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第三單元 土壤與植物教學設計
第三單元 土壤與植物第七課 土壤里有什么一、學習目標: 1.通過探究學習活動,使學生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的事物的形態特征;學會能用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并能做實驗記錄;學生學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2.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中,能做到想知道,愛提問;尊重證據;愿意合作交流。 3.通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使學生知道土壤的構成成分。 二、學習重點: 學生探究認識土壤的構成成分的探究學習活動。 三、學習難點: 學生對土壤成分構成的鑒別分類。 四、學習準備: 教師與學生一起做好每小組準備實驗儀器、活動材料準備:不同地區采集的一定量土壤樣本、玻璃片、酒精燈、試管夾、火柴、鑷子、濾紙、燒杯、篩網、放大鏡、玻璃棒等。 五、學習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二次修改一、導入新課:教師與學生交流課前采集土壤樣本學習活動情況,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入本課學習活動。二、學習新課:1.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有關土壤資料,利用感官直接觀察發現土壤的成分。教師指導學生討論,交流資料,使學生學會傾聽他人見解,豐富自身的相關知識認識。進而指導學生小組合作觀察學習利用感官進行初步觀察發現土壤的成分。教師參與學生小組合作觀察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學會利用工具觀察,如放大鏡;將土壤中發現的東西進行分類并主動做好記錄等。教師指導學生小組匯報交流觀察學習活動中的發現,指導學生認真相互傾聽,相互補充借鑒,以此完善自己的發現。2.教師指導學生小組探究合作學習,通過探究實驗研究土壤的成分。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并大膽猜想。教師積極激發指導學生討論并根據所提問題自主設計實驗進一步研究土壤的成分。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實驗設計方案,對學生大膽獨特的創新設計思想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并在此基礎上出示關于研究土壤成分實驗方法資料和實驗材料,指導學生通過相關實驗方法資料的學習與自己的實驗設計結合,并不斷完善,形成自己的實驗方案。教師指導并積極參與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實驗學習活動,在小組學習中,指導學生加強合作學習、注意安全,認真觀察并主動做好發現記錄。教師指導學生小組交流匯報,進一步指導學生認真相互傾聽,相互補充借鑒,并對獲得的知識給予整理、分析、概括,形成自己對土壤成分的認識。教師在學生充分交流發言的基礎上簡要概括,使學生明確認識土壤的組成:固體(礦物質、有機質、微生物)、液體和氣體組成。三、拓展延伸:教師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學習興趣,提出探究活動主題:“觀察校園里的土壤”,進一步搜集、查閱有關于土壤形成的資料并進行整理,拓展延伸課后學習活動。1、學生與教師交流課前采集土壤樣本學習活動情況,激發學習興趣,了解本課學習活動內容。2、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有關土壤資料,并利用感官直接觀察發現土壤的成分。學生積極討論并交流相關資料,認真傾聽他人見解,學習、豐富相關知識。進而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小組合作觀察學習,利用感官進行初步觀察發現土壤的成分。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觀察學習活動,學會利用工具細心觀察,并將土壤中發現的東西進行分類、做好記錄。學生小組匯報交流觀察學習活動中的發現,認真傾聽,相互補充借鑒,以此完善自己的發現。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小組探究合作學習,通過探究實驗研究土壤的成分。學生充分交流、積極思考,并提出問題、大膽猜想。在教師指導下根據自己所提問題設計實驗進一步研究土壤的成分。學生積極交流實驗設計方案,學習認識相關研究土壤成分實驗方法資料和實驗材料,不斷完善實驗方案。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實驗學習活動,在小組學習中,積極合作、認真觀察并主動做好發現記錄。學生小組交流匯報,認真傾聽他人學習發現并相互補充借鑒,對獲得的知識給予整理、分析、概括,形成自己對土壤成分的認識。學生傾聽教師的簡要概括,明確認識土壤的組成:固體(礦物質、有機質、微生物)、液體和氣體組成。3、學生了解課后拓展延伸探究學習內容,進一步激發自身學習興趣,積極進行拓展延伸課后學習活動。(一)教師在與學生交流中,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并提示學生要做好相應記錄。了解作記錄是學習科學的一種很好的方法。同時指導學生從書刊或其他途徑搜集查閱相關知識,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拓展知識,進而進行判斷、推理和論證。(二)學生交流資料學習認識土壤,以此獲得更多相關知識。直接觀察帶來的土壤樣本,可以引導學生一邊觀察一邊交流發現,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上述兩個學習活動,使學生對土壤成分有大致了解。教師積極啟發學生利用不同方法、從不同方面、多個角度去實驗研究。充分體現學生學習自主性,培養學生自主設計實驗、自主進行探究實驗的探究能力。整個探究學習,教師應提供學生充足的時間去進行研究。經過學生充分的交流在進行總結,以此培養學生概括知識的能力。(三)讓學生走出教室,再回到大自然中,將課堂探究的結果進行實踐驗證,體現教學活動開放性。通過資料搜集、整理、分析,培養學生整理、處理信息的能力,彌補自身信息量的不足。六、學習小結: 第八課 土壤的種類一、學習目標:1.通過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能利用簡單器材作簡單的觀察實驗,并作實驗記錄;學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選擇學生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2.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想知道、愛提問;尊重證據;進一步學會小組合作學習方法,使學生愿意合作交流并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3.學生在學習中知道土壤的種類,學會根據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土壤進行分類的科學方法。二、學習重點:學會根據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土壤進行分類的科學方法,認識不同種類的土壤在保水、滲水及透氣性能方面的不同,進而知道土壤的種類。三、學習難點:樣品選擇要能保證對比實驗的效果明顯的土壤,進行分類的科學方法的學習。四、學習準備:教師與學生準備做好課前準備:學生在課前不同地方采集到的不同的土壤樣本并標號、搜集查閱從書刊及其他途徑獲得關于土壤種類的資料,教師對學生課前采集土壤標本提出安全、保護環境等問題應注意的事項。分類實驗材料:透明杯子、攪拌棒、放大鏡、白紙、滴管、篩網、水、底部扎孔的塑料瓶。五、學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