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看雪教案(精選3篇)
小學看雪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省、店”等10個生字。會寫“打 指 接 ”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孩子們對雪、對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學難點】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指、接、打”三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孩子們對雪、對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學難點】
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中國臺灣小朋友對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學過程】
一、由生字“省”揭示課題:
1、老師范寫:省,誰認識?你是怎么認識的?
2、我們中國有23個省份,你知道哪些省?
3、簡介中國臺灣:在我們中國地圖上有一個“臺灣省”,它位于我國東南海面,中間隔者中國臺灣海峽,與我們大陸隔海相望。中國臺灣平均氣溫22度,中國臺灣是沒有冬天的。因為沒有冬天,所以中國臺灣人是看不到雪的。于是,看雪就成了中國臺灣小朋友的一種期盼,一種渴望。這節課,我們就學習課文——看雪。一起去傾聽中國臺灣小朋友的心里話。
二、初讀課文,認字學詞,整體把握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⑴圈出本課的生字,注上拼音,讀準字音,并劃出有生字的詞語多讀幾遍。⑵劃出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爭取把課文讀正確通順。
2、檢查交流 :
第一組(生字帶拼音):臺灣省 商店 櫥窗指了指 接著 講起
打雪仗 銀裝 鋪著 雪毯
第二組:省 櫥 指 仗
店 毯 銀
省 講 仗
堆 雪人
第三組
打 雪仗
看 雪景
讀著這些詞語,你感覺如何?請帶著這種感覺讀讀這些詞語。
第四組:飄著雪花 披著銀裝 鋪著雪毯
讀著這些詞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請帶著你剛才的想象讀讀這些詞語。
3、請你再讀課文,想一想,通過朗讀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精讀課文,體悟情感
過渡:每年的冬天,我們都可以欣賞到美麗的雪景,都可以在雪地里盡情地玩賞,而中國臺灣地小朋友卻只能——(出示第二自然段)
1、朗讀第二自然段
每當這個時候,他們會想起什么,會說些什么呢?
2、請大家帶者這個問題再讀課文。
3、交流、讀描寫中國臺灣小朋友的句子。
①讀好“問句”
②了解中國臺灣小朋友渴望看雪的心情
4、指導朗讀,引導感悟(1——7自然段)
現在,你們就是一群從未看見過雪的中國臺灣小朋友,我就是那位老師。誰先來問問我?
a、您看見過真的雪嗎?(讀出了問的語氣)
b、您是在哪兒見過的?
①當老師微笑著點頭的時候,你心里事怎么想的?
②請帶著這些疑問,接著問第二個問題(聽出來了,你感到很奇怪)
③句子里有一個詞語寫出了我們內心的奇怪——驚奇
④讓我們一起驚奇地問一問。
c、結合地圖:理解“不太遠”
d、師生對話: 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對話吧
5、指導朗讀,引導感悟(8——10自然段)
a、小朋友們,愿意聽老師講講老師小時候玩雪的事嗎?那好,請閉上眼睛:我們北京的冬天,下雪了,天上飄著雪花,樹上披著銀裝,地上鋪著雪毯,到處一片潔白。小朋友們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有趣極了。
小學看雪教案 篇2
學目標:
1、認識“省、店”等10 個生字,會寫“講、打”等8個字。
2、正確 流利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孩子對雪、對北京的向往之情,有強烈盼望祖國回歸、實現祖國統一的愿望。
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識記生字。
教學準備:
中國臺灣島圖片
第一課時
一、謎語導入,融情入境
1、出謎面讓學生猜謎底。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風花盛開,干變萬化六個瓣,飄呀飄呀落下來!(雪)
2、學生猜出謎底后,讓他們談雪,老師提問
①你見過雪吧?在哪里看到的?
、谀阃孢^雪嗎?怎樣玩?好玩嗎?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要求不會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相互糾正字音。
3、課件出示生字,看誰認得快,讀的準。
三、再讀課文,感悟文意
1、共同讀課文,注意讀通順,讀連貫。
2、選擇你喜歡的段落去讀,看講了什么。
3、課件出示行政圖,找出中國臺灣和北京的位置。
4、課件出示描寫雪景的句子:冬天,天上飄著雪花------
5、自讀上面的句子,說感受。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1、組內練讀。
2、小組代表讀,同學評議。
同學們,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們祖國的神圣領土,……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出示詞語卡片,開火車讀。
2、誰能把看雪這篇課文的內容說一說。同學評議。
二、復習生字,趣味記憶
1、猜字謎,趣味記憶
說謎語:一堆毛,兩把火,誰在上面很暖和。
眼睛上面一少年,勤儉節約少花錢。
站而不立,慶而不大,街邊一間房,買賣東西忙。
2、演、議結合,感悟真情
(二年級學生天真、活潑、好動,思維形象直觀。讓學生分別扮演教師、中國臺灣學生,進行師生對話,再討論,利于學生理解中國臺灣小學生渴望到北京看雪的迫切心情和海峽兩岸小朋友希望同歡樂的思想感情。)
1、從哪些句子中看出中國臺灣小朋友想到北京去看雪?用——劃出讀一讀。
2、教師示范讀。教師有感情地朗讀,當讀到“很難”、“驚奇”、“深情”等詞語時,語氣、表情、動作要協調配合,讓學生從老師的范讀中感悟詞意。學生模仿老師朗讀。
3、重點讀。指導朗讀四個問句:您看見過真的雪嗎?您是在哪兒見過的?北京離這兒遠嗎?您什么時候能帶我們到北京看看真的雪呢?
4、大家議一議:“從他們的問句中,你知道了什么?”(通過議論,讓學生明白:表達了中國臺灣小學生渴望到北京看雪的迫切心情。)
5、學生自由組合,兩人一組。其中一人扮演老師,一人扮演中國臺灣小學生,練習文中師生之間的對話。盡量讓更多的.小組有機會上臺表演。
6、教師當“導游”,學生當“游客”。師生一同站起,“游客”一邊觀看錄像畫面,一邊聽“導游”解說:“各位旅客,大家好,歡迎大家到北京來看雪。每年春節前后,北京常常下大雪,滿天雪花飛舞,把整個北京城妝點得更加美麗。你看,地面上已鋪了厚厚的雪,踩上去軟綿綿的,大家說像什么?樹上披上了銀裝,到處一片潔白。小朋友們,盡情地玩雪吧!”(此時,錄像中正播放孩子們盡情玩雪的情景。)
7、當孩子們仍沉浸在美妙雪景之中時,教師趁機說:“遺憾的是中國臺灣的小朋友們沒能來看雪,此時此刻,你們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可讓學生寫下來)
三、鞏固生字
1、說說你用什么辦法記住這些字。
2、完成課后我會寫。展示寫的好的同學。
四、課外實踐活動
課文搜集寫期盼中國臺灣回歸的詩歌讀一讀。
小學看雪教案 篇3
活動主題的由來:
語文第三冊《看雪》一文,寫的是中國臺灣小朋友從來沒有看到雪,他們只是在商店的櫥窗里看到用棉花做的雪景,他們的老師給中國臺灣小學生講述兒時在家鄉北京玩雪的情景,從而激發了孩子們到北京看雪欲望的故事,這個故事暗示了兩岸人民盼望祖國早日統一,兩岸同胞渴望同歡樂,寓意深刻。《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要“聯系學生現實生活”“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語文教育資源”。這種理念為我們的語文教學引進了一溪活水,讓語文勃發了生命的活力;凇罢Z文生活化”帶給我們一些新的理念和沖擊,結合威海美麗的風光以及雪景地理優勢,特做本次實踐活動。
活動目標:
教育目標:
1、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學生建設家鄉、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2、通過小組的調查探究活動,對自己的調查探究的成果有喜悅感和成就感,在活動感受合作與交流的樂趣。
3、使學生知道中國臺灣是我國的領土,是我們祖國大家庭的一分子。
發展目標:
1、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自己家鄉的美麗風光以及風土人情,從而激發學生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綜合運用美術、語文等學科知識,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其他學科、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
能力目標:
1、學生學會通過實地觀察、采訪、查書和上網等手段搜集有關的信息。
2、培養學生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4、培養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活動計劃:
1、使學生明確本次實踐活動的意義,提出本次活動要求。
2、在自己生活環境里進行實地觀察,搜集威海的'有關資料的方法。
3、在搜集威海圖片資料的同時,也搜集自己在生活中的照片等。
活動設想:
本次活動分三個方面:
1、首先指導學生給中國臺灣的小朋友寫一封邀請信,向中國臺灣小朋友介紹威海的美麗風光,(重點介紹的威海下雪的情景)以及風土人情,在活動中既培養了觀察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2、搜集威海的圖片以及同學們在生活中的照片,并要做資料介紹,在班級進行交流,并模擬向中國臺灣小朋友做介紹,創設生活情景,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3、把眼中的威海用畫筆畫下來,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也達到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有機整合。
活動反思:
新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新的語文教學要求我們除了在語文課堂上和課本中學習語文外,還要從生活中學語文,從生活中吸取語文知識。本次活動就是遵循這一理念,通過小組的調查探究活動,對自己的調查探究的成果有喜悅感和成就感,在活動感受合作與交流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學生建設家鄉、保護環境的責任感。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生活有多寬,語文就有多廣。
[學校評語]
我們欣喜地看到,教師能結合課本自發地挖掘生活中的課程資源,開展了一個如此有意義的語文綜合性學習;顒又,以語文素養的培養為總龍頭,發展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如表達、想象、創造、觀察、交際、審美等。
提點建設性意見,寫反思時,如果能搜集學生的資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談,是不是更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