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下冊第二單元——春夏星空教案
第二個環節:教科書中先展示了一個指向性問題:“根據從秋到冬、從冬到春對星空的觀察,我們發現了什么?”又提供了一個小組討論的情景圖,展現了學生討論的場景。經過長期的觀察,學生對星空的變化規律會有一些發現,本活動就是讓學生暢所欲言,充分交流各自的發現。小組討論中的語言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星空變化,可能有這樣的規律……”旨在讓學生總結星空變化的規律,“我對北斗七星變化的預測是準確的”提示學生預測的重要性以及鼓勵學生進行預測,“我又發現了……”體現了教科書空間大的特點,即讓學生任意交流其他發現。
活動二:我們繼續觀察研究星空。
本活動也包括兩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本環節主要是探討如何繼續觀察研究星空的問題。教科書中展現了學生進行討論的卡通圖,提示性語言“我繼續研究我選定的星座”,目的是讓學生將所選定的星座長期觀察下去,以便掌握其變化規律。“我又要重新選定觀察目標了”暗含著原來選定的觀察對象因時間推移已在空中,新的星座又出現了,所以要重新選擇一個觀察對象。這些都僅是一些提示,學生可能會其他研究方法。
第二人環節:是在學生初步了解星座變化規律的基礎上,進行從春到夏季節里北斗七星以及春季其他星座會發生什么變化的預測。教科書中設計的空白卡片的目的,是讓學生將自己的預測結果記錄下來,以便于實際觀測結果相對照,從而檢驗學生對事物的發展變化進行預測的能力。
自由活動:
教科書中展示“仙后座”、“北極星”、“北斗七星”的位置圖,提出了一個問題:“中間那顆就是北極星,可以用什么方法找到它?”要求學生能根據自己熟悉的星座找到北極星。北斗七星與北極星是春季星空中重要的星星,二者位置的確定一定要讓學生搞清楚。北極星的位置有多種方法進行尋找,教科書給出的圖例只是其中比較容易的一種方法,學生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方法來進行尋找。學生所獲得的方法也同樣適用于其他星座位置的確定上。
本課的課堂評價,教科書中主要提示學生對觀星活動中的預測、表現情況進行自主評價。本課的自我評價更表達了一種希望學生堅持進行長期觀測,持之以恒探究星空奧秘的意向。
拓展活動:
提出課外觀察活動的要求:在天空中找到北極星,堅持觀察;繼續利用觀星箱觀察記錄北斗星及自己選定的觀察目標的變化。目的是讓學生將觀察活動持續進行下去,鼓勵學生完成觀察星空的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為發現、總結一年中星空變化的規律做準備。
二、教學目標
1.能用圖畫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態特征;能應用已有經驗對星座變化規律進行預測;在長期的觀測活動中培養學生記錄、分析資料并對科學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的能力。
2.能參與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體驗與他人合作的樂趣,并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做到尊重科學、尊重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