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四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2
3 碩果累累
【目標】樂于參與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了解更多的植物種類,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了解植物適應環境的幾個特性,如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等;描述植物的一生。
【怎樣進行】
(1)觀察、記錄果實的生長變化
這是一個由表及里的探究過程。學生通過對果實的詳細觀察和記錄,知道了果實是怎樣生長變化的,并記錄了其由小到大的成長歷程。教師要指導學生從整理這些變化中,明確一種果實的生長周期。
解剖果實,重在了解果實的內部結構,使學生明確果實的組成,能夠區分果實和種子。
(2)植物生長的主要過程
這是通過一系列探究過程,最后要給予學生的“果實”。學生可以總結實驗記錄進行概括歸納,可以對照一株完整的植物進行描述,也可以是兩者的結合。
這是一個化零為整的內化過程,應包括種子發芽、葉的生長、花的開放、果實的發育等幾個連續的環節。
描述植物的一生,實際上是讓學生學會一種表達形式,即能用文字概括上述幾個環節。
(3)植物的一生
通過閱讀,知道什么是一年生植物,什么是多年生植物,還要學會比較常見植物的六大組成部分的異同點。
(4)“種”蘿卜。
這是一個趣味的制作活動,需要一定的技能,還需要耐心細致的觀察。從蘿卜的變化中,感悟到、了解到植物的一些特性。
教學參考資料
1.根
維管植物的地下部分,主要起固著和吸收作用,同時還有合成和貯藏有機物質以及進行營養繁殖的功能。
種子萌發后,由胚根發育的根,稱為主根。大多數裸子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的主根繼續生長,明顯而發達。由主根及各級側根組成的根系,稱為直根系。單子葉植物的主根在生長一個短時期后,即停止生長而枯萎,并在莖基部節上產生大量不定根,這些不定根也能繼續發育,形成分枝,整個根系形如須狀,故稱須根系。
有些植物的根,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都出現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稱為變態。變態是長期適應環境的結果,這種特性形成后,相繼遺傳,成為穩定的遺傳性狀。常見的變態根有:
肉質根 如蘿卜、胡蘿卜、甜菜的變態根。它們是由主根以及胚軸的上端等部分膨大形成,在肥大的主根中,薄壁組織細胞內貯存大量養料,可供植物越冬和次年生長之用。這部分也是食用的部分。
塊根 植物側根或不定根膨大而成。一株可以形成許多膨大的塊根。常見的如甘薯的塊根。
氣生根 生長在空氣中的一種變態根,如榕樹的枝干上長出許多不定根,可以一直垂入到土壤。此種氣生根沒有根毛和根冠,不能吸收養分,但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也有呼吸的功能。由于氣生根扎入土內,起了支持作用,使榕樹樹冠得以發展,故有“獨木成林”之感。
2.莖
維管植物地上部分的骨干,上面著生葉、花和果實。它具有輸導營養物質和水分以及支持葉、花和果實在一定空間的作用。有的莖還具有光合作用、貯藏營養物質和繁殖的功能。
莖上著生葉的位置叫節,兩節之間的部分叫節間。莖頂端和節上葉腋處都生有芽,當葉子脫落后,節上留有的痕跡叫做葉痕。
大多數種子植物莖的外形為圓柱形,也有少數植物的莖有其他形狀,如唇形科植物的莖為方柱形,有些仙人掌科植物的莖為扁圓形或多角柱形。在木本植物莖的外形上,還可以看到芽鱗痕,可以看出樹苗或枝條每年的芽發展時芽鱗脫落的痕跡,從而可以計算出樹苗或枝條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