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大樹都倒下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能根據自己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對問題做出合理的推想。
情感 態度、價值觀
1.通過各種體驗活動向學生滲透環境保護的意識。
2.珍愛生命,初步建立生態平衡的觀念。
科學知識
1.知道每一種生物在食物鏈中都有著重要作用。只要其中一種生物滅絕,就會引起“鏈條”的斷裂,影響到許多相關生物的生存。
2.初步理解生態平衡的意義。
科學、技術、社會、環境
關注環境的變遷,意識到環境正在遭到人類的破壞,引導學生從小樹立“建設美好家園,爭做環保衛士”的觀念。
教學準備
各種生物的頭飾等。
一.教學導入
導入直接:植物作為食物鏈的起點,到底對其他生物具有怎樣影響?假如植物都消失,世界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些問題。
二.活動 假如大樹全部倒下
1.提問:假如大樹全部倒下,樹林里生物的實物會發生什么變化?
2.過渡:讓我們通過游戲來感受一下吧!
3.閱讀教材,了解游戲方法。
4.學生戴上相應的頭飾進行游戲。
5.游戲結束后思考:沒有了大樹等植物,有多少生物先后失去了食物,哪些是直接的,哪些是間接的?
6.明白:沒有了植物,地球將幾乎失去一切生命。
7.繼續游戲:如果其他某一種生物滅絕撤出,食物鏈又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8.學生分析得知: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無法避免成為食物鏈的成員。
9.指南車信箱
(1.)學生閱讀。
(2.)教師講解,加深他們對生態平衡以及生態災難的理解。
10.推測:假如大樹都倒下,除了使生物們失去食物,還會對生物及其生存的環境有些什么影響?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能根據自己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對問題做出合理的推想。
2.能通過實驗、測量等途徑驗證自己的推測。
情感 態度、價值觀
1.通過各種體驗活動向學生滲透環境保護的意識。
2.珍愛生命,初步建立生態平衡的觀念。
科學知識
1. 大樹全部倒下,會對生物及其生存環境帶來哪些影響?
2. 初步理解生態平衡的意義。
科學、技術、社會、環境
關注環境的變遷,意識到環境正在遭到人類的破壞,引導學生從小樹立“建設美好家園,爭做環保衛士”的觀念。
教學準備
森林被砍伐、沙塵暴等掛圖、繩子、溫度計、表面沒有任何覆蓋物的木板、表面只有砂土覆蓋的木板、表面有植被覆蓋的木板、水盆、灑水壺等。
一.教學導入
1.緊接上一課的問題“假如大樹全部倒下,還會對生物及其生存環境帶來哪些影響?”進行猜測:動物可能會……土壤可能會……氣溫會不會……?
2.過渡:讓我們針對其中的問題來進行研究吧!
二.活動 樹林與溫度
1.擺出問題:測量樹林內和樹林外的溫度,都一樣嗎?
2.學生推測。
3.過渡:讓我們設計一些實驗來研究吧!
4.設計對比實驗:
測量地點的選擇,應當選擇差異比較明顯的地方;測量工具(溫度計)的準備,要盡量減小誤差; 測量的時間要同時進行。
5.學生實地測量,填寫測量記錄表。
6.分析:測量結果說明了什么?樹林對人的生活會有影響嗎?
三.活動 樹林與土壤
1.擺出問題:土壤表面沒有植物真的會被雨水沖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