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反思3篇
《科利亞的木匣》是一篇含有一定哲理的課文。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反思一
《科利亞的木匣》這篇課文篇幅較長。作者通過一個故事,告訴讀者一個道理: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事物都會變化,我們做事情的方法也要變化。課文描述的故事脈絡清晰,學生能通過閱讀大致弄懂。但是課文蘊含的道理,以及怎么從敘事中領悟道理進而明白通過敘事來講述道理這種文章體裁,對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在第一課時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朗讀明白了故事梗概,劃分了大的段落,從而讓學習分成階段性,把教學重、難點放在第二課時,讓學生在初讀領悟的基礎上學習課文要講述的道理。
為了能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使學生的分析閱讀能力有所提高,同時又能讓學生置身于科里亞的生活背景,于是課堂上,我逐步提出了問題進行故事式的串講:1、那他是怎么埋他的小木匣的呢?2、科利亞一邊埋木匣一邊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3、科里亞挖木匣前的心情和沒有挖到木匣的心情變化。4、分析科利亞找不到木匣的4種可能。在串講問題時,學生把自己當成了科里亞,一種同感的心理讓同學們同喜同悲,感情上來了,體會深刻了,使整堂課的內容始終圍繞著中心在展開,收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我把主要線索及文章的內容也分成幾個步驟來完成,每個步驟都通過我的引導,有目標地進行朗讀,直接與文本對話,一步步找到科利亞怎么埋木匣、第一次怎么挖木匣、挖不到木匣怎么思考的,以及怎樣從這中間明白事物變化的道理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積極參與,能盡快找到答案,有學習的成就感,而且通過循序漸進的誘導,文章蘊含的道理漸漸展現出來,學生體味到了學習的快樂。
教學完本課,我突然發現我提出的要解決的重難點: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該怎樣把科里亞那時還小,步子也小,四年以后,他大了,步子大了一倍,應該量五步,他卻走了十步,所以他剛開始時,沒有挖到木匣子。這個現象與發展的眼光看看待問題怎樣解決呢?一時間沒有很好的落實,按照三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有限,只能粗略的提出身邊的一切都在變化,我們要學會應變,至于舉例,孩子們真的很難。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反思二
《科利亞的木匣》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科利亞五歲的時候從家門口向前數了十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四年后數了五步挖出了木匣,從這件事中感到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指導學生閱讀時,先從整體入手,大體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即按“埋木匣” “挖木匣” “受啟發”的順序,把課文分成三層,逐層的學習。
首先,讓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去讀文,科利亞和媽媽在什么時候 什么地方埋下木匣的 ,為什么埋 怎么埋?學生都能根據問題思考,相互補充學懂。
然后,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探究的方式,對比閱讀和讀讀畫畫方法讀懂課文。進行匯報,把媽媽埋的木匣和科利亞埋的木匣相比,就為后面科利亞的思考作鋪墊。用圖示的方法可以清晰地看到步子的變化,因此第一次沒找到木匣。
關注學生是這一環節的主要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用表格、線段圖等幫助學生突破難點;二是關注學生的生活經歷,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聯系生活來理解課文內容。
最后,聯系學生的的生活經驗,進行讀寫訓練。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的生活經驗,談談課文中引發的道理并寫下來。通過說寫到練,深化道理,讓學生明白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懂得世間的一切都在變化,面對變化著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去看待,要使自己的的想法和行為順應這樣的變化,啟發學生關注和發現生活中不斷變化的人和事,引導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反思三
《科利亞的木匣》是一篇含有一定哲理的課文。課文清晰地表達了故事的脈絡,是圍繞著埋木匣、挖木匣,從中受到啟示的過程敘述的。
執教完《科利亞的木匣》,心中有許多想法,要讓學生明白道理。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我的引導,有目標地進行朗讀,直接與文本對話,一步步找到科利亞怎么埋木匣、第一次怎么挖木匣、挖不到木匣怎么思考的,以及怎樣從這中間明白事物變化的道理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積極參與,能盡快找到答案。有學習的成就感。而且通過循序漸進的誘導,文章蘊含的道理漸漸展現出來,學生體味到了學習的快樂。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體會“隨著時間過去,我們一天天長大,步子也一天天長大”,我還讓一個學生在講臺前跨步比試了一下。課堂氣氛就活躍多了。
后來讓學生講述“周圍的事物都在變化”,她們都能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變化說出來。而我因此就引出了一個故事,怎樣依據事物的變化而變化做事的方法。因為讓學生自己舉例說明道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讓學生通過我所舉的例子,明白了只有隨機應變才能做好事情。
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不但注重了多樣性,還注重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如在理解第11自然段時,教師讓學生到黑板上畫出科利亞兩次挖木匣是怎樣量步子的,然后說出為什么開始挖不到木匣而后來挖到了。再如教師根據課文真實具體的特點,采用教師范讀、學生想象的方法,他們就像看動畫片一樣想象到了科利亞埋木匣的一連串動作。在教學中,這些方法使學生思維異常活躍,舉手發言非常踴躍,學生感到了學習的樂趣,課堂充滿活力,學生的創造力被激發出來,許多精彩的語言脫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