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下冊第二單元——春夏星空教案
第二單元——春夏星空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北斗七星及其他星座在一年中的變化規律;了解四季星空及其星座。
2、過程與方法:能觀察、探究春夏星空及其典型星座;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事物的形態特征;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與同學交流、介紹自己在四季星空中觀察到的星座及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能參與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愿意合作與交流;認識科學是不斷發展的;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
教學重點:
1、知道北斗七星及其他星座在一年中的變化規律;了解四季星空及其星座。
教學難點:
能將自己的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
教學措施:
1、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
2、能觀察、探究春夏星空及其典型星座。
3、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與同學交流。
課時安排:春季星空 2課時
夏季星空 2課時
7.春季星空
一、教科書說明
本課與《秋季星空》、《冬季星空》、《夏季星空》共同組成了觀測四季星空的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春季星空》一課是在學生進行了長期的秋季星空與冬季星空觀測的基礎上,探究春季里星空又會發生哪些主要變化,了解春季的典型星座,進一步探究星空變化的規律。
二、活動準備:
教科書中展現了一幅卡通背景圖,顯示了春季星空的主要特點。“經過這一段時間的觀察,北斗七星、冬季的其他星座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有沒有新的星座闖進我們的視線?”這些問題,暗示了鼓勵學生繼續對星空進行長期的觀測活動,并做好觀察記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自己的觀察記錄”則提示學生在課前對自己的觀察記錄進行整理,為課堂交流觀察資料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活動過程:
包括兩個活動。
活動一:交流我們的觀察和發現。
包括兩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主要是對冬季以來學生觀察星空活動的整理。側重于對冬、春觀察結果的表達與交流。本環節交流的主要內容包括冬季、春季北斗星位置的變化,獵戶座在一段時間內位置的變化,星空在一天之內以及從冬到春的變化。教科書中展現了標有“冬季”、“春季”的兩個空白框,卡通“把北斗七星的樣子畫下來”的指示性語言,提示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將所觀察到的現象畫出來。“請看一看我的觀察記錄”的卡通語言并呈現了一個只有記錄時間及主題項目而沒有觀察結果的記錄表,體現了教科書空間大的特點,提示學生展示和交流各自的觀察記錄。“從冬到春,星空又發生了什么變化”的問題,提示學生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進一步認識星空變化的規律。教科書中展現的“一天中的變化”及“從冬到春的變化”的兩個空白框,體現了分析觀察結果可從兩個方面去分析、總結。通過分析觀察結果,讓學生認識到:一天之中,星座在天空中有東升西落的現象,即一天之中星座位置會隨時間的變化而逐漸西移。從冬到春,星座在天空中的天空中的位置自東向西移動。即:冬季星座會隨日期推移位置逐漸西移,最終消失在地平線以下,春季星座會在東方出現并隨日期推移位置逐漸西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