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鄉下孩子》(精選12篇)
教案《鄉下孩子》 篇1
4、鄉下孩子
教學目的:
1、鞏固本課生字及二會字的字音。
2、通過學習詩文,了解鄉下孩子生活的快樂,并通過朗讀表達出快樂的情感。
3、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文并背誦。
4、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了解到的鄉下孩子的快樂生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四課——鄉下孩子(板書并指讀課題)(課件1)我們先檢查同學們昨晚預習的情況。(聽寫詞語,同桌互相檢查,教師了解情況)
二、復習鞏固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詞,讓我們先來和老朋友——生字詞打個招呼吧
出示生字詞:(課件 2)
媽媽 懷里 歡唱 野菊 編織 歌曲 野菜 撐圓 肚皮 樂壞 曠野 饞嘴 一串
2、學生讀一遍。
3、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一節,知道了鄉下孩子幼小時在爸爸媽媽懷里幸福地生活,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一節,感受一下鄉下孩子的幸福的生活。齊讀第一節。
三、學習2~4小節。
1、過渡:鄉下孩子慢慢長大了些,她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了,更加快樂了!你們想不想去看看?那就請同學們自己讀讀2~4小節,想想,在這首詩里面,你覺得鄉下孩子有哪些幸福、快樂的生活呢?
2、學生自由讀2~4小節。
3、鄉下孩子有那么多幸福、快樂的生活,你們羨慕嗎?羨慕他們什么呢?(根據回答相機板書:捉蝴蝶含草葉挖野菜逮小魚)
4、是啊,鄉下孩子的生活真令人羨慕。你看,田野里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鮮花,好多好多的蝴蝶在飛舞,小草在微風中搖擺,鄉下孩子來到田野里,(小黑板出示第二節內容)指讀。(課件 3)
5、自由想像:田野里都飛舞著什么樣的蝴蝶,鄉下孩子捧著這美麗的蝴蝶會想到什么?
6、師:到蝴蝶的家鄉去,和蝴蝶姑娘一起跳舞,鄉下孩子編織的故事可真美麗呀!讓我們把這句話美美地讀一讀。
7、師:你看,她采了一片草葉,含在嘴里,吹出了動聽的歌曲來表達她愉快、高興的心情。
8、想像:如果你是一個鄉下孩子,在美麗的田野里,含了一片草葉,你會吹出哪些歌曲來表達自己愉快的心情呢?(說歌名,唱兩三首)
9、鄉下孩子唱得真快樂,那我們就快樂地把這句話讀一讀吧!
10、小結:鄉下孩子真聰明,會編故事,會吹歌曲,她的生活真是快樂幸福。讓我們一起來讀這兩句,體會體會她的幸福、快樂。
11、指讀、女生讀,齊讀。
四、學習第三節。
1、過渡:剛才有同學說羨慕鄉下孩子挖野菜、逮小魚,課文的第三節就寫了這個內容,(出示第三節)(課件 4)
2、誰來讀一讀?其他同學想一想:為什么羨慕她做這些事?
3、出示“撐”,練讀。
4、自由想像:練說:吃了一籃子野菜,小豬的肚皮撐得像。(課件 5)
5、真是夠圓的,老師好像已經看見了,你們看到了嗎?把你們看到的讀出來。(指讀、男生讀)(課件 6)
6、鄉下孩子不僅喂飽了小豬,還逮了一串小魚喂小貓呢。平時我們都說一( )小魚 (板書:一( 條 )小魚)現在是(板書:一( 串 )小魚)有什么不一樣?
自由想象:小貓看到這么多的小魚會怎么樣呢?
7、看來,小貓真是樂壞了,誰能讀出饞嘴貓咪的樣子來?注意“串”的字音。(齊讀)(課件 7+1)
8、拓展:鄉下孩子的生活真令人向往,老師收集到一些資料,我們來看看。(課件 8)同學們,你們還有哪些生活是老師不知道的,也可以說說。
9、做鄉下孩子真開心,捉了蟲子,割了青草,采了野花做什么呢?我們也來做個小詩人,學著課文說說看。(出示句子)
10、分組討論。
捉幾條小蟲:樂壞了公雞,填飽了鴨肚;
割一籃青草:喂飽了小羊,養肥了白兔;
采一束野花:送給親愛的老師(媽媽、好伙伴、爺爺奶奶)
你能用課文中的語言,真了不起。不用課文中的句式,自己想的也可以。
11、看圖說(課件 9誰能把這幾句連起來說一說,讓它成為完整的一段詩。
12、學習了課文,自己也當了一回鄉下孩子,你們覺得鄉下孩子的生活怎么樣?(板書:幸福快樂)
13、(指圖)是啊,鄉下孩子在溫暖的陽光下,廣闊的曠野里,捉蝴蝶、含草葉、挖野菜、逮小魚,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生活、成長著,是多么的快樂與幸福啊!讓我們一起來把最后一節讀一讀。
14、鄉下孩子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真快樂,讓我們把整首詩連起來讀一讀,來分享他們的快樂。
15、鄉下孩子快樂的生活真讓人羨慕。有些位同學已經把這些記在腦子里了。如果我們能不看書來告訴大家就更好了。
(練背,集體背)
六.總結課文
今天課上小朋友講了鄉下孩子的生活,用一句話概括鄉下孩子的生活。(課件 10)其實我們同學們的生活也很快樂,只要我們善于發現你也會有這種感覺的,過些時候,我們可以利用隊活動,大家來交流交流自己快樂的生活,好不好?
板書:
捉蝴蝶 含草葉
鄉下孩子 幸福 快樂
挖野菜 逮小魚
教案《鄉下孩子》 篇2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了解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養熱愛農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流程:
一、 觀察圖畫,激趣引入
1、出示課文插圖多媒體課件。
指導學生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圖,并引導學生用填空的形式說圖意:( )的蝴蝶,( )的小魚,( )白鵝,( )的公雞,( )的貓咪,( )的小豬,( )的溪水,( )的野花。
說說這是什么地方?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用直觀形象的鄉村畫面給學生以視覺沖突,讓學生感受到鄉下孩子的生活環境是如此優美,生活是如此豐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
2、指名分小節朗讀詩歌,檢查自讀情況。
3、合作學習并交流:每一節詩歌寫了鄉下孩子的什么有趣事情?
(設計意圖: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領悟文意,在讀中進行想象,使學生對詩歌內容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
三、創設意境,讀中感悟
1、導讀第一小節。
師敘述:“我”是一個鄉下孩子,你們覺得我漂亮嗎?(學生觀察畫面后回答)“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特別喜歡我。你們知道我在媽媽懷里,爸爸背上干什么嗎?
為什么說我是“歡唱的黃鸝”“盛開的野菊”?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這一小節作者用了兩個比喻。把鄉下孩子小時候在媽媽懷里“撒嬌”“淘氣”,在爸爸背上“頑皮”、“任性”的特點表現了出來。學生體會后,心靈碰撞、感悟,要讓他們讀出那份愉悅之情。)
2、導讀第二小節
師敘述:“我”慢慢長大了,爸爸媽媽把我帶到田野里,那兒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好玩的東西可多呢。我很聰明,你們知道我在田野里玩什么呢?
讓學生邊讀邊觀察畫面,引導學生進入鄉下孩子的生活情境。想象:“我”怎樣捉蝴蝶,會編個什么樣的故事?“我”選用什么樣的草葉,會吹出什么動聽的曲子?學生感悟后,指導學生用輕松、愉快的語氣朗讀和背誦這一段。
(設計意圖:這里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再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回憶那美好的瞬間,激發孩子們更加熱愛生活,更加珍愛生命,享受這幸福生活。)
3、導讀第三小節
師敘述:“我不僅聰明、靈巧,我也很能干,我常常幫爸爸媽媽干活,你們知道我會干什么呢?
學生自己閱讀,觀察畫面想象:撐圓了肚皮后的小豬是什么樣的?饞嘴的貓咪見到小魚后又是什么樣子?
(設計意圖:這一小節讓孩子們感受到自己雖然年齡很小,但也能幫助家里做些事情了,感受到勞動帶來的快樂)
提問:鄉下孩子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指導學生用愉快、風趣的語氣朗讀和背誦這一小節。
遷移練習:
鄉下孩子除了會挖野菜、逮小魚,看圖想象一下他們還會干什么?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拓展。
例:割一把青草,饞壞了美麗的白鵝。
拾一串稻穗,樂壞了驕傲的公雞。
采一束鮮花,把“我”打扮打扮。
……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老師用第一人稱的語言描述,把學生帶到鄉下孩子童年的意境,讓學生通過閱讀體會,鄉下孩子天真可愛、聰明伶俐、勤勞能干的性格特點,同時感受鄉下孩子生活在如此環境中是幸福快樂的。激起學生熱愛農村,熱愛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
4、導讀第四小節
師敘述:你們覺得我幸福嗎?你們覺得我快樂嗎?你們知道“我”為什么快樂、幸福?
讓學生自由說一說,然后帶著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農村雖沒有城市的繁華,但這里有充足的陽光,開闊的空間,有豐富多彩的生活,有父母親的呵護,所以鄉下孩子的童年是幸福快樂的。老師要在學生感悟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
四、 生活實踐,課堂展現
(城鄉孩子才藝大比賽)
師:鄉下孩子童年生活是幸福快樂的,我們城里孩子童年生活也是幸福快樂的。下面我們來比一比誰的本事多。
例:城里孩子會上網 。 鄉下孩子會放牛。
城里孩子會滑冰。 鄉下孩子會捉魚。
小結:不管城里孩子,還是鄉下孩子,他們都很棒。他們都有自己難忘的童年、難忘的童趣,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自己美好的童年,讓美好的童年伴隨著我們一起成長,一塊長大。
板書設計:
鄉 下 孩 子
像“黃鸝”“野菊” (可愛)
捉蝴蝶 吹小曲 (聰明)
挖野菜 逮小魚 (能干)
陽光下 曠野里 (成長)
教案《鄉下孩子》 篇3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觀察,啟發他們通過想象來理解課文。
3、解課文的同時,隨文識字“懷、壞、唱、嘴”
4、了解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養學生熱愛農村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小朋友,中秋即將來到,正是田野里最美的時候。瞧,今天的天氣多好啊!真是金風送爽,天朗氣清。在這么好的陽光下,讓我們一起走進田野,去欣賞那宜人的秋色,認識一群可愛的鄉下孩子吧!
出示、齊讀課題:鄉下孩子
2、農村和城市的環境不同,鄉下孩子和城市孩子的生活也不一樣。那么,鄉下孩子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呢?先聽聽老師的介紹吧!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聽配樂朗讀。
2、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找到答案了嗎?看來,光聽一遍是不夠的,還是讓我們走進他們的生活去看一看吧。
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5、抽讀課文。分小節讀。容易讀錯:曾盛菜撐逮難懂的詞:野菜饞嘴曠野(一望無際的廣闊的田野就叫——曠野)特殊詞組:一只蝴蝶一片草葉一籃野菜一串小魚
6、齊讀課文。
三、精讀感悟
(一)學習第一節
1、抽讀第一節思考:誰曾是媽媽懷里歡唱的黃鸝?誰曾是爸爸背上盛開的野菊?句式練說:鄉下孩子是……,是……。
2、引導感情朗讀閉上眼睛,此刻你就躺在媽媽的懷里,多么溫暖,多么舒適啊。媽媽輕輕的搖著你,給你講故事,教你讀兒歌,你也正給媽媽唱著那好聽的歌呢。是啊,多么像一只歡快的黃鸝啊,這時你覺得鄉下孩子是怎樣的?(幸福的、溫暖的)
3、帶著幸福溫暖地感覺讀讀第一句。
4、爸爸又喜歡背著鄉下孩子到哪兒去干什么呢?(逮蛐蛐捉蚯蚓抓蝴蝶……)
師:對了,背著鄉下孩子到處跑,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孩子們心里是那樣的高興,臉上樂開了花,就像一朵盛開的野菊。大家笑笑,看誰的笑最美。
帶著這樣的笑,讀第二句。教師板書:幸福
5、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他們的幸福吧!齊讀第一小節。(美讀)
過渡:在家里,鄉下孩子過得是那樣幸福,來到美麗的大自然里,他們的生活又非常的有趣呢。教師板書:有趣
(二)學習第二、三小節。
1、自由朗讀第二三小節,看看這些鄉下孩子平時都做哪些事情呢?
用波浪線在文中把描寫事情的詞語標出來。
2、學生交流
教師歸納板書:捉蝴蝶含草葉挖野菜逮小魚。
3、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事情多讀一讀。
4、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事情,教師指導感情朗讀。
第一處:鄉下孩子捉到一只蝴蝶,會想些什么呢?(自由發言)
小結:多有意思啊,和蝴蝶一起舞蹈,帶著蝴蝶一起去學習……鄉下孩子編織的故事可真美麗啊!
引讀第一處課文(美美的)
第二處:如果你就是鄉下孩子,你會用草葉吹出哪些動聽的歌曲呢?(學生說)小結:是啊,多么動聽的曲子啊,多么快樂的鄉下孩子啊。
引讀第二處課文。(快樂的讀)
第三處:一籃野菜,可撐圓了小豬的肚皮,吃的飽飽的,小豬會說些什么?借助插圖觀察、想象。
引讀第三處課文。(舒服的讀)
第四處:鄉下孩子不僅喂飽了小豬,還逮了一串小魚呢。看到這么多的小魚,小貓會做些什么呢?
引讀第四處(高興的讀)
5、帶著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讀一讀第二三小節,體會鄉下孩子多姿多彩的生活吧。
6、如果你是鄉下孩子,你最想做些什么?
(三)學習最后一小節
是啊,鄉下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在溫暖的陽光下,在曠野里捉蝴蝶、含草葉,是多么快樂,多么幸福啊。讓我們把這份快樂與幸福融入最后一段的朗讀中吧。板書:生長(陽光曠野)
四、品讀課文,仿創詩歌
1、課件出示:挖一籃野菜,撐圓了小豬的肚皮。逮一串小魚,樂壞了饞嘴的貓咪。(動詞的準確使用)
2、老師的創作:割一籃青草,喂飽了可愛的小兔。(學生認真讀)
3、學生創作,寫在書上。
4、交流展示(來得及的話)
五、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鄉下孩子幸福像黃鸝。
像野菊。
有趣捉蝴蝶。
含草葉生長(陽光、曠野)。
挖野菜。
逮小魚。
教案《鄉下孩子》 篇4
師 :同學們,你們想了解鄉下孩子嗎?
眾 生:想!
師 :今天吳老師就滿足你們這個愿望,我們一起來學習第4課,請齊讀課題!
眾 生:鄉下孩子
師 :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有讀不連貫的地方就多讀幾遍,直到讀連貫為止。
(全班同學自由讀課文,約3分鐘后老師叫停。)
師 :現在老師請同學們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并請同桌給你當小老師,評價一下你的讀音準不準。
(同桌互讀互評,約2分鐘,老師叫停。)
師 :剛才聽同桌讀書時哪些同學覺得自己的同桌讀音又標準,聲音又洪亮,請推薦他讀給全班同學聽吧!
(學生紛紛舉手,有的同學忍不住喊出了同桌的名字。)
師 :這么多同學都覺得同桌讀得好,說明你們聽得很認真,還善于發現同學的優點,真不簡單!請誰讀呢?老師想請今天的值日生張樂元來安排。
張樂元:我看這樣吧:這首詩共有四節,不如請一人讀一節,這樣同樣的時間可以欣賞到四位同學讀書。
師 :你說了算!希望讀的同學大聲讀,聽的同學認真聽!
(張樂元從被推薦的眾多同學中指名四位同學每人讀1節)
師 :他們讀得怎樣?請小老師們評一評!
(學生評價)
師 :剛才大家都覺得彭芝珺讀得好,請彭芝珺同學來點四位同學輪讀這首詩吧!
(彭芝珺興奮得滿臉通紅,我發現她的這四位同學之間平時朗讀水平差距很大。)
師 :你為什么點這四位同學?
彭芝珺:舒昶是我班最會朗讀的同學,我想聽她讀這首詩是不是比我讀得好。丁好好今天帶病上課我覺得她很愛學習,所以點她。樂立和柯楚君分別是我班男生和女生中最不愛發言的人,今天他們舉手了,我就把讀書的機會優先給他們,讓他們好好鍛煉一下。
師 :你考慮得真周到,值得我們學習!
(四名同學讀書)
師 :彭芝珺,你認為舒昶讀得怎么樣?
彭芝珺:她和我一樣把字音讀得很準,聲音也大,但她是笑著讀的,讀出了歡樂,她比我讀得有感情。
師 :你真是個謙虛的孩子!還有哪位小老師想評價他們的朗讀?
劉立軒:樂立平時下課時總是大喊大叫,上課讀書時聲音小得我都快聽不見了,要是他把下課喊叫的聲音用來讀書就好了。
黃天航:丁好好生病了還把書讀得又正確又有感情,我要向他學習!
李南希:我覺得柯楚君今天讀書比以前有進步,只讀錯了一個字,要是老師每堂課都點她,肯定會一次比一次讀得好!
師 :謝謝你提醒我,老師今后一定多給她讀書的機會!還有誰想讀?
眾 生:我想讀!我想讀!
師 :請愿意讀的孩子一起讀吧!
(全班45個孩子中,有43個孩子一起站起來讀書,有1個孩子在大家讀完1句后也站起來跟著讀,當大家讀完一節后,剩下的一名同學也加入了讀書的行列。)
師 :集體的力量真大!你們讀得真好聽!讀了這么多遍課文,你們覺得鄉下孩子怎樣?
朱敏琦:我覺得他們很快樂!
黃衛冠:他們很自由!
管 藝:他們很勤勞!
劉 坤:我覺得鄉下孩子很聰明。
師 :你們都有一雙孫悟空的火眼金睛!那你們是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來的?請大家默讀課文,把找到的詞句畫上直線。
(學生默讀課文,畫線。)
師 :現在請你們在四人小組里把剛才找到的詞句讀一讀,講一講。
(學生在四人小組里交流,教師到各組巡視,相機點撥。)
師 :誰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組講給全班同學聽?
宋子晗:我們小組認為鄉下孩子的生活真自由!他們去樹林和草叢中捉蝴蝶,去野外挖野菜,去河里逮小魚,不像我們放學后關在家里,我覺得他們的生活真快樂!
陸 藝:我們小組認為鄉下孩子很勤勞。是從“挖一籃野菜,撐圓了小豬的肚皮,逮一串小魚,樂壞了讒嘴的貓咪。”看出來的,小豬的肚皮都撐圓了,說明鄉下孩子挖的是一大籃野菜,要是不勤勞,是挖不到一大籃野菜的,要是不勤勞,是逮不到一串小魚的。
魏依綢:我想幫陸藝補充一下,我知道書上為什么說是“逮一串小魚”,而不是說逮“一桶”或“一盆”小魚。我到過鄉下,還見過鄉下孩子在河里逮魚,他們逮好魚后就折一根小樹枝或扯一根小草把魚穿成一串,也有的孩子用自己帶的鐵絲把魚穿成一串,誰逮的一串魚最長,誰就最神氣。
張子迎:我們小組認為從陸藝剛才找到的那兩句詩里還可以看出鄉下孩子很勇敢!因為挖野菜或捉魚時說不定會遇到蛇,可他們卻不怕,說明他們很勇敢。一籃野菜或逮一串小魚都要勞動很長時間,說明鄉下孩子不怕苦,不怕累,做事有毅力。
呂緯瀚:我們小組還發現了鄉下孩子很聰明,是從“曾是媽媽懷里歡唱的黃鸝”看出來的。從這句詩里可以看出鄉下孩子還在媽媽懷里就會唱歌,那么小的年齡就把歌唱得跟黃鸝的叫聲一樣好聽,真聰明!我在東湖的鳥語林聽過黃鸝的叫聲,好聽極了!農村條件差,鄉下孩子買不起我們這些城里孩子幾乎都有的口琴、豎笛,可書上說他們“含一片草葉,能吹出動聽的歌曲。”我學了幾年的鋼琴彈的曲子一點也不動聽,可鄉下孩子用一片草葉就能吹出動聽的歌曲,他們多聰明呀!
潘佳璇:我們小組認為從“捉一只蝴蝶,能編織美麗的故事。”也可看出鄉下孩子很聰明。
師 :你們小組猜想他們會編些什么故事呢?
潘佳璇:也許是編蝴蝶仙子的故事。
程 昱:也許是編蝴蝶公主和王子的故事。
陳映迪:也許是編蝴蝶學跳舞的故事。
于文昱:說不定會編蝴蝶找朋友的故事。
師 :你們這個四人小組真的是黃金搭檔,乖乖,真的有效!
(眾生開懷大笑。)
楊 露:我們小組覺得鄉下孩子的生活太有趣了,他們每天一定過得又快樂又有意義,要是我們也能像他們那樣生活多好呀!
師 :是啊,鄉下孩子的生活多有趣呀!如果你們是鄉下孩子,會做些什么呢?
(出示文中插圖,讓學生觀察想象)
呂緯瀚:如果我是鄉下孩子,我會去釣魚。
張 量:我會去捉蝦子和螃蟹。
陸 藝:我會去采野花。
劉 坤:我會去爬山或去草地上打滾。
管 藝:我會去割草。
丁好好:我會去拾稻穗。
師 :采了野花、拾了稻穗、割了青草干什么用呢?誰能照樣子說一說?
(手指句子:逮一串小魚,樂壞了饞嘴的貓咪。)
(出示:采一束野花, 。拾一把稻穗, 。
割一籃青草, 。)
(學生各自看圖練說。)
楊靜婷:采一束野花,打扮美麗的媽媽。
尤 陽:拾一把稻穗,撐圓了公雞的肚皮。
劉 洋:割一籃青草,樂壞了可愛的小白兔。
師 :(再次出示插圖)誰能看著圖,連起來說幾句呢?同桌之間先練習說好嗎?
(學生看圖同桌間練習)
萬永芳:采幾朵野花,打扮自己的頭發。捉幾只蜻蜓,逗樂了可愛的弟弟。
宋子晗:捉一把小蝦,樂壞了漂亮的白鵝。釣幾條小魚,撐圓了小貓的肚皮。
張樂元:割一籃青草,樂壞了貪嘴的小兔。拾一把稻穗,讒壞了驕傲的公雞。唱一支山歌,逗樂了愛叫的花狗。
師 :聽了同學們的話,老師真想馬上去鄉下看看,去做一回鄉下孩子,快樂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你們想嗎?請大家齊讀最后一節,用朗讀來告訴大家。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節。)
師 :讀完了全詩,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嗎?
戴雪琪:我不明白鄉下孩子為什么“曾是爸爸背上盛開的野菊。”?
師 :誰來告訴她?
(教室里安靜極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卻無人舉手。)
師 :(稍加思索)你這個問題好深刻呀,老師也不明白,請小朋友們在四人小組里討論后再幫助我好不好?
眾 生:(聲音宏亮,滿臉興奮)好!
(教室里一下子熱鬧起來,孩子們湊在一起呱呱講開了,他們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每個人都想說服別人。老師深入各組巡視,認真傾聽并相機指導。)
師 :誰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組來幫我呀?
宋子晗:我代表我們小組來幫你吧!你可要認真聽呀!鄉下孩子的爸爸要到地里種莊稼,他怕孩子在家很孤單就把孩子背在身上,爸爸勞動時身子不停地在動,孩子以為爸爸在跳舞給他看所以裂開嘴笑了,就像一朵野菊花開了一樣。
魏依綢:我們小組可以讓你了解得更清楚!因為鄉下孩子的爸爸在野外干活,孩子在爸爸背上可以吸收到新鮮空氣,還可以看到更遠處的美景,孩子心里高興極了,所以笑得像野菊花盛開了。
張子迎:老師,知道嗎?鄉下的孩子爸爸總在干農活,他們一年四季總在辛勤地勞動,也就是總在鍛煉身體,他的個子一定很高,好像一棵大樹,這個鄉下孩子趴在爸爸背上很開心地笑,就像一棵大樹上開的一朵美麗的野菊花。
張樂元:老師,你聽我說吧,我比他們三個講得都深刻!野菊花是長在野外的,爸爸也是在野外勞動,孩子趴在爸爸背上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小鳥飛來飛去,可以看到青蛙捉蟲子吃,可以看到小鴨和魚兒在水里游,可以看到藍藍的天上白云飄,可以看到牛羊在吃草,可以看到各種顏色的野菊花,可以聞到花兒的香味,孩子心里樂開了花,裂開嘴笑了,嘴角往兩邊撇,白牙齒露出來了,眉毛也笑彎了,就像野地里又開了一朵又美又大的野菊花一樣。老師,你明白了嗎?
師 :(發自內心地笑了)明白了!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老師跟你們學到了知識,你們也是老師,我應當叫你們小老師!大家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眾 生:沒有了!
師 :大家通過學習,讀懂了課文,了不起!能力真強!通過朗讀把自己讀懂的、想到的表達出來,是一種更高的能力。你們最想聽誰的讀書聲?
眾 生:舒昶!
師 :那讓我們一起來傾聽她美妙的讀書聲吧!
(舒昶聲情并茂地朗讀了全詩,全班同學給予了她熱烈的掌聲。)
師 :我為舒昶的成功感到無比自豪,誰想挑戰她?
(許多同學躍躍欲試,高高地舉起了自己的手。)
師 :你覺得自己哪一節讀得最好就讀哪一節給大家聽。
(四名同學毛遂自薦,他們賣力地讀了自己選擇的小節。)
師 :大家喊出你認為最成功的人的名字:“一、二!”
眾 生:宋子晗!
(喊聲震耳、整齊,宋子晗臉上泛著幸福的紅光,全班同學仿佛自己成功了似的,情緒達到了高潮。)
師 :只要用心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人人都會成功!讓我們齊讀全詩吧!
(全班同學把激情都傾注到了讀中,他們的情緒感染了老師,老師也加入了他們讀的行列。)
師 :今天你們每一個人都很成功,讓我們一起來夸夸自己吧!
眾 生:(雙手翹起大拇指,笑容滿面)嘿!嘿!我們真棒!
教案《鄉下孩子》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觀察,啟發他們通過想象來理解課文。
3、解課文的同時,隨文識字“懷、壞、唱、嘴”
4、了解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養學生熱愛農村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小朋友,中秋即將來到,正是田野里最美的時候。瞧,今天的天氣多好啊!真是金風送爽,天朗氣清。在這么好的陽光下,讓我們一起走進田野,去欣賞那宜人的秋色,認識一群可愛的鄉下孩子吧!
出示、齊讀課題:鄉下孩子
2、農村和城市的環境不同,鄉下孩子和城市孩子的生活也不一樣。那么,鄉下孩子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呢?先聽聽老師的介紹吧!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聽配樂朗讀。
2、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找到答案了嗎?看來,光聽一遍是不夠的,還是讓我們走進他們的生活去看一看吧。
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5、抽讀課文。分小節讀。容易讀錯:曾盛菜撐逮難懂的詞:野菜饞嘴曠野(一望無際的廣闊的田野就叫——曠野)特殊詞組:一只蝴蝶一片草葉一籃野菜一串小魚
6、齊讀課文。
三、精讀感悟
(一)學習第一節
1、抽讀第一節思考:誰曾是媽媽懷里歡唱的黃鸝?誰曾是爸爸背上盛開的野菊?句式練說:鄉下孩子是------------------,是----------------。
2、引導感情朗讀閉上眼睛,此刻你就躺在媽媽的懷里,多么溫暖,多么舒適啊。媽媽輕輕的搖著你,給你講故事,教你讀兒歌,你也正給媽媽唱著那好聽的歌呢。是啊,多么像一只歡快的黃鸝啊,這時你覺得鄉下孩子是怎樣的?(幸福的、溫暖的)
3、帶著幸福溫暖地感覺讀讀第一句。
4、爸爸又喜歡背著鄉下孩子到哪兒去干什么呢?(逮蛐蛐捉蚯蚓抓蝴蝶……)
師:對了,背著鄉下孩子到處跑,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孩子們心里是那樣的高興,臉上樂開了花,就像一朵盛開的野菊。大家笑笑,看誰的笑最美。
帶著這樣的笑,讀第二句。教師板書:幸福
5、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他們的幸福吧!齊讀第一小節。(美讀)
過渡:在家里,鄉下孩子過得是那樣幸福,來到美麗的大自然里,他們的生活又非常的有趣呢。教師板書:有趣
(二)學習第二、三小節。
1、自由朗讀第二三小節,看看這些鄉下孩子平時都做哪些事情呢?
用波浪線在文中把描寫事情的詞語標出來。
2、學生交流
教師歸納板書:捉蝴蝶含草葉挖野菜逮小魚
3、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事情多讀一讀。
4、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事情,教師指導感情朗讀
第一處:鄉下孩子捉到一只蝴蝶,會想些什么呢?(自由發言)
小結:多有意思啊,和蝴蝶一起舞蹈,帶著蝴蝶一起去學習……鄉下孩子編織的故事可真美麗啊!
引讀第一處課文(美美的)
第二處:如果你就是鄉下孩子,你會用草葉吹出哪些動聽的歌曲呢?(學生說)小結:是啊,多么動聽的曲子啊,多么快樂的鄉下孩子啊。
引讀第二處課文。(快樂的讀)
第三處:一籃野菜,可撐圓了小豬的肚皮,吃的飽飽的,小豬會說些什么?借助插圖觀察、想象。
引讀第三處課文。(舒服的讀)
第四處:鄉下孩子不僅喂飽了小豬,還逮了一串小魚呢。看到這么多的小魚,小貓會做些什么呢?
引讀第四處(高興的讀)
5、帶著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讀一讀第二三小節,體會鄉下孩子多姿多彩的生活吧。
6、如果你是鄉下孩子,你最想做些什么?
(三)學習最后一小節
是啊,鄉下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在溫暖的陽光下,在曠野里捉蝴蝶、含草葉,是多么快樂,多么幸福啊。讓我們把這份快樂與幸福融入最后一段的朗讀中吧。板書:生長(陽光曠野)
四、品讀課文,仿創詩歌
1、課件出示:挖一籃野菜,撐圓了小豬的肚皮。逮一串小魚,樂壞了饞嘴的貓咪。(動詞的準確使用)
2、老師的創作:割一籃青草,喂飽了可愛的小兔。(學生認真讀)
3、學生創作,寫在書上。
4、交流展示(來得及的話)
五、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鄉下孩子幸福像黃鸝
像野菊
有趣捉蝴蝶
含草葉生長(陽光、曠野)
挖野菜
逮小魚
教案《鄉下孩子》 篇6
教材分析:
《鄉下孩子》是一首充滿童真的小詩,它描繪了生在陽光下、長在曠野里的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本詩選材典型生動,語言洗練而富有童趣,所創造的意境清新活潑,極富想象的空間。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8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并達到熟讀成誦。
2、圖文結合,展開想象,體會情感。
3、讀寫結合,仿寫詩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感受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養學生熱愛農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增進孩子對詩歌的喜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體會詩歌的韻律美,意境美。
重難點分析:
1、本課是詩歌文體,教學時應注重對文本的誦讀感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的認識逐漸深化并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也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要創設情境,激發想象,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教學過程設計說明
第一課時
一、看圖說話,導入新課。
(一)課件出示課文插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想一想怎么把它們具體生動地描述出來。
(二)交流。引導學生融入自己的想象把話說得更加具體生動,讓畫面“活”起來。
如,學生說到小鳥,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鳥的叫聲展開想象:兩只小黃鸝唱著歡快的歌從空中飛過……
(三)是呀,鄉下的景色是那么美,鄉下孩子的生活更是多姿多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一下鄉下孩子的童年生活。
課件出示文題。(板書課題)
二、側耳傾聽,整體感知。
(一)課件播放音樂。教師配樂朗讀,讓學生閉目傾聽,邊聽邊展開想象詩中展現的場景。
(二)讓學生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鄉下孩子生活充滿歡樂、樂趣無窮等等。)
(三)小結:同學們已經感覺到鄉下孩子童年的自由和歡樂。讓我們自己讀讀這首詩,走進鄉下孩子的快樂天堂,親身去體驗一番。
三、反復朗讀,讀中識字。
(一)先給課文標上小節序號,然后大聲地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特別喜歡的小節可以多讀幾遍。
(二)檢查自學效果。
1、課文有幾小節,你是怎么區分的?
3小節,按空行區分。
2、檢查詞語認讀情況,說說記字方法。
課件出示詞語:懷里、黃鸝、盛開、編織、故事、小豬、饞嘴、貓咪、陽光、曠野。
當表揚學生讀得好、方法好時,點擊課件出現小花、小鳥。如:讀得真好,小花也來聽你讀了。
3、指名朗讀課文。先個人讀,然后男女生合作讀(前兩節女生一句男生一句,最后一節齊讀。)
四、精讀品味,體驗感悟。
(一)課件出示閱讀提示: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鄉下孩子的快樂?學生自讀自悟。
(二)現在你就是詩中的孩子,你什么時候最快樂?學生自由發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理解課文內容,相機指導朗讀。
可以不按小節順序,而是根據學生的發言出示語段,在學生品讀感悟的基礎上,概括出鄉下孩子的特點和所抒發的感情。
1、隨機出示語段:第一小節。
(1)依偎在媽媽懷里很快樂。“歡唱的黃鸝”,意思是說孩子像黃鸝一樣活潑歡樂。
想象具體情境:夏天的夜晚,月亮下面,你依偎在媽媽的懷里,你會像小黃鸝一樣唧唧喳喳叫個不停。你會說些什么呀?
說學校里好玩的事,唱新學的兒歌……
此時此刻,你就是媽媽眼中——歡唱的黃鸝。
(2)伏在爸爸的背上很快樂。“盛開的野菊”,意思是說孩子像野菊一樣漂亮可愛。
回憶幼年時被爸爸背著的情景。當時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此時此刻,你就是爸爸眼中——盛開的野菊。
(3)小結:第一小節表現了鄉下孩子的天真可愛,抒發了鄉下孩子享受親情呵護的快樂。
(4)指導朗讀。
(5)想象一下,你是爸爸媽媽眼中的什么呢?
快樂的天使、初升的太陽、淘氣的小鬼、聽話的貓咪……
2、隨機出示語段:第二小節前四行。
(1)自由自在地玩耍很快樂。
“捉蝴蝶”“編故事”,把身邊的小動物編進故事,具有豐富的想象力。
你小時候有過這樣的體驗嗎?
(2)“含草葉”“吹歌曲”,游戲中體現出孩子的心靈手巧。
(3)小結:這兩句詩表現出鄉下孩子的聰明伶俐,抒發了鄉下孩子玩耍的`快樂。
(4)指導朗讀。
3、隨機出示語段:第二小節后四行。
(1)幫父母做事很快樂。
“挖野菜”、“逮小魚”反映出鄉下孩子的勤勞能干;“撐圓了”、“樂壞了”等詞富有童趣,可從中咂摸出勞動的滋味。
(2)小結:這兩句詩表現出鄉下孩子的勤勞能干,抒發了鄉下孩子勞動的快樂。
(3)指導朗讀,可以讀得俏皮一些。
4、第三小節。
(1)在陽光下生活、在田野中成長很快樂。第三小節是對全文的總結:鄉下孩子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享受到無窮樂趣,茁壯成長。
(2)指導朗讀,讀出對鄉下孩子的贊美,讀出對農村生活、對大自然的向往。
(三)課件出示課文題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整首詩,如合作讀、表演讀(加些表情、動作)等等。
第二課時
一、朗讀表演,熟讀成誦。
(一)課件再次出示課文題圖。請同學們用喜歡的方式登臺表演詩朗誦。大家進行點評。如果學生愿意配樂讀,就播放音樂。
(二)老師引領學生背誦詩歌。老師讀前半句,學生一起接后半句。
(三)集體背誦詩歌。
二、拓展想象,仿寫詩句。
(一)指導仿寫。
1、鄉下孩子的童年生活多么快樂。假如你來到陽光下,來到曠野里,你還想做些什么呢?
指名說出自己的想法。指導學生用第二小節的句式說話。
如:“采一束野花,能扮演美麗的公主”或“采一束野花,引來了勤勞的蜜蜂”……
2、課件出示圖畫。看看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些什么,然后補充句子。
割一把青草,。
拔兩根蘿卜,。
3、展開想象,動筆寫話。
可以寫捉螞蚱、挖蚯蚓、摸小蝦、掰棒子、拾稻穗、放風箏、翻跟頭等等。
(二)成果展示。
1、讓學生讀后寫到黑板上。
2、評一評誰的語言最有詩意。
句式、字數上的要求可以寬松一些。
三、識記生字,練習書寫。
(一)同桌合作,互讀生字,擴詞識記。
(二)介紹自己的識記方法。
如根據偏旁歸類,找形近字區別識記等等。
(三)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練習書寫。課件出示生字。
1、懷、編、織、豬、陽: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左邊偏旁寫瘦長,右邊部分占領豎中線。
2、盛、含:上下結構,上大下小。“盛”最后一筆寫長些;“含”字撇、捺要舒展一些。
3、事:獨體字。教師邊示范邊講解要點:上邊一橫要長一些,“口”要寫得扁一些窄一些,豎鉤居于豎中線。
(四)學生描紅,練寫生字。
四、朗誦繪畫,樂在其中。
(一)把這首詩有感情地朗誦給爸爸媽媽聽。
(二)根據自己的想象給課文配一幅圖畫,并把這首小詩抄寫在上面。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占優勢,用直觀的畫面導入課文,學生容易被調動情緒,進入情境,從而為整堂課的學習奠定基調、作好鋪墊。
新奇的想象,靈動的語言,讓課堂多了一份詩意。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在傾聽中感知詩歌內涵,并學習老師的朗讀技巧。
用動態的課件和富有激勵性的兒童化的語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合作朗讀更能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享受合作學習的快樂。
圍繞“快樂”精心設計話題,避免瑣碎分析。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閱讀感受,從中把握鄉下孩子的特點,體會鄉下孩子的情感。
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把閱讀發現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體現其個性化閱讀。課件采用超鏈接的方式,便于順學而導。
充分利用教材,以文本激發想象,以想象豐富文本,讓畫面活起來,讓文字動起來。
在情境中理解詞句,聯系已有的生活體驗感悟文本,體會兒童的天真可愛和親情的和諧。
注重學生對文本的誦讀感悟,以讀代講,讓詩中景、詩中物、詩中人在學生腦海中浮現,使學生步入詩境。
通過生生對話和師生對話達到互助互補、感悟文本的效果,在交流、碰撞、點撥、引導中體驗情趣,張揚個性,發展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引導學生感悟文本的更深層次的內涵,不僅體會快樂,還要體會勤勞,體會成長,從中受到熏陶感染。
體現“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有感情地朗讀,個性化的朗讀,讀出對文本的感悟,讀出心靈的愉悅。
以教材為憑借,訓練說寫。讓學生模仿課文,也來做一回小詩人。希望借此激發學生對詩歌閱讀和創作的興趣。
指導寫話練習由扶到放:先是大家共想一句,然后看圖補充后半句,最后再獨立創作。
這里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聯系生活實際,在提高語言能力的同時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讓詩歌教學多一份詩意的棲居,成為一種美妙的精神享受。
寫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在寫字教學中同樣可以滲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通過給父母朗誦,既檢查了學生的背誦情況,鞏固了知識,又促進了親子交流。
教案《鄉下孩子》 篇7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
教學目標 :1、初步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13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
生字詞的書寫,理解。
教學難點 :了解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激情揭題。
二、初讀課文。
1、出示生字詞。
2、讀一讀,請學生領讀。
3、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暢。
4、學習生字詞:
請學生自形分析,并說說注意點,尤其是"曾"的筆順。
三、課堂鞏固練習。
在課本上描紅。
四、布置作業 。
《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
五、課堂小結。
7 鄉下孩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細讀課文。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5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養熱愛農村廣闊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生字詞的書寫。
教學難點 :培養熱愛農村廣闊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初讀課文,讀出停頓的要求來。
二、細讀課文。
1、集體讀第一小節,其余人思考:
哪些詞語能反映"我"還小?
哪些詞又能"我"的高興呢?
2、指導重讀"懷里、背上、黃鸝、野菊"等詞語。
3、自由練讀。
4、請學生讀。
5、讀第二小節,體會孩子嬉戲時活潑愉快的童年生活。
6、讀第三小節,讀"挖、野菜、逮小魚"等詞語,體會鄉下孩子的懂事與勤勞。
7、讀第四小節,強調"陽光、曠野"感受農村天地的廣闊和前景光明。
8、逐節導讀。
9、看圖指導全課。
10、齊讀。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
2、學生自己分析。
3、思考: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其中哪個字?
4、口頭擴詞。
5、課本上描紅。
四、課堂小結。
五、課后作業 。
《習字冊》上相應的字描紅、仿影、臨寫。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鞏固小結。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生字詞。
3、了解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養熱愛農村廣闊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生字詞的熟練掌握。
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小黑板、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請學生朗讀全文。
其他人聽他是否讀出自己的感情來。
二、評議小結。
三、同桌練習,讀出鄉下孩子愉快的幸福感、滿足感來。
四、請學生讀。
五、指導背誦。
回憶鄉下孩子的成長過程及童年的生活。
六、同桌互相嘗試背誦。
七、課堂練習。
1、比一比,組詞。
懷( ) 灶( )
壞( ) 肚( )
扁( ) 含( )
編( ) 念( )
2、造句。
編織——
動聽——
八、完成《語文練習冊》。
九、課堂小結。
教案《鄉下孩子》 篇8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27
《鄉下孩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鄉下孩子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了解鄉下孩子的 聰明和能干。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鄉下孩子》這篇課文,現在,你能完成這一個句式填空嗎?
出示:我 鄉下孩子。
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這一群可愛的鄉下孩子,來進一步了解他們。板書課題。
二、講讀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讀第一自然段,思考完成這個填空,要求:聽仔細,想清楚,要說出句子中最主要的內容。
出示:鄉下孩子是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
指名說一說——評價肯定的基礎上要求說得更完整、更具體。
(2)是呀,媽懷里,爸爸的背上,總是那么溫暖,那么令人留戀。說一說,平時你會在媽懷里做些什么?
是呀,在媽懷里,孩子多象一只只(引說:歡唱的黃鸝!)
指導朗讀這兩行。
(3)(音樂起)請小朋友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你趴在爸爸背上,爸爸帶你來到田野里逮螞蚱,捉蝴蝶,來到魚塘邊釣魚,你感覺怎樣?——學生說
對呀,和爸爸在一起的時光是多么快樂呀,剛才老師還看到有的小朋友邊想邊露出了笑臉,多燦爛呀,真象一朵朵(引說:盛開的野菊花!)
指導朗讀這兩行。
(5)讓我們伴著音樂再次感受鄉下孩子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板書:幸福)
齊讀第一自然段。
2、學習第2、3自然段
(1)鄉下孩子的生活可有趣啦!請小朋友自由讀讀2、3小節,看看他們平時都做些什么?
(2)指名說一說。
(3)假如你是鄉下孩子,在這些事中你最喜歡做什么?為什么?
(在學生的回答中,相機點撥,突出鄉下孩子的聰明、能干。)
你能把這句話讀好嗎?還有誰也喜歡讀的,一起讀讀。
(4)小朋友,(師指圖)除了課文上的這些事,你還想做些什么呢?
(采野花、拾稻穗、割青草、逮螞蚱……)
(5)是呀,鄉下孩子會干的事情可真多!
出示:鄉下孩子會 ,會 ,會 ,會 ,可真 !
指名學生說一說。
說的真好,相信小朋友會把第2、3小節讀得更好,讓大家看到那一群群聰明、能干的鄉下孩子。
(板書:聰明、能干)
齊讀第2、3自然段。
3、學習第四小節
(1)聽了小朋友剛才的朗讀,老師真想馬上到田野里聽聽小鳥的歌唱,聞聞花草的芳香,做一回鄉下孩子,快樂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你想嗎?
請讀讀最后一小節,用你的朗讀來告訴大家。
齊聲有感情朗讀第四小節。
(2)出示“曠野”詞卡,師述:“曠野就是空曠的原野。”指名讀好詞語。
(3)農村雖然沒有城市繁華,但是這里有陽光,有曠野,孩子們多快樂呀。
再讀第四小節。
三、再讀背誦
1、鄉下美,鄉下的孩子更可愛,喜歡鄉下嗎?讓我們一齊讀兒歌,把你的喜愛讀出來,加上動作試試,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我們就是鄉下孩子,讓我們一起把這首兒歌讀好。
2、這么美的兒歌能永遠記在腦海里該多好啊!
小朋友自己試著背背——指名背——齊背
五、總結課文
今天老師帶你們到鄉下去游玩了一番,感受到那里的孩子們生活是多么幸福、那里的孩子們是多么聰明、能干。
六、布置作業:
建議小朋到鄉下去走一走,感受鄉下孩子豐富多彩的生活。
教案《鄉下孩子》 篇9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99
《鄉下孩子》教學隨筆
前幾天,我與孩子們一起學習了本冊書的一首小詩。題目是其中詩里有這樣一小節內容:挖一籃野菜,撐圓了小豬的肚皮。逮一串小魚,樂壞了饞嘴的貓咪。這節內容抒發了鄉下孩子所感受到的勞動的滋味。
當學到這里時,我靈機一動,我想鄉下孩子平時接觸的不僅僅只是這兩樣勞動,還有其它的。如果讓孩子們說一說其它的農活,也能編成一首詩。這不是孩子們創新思維最好的體現嗎?我試著讓學生先說其它農活,他們說:喂雞、喂鴨、喂小兔.....那你們能不能把這些也編成詩呢?孩子們立刻想了起來.不一會兒,作品完成了.
有的說:捉一只小蟲,送到了小雞的嘴里,割一把青草,撐圓了小兔的肚皮。
有的說:采一束野花,送到了媽媽的手里,摘一個野果,放到了爸爸嘴里。
我真的很驚訝,孩子們都能成為一個個小詩人了。
【請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本課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www.jcsycorp.com 】
教案《鄉下孩子》 篇10
《鄉下孩子》是蘇教版國標本二上的一篇課文,全文用兒童詩的形式描寫了農村孩子的快樂生活,讀來清新舒暢,是一篇孩子樂學的詩文。
第一課時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堂看似平常普通的側重認識生字的課,上來卻饒有趣味,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歸納了幾點成功的經驗。
備課時,我分析這課的生字,感覺二會字、四會字特別多,一堂課要面面俱到地掌握每個生字并不現實,所以我選擇四會字與二會字的分開教學。含有四會字的詞語我側重字型、詞意的分析;含二會字的詞語我重視學生是否讀準了字音。把詞語分成兩批來出現并各有側重點的方式我以前教學中并沒采用過,因此學生也覺得興趣很濃,實踐證明這也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方式。
其次,在四會字詞語教學中,我采用形式多樣的認字方法,比如“懷里”和“樂壞了”兩個詞中的“懷、壞”的比較是這課要突破的重點,我讓一個小女孩撲到我懷里來,讓學生們觀察,然后我告訴學生“懷里”是靠近心臟的地方,所以是豎心旁,因為這個場景,相信學生對這一知識點不會遺忘。
在分析詞義的環節中,孩子們的回答也很精彩有趣。如“饞嘴”一詞,有個孩子說,“老師,《西游記》里的豬八戒就最喜歡吃東西,他就是饞嘴”,典型的人物形象讓學生對這個詞語有了最直觀的認識。在孩子理解詞義的基礎上,我還指導學生朗讀好一些特別的詞語,如“歡唱”、“樂壞了”,我要求他們歡樂高興的讀出來,為朗讀課文做了很好的鋪墊。
教案《鄉下孩子》 篇11
這是一首反映農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詩歌。描寫了鄉下孩子豐富多彩的游戲、勞動等生活情景,反映了他們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詩歌采用樸實的語言,描寫了鄉下孩子幼小時在爸爸媽媽懷抱里生活的情景,在田野里捉蝴蝶,吹草葉游戲的情景以及挖野菜、逮小魚等勞動給鄉下孩子帶來的樂趣。這邊的孩子因為生長在農村,在理解課文內容我覺得都比較容易,他們都能將自己和爸爸媽媽之間的趣事和大家的分享,孩子們的臉上也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接著再講講游戲的情景及勞動場面,都能聯系生活實際進行交流。并適時進行遷移性的語言練習,讓孩子們通過想象,從而進一步感悟鄉下孩子的多彩生活,同時在語言實踐中進一步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節奏美,培養孩子豐富語言、積累句式的能力,為以后學好語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案《鄉下孩子》 篇12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
教學目標:
1、初步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13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
2、生字詞的書寫,理解。
教學難點:
了解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激情揭題。
二、初讀課文。
1、出示生字詞。
2、讀一讀,請學生領讀。
3、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暢。
4、學習生字詞
請學生自形分析,并說說注意點,尤其是"曾"的筆順。
三、課堂鞏固練習。
在課本上描紅。
四、布置作業。
《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
五、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細讀課文。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5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養熱愛農村廣闊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生字詞的書寫。
教學難點:
培養熱愛農村廣闊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讀出停頓的要求來。
二、細讀課文。
1、集體讀第一小節,其余人思考
哪些詞語能反映"我"還小?
哪些詞又能"我"的高興呢?
2、指導重讀"懷里、背上、黃鸝、野菊"等詞語。
3、自由練讀。
4、請學生讀。
5、讀第二小節,體會孩子嬉戲時活潑愉快的童年生活。
6、讀第三小節,讀"挖、野菜、逮小魚"等詞語,體會鄉下孩子的懂事與勤勞。
7、讀第四小節,強調"陽光、曠野"感受農村天地的廣闊和前景光明。
8、逐節導讀。
9、看圖指導全課。
10、齊讀。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
2、學生自己分析。
3、思考: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其中哪個字?
4、口頭擴詞。
5、課本上描紅。
四、課堂小結。
五、課后作業。
《習字冊》上相應的字描紅、仿影、臨寫。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鞏固小結。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生字詞。
3、了解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養熱愛農村廣闊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生字詞的熟練掌握。
教學難點:
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請學生朗讀全文。
其他人聽他是否讀出自己的感情來。
二、評議小結。
三、同桌練習。
讀出鄉下孩子愉快的幸福感、滿足感來。
四、請學生讀。
五、指導背誦。
回憶鄉下孩子的成長過程及童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