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第四單元 無處不在的力教學設計
第四單元 無處不在的力
1、力在哪里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收集事例,通過物體的運動狀態、形狀的變化及人物感受說明生活中力的存在。
2、能夠通過實驗探究力對物體的運動、形狀的影響,體驗力的大小。
3、會用彈簧秤測量力的大小。
科學知識:
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對物體運動、形狀的影響。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體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注生活中的科學、喜歡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并從中體驗和感受樂趣。
教學重點:
認識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教學準備:
玻璃彈子、橡皮泥、彈簧秤、鉤碼、蘋果、小刀、相關圖片等。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力”是什么東西嗎?在日常生活中你感覺到過力嗎?
2、聽取學生回答。
3、出示p40圖片,學生通過觀察并回答問題。
(學生合作交流后再回答)
4、師小結:力是無形的,但我們可以體驗和觀察到它作用到物體上時所產生的效果。
活動一:研究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1、談話:要使彈子(玻璃球)滾動起來,滾的快一點或停下來,應該怎樣做?
2、學生活動。
3、集體交流。
4、提問:力對物體運動有什么影響?
活動二:研究力對物體形狀的影響。
1、學生拿一小團橡皮呢或面粉,朝不同方向用力,你發現了什么現象?
2、學生活動。
3、合作交流。
4、問:這說明了什么?
活動三:研究力的大小、
1、談話:力是可以測量的,要精確地測量力的大小,只有用測量儀器------彈簧秤來測量力的大小。
2、知道力的單位是牛頓。
3、強調:使用彈簧秤應注意什么?
學生自學p41下面彈簧秤的使用方法。
4、學生活動。(測量一下蘋果的質量)
5、合作交流。
6、匯報。
第二課時
一、教學過程:
1、談話:力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
活動四:研究力的方向
1、我們手提一桶水,受到哪些方向力的作用。引導學生分析受力方向,會用箭頭表示力的方向。
2、學生觀察p42下圖。
研究:①打出去的羽毛球在空中受到哪些方向力的作用?②在水中運動的帆船受到哪些方向力的作用?
3、合作交流。
4、匯報。
活動五:
1、找兩個力氣大小相同的學生做推門表演,門為什么沒動?兩生向兩邊拉一只大箱子,箱子也為什么沒有移動?
2、學生討論,并引導學生了解到力有方向以及力的作用對物體運動狀態的影響。
二、全課小結:
1、這節課,你認識了什么?
2、關于力,你還有什么問題?
三、布置作業:
觀察同學或自己哪些動作用了力?
教學反思:
2、物體的形狀改變以后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探究發現生活中彈性物體的共同點。
2、能夠通過實驗感受彈力的大小與方向。
3、能夠做研究彈簧伸長與拉力之間關系的實驗。
科學知識:
1、知道物體受力時形狀發生變化,去掉外力時恢復原來的形狀。
2、知道物體發生形變時會產生彈力。
3、了解彈簧伸長長度與拉力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樂于研究生活中的有關彈性現象。
2、感受到用數據進行論證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彈力怎樣產生。
教學難點:彈簧伸長與拉力的關系。
教學準備:彈簧、橡皮筋、鋼尺、海綿、硬幣、彈簧秤、鉤碼等。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今天,我們共同來研究用力改變物體的形狀,或去掉所用的力,會發生什么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