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大樹都倒下
2.學生推測。
3.過渡:讓我們設計實驗來研究吧!
4.教師出示部分材料,讓學生根據材料進行設計。
5.匯報、完善。 明確:不同:點木板上放的東西不同,其余都一樣。
7、 學生實驗。
8、 學生描述實驗現象。
9、 分析:實驗現象說明了什么?
四.閱讀 破壞森林的危害
1.出示:森林被砍伐、沙塵暴等掛圖。
2.教師結合圖片進行介紹,讓學生了解森林破壞后會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造成嚴重的后果。
3.鼓勵學生課后通過上網、查閱書刊的方法做更詳細地了解。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情感 態度、價值觀
1.通過各種體驗活動向學生滲透環境保護的意識。
2.珍愛生命,初步建立生態平衡的觀念。
科學知識
1.知道每一種生物在食物鏈中都有著重要作用。只要其中一種生物滅絕,就會引起“鏈條”的斷裂,影響到許多相關生物的生存。
2.初步理解生態平衡的意義。
科學、技術、社會、環境
關注環境的變遷,意識到環境正在遭到人類的破壞,引導學生從小樹立“建設美好家園,爭做環保衛士”的觀念。
教學準備
一.教學導入
1.提問:我們學習了生物與環境,誰來描述一下我們周圍的環境?
2.針對學生描述的環境現象,讓學生判斷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3.說出判斷的理由。
4.針對不好的現象,你打算怎樣去做呢?
5.由周圍的環境擴大到地球媽媽,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二.活動 讓家園更美好
1.學生對保護生態環境、建設更美好的地球家園提出自己的建議和設想,
2.將自己的建議和設想用合適的形式體現出來:
書面上的可用建議書、科學圖畫、手抄報等。
行動上可成立環保隊、做環保小衛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