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第八單元 青蛙的一千個朋友教學設計
第八單元 青蛙的一千個朋友
教材說明:
這是《事實與證據》單元的結束課文,本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一項科學調查的事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尤其是搜集事實與證據的方法。
本課先由一件有關畸形青蛙的案例引入。學生首先要閱讀課文,了解這件事情是怎樣發生的,有哪些人參與,他們做了什么,是怎樣做的。教師在學生閱讀前應該提示他們參考課文旁邊的問題,隨時把答案記在下面。在學生了解本課主要內容之后,教師要求他們將零散的答案進行系統地分析,整理出本課的線索和脈絡。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和延伸,從“偵破”經歷中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步驟。
其實,對本課課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本身就是一種從文獻和資料中搜集事實和證據的方法。這一單元是“探究的探究”單元,是對前面所學的科學探究方法和能力的綜合訓練,并為此后的探究活動打下基礎。教材以一件生動翔實的科學探究案例作為探究內容,運用多種方法對探究活動的每一個步驟進行鞏固,如觀察、提問、猜想、假設等,使學生從生活情境中發現科學問題,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促使他們懷著更大的興趣去關注周圍事物,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
“青蛙的一千個朋友”單元安排了三項教學內容:“一千個小偵探找青蛙”、“科學小偵探通關記”、“做青蛙的朋友”。
“一千個小偵探找青蛙”從一個探究活動“青蛙的一千個朋友”入手,讓學生在閱讀中分析問題,自己找出答案,并整理出一個完整的探究活動的脈絡。
“科學小偵探通關記”是一個生動有趣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體會“事實與證據”在探究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做青蛙的朋友”是前兩課的拓展和延伸,不僅有動手制作、互聯網活動,還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生活中經歷的一件事,用探究的方法去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在本冊中是一個綜合能力訓練,在今后的科學認知過程中,僅僅是一個開始。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時,要關注更多的生活實例,讓學生將學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從學校、家庭延伸到社會,這是本單元的更高要求。
1、一千個小偵探找青蛙
目標:
讓學生閱讀并分析一個科學探究活動,從中找到搜集事實與證據的方法,學會有目的、有計劃、按一定順序進行探究活動。
準備:
彩筆,空白紙,青蛙的圖片
怎樣進行:
1、 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先出示青蛙的圖片:這是我們都很熟悉的一種小動物。它就是人類的朋友,害蟲的天敵——青蛙。
教師也可以準備一個與青蛙有關的小故事導入。
在我們的朋友——青蛙身上,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有些人發現了畸形的青蛙,這可怕的災難是怎樣降臨到它們身上的呢?有多少青蛙遭受了這樣的不幸呢?我們來看課本上的這段采訪記錄。
2、 閱讀采訪記錄
教師首先提出要求:邊讀邊思考每一頁旁邊提出的問題,看誰能找到最準確的答案,用彩筆在答案下面畫線,再把它抄在每一頁的問題下面。
在讀的時候,你自己有什么新的問題?把它記在你的空白紙上。
3、 學生閱讀并記錄
4、 小組討論、交流
每小組討論一下,誰找的答案最準確。說說自己為什么認為是這個答案。
然后互相交換記錄自己問題的紙,看誰能解答小組其他成員提出的問題,以此開展一項小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