像展翅欲飛的雄鷹,還有的像石龜、石兔在賽跑。湖水清澈,像一面鏡子,能映出藍天、白云和變幻的山巒,非常美麗。
(5)小潔為什么沒有把面包紙丟進水里? (因為她被湖里的美景吸引住了,所以沒有把面包紙丟進湖里)
(6)在這樣的優美環境中,心情如何呢?(愉悅)
(7)學生品讀。
2.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
(2)小組合作學習。
思考:小潔在欣賞美景時又發現了什么?她在想些什么?她可能會對這個小孩說些什么?
(3)以小組為單位,練習演課本劇。
3.學習第五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小潔上岸后在尋找什么?她找到了嗎?
(三)總結全文
本文記敘了小潔坐在游船上,被湖光山色所吸引,忘記了丟掉手中的面包紙。當她發現一個小孩把香蕉皮扔進湖水里,嚇跑了小魚,污染了環境時,她對小孩的行為十分不滿。船靠岸了,小潔急忙尋找垃圾筒,并把面包紙扔進去。從小潔的行為中,你能看出什么? (從中可以看出小潔很注意保護環境,不愿意因為自己而破壞清潔優美的環境) 讀了這篇文章后,說說你的想法?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學生質疑
(六)板書設計
23 清澈的湖水
小潔 欣賞:山石、湖水——保護環境
發現:丟香蕉皮——破壞環境——不滿
(七)課堂作業 設計
1.看拼音寫詞語。
Qīngchè bōwén xīnshǒng sàipǎo jìngzi
( ) ( ) ( ) ( ) ( )
biànhuàn biǎoyǎn xiāngjiāo pàn wàng
( ) ( ) ( ) ( )
2.比一比,再組詞。
去( ) 仍( ) 幻( ) 盼( ) 紙( )
丟( ) 扔( ) 幼( ) 扮( ) 低( )
卷 juǎn ( ) huà ( ) cháng ( )
juàn ( ) 劃 huá ( ) 長 zhǎng ( )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看,那邊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 ),這邊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飛的( ),半山腰的石龜、石兔,好像正在( )呢。
(2)湖水像—面( ),映出了( )、( ),還有( )的山巒。
(3)瞧,( )的湖水里有許多( )在游。一條( )的小魚躍出水面,又在( )中消失,好像在給游人( )呢!
參考答案
課堂作業 設計第二課時
1.(清澈) (波紋) (欣賞) (賽跑) (鏡子) (變幻) (表演) (香蕉) (盼望)
2.去(去年) 仍(仍舊) 幻(變幻) 盼(盼望) 紙(白紙)
丟(丟掉) 扔(扔紙) 幼(幼兒) 扮(打扮) 低(低頭)
卷{juàn畫卷 劃huá 劃船 長cháng長短
juǎn卷起 huà 計劃 zhǎng生長
3.
(1)看,那邊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這邊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q的(雄鷹),半山腰的石龜、石兔,好像正在(賽跑)呢。
(2)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幻)的山巒。
(3)瞧,(清澈)的湖水里有許多(小魚)在游。一條(銀白色)的小魚躍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給游人(表演)呢!
第四冊第七單元《清澈的湖水》第一課時教學實錄 篇4
【設計內容】
人教社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
【設計思路】
這是一篇既有時代感又有教育意義的文章。記敘了小潔面對著清澈的湖水,自己手里的面包紙由“想扔”到“攥著”的變化過程。景色美和和行為美的和諧是本文的主題,面包紙是本文的線索,“剛想、生怕、攥著”等詞語是理解課文的關鍵。抓重點、析對比、攻關鍵、就能很好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
課文的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就好像是自己生活的鏡頭再現。而學生已經形成的閱讀能力也為學習活動的開展打下基礎。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積極引導,并結合文章圖文并茂的特點,啟發學生思考想象,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的教育熏陶。
【設計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風景的優美,體會自然之美。
3、初步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出示圖片(配以美妙的輕音樂),師導入:“這是一灣清澈的湖水,湖面水平如鏡,倒映著藍天白云、青山綠樹,一切美不勝收,讓人仿佛走進畫卷之中。孩子們,這一灣清澈的湖水你喜歡嗎?”
今天,我們就一同來學習──《清澈的湖水》。
2、板書課題,師:這是一灣什么樣的湖水?(讀出“清澈”)
面對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
二、學習生字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哪個生字難讀的打上記號多讀幾遍。
2、你發現哪個字比較難讀呢?就把你認為難讀的字在小組里合作著學習,大家共同解決困難。
3、檢查學習情況。
4、利用課件,開展讀字詞游戲。(引導學生正確讀出字詞,利用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初讀課文
1、播放課文錄音(配以美妙的輕音樂)。
2、自讀課文,思考: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3、匯報交流,針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
四、深入感知
1、(出示課文圖片)你看到了什么景物?這么美的景物,書上是怎樣具體描寫的呢?請找出文中描寫景物優美的句子認真讀一讀。
2、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美美地讀給同桌聽。
3、指讀,思考:你為什么要這樣讀?
4、嘗試把自己喜歡的背下來。
5、啟發小組討論:這樣的景色給你怎樣的感受?小潔的感覺如何?
6、引發想像:如果你是湖面的游船、水中的小魚或是岸邊的景物,你的感受會怎樣?
7、小結:
師:小潔在企盼什么呢?她手中的面包紙會扔在何處呢?她為什么那樣做呢?讓我們下節課來進行學習。
五、寫字練習
1、出示生字,引導學生觀察,你是怎樣來記住這些字?哪個字比較難寫?
2、教師根據學生的理解,強調重點字的寫法。
3、各自連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4、組織學生評議,把寫得不好的多練習幾遍。
第四冊第七單元《清澈的湖水》第一課時教學實錄 篇5
【教學片段】
師:湖里面的景色到底有多美,令小潔緊緊地攥著面包紙不丟呢?小朋友,誰來讀讀你畫出來的句子?
生:(讀)一只游船在湖面上行駛,船頭兩側卷起白色的浪花,船尾拖著一條長長的波紋。
師:浪花唱出歡樂的歌,美!
生:(讀)看,那邊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這邊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半山腰的石兔、石龜,好像正在賽跑呢。
生:我反對,這句話不是寫湖里面的景色。
師:的確,這不是寫湖里面的景色,但可以從湖水中看到——
生:山石的倒影。
師:還有嗎?
生:(讀)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幻的山巒。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
【勾畫出寫湖里面景色的句子,閱讀 還在文本的表層。因此教師此時并不做過多的指導,意在讓學生有一個比較自由、寬泛的閱讀空間。】
師:(課件出示這個句子)湖水像一面神奇的大鏡子,多美呀!自己讀一讀這個句子,看看你能從這個大鏡子里面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了湖水里有藍天、白云、變幻的山巒。
師:你能抓住這個句子的意思來體會,好!除了這些,你們還能看到什么?聯系前后課文、插圖,展開想象的小翅膀,想一想。
生:在湖水里,我看到了山石。
師:什么樣的山石?能具體地說一說嗎?
生:“看,那邊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這邊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半山腰的石兔、石龜,好像正在賽跑呢。”這些都“跑”到湖水里去了。
師:你真會想象!是呀,這青蛙,雄鷹、石兔、石龜都“跑”到湖水里去了,來,大家一起讀讀這個句子。
生:(讀)
師:這些山石還會像什么?請你用上“……像……”的句式來說一說。
生:這些山石有的像正在奔跑的野馬,有的像在天空飛翔的小鳥,有的像頑皮的小猴。
師:你的想象真豐富!還用了“有的……有的……”來說,了不起!
生:這里的山石像駱駝,那里的山石像牛羊。
生:這里的山石像游船,那里的山石像汽車。
生:這里的山石很多,像河馬,像恐龍,像烏龜,像小鳥,像大象,個個都很奇特。
師:你這個“奇特”一詞用得太好了。正是這奇特的山石構成了變幻的山巒!來,我們一邊想象著這些變幻的山石,一邊朗讀這個句子。
[抓住學生回答中的言語形式進行生成性訓練,把學生不自覺的言語表達行為變成自覺的行為,在情感熏陶和言語訓練中找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
生:(朗讀)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幻的山巒。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
師:除了山石,你還能在湖里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了小草,看到了花朵。
師:如果你把小草是什么樣的,花朵是什么樣的說清楚,就更好了。想想,該怎么說?
生:在湖水里,我看到了綠綠的小草,看到了紅紅的花朵。
師:很好,這樣就生動多了。誰還能說得美一些?
生:在湖水里,我看到了綠油油的小草,看到了紅的、白的、紫的花朵,還看到了高大的樹木。
師:非常好!你的想象很細膩,很美!來,我們想象著湖水里的花草樹木再讀這個句子。
生:(朗讀得優美、柔和。)
師:在水平如鏡的湖水里,小朋友們看到這么多靜的東西,你還看到哪些動的事物?
生:看到了小鳥。
師:說完整。誰看到了小鳥?
生:我看到了小鳥。
生:我看到了小潔和她的爸爸、媽媽的倒影。
生:我看到了魚(讀)“呦,清澈的湖水里呦許多小魚在游。一條銀白色的小魚躍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給游人表演呢!”
師:“躍”是什么意思?用手做做小魚躍出水面的句子。
生:(做動作)
師:小魚躍出水面,做什么呀?
生:小魚在看美麗的山石。
生:小魚在給游人表演。
生:小魚在做游戲。
【抓住“湖水像一面鏡子”一句,引導學生前延后聯,文內問外相互聯系地讀,在想象、朗讀中欣賞像鏡子一樣的湖水,品味像鏡子一樣的湖水,使美麗的景象在學生胸中浮現、蕩漾,整個教學充滿詩情畫意。】
師:(播放“湖光山色,游魚嬉戲”的錄像,并伴著優美的音樂,教師動情地解說)這清澈的湖水真是一面神奇、美麗的鏡子呀!藍天、白云、變幻的山巒、山石、樹木、花草、以及游人都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還有那活潑可愛的小魚,構成了一幅多么優美的事物,美美地把這兩段話讀一讀。
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清澈的湖水這么美!難怪小潔被吸引住了,要把面包紙緊緊地攥在手里。她攥住了什么呀?
生:面包紙。
師:是的,她攥住了面包紙。但,僅僅是面包紙嗎?
生:小潔攥住了清澈的湖水。
生:小潔攥住了美麗的風景。
生:小潔攥住了小魚的快樂。
生:小潔攥住了一份好心情。
師:可是,另一個動作——“扔”,卻讓這美好的一切發生了變化。請讀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看看那個小孩扔走了什么。
生:(自由讀課文第4自然段)
師:那個小孩扔走了什么?來,大家說說。
生:那個小孩仍走了小魚。
生:那個小孩仍走了美麗的景色。
生:那個小孩仍走了湖水的清澈。
師:水平如鏡的湖面出現了皺紋,好像一下子變丑了,多難看啊!
生:那個小孩仍走了美好的品質。
生:那個小孩仍走了開心。
生:那個小孩仍走了快樂。
生:那個小孩仍走了幸福。
【在本環節教學中,這個“攥”和“扔”不僅僅是一個具體的動作,而成了詩一樣的字眼。學生的理解超出了一般文本閱讀的層次,充滿了智慧的火花和詩一樣的意趣。他們的心靈得到了滋潤,得到了哺育。】
師:是呀,那個小孩仍走了多么美好的東西。同樣師兩個簡單的動作,一個“攥”一個“扔”,卻帶來不同的結果。船靠岸了,小潔手里還是緊緊地攥著面包紙。她——
生:(讀)跨步上岸,四處張望,好像在尋找什么。忽然,她眼睛一亮,飛快地向前跑去。
師:故事讀到這兒,課文似乎沒有講完,你能接著往下講嗎?
生:小潔看到一個果皮箱,走過去,把面包紙扔進了果皮箱。
師:多懂事的孩子呀!
生:小潔去找那個扔香蕉皮的孩子,教育他,要愛護環境。
師:不但自己愛護環境,還教育別人愛護環境,好!
生:小潔找了一個竹竿把香蕉皮撈了起來,扔進果皮箱。
師:為了讓湖水更清澈,這種做法真了不起!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像你們說想象的那樣,
在我們的生活里就有——
生:(讀課題)清澈的湖水!
【續編故事,豐盈文本。回扣題目,渾然天成。】
師:小朋友們抓住“攥”和“扔”兩個字把課文讀完了,也讀懂了,讀透了。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兩個字——
生:攥、扔。
師:現在來讀這兩個字,你有新的發現嗎?
生:這兩個字都是“提手旁”。
生:它們是一對反義詞。
生:“攥”能讓我們留住美麗的風景;“扔”卻讓美麗的景色不見了。
生:“攥”能緊緊抓住清澈的湖水;“扔”會把美麗的景色弄跑。
生:“攥”是一個好詞,“扔”是一個不好的詞。
生:“攥”這個字很復雜,要做到也很難;“扔”這個字很簡單,做起來很容易。但是,“攥”能留
住美麗,“扔”把美麗趕跑。
師:小朋友們,你們的發現太精彩了,太迷人了!有的甚至是我沒有想到的。一個“攥”,一個“扔”,同樣是兩個手上的動作,這一收一放,美麗就只差那么一點點。愿我們每個人都能“攥”住一份美麗,攥住一份快樂,攥住一份好的生活環境!
【教學到此,老師緊緊抓住“攥”和“扔”不放,通過發現,讓教學再次生輝。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能有這么精彩的發現,可以折射出整個教學的成功!】
案例評析:
閱讀有三種境界,一是從文本上“飄過”只是就文本所提供的話題作一些無謂的討論,沒有真正進入文本去閱讀;二是從文本上“滑過”,只了解文本表皮的內容,比如,知道文本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寫了一處什么樣的風景;三是在文本深處“穿行”,讀者進入文本所寫的世界,和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而這堂閱讀課是對第三種境界的最好詮釋。它讓兒童在言語對峙中去探尋,層層深入,不斷拓展閱讀的內在空間,是一堂充滿智慧的語文課。
一、以文本為依托,采取多種方式充盈學生心靈。
從某種意義上說,文本只是為學生閱讀提供一個具體的“世界”,需要讀者在閱讀中去豐富、去充實文本內容,在充實文本中充盈讀者的心靈世界。本篇教學,讓學生抓住重點句,(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化的山巒。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聯系上下文,聯系插圖,聯系生活積累,想象湖水里倒映的景象,來豐富文本的內涵,使文本變得具體、詩意而充盈起來。學生想到了倒映在湖中的山石、花草、樹木、飛鳥、游人,以及在湖里自由自在嬉戲的小魚,并想象著這些來朗讀這個重點句子,使文本活躍在學生的腦海里、心靈里,美不勝收。緊接著扣住一個“扔”字,讓學生想象扔進香蕉皮的湖水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再一次勾勒湖水的景象,與前面的美景形成鮮明的對比。兩幅截然不同的圖畫在學生心中形成的反差,足以讓學生心靈受到震撼!
二、在言語、情景的對峙中啟迪學生智慧,完善學生人格。
本節課教學處處注意啟迪學生的智慧,通過對峙來震撼學生心靈、啟發學生思考是本節課的一大亮點。通過“攥”與“扔”的對峙,讓學生去比較,去發現,學生的思維如泉涌,發表了十分精彩的看法。通過“扔”前后湖水景色的強烈對比,形成理解的張力,震撼著學生的心靈,達到了學生心靈與文本和諧共振的境界。
三、用詩意去涂抹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的心靈充滿詩意。
荷爾德林曾寫過一句詩:“人,充滿勞績,但還是詩意地棲居在這個世界上。”課堂是師生生活的地方,理應是充滿詩意的家園。教師通過多種手段,如:想象、朗讀、玩味、觀賞等多種手段,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充滿詩意的課堂,那充滿詩意的湖光山色輕輕地在學生的心靈涂抹,涂上詩意的色彩,并以此喚起了學生充滿童趣的詩意。可以說,課堂中,學生的許多言語都可以入詩。這看似很難達到的境界,卻這樣真實地擺在我們面前。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兒童本身就是充滿詩意的,只要我們引導得當,這個潛能就會彰顯;二是教學本身就是充滿詩意的,教師在造景、生情上下了很多功夫,為兒童詩意的涌現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俗話說:“黃金無足赤,白璧有微瑕”。這節課在某些環節的教學,導練等方面還欠點火候,缺點藝術,正因為它有“缺點”才引領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為不斷探索,不懈努力,步入教學藝術的殿堂。是我們的共同的追求。
第四冊第七單元《清澈的湖水》第一課時教學實錄 篇6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的學習,使同學們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增強了同學們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從課堂教學的實踐看,本課的總體效果較好,基本達到了事先的教學設想,我是這樣做的。
一、齊讀課題,展開想象
首先提示學生,什么樣的湖水?讀出“清澈”的意思,然后提出問題,面對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讓學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并通過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后,匯報自己所喜歡的句子,談自己的感受,教師只作引導。
二、讀議結合,深化主題
抓住關鍵詞語進行讀議,讓學生結合課內外知識,聯系上下文充分理解“皺紋”“企盼”“緊緊篡著”等詞語,并在讀中感悟到保護大自然要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
三、總結全文
課文講完后,啟發學生你想說點什么?1、我想對小潔說……,對小男孩說……對自己說……。2、相機板書:笑了的湖水。3、總結:相信有了小潔、你、我,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湖水一定會變得更加清澈,大自然一定會變得更加美麗。
還要值得注意的地方:加強課文的閱讀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讀中對課文的內容進一步理解的透徹,鼓勵學生大膽說。
第四冊第七單元《清澈的湖水》第一課時教學實錄 篇7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4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保護大自然,增強環保意識。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
三、課前準備:生字卡、小黑板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
2、讀通課文。
3、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4、教師出示生字卡,指名認讀,再齊讀。
出示小黑板,讓學生讀一讀詞語。
問:有不懂的詞語嗎?簡單的詞語教師做適當的講解,其他詞語放在課文里再講。
5、指名分段讀課文,教師正音。
三、學習課文,讀懂課文。
1、默讀課文。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和同學討論。
2、指名讀一、二、三自然段。
討論:
(1)小潔看什么看得如了神?
(2)“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這句話你怎樣理解?
(小潔看到湖中映出的藍天、白云,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她坐在船頭上,游船在湖面上行駛,所以覺得自己又像在水里游。)
指導讀一到三自然段。讀后說一說兩岸的風景怎么美,湖里的景象怎么美。
3、指名讀第四、五自然段。
討論
(1)小潔吃完面包想把面包紙丟進水里,可后來為什么又攥著面包紙生怕它掉進湖里呢?
(2)湖水變得滿是皺紋,美麗景象不見了。“美麗的景象”指什么?為什么不見了?(討論后讀有關句子)
(3)小潔用企盼的目光望著湖水。她企盼什么?
(4)小潔跨上岸后在尋找什么?她找到了嗎?
指導讀第四、五自然段。
四、讀全文
小結:我們從小應該懂得保護環境。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討論。
2、讀讀下面的詞語,再讀讀帶點的字。
清澈 卷起 波紋 躍起 丟進 鏡子 變幻 表演 香蕉 企盼跨
二、識字、寫字。
1、重點教:澈、卷、演。
2、讀讀下面的字:皮、文、斤、去、分。
想一想上面的字加上什么偏旁是本課的哪個生字?
學生邊回答邊板書。
3、出示卡片,獨立分析下面的字形。“鏡、幻、表、蕉”
4、書寫生字。
三、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卡片,認真記憶字形。
2、聽寫本課生字。
作業設計:
1、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波坡披
盼粉紛
賞堂
境鏡
2、學寫句子。
1)、的樹上有在。
2)、的草地上有在。
3)、有在。
第四冊第七單元《清澈的湖水》第一課時教學實錄 篇8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課,這個單元主要圍繞“環保”這一專題。本課是在通過小潔在游覽湖水過程中,不隨手亂丟果皮紙屑,愛護環境的事,告訴我們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篇課文文質兼美,語言典范,貼近兒童生活,既能使學生通過文本感受到景色美,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環保”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
根據課文特點及學生實際,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關注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為重點。在教學中,力圖從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實現語文教學的本真出發,組織學生充分接觸文本,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字、詞、句朗讀課文,但二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僅僅依靠文本很難感受到風景的美。我又通過圖片欣賞、想象等方法,讓理性的文字變得感性,每一個優美的詞都變成了生動鮮活的畫面印在腦海中,再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體驗,在反復的讀和說中使學生感受湖水和山石的優美,使學生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文中描寫山石的句子是本課的重點之一,我讓學生先理解這個句子是個比喻句。再通過引導和啟發進行想象說話,山石還像什么?并用“像”練說比喻句,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同時也更好的理解了文本。最后由讀變背并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在理解“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化的山巒。”這句話時,我讓學生主動思考,通過圖片的直觀感受和交流,不僅知道了湖面和鏡面的相同之處,理解了什么是“山巒。”
上完了青年教師匯報課《清澈的湖水》,自己感覺不怎么好,似乎自己的某個教學設計還不到位。通過教學我發現了以下不足之處:
1、插圖的運用欠靈活,不夠到位。
2、有些句子的處理還不到位,就是小潔感情變化的四個句子,是課文的一個難點,但是, 我只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了一個句子,其他是“蜻蜓點水”,學生是目標不明地跟著我走了一圈。
3、學會取舍,讓目標更清晰。課文風景美的段落講的過多,而體現小潔心靈美、行為美的句子讀得太少。
4、拓展部分讓學生寫保護環境的廣告語,學生寫得很不錯,由于我擔心時間不夠,沒有讓學生充分展示出來。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在這次公開課上,我講的是《清澈的湖水》,自己感覺不佳,似乎自己的設計并沒有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而且學生不能有效地進入課堂的情景跟上教師的節奏,不能達到雙贏的效果。
走下課堂,我深深地思考:這節課雖然我每個環節設計的都沒有什么缺漏的地方,但還是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低年級的課堂應該是生動的、有吸引力的,而在我的課堂中卻缺少這一點。首先我感覺自己“造境”造得還不夠,雖然一直努力想把學生帶入那種“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情境中,無奈自己的語言匱乏了些,難以為學生營造出那種詩情畫意的氛圍,所以學生也難以通過朗讀發自內心地表達他們的情感。而為什么自己能在紙上表達,一到口頭上語言就顯得那么蒼白無力,不能感染學生呢?王老師對我說,這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除了自身的文學語言修養,還得靠平時在課堂上多加磨練。當然這一節課中自己對整個課堂環節安排還不能做到胸有成竹,而且也因為預計時間太緊,心中對時間掌握也沒個底,不免會在心中給自己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在上課過程中因為要不斷地根據時間臨時刪減課堂環節也就讓自己無暇去打造自己的課堂語言,甚至對學生的回答也不能做出非常好的評價與回應,可說是個很大的遺憾。由此看來,對于一個還沒有非常成熟的課堂機智的教師來說,有充分的預設才可能從容地去應對課堂生成,否則只能亂了陣腳。
其次,可以說“朗讀不夠,不到位”是這堂課最大的敗筆。設計初衷是想把整堂課定位為“品讀為主”,讓學生充分感受湖水的清澈,因發自內心地對大自然的喜愛從而自然而然地激起對破壞環境者的譴責和痛恨,以及對自覺保護環境行為的一種肯定和贊許。然而還是因為時間的關系,使得這節課的朗讀顯得蜻蜓點水,既不能很好地表達孩子的真情實感,也使得朗讀很不充分,甚至最后來不及從部分回到整體好好通讀整篇課文,那么“以讀代講,讀中感悟”這個理念在這堂課上就不免流于形式了。
這節課一是自己的課堂語言還不夠精練,跟大多數老師一樣有著羅嗦,瑣碎的特點。二是因為問題太細瑣,該問不該問的都喜歡和學生來個對答,總是怕學生還學不懂,也就是分析課文,整合教材的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三是因為不舍得放棄,總想把精彩的環節在一堂課中展示,而不能給自己的課堂時間來個很好的預設。我想也許也是因為自己平時課堂太隨心所欲的結果,在平時課堂中也應該有意識地磨練自己,才能逐漸實現對整堂課調控自如。我想,今后這也應該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總之,再一次自己預料中的課堂表現讓自己一直以來存在著的某些教學能力上的缺失如在放大鏡下一般被放大百倍,讓自己也恍然醒悟,知道不能再繼續,知道今后該改進的方向。但我相信只要意識到了就一定會有行動,只要行動了就一定會有收獲!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清澈的湖水》一課通過一個環保題材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了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體會到然美和行為美的和諧。在教學中我力圖從關注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凸現語文教學的本真出發,組織學生充分接觸文本,在與作者心與心的對話交流中達到發現美、欣賞美、感悟美的目的。如:我們隨小潔乘坐的船看到了非常美麗的景色。請你找出描寫風景美麗的句子,美美地讀一讀,并把自己的體會和同學一起分享。這樣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組織學生有選擇地進行閱讀。學生通過與文本、作者多種形式的對話交流,不僅欣賞到了美的景色,積累了美的語言,更感受到了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并為下文小潔心情的變化做了鋪墊。在“聯系生活,暢談美”一環節,我讓學生談談自己周圍的生活環境,讓他們意識到現實生活中即有美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激發學生自愿做環保小衛士,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我感受到如果將語文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就能實現學生知識、能力和情感的重新建構。
第四冊第七單元《清澈的湖水》第一課時教學實錄 篇9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走下課堂,我深深地思考:閱讀教學要樹立“以讀為本”的教育思想,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體驗,在讀中訓練學生語感、思維和表達能力。”本課教學,我以讀為主線,組織了教學的全過程:
1、整體感知、自主擇讀
閱讀課文,應讓學生從整體入手,了解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然后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知、經驗、情感出發,抓住重點擇讀課文。這就改變了過去由教師主宰閱讀教學的方式,把選擇權留給了學生,充分發揮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課教學中,讓學生品讀感悟描寫景色美的句子時,我沒有指令性的語言,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喜歡哪句就讀哪句。教師在學生讀時注意傾聽,抓住問題的關鍵,再點撥、引導,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體驗。
2、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如本課教學中,我引導“面對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說:“湖水很美麗”,我反問:“假如你去游覽時,你會把垃圾扔進湖里嗎?”等等,這些指向性的語言,就是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的深層含義。有人會問,這不是教師的指令嗎?對。但構建的意義與傳統的不同,它是建立在學生自我實踐的基礎上的,學生想不到的問題,教師要幫助想到。教師和學生要看成合作伙伴的關系,這才是有生命的語文教學。
3、 讀中生情,以情促讀
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內容的感悟,對情感的共鳴,對生活的聯系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沒有達到入神內化的地步,教師還要抓住時機,趁熱打鐵,激勵情感,再次深入課文情境。如:“你們已經畫出了描寫美麗景色的句子,能美美地讀嗎?”可見,情感是教師、文本、學生之間的紐帶。
4、 讀后互評,評后再讀
學生讀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評議的作用。評議就是相互啟發、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鑒。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如:“能美美地讀嗎?”我指名學生讀,后滲入評價信息,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多項交流,通過學生個體間、學生個體與群體之間思維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彼此領略語文學習的精彩與美妙。
走下課堂,我深深地思考:閱讀教學要樹立“以讀為本”的教育思想,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體驗,在讀中訓練學生語感、思維和表達能力。”本課教學,我以讀為主線,組織了教學的全過程:
1、整體感知、自主擇讀
閱讀課文,應讓學生從整體入手,了解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然后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知、經驗、情感出發,抓住重點擇讀課文。這就改變了過去由教師主宰閱讀教學的方式,把選擇權留給了學生,充分發揮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課教學中,讓學生品讀感悟描寫景色美的句子時,我沒有指令性的語言,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喜歡哪句就讀哪句。教師在學生讀時注意傾聽,抓住問題的關鍵,再點撥、引導,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體驗。
2、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如本課教學中,我引導“面對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說:“湖水很美麗”,我反問:“假如你去游覽時,你會把垃圾扔進湖里嗎?”等等,這些指向性的語言,就是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的深層含義。有人會問,這不是教師的指令嗎?對。但構建的意義與傳統的不同,它是建立在學生自我實踐的基礎上的,學生想不到的問題,教師要幫助想到。教師和學生要看成合作伙伴的關系,這才是有生命的語文教學。
3、 讀中生情,以情促讀
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內容的感悟,對情感的共鳴,對生活的聯系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沒有達到入神內化的地步,教師還要抓住時機,趁熱打鐵,激勵情感,再次深入課文情境。如:“你們已經畫出了描寫美麗景色的句子,能美美地讀嗎?”可見,情感是教師、文本、學生之間的紐帶。
4、 讀后互評,評后再讀
學生讀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評議的作用。評議就是相互啟發、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鑒。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如:“能美美地讀嗎?”我指名學生讀,后滲入評價信息,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多項交流,通過學生個體間、學生個體與群體之間思維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彼此領略語文學習的精彩與美妙。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一、整體感知,自主選讀
閱讀課文,應該讓學生從整體入手,了解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然后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知、經驗和情感出發,抓住重點選讀課文。這就改變了過去由教師主宰閱讀教學的方式,把選擇的權利充分留給了學生,充分發揮了他們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課教學中,讓學生品讀感悟描寫景色美的句子時,我沒有指令性的語言,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喜歡讀哪句就讀哪句。并告訴學生在讀時注意傾聽,抓住問題的關鍵,在再進行點撥、引導,從而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
二、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也要讀出來”。“讀進去”就是在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在讀中有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這就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和點撥。就比如說本課教學時,我這樣引導:“面對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說湖水很美麗,我反問:“假如說你到這個地方去游覽,你會不會把垃圾丟進湖里呢?”等等這些指向性的語言,就是把學生思維引向課文的深層含義。有人會問,這不是老師的指令嗎?表面看來是,但構建的意義與傳統的不同,它是建立在學生自我實踐的基礎上的,學生想不到的問題,教師要幫學生想到。教師和學生就是合作伙伴的關系,這才是有生命的語文教學。
三、讀中生情,以情促讀
學生在初讀課文的時候,對內容的感悟,對情感的共鳴,對生活的聯系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沒有達到入神內化的地步,教師還要抓住時機,趁熱打鐵,再次深入課文情境。比如,我這樣創設情境:“你們已經畫出了描寫美麗景色的句子,那你們能在讀的時候也讓老師體會到這種美嗎?
四、讀后互評,評后再讀學生讀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評議的重要作用。評議就是相互啟發,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鑒。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比如剛剛提到的“你們能在讀的時候也讓老師體會到這種美嗎?”我指名學生讀,后滲入評價信息,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多項交流。通過學生個體間,學生個體與群體間思維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彼此領略語文學習的精彩與美麗。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一的學科,在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培養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孩子人文精神的培養。《清澈的湖水》這篇課文寫的是小女孩小潔,看到栩栩如生的景色時,正想把面包紙扔進湖里的時候,看見那清澈的湖水像鏡子一樣,不忍心把“鏡子”打破,就一直攥緊了面包紙,等船靠岸,才把它放進了應該放的地方。
為使我們每一個學生都能養成這種良好的行為,課文讀完,我故意說:“老師讀了這篇課文以后,心里感到真羞愧。”我話音剛落,學生都愣住了,原本低著的頭抬起來了,懶散的眼光也恢復光澤了,全都盯著我,露出了不解的神情。不大一回,小腦袋就轉動了起來,互相用眼神詢問著,也有的和同桌小聲嘀咕著,仍不明白我說的話后,又把目光送回到我身上。看著他們疑惑的目光,我用內疚的語氣說:“每天早晨,我們班有些小朋友早早地就來到了學校,放下書包,就開始清掃室內外衛生,使我們的教室干干凈凈。而在這里面,我只有小小的功勞。另外,有時我看見地面上有紙,沒有主動撿起來,而是吩咐大家撿。我沒有給大家起到榜樣的作用,致使我們教室的地面上不時出現碎紙,桌子不時地歪斜。老師向大家道歉。”
沉默,長久的沉默。我看著他們,他們也看著我。
這時,班長站了起來,激動地說:“老師,我也得道歉。”
“為什么呢?”
“因為我有時不小心把廢紙弄到地上,即使你提醒我們下課后撿一撿,我卻由于光顧著玩,根本就沒撿。所以我也得道歉。”
“對,對,我們也道歉。”一石激起千層浪,班長的話把孩子們從沉默中喚醒,小腦袋又開始晃動起來。
“嗯,你們道什么歉?”我故作不懂地問。
“老師,課堂上,我們坐不住,總是把桌子推歪。這是我們的錯,我們要道歉。”
“老師,我們隨手撕紙玩,卻不把碎紙保管好,使我們的地面不干凈,這是我們的錯,應該我們道歉。”
……
聽著孩子們的話,我由衷地感到高興。是啊,他們長大了,在我的道歉聲中,他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哎呀,我們別光顧著道歉了,想想以后怎么做好不好?”
“好。”
“我先說。今后每天早晨我仍然負責擺桌子,并幫助清掃地面。”
我的話剛說完,宇晨就站了起來,大聲說:“老師,我覺得今后我們班主要是堅持保持,像小杰那樣,不亂扔垃圾,我們肯定能得到衛生流動紅旗。”
“對,對,我們向小杰學習,爭取得到衛生流動紅旗。”
看著他們那憧憬的眼神,我相信,有了目標,孩子們肯定能成功。
第四冊第七單元《清澈的湖水》第一課時教學實錄 篇10
一、教材分析:
跟隨著小潔的目光,我們欣賞著藍天白云、碧水青山,那跳躍的“青蛙”、展翅的“雄鷹”、賽跑的“龜兔”,栩栩如生,美不勝收。當小潔正想把面包紙扔進湖里的時候,她看見那清澈的湖水像鏡子一樣,映照出蔚藍的天空和如畫的山巒。誰忍心把這“鏡面”打破呢?小潔攥緊了面包紙,一直到船靠岸,才把它放進了應該放的地方。遺憾的是,那面“鏡子”還是被一個小孩弄了個污點。那塊香蕉皮,嚇跑了小魚,就連湖水也“皺起了眉頭。清澈的湖水需要我們每個人精心呵護。小潔只是在那面“明鏡”面前,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正要撤開的手,但對每個人來說,在這一瞬間做出克制,并不是都能做到的。這點滴小事,反射出的是小潔美好的心靈。讓我們把這清澈的湖水,作為一面永遠的“明鏡”吧。別忘記小潔那企盼的目光。
二、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
3.有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能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
四、教學理念:
1、整體感知、自主擇讀
閱讀課文,應讓學生從整體入手,了解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然后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知、經驗、情感出發,抓住重點擇讀課文。這就改變了過去由教師主宰閱讀教學的方式,把選擇權留給了學生,充分發揮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課教學中,讓學生品讀感悟描寫景色美的句子時,我沒有指令性的語言,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喜歡哪句就讀哪句。教師在學生讀時注意傾聽,抓住問題的關鍵,再點撥、引導,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體驗。
2、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如本課教學中,我引導“面對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說:“湖水很美麗”,我反問:“假如你去游覽時,你會把垃圾扔進湖里嗎?”等等,這些指向性的語言,就是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的深層含義。有人會問,這不是教師的指令嗎?對。但構建的意義與傳統的不同,它是建立在學生自我實踐的基礎上的, 學生想不到的問題,教師要幫助想到。教師和學生要看成合作伙伴的關系,這才是有生命的語文教學。
3、讀中生情,以情促讀
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內容的感悟,對情感的共鳴,對生活的聯系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沒有達到入神內化的地步,教師還要抓住時機,趁熱打鐵,激勵情感,再次深入課文情境。如:“你們已經畫出了描寫美麗景色的句子,能美美地讀嗎?”可見,情感是教師、文本、學生之間的紐帶。
4、讀后互評,評后再讀
學生讀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評議的作用。評議就是相互啟發、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鑒。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如:“能美美地讀嗎?”我指名學生讀,后滲入評價信息,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多項交流,通過學生個體間、學生個體與群體之間思維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彼此領略語文學習的精彩與美妙。
五、教學過程設計
景色美與行為美的和諧是本文的主題,面包紙是本文的線索,“剛想、生怕、攥著”等詞語是理解課文的關鍵;第三、四、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扔香蕉皮的小孩與小潔行為的對比,湖面的變化是文章的含蓄表現手法。抓重點、析對比、明線索、攻關鍵,就達到了理解課文的目的。教學中利用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練習朗讀。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生活實踐,達到保護環境、熱愛自然的教育目的。
教學時,通過朗讀表現出文章的起伏變化,人物內心感受的前后不同,這是本文朗讀的重點和難點。朗讀感悟訓練要有梯度,不同的環節要有各自的側重點。如,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賽讀課文,正確流利;評讀課文,相機糾正;再現情境,引導感悟。
1.看課文插圖或播放多媒體課件(小潔乘船在清澈的湖中欣賞兩岸景色的畫面),聽配樂示范朗讀。
2.提問:當我們蕩舟湖上,你的心情如何?該用怎樣的語氣讀第一、二自然段呢?
3.朗讀以上段落。比比誰能把美麗的景色和人物愉快的心情讀出來。
4.透過動作,體會心理。
課文中兩次寫小潔“緊緊攥著面包紙”,從這兒你體會到什么?應怎樣讀才能表現出小潔生怕面包紙掉進湖里的心情?(重讀“緊緊地攥著”)
“小潔回頭不滿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著湖水。”“他”指的是誰?你從“看他一眼”和“企盼的目光”中體會到什么?
5.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討論:最后一句“忽然,她眼睛一亮,飛快地向前跑去”是什么意思?
6.自主學習,背誦課文。說說你喜歡課文哪部分,把它背誦下來。
(三)實踐活動
1.開展“彎彎腰,拾起一片紙”活動。
2.以《文明,只差那么一點點》為主題開展一次小小討論會。
第四冊第七單元《清澈的湖水》第一課時教學實錄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新詞。
2、能抓住課文重點字句,展開想象,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體會自然美與行為美的和諧,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發展。
3、有感情朗讀課文,懂得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字、句,理解課文。
教學難點有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互動,創設情境
1、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為什么帶你們來這個漂亮的教室?那是因為再老師眼里你們最聰明,最有禮貌,你們愿意把自己的才能展示給各位老師看呢?那先和老師們打個招呼吧!(全體起立,向后面聽課老師問好。)
2、大家這么有禮貌,老師要獎勵同學們,猜猜會是什么?
播放準備的碟片《讓我們蕩起雙槳》,學生欣賞。
3、學生談感受,師相機引出課題。(板書:清澈的湖水)
二、初讀感知,認識字詞。
談話:小朋友們,鈴聲響了,讓我們蕩起雙槳,走進——(師指課題,生讀)清澈的湖水
1、清澈的湖水會給我們展示一幅怎樣的畫面,你一定想讀一讀吧!在讀的時候,你給自己提出怎樣的要求呢?遇到不認識的字該怎么辦?(交流識字方法,明確讀時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剛才,同學門讀課文時,課文里一些生字寶寶爭著想見你們這些新朋友呢,大家趕快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2、檢查生字新詞。(自由讀、指名讀、開火車賽讀。)
出示字詞: 兩側 卷起 欣賞 石龜 鏡子 映出
變幻 表演 香蕉皮 跨步 攥 扔
對本課的生字,同學們學的非常好,如果把這些生字寶寶放回課文,你們有信心讀好嗎?
3、生自由讀課文。
剛才,生字寶寶中有兩個特殊的字,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征,你們誰發現了?(生指出“攥”和“扔”)有什么特征?(都是提手旁)對,現在,大家和老師一起把這兩個字寫出來?(師生共同板書“攥”、“仍”)
4、課文中誰“攥”著什么?誰又“扔”了什么?請大家再讀課文,并能圍繞“攥”和“扔”說說課文主要內容。(指名說)
(小潔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劃船,剛想把面包紙丟進湖水里,卻被湖里面美麗的景色吸引住了,小潔就把面包紙緊緊地攥在手里。可這時,有一個小孩把香蕉皮仍向小魚,湖水的美景就不見了。)
三、研讀入理
談話:你真能干,把課文內容講得這么清楚,這么完整。大家聽明白了嗎?為什么小潔要緊緊地攥著面包紙?
1、湖里的景色到底有多美?請小朋友們細心地讀讀課文,互相討論討論,用橫線把寫美景的句子劃出來。
2、學生匯報。
(師相機出示重點句子: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換的山巒。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
3、學生自由讀。想一想,你能從鏡子里看到了什么?
4、學生匯報。(藍天、白云、變幻的山巒)
5、學生再讀,想象除了看到這么多靜的東西,還看到哪些動的事物?
6、學生匯報。(花、草、游人的倒影、魚……)
相機出示:“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幻的山巒。他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中游。”
7、出示“山清水秀”的錄象,師動情地解說:這清澈的湖水真是一面神奇、美麗的鏡子呀!藍天、白云、變幻的山巒,山石、樹木、花草都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還有那活潑可愛的小魚,構成一幅多么優美的畫面呀!來,讓我們想像著這些優美的畫面,再美美地把這兩段話讀一讀。
8、出示重點句子,生齊讀。
“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幻的山巒。他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中游。”
“喲,清澈的湖水里有許多小魚在游。一條銀白色的小魚躍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給游人表演呢!”
9、可是,另一個動作——“扔”卻讓這美好的一切發生了變化。請大家讀第四自然段,看看那個小孩扔走了什么?(生匯報:扔走了小魚的快樂;美麗的景色;游人的好心情等。)那么,小潔又攥住了什么?(湖水的美景;小魚的快樂;游人的好心情等。)
師小結:是呀,同樣是兩個簡單的動作,卻帶來不同的結果。一個“攥”留住了美景,一個“扔”破壞了美景。
11、齊讀最后一段,想想小潔上岸后會找什么呢?
生匯報:小潔看到垃圾箱,把面包紙扔進垃圾箱。
小潔找那個扔香蕉皮的小孩,教育他愛護環境。
……
師小結:為了讓湖水更清澈,這種做法真了不起!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象你們所想象的那樣,在我們的生活里就有——清澈的湖水!
四、總結擴展
1.學了課文,你對“攥”和“扔”有什么新發現?(板書:留住美景 破壞美景)
是呀,一個“攥”,一個“扔‘,同樣是兩個手上的動作,這一收一放,美麗就只差那么一點點。今天,小潔用一張小小的面包紙給我們上了十分難忘的一課,她美好的行為,純潔的心靈再我們內心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小潔這樣保護環境,熱愛自然,相信我們不僅會留住清澈的湖水,還會留住(畫面出示)美麗的草坪,綠色的森林。
2.課外實踐:想想,用什么辦法可以幫助喚起每個人的環保意識?
板書設計
清澈的湖水
攥 扔
留住美景 破壞美景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課,這個單元主要圍繞“環保”這一專題。 本課旨在通過小潔在游覽湖水過程中,不隨手亂丟果皮紙屑,愛護環境的事,告訴我們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因為這課文質兼美,語言典范,貼近兒童生活,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環保”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啟迪,所以我選這一課。
針對本課特點,我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關注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為重點。因此,再教學中,我力圖從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實現語文教學的本真出發,組織學生充分接觸文本,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知、經驗、情感出發,抓住重點字、句,擇讀課文。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首先在教學開始,設計讓學生欣賞《讓我們蕩起雙槳》音樂畫面,一方面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準備上課,另一方面也為學習課文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課堂情景和心理情境。
其次是進行識字,識字是為學生閱讀課文掃除讀音障礙。二年級孩子年齡小,注意力易分散,為了抓住他們興趣,我采用形象化語言如“大家快跟生字寶寶打個招呼吧!”讓學生自由認讀,領讀、開火車賽讀等形式,激發調動學生學字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不斷產生成就感。
同時,在識字中,我隨機抓住文章中具有全局意義的兩個動詞,一個是“攥”,一個是“扔”,引導學生提綱挈領地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而且為深入閱讀課文找到了突破口。以下的教學,我緊緊從“攥”和“扔”入手,進行文本肌理去閱讀,通過朗讀、討論、想像、對比、玩味、觀賞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發現美、感悟美,體會到了風景美與行為美的和諧,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
最后,我又回到“攥”和“扔”,讓學生再次進行對比,結果學生不僅加深對文本的感受,而且將語文學習與自己的生活體驗結合起來,實現了知識、能力、情感的重新建構。
以上設計,在教學中都得到了充分體現,學生興趣濃,發言積極,理解深入,體現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實現了語文的三維目標。
第四冊第七單元《清澈的湖水》第一課時教學實錄 篇12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4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保護大自然,增強環保意識。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
三、課前準備:生字卡、小黑板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新課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
2、讀通課文。
3、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4、教師出示生字卡,指名認讀,再齊讀。
出示小黑板,讓學生讀一讀詞語。
問:有不懂的詞語嗎?簡單的詞語教師做適當的講解,其他詞語放在課文里再講。
5、指名分段讀課文,教師正音。
三、學習課文,讀懂課文。
1、默讀課文。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和同學討論。
2、指名讀一、二、三自然段。
討論:
(1)小潔看什么看得如了神?
(2)“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這句話你怎樣理解?
(小潔看到湖中映出的藍天、白云,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她坐在船頭上,游船在湖面上行駛,所以覺得自己又像在水里游。)
指導讀一到三自然段。讀后說一說兩岸的風景怎么美,湖里的景象怎么美。
3、指名讀第四、五自然段。
討論
(1)小潔吃完面包想把面包紙丟進水里,可后來為什么又攥著面包紙生怕它掉進湖里呢?
(2)湖水變得滿是皺紋,美麗景象不見了。“美麗的景象”指什么?為什么不見了?(討論后讀有關句子)
(3)小潔用企盼的目光望著湖水。她企盼什么?
(4)小潔跨上岸后在尋找什么?她找到了嗎?
指導讀第四、五自然段。
四、讀全文
小結:我們從小應該懂得保護環境。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討論。
2、讀讀下面的詞語,再讀讀帶點的字。
清澈 卷起 波紋 躍起 丟進 鏡子 變幻 表演 香蕉 企盼跨
二、識字、寫字。
1、重點教:澈、卷、演。
2、讀讀下面的字:皮、文、斤、去、分。
想一想上面的字加上什么偏旁是本課的哪個生字?
學生邊回答邊板書。
3、出示卡片,獨立分析下面的字形。“鏡、幻、表、蕉”
4、書寫生字。
三、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卡片,認真記憶字形。
2、聽寫本課生字。
作業 設計:
1、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波坡披
盼粉紛
賞堂
境鏡
2、學寫句子。
1)、的樹上有在。
2)、的草地上有在。
3)、有在。
第四冊第七單元《清澈的湖水》第一課時教學實錄 篇13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4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保護大自然,增強環保意識。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
三、課前準備:生字卡、小黑板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新課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
2、讀通課文。
3、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4、教師出示生字卡,指名認讀,再齊讀。
出示小黑板,讓學生讀一讀詞語。
問:有不懂的詞語嗎?簡單的詞語教師做適當的講解,其他詞語放在課文里再講。
5、指名分段讀課文,教師正音。
三、學習課文,讀懂課文。
1、默讀課文。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和同學討論。
2、指名讀一、二、三自然段。
討論:
(1)小潔看什么看得如了神?
(2)“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這句話你怎樣理解?
(小潔看到湖中映出的藍天、白云,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她坐在船頭上,游船在湖面上行駛,所以覺得自己又像在水里游。)
指導讀一到三自然段。讀后說一說兩岸的風景怎么美,湖里的景象怎么美。
3、指名讀第四、五自然段。
討論
(1)小潔吃完面包想把面包紙丟進水里,可后來為什么又攥著面包紙生怕它掉進湖里呢?
(2)湖水變得滿是皺紋,美麗景象不見了。“美麗的景象”指什么?為什么不見了?(討論后讀有關句子)
(3)小潔用企盼的目光望著湖水。她企盼什么?
(4)小潔跨上岸后在尋找什么?她找到了嗎?
指導讀第四、五自然段。
四、讀全文
小結:我們從小應該懂得保護環境。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討論。
2、讀讀下面的詞語,再讀讀帶點的字。
清澈 卷起 波紋 躍起 丟進 鏡子 變幻 表演 香蕉 企盼跨
二、識字、寫字。
1、重點教:澈、卷、演。
2、讀讀下面的字:皮、文、斤、去、分。
想一想上面的字加上什么偏旁是本課的哪個生字?
學生邊回答邊板書。
3、出示卡片,獨立分析下面的字形。“鏡、幻、表、蕉”
4、書寫生字。
三、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卡片,認真記憶字形。
2、聽寫本課生字。
作業 設計:
1、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波坡披
盼粉紛
賞堂
境鏡
2、學寫句子。
1)、的樹上有在。
2)、的草地上有在。
3)、有在。
——語文科滲透環保知識教育研究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