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第二單元養蠶教學設計
第二單元養蠶
1.我們來養蠶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提出有關養蠶的問題,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邊養蠶邊研究;
觀察蠶卵和蟻蠶;
能夠用語言和圖畫描述蠶卵和蟻蠶;
能夠對蟻蠶的長度做定量測量,并記錄下來。
科學知識:
知道養蠶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項;
知道卵是蠶生命的開始;
知道蠶卵能孵出幼蟲,剛出殼的小蠶叫蟻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領略生命的神奇與偉大;
關注生命、親近生命、珍愛生命。
教學重點:知道養蠶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項。
教學準備:蠶卵,蟻蠶,放大鏡,羽毛,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出示一塊絲綢,談話:這是什么材料?絲綢是用什么織成的?(蠶絲)蠶絲是從哪里來的?(蠶吐的)
2、詢問:你們養過蠶嗎?
3、談話: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交流如何養蠶。
二、學習新課
討論“關于養蠶我們知道些什么”、“有哪些問題需要研究”
提問:關于養蠶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討論:蠶和我們人類一樣,也共同擁有寶貴的生命。那么在蠶寶寶出生前,要做好哪些準備?
我們該如何做才能成為稱職的“蠶媽媽”?
(引導學生從食、宿、呼吸、保健、安全等方面為蠶寶寶做考慮)
提問:還有哪些問題需要研究?
蠶寶寶吃什么?
如果沒有桑葉,可以用什么代替桑葉?
(告訴學生可以用萵筍葉代替桑葉,但要記住不可以兩種葉子混吃,如果用萵筍葉,一開始就用并不要改變。)
觀察蠶卵,說一說蠶卵是什么樣的
仔細觀察蠶卵(提示用尺子測量直徑,用放大鏡觀察蠶卵的形態)(提醒蠶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輕拿輕放)
啟發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對蠶卵進行觀察,并用語言或圖畫的形式描述蠶卵。
談話:把我們剛才觀察蠶寶寶的過程記錄下來,就成為蠶寶寶的第一篇日記。
觀察蟻蠶,說一說蟻蠶是什么樣的
提問:剛剛孵化出來的蠶是什么樣的?
看書上第15頁你認為這時候的蠶像什么?你知道這時候的蠶叫什么名字?
分組觀察蟻蠶(或看有關蟻蠶的圖片或音像資料)
用語言描述蟻蠶。
養過蠶的同學介紹蟻蠶的有趣事情。
三、總結
討論:用哪些方法記錄蠶寶寶的成長過程?
啟發學生可以通過畫像、拍照、錄像、文字記錄等方法為蠶寶寶做好成長記錄。
談話:鼓勵學生堅持為蠶寶寶記日記。
教學反思:
2、給蠶寶寶記日記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學會養蠶。
2、能夠較長時間觀察、描述蠶的生長和變化。
3、能夠預測、比較和討論蠶的整個生長期的外觀變化。
4、能通過圖畫和文字表述,交流觀察結果。
5、能夠自主地探究關于蠶的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科學知識
1、知道幼蟲期需要食物、空氣、空間等生活和成長的必要條件。
2、知道幼蟲形成了蛹,蠶蛾是從蠶蛹里羽化出來的。
3、知道蠶的成蟲——蠶蛾從蛹里孵化出來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長大。
4、知道雌雄蠶蛾交尾后,雌蠶蛾產卵,卵孵化出下一代幼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偉大。
2、更加關注生命、親近生命、珍愛生命。
3、珍視在整個養蠶期搜集的科學信息。
4、體驗養蠶及研究蠶的樂趣。
5、養成把養蠶活動堅持到底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了解蠶在每一個階段的生長變化。
教學難點
養成把養蠶活動堅持到底的科學態度。
教學準備
蠶的生長過程的教學碟片
蠶的一生標本
教學過程:
一、匯報蠶已經經歷的生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