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 熱脹冷縮教學設計
第一單元 熱脹冷縮第一課 溫度計的秘密教材簡析:溫度計是學生生活中常用的一種測量儀器。在前面的探究活動中學生已多次使用溫度計,為了幫助學生認識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溫度計的秘密》一課。意在以溫度計內的液體熱脹冷縮的現象為引子,借助對各種液體的探究,讓學生認識液體在一般情況下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繼續培養學生利用簡單器材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探究的能力。教學目標能力目標: 1、能夠觀察液體受熱受冷時液面高度的升降變化,會提出有關液體性質所涵蓋的科學奧秘的問題; 2、會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假設;會根據有結構的材料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 3、會與他人合作探究; 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發現水受熱時液面會升高,受冷則會降低的現象; 2、通過探究體驗到液體一般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習慣與情感目標: 1、通過觀察對探究液體的表面升高或者降低的現象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2、初步了解生活中熱脹冷縮原理的運用,從小養成認真觀察,主動探究生活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怎樣通過實驗知道物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教學準備 實驗桌上:溫度計、一杯熱水、一杯冷水。 儀器車上:錐形瓶,12個燒杯(分別裝有醬油、醋、橙汁等)、帶玻璃管的木塞1個,熱水;冷水;溫度計、熱脹冷縮與人類關系、各種各樣的溫度計資料等。 學習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二次修改一、導入新課:教師出示溫度計,請學生測試小組材料中的燒杯里水的溫度。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溫度計中液柱的變化,提出探究性問題:“測量中你發現了哪些問題?”“為什么溫度計的液柱高度可以隨溫度變化而變化呢?”激發學生交流測量中的發現大膽質疑,引入本課學習活動。一、學習新課: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探究發現溫度計的發現認識。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討論,提出猜想假設。教師出示實驗材料,引導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制定探究方案。結合探究選擇合適的儀器進行小組實驗學習活動。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參與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下發探究學習活動資料提示卡片,提醒學生注意要首先觀察溫度計的構造,然后利用實驗材料進行組裝一個類似溫度計的裝置,選擇一種要探究的液體裝入瓶中,創造冷熱兩種不同環境中的變化,觀察液體在冷熱兩種不同情況中的變化,隨時做好實驗發現記錄。教師引導學生在充分探究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活動,提示學生不僅要談探究的方法,還要談探究中的發現。在引導學生交流中提示學生思考:“水、酒精在受熱的時候增多了嗎?減少了嗎?是什么發生了變化呢?”教師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已有的回答進行補充:水在受熱的時候體積膨脹,受冷的時候體積收縮;酒精在受熱的時候體積膨脹、受冷的時候體積收縮;醬油受熱的時候體積膨脹,受冷的時候收縮……教師引導學生討論:“通過上面的研究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即使學生認識到液體在一般情況下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通過提問:“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以鞏固學生對液體熱脹冷縮的認識。三、拓展延伸:教師提出課后繼續探究的問題:“寒冷的冬天,自來水管破裂了,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讓學生針對問題進行各種猜想和假設,然后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閱資料或設計實驗進行探究,豐富學生認識。1、觀看教師出示的溫度計,學生測試小組材料中的燒杯里水的溫度。觀察發現溫度計中液柱的變化,思考教師提出探究性問題了解本課學習活動。2、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設計實驗探究發現溫度計的發現認識。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討論,提出猜想假設。了解教師出示的實驗材料,小組討論交流制定探究方案。選擇合適的儀器進行小組實驗學習活動。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學習教師下發探究學習活動的資料提示卡片,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實驗學習活動。學生進行交流活動,交流探究的方法和探究中的發現。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認識到:液體在一般情況下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并加以鞏固3、了解教師提出課后繼續探究的問題,引導進行課余時間查閱資料或設計實驗進行探究活動,豐富自身。(一)教師引導學生從做中學,在做活動中自主發現、生成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入學習內容。(二)教師指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創設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充分交流、探討,形成并不斷完善實驗方案并進行合作學習活動。發現水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在實驗一種液體后做好觀察記錄再進行下一步另外一種液體的實驗學習活動。教師指導學生實驗、歸納,并以積極引導學生認識歸納的單一個體越多,歸納越科學。指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進而實現資源共享,豐富自身認知。(三)充分激發學生課后拓展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科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