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下冊第五單元《太陽、地球和月亮》教案
第五單元《太陽、地球和月亮》單元備課
教學內容:
1、白天與黑夜
2、晝夜的生物
3、四季更替
4、彎彎的月亮
5、登上月球
教學目標:
1、能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晝夜現象作出假設;會做晝夜成因的模擬實驗;能利用表格整理觀察記錄;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讀觀察晝夜長短的記錄,對晝夜長短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
2、喜歡大膽想象;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
3、知道晝夜交替現象是由于地球圍繞地軸自轉形成的;知道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了解古人對晝夜成因的猜想與哥白尼的貢獻。
教學準備:
1、對每天日出、日落時間進行觀察與記錄。
2、觀察植物開花情況隨時間變化而變化,觀察記錄夜行性動物的活動規律。
教學課時:6課時
21、白天與黑夜
教學目標:
1、能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晝夜現象做出假設;通過模擬實驗得出晝夜交替變化的原因。
2、知道晝夜交替現象是由于地球圍繞地軸自轉形成的,知道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轉,自轉一周大約是24小時。
3、喜歡大膽猜想,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
活動準備:
分組準備手電筒、小地球儀。
活動過程:
(一)活動一:導入,了解歷史上人們對晝夜變化的認識。
1、談話導入:
2、知道是什么原因產生晝夜交替變化嗎?根據你的生活經驗猜想一下。
3、介紹歷史上人們對這個現象的認識過程。
(1)為什么會出現晝夜交替的現象呢?關于這個問題,過去人們也非常想知道。歷史上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說法。介紹“地心說”和“日心說”。
(2)老師總結:晝夜的變化是地球、太陽的位置相互變化的結果,但是歷史上人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是有一個過程的。通過好多天文學家的努力,證實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陽才是地球、月亮等天體的中心,實際上地球本身自己也在運動。
(二)活動二:探究晝夜交替的原因。
1、我們知道了地球是圍繞太陽運轉,但是晝夜到底是怎樣形成的?讓我們先來共同研究幾個問題。
(1)我們每天看到的太陽,它什么時候從哪方升起,何時又落向何方?分析這個現象,這說明了什么?同學們可以借助桌上的地球儀研究一下。(地球是自轉的,自西向東轉)
(2)我們看到太陽的變化,兩次變化一般間隔多長時間?討論研究一下,這個現象又說明了什么?
(3)白天與黑夜交替的變化是伴隨什么現象發生的?
3、學生討論、交流。老師總結。(地球自西向東運轉,自轉一周大約是24小時,晝夜現象伴隨太陽的東升西落發生。)
4、模擬實驗研究晝夜交替變化的原因。
師:我們已經知道晝夜現象是與太陽的東升西落相伴發生的,太陽升起后,進入白天,太陽西落后,進入黑夜,也知道了地球能自轉,自轉一周是24小時,為了進一步搞清楚晝夜現象的成因,我們根據這個事實來做一模擬實驗。
老師介紹實驗材料:地球儀、手電筒(模擬太陽光)
5、學生分組活動,老師巡視。
6、交流活動成果。
老師總結:地球是一個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著太陽的那面是白晝,背對太陽的那面是黑夜。作為地球上的一點,當它面對太陽時,就是白天,當它背對太陽時,就是黑夜,因為地球不停地自轉,晝夜現象就會交替出現。
(三)活動三:應用知識 自由活動
1、同學們知道了晝夜變化的原因,請試著在地球儀上找出當我們處于正午12點時,地球上的哪些地區是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