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四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2
教學時,教師可在教學前有意裝飾教室,課上進行尋找。也可以在課前讓學生找一找“教室里有些什么,這些物體有什么作用?”課上再進行匯報。教學時提醒學生邊觀察邊記錄,因為本記錄表是培養學生進行簡單記錄的第一張,教師不可忽視。還需注意的是,由于四年級學生對運動方式的理解不很透徹,因此語言描述可能不太準確。“轉動”、“擺動”“上下移動”等運動方式可以隨學生的理解而使用,教師不可硬性規定使用某些詞語。另外,如果教室的機械較少,可以安排在其它的專用教室、多功能教室或體育器材室等處進行。
【應變參考】
(1)本單元的教學活動對場地、器材、設施的要求不高。教具、學具容易得到,活動易于開展。
(2)試一試活動,可以不使用課本上提供的內容,只要能讓學生體會機械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即可。
(3)第四部分的閱讀--“你知道嗎?”意在使學生了解機械的發展歷史。機械是人類的偉大創造,如同延長了我們的肢體,加大了我們的力量,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文中例舉了兩個發展史:其一,由人工撒種發展到撒種機,再發展到飛機撒種;其二,人們外出工作學習或旅行由步行發展到騎自行車、乘汽車、坐飛機、乘磁懸浮列車。此兩例僅是機械發展歷史很小的一個個側面。
教學此環節時,可以作為課下閱讀資料自學,課上隨教學實際穿插使用,也可結合學生認識的程度,舉行小型的現場交流會,引導學生搜集自己家庭內外機械的變化,理解機械提高了工作效率,給我們帶來方便,改善了工作的環境。如:洗衣服,由手洗 利用搓洗板 半自動洗衣機
全自動洗衣機;如記數,由結繩 算盤 計數器 電腦等。舉行這些活動,可以讓學生列舉出具體的數字,如搬運重物從一層樓爬到五層樓需要幾分鐘,而乘坐電梯只需要幾秒種。教學時注意,如果時間不便安排,可將此環節放置本單元的最后作為擴展活動,寫成片段或小文章,還可做成壁報等,如“變化”。
【參考詢問要點】
在探究過程中,要充分說明工具帶給我們的方便,在“試一試”的活動中,老師可有目的地提出問題,比如:“我們的雙手能幫自己做很多事情。現在,不借助任何東西,只用我們的雙手能完成下列活動嗎?”
為了突出記錄的重要性,可以將問題設計成“教室內外的機械有很多,它的運動方式和功能也不一樣,如果只憑借我們的大腦能記住這些嗎?該怎么辦?
2 制造平衡
【要點】利用杠桿尺、鉤碼等簡單器材進行等臂平衡和不等臂平衡條件的研究。
【目標】
(1)利用杠桿尺、鉤碼等簡單器材進行平衡條件的研究,觀察的同時做好實驗記錄。
(2)探究怎樣讓杠桿保持平衡。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平衡。
【怎樣進行】
(1)游戲活動引入。游戲是學生們比較喜歡的活動。文中的兩個游戲活動,意在激發興趣,滲透平衡需要一定的條件。
游戲一:“你能堅持多久?”旨在了解自身的平衡。
游戲二:“尺子能不掉下去嗎?”要求學生將尺子平放在手指上,保持平衡(手指充當了支點);在此基礎上,在尺子的一端放上一塊橡皮或硬幣,還能保持平衡嗎?若想保持平衡,必要移動尺子的位置,使手指距重物一端的距離小于支點與尺子另一端的距離,這個游戲為杠桿尺平衡條件的研究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