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秋天,一幅美麗的圖畫教案
第三單元:秋天,一幅美麗的圖畫
第1課時 尋找秋天(1)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和興趣,感受或體驗到秋天的自然美。
2、樂于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現象提出問題。
3、向學生進行互相合作的教育。
活動要點:
這個活動是從“尋找秋天”開始的。活動的前半部分是讓學生描述秋天的景色,后半部分是一個探究活動,找到
秋天的特定事物,提出問題,為后面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教學準備:
在校園內選擇要觀察的花草樹木,其中有自然變紅的葉、變黃的葉等等;
校園里雜草叢生、經常發現蟋蟀出沒的地方。
教學過程:
1.質疑激趣
放一段秋天景色的錄像,內容是秋天里的植物和動物在秋天里的行為。
讓學生提出問題,然后告訴學生,今天我們的活動內容就是來尋找秋天。
2.賽詩會:美麗的秋天
讓學生看書。以書上“秋”、“秋天到”、“我眼中的秋天”的描述格式,說說“我”心中的秋天。
組織形式:
(1)以小組為單位,先進行小組預賽,每個小組選出1名優勝者;
(2)班級賽詩會。賽詩會結束后,教師要把握好學生詩句中的亮點句子進行點評,引導到“收獲的季節”上來
。
(3)秋天的景色確實與我們描述的景色是一樣的嗎?最后,借用妙妙的一句話“我們一起走進秋天,去感受秋
天,探訪秋天吧!”
3.探訪秋天里的生物
走出教室,行走在秋天的校園里。
引導學生注意樹葉的變化,什么樹的葉子變紅了?樹葉變黃的是什么樹?地上的落葉是什么樹的?并收集自己喜
歡的樹葉。教師要適時進行評價:如,葉的美麗靠自己留心欣賞,我們感受到葉的美好,就會喜歡它、愛護它。
仔細觀察動物,包括動物的名稱,活動方式,鳴叫聲等等。
4.討論與交流
我們描述的秋天和看到的秋天是一樣的嗎?誰寫的詩更貼近真實的秋天?每個小組挑選1-2篇,由一個小組負責
出一期“秋天的景色”的班報。
教師提出下一節課需要學生思考的問題:我們找到的秋天的一些事物,那么,秋天與夏天相比,主要特征是什么
?是什么原因使樹葉變成了彩色?
引出下一節課探究的主題。
第2課時 尋找秋天(2)
教學目標:
1、知道溫度的單位,會使用溫度計測量并記錄氣溫
2、了解溫度計的構造和種類
教學要點:
這節課,實際上是手腦并用,探究樹葉變化的過程。
學生準備:
筆,紙,樹葉,紅毛線,鐵錘,釘子。
教師準備:
溫度計模型、各種各樣的溫度計,卡紙,透明膠帶,剪刀。
教學活動過程:
1.測量氣溫
(1)談話:樹葉是由氣溫染成五顏六色的。今天的氣溫是多少度?你們知道氣溫是用什么儀器測量出來的?
(2)認識溫度計
分組觀察溫度計。匯報觀察結果,提出自己發現的問題。
(3)正確使用溫度計
●將溫度計掛歷在室外通風、不被陽光直射的地方;
●溫度計離地面約1.5米左右;
●分小組定時觀察,記錄溫度;
●讀數時,一定要注意視線與溫度計的液柱頂端相平,如果個子矮,應站在凳子上看。
(4)學習記錄溫度的方法
●講解:用攝氏溫度計測量的溫度叫做攝氏溫度,單位是“攝氏度”,寫作“℃”,其中c表示攝氏,c左上角的
小圈表示度。
0度以上的溫度叫做零上溫度,讀的時候先說數字,再說單位(攝氏度)。例如10℃,20℃,30℃。寫的時候也
是這樣,先寫數字,再寫單位。零上溫度的刻度,從0開始,越往上數字越大,表示溫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