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第三單元 物體的運動教案
第三單元 物體的運動
教材分析:
本單元包括認識物體的運動、物體運動的測量等兩課。物體的運動要求學生知道常見的幾種運動方式,會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物體運動的測量要求學生會測量物體運動的路程和時間,會計算物體平動的速度,會進行有關汽車、火車行駛路程和時間的計算。還要求了解我國鐵路發展的一些情況,比如我國鐵路的發展史,旅客列車現在的速度等。
本單元計授2課時。
第一課時 認識物體的運動
教學內容:教材第51~56頁。
教學目標:會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知道幾種常見的運動方式。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板書 物體的運動
2、吟誦導語
陀螺轉轉,秋千蕩蕩,雪橇滑滑,大家玩得多歡暢。
動和靜,快和慢,如何去判斷,怎樣來測量?
3、物體運動簡介:物體的運動方式多種多樣,鳥在天空飛,魚在水里游,車輪轉動,日月運行,有的物體運動方式簡單,有的物體運動方式復雜。我們怎樣知道物體是否在運動呢?比如你坐在火車上,看見旁邊的一列火車在動,你可能一開始還確定不了究竟哪列火車在動。又比如你看到月亮在云朵間走得很急,有時甚至是向東走的,這是真的嗎?要弄清真相,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物體的運動”。(板書:物體的運動)
二、新課講授
1、提出問題:你走在馬路上,汽車擦身而過,你會感覺到“汽車真快”,蝸牛慢慢爬上墻壁,你會替它著急,我們怎樣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呢?
2、活動1 物體的運動(參看第53頁圖)
你見過這些情景嗎?圖中的物體都有一個共同點,位置在不斷變化。位置在不斷變化的物體就是在運動。
3、觀察撐桿跳高運動員在跳高過程中的位置變化(第54頁圖)。
4、活動2 物體的運動方式
常見物體運動方式有平動、轉動、振動等。
舉例:輪船航行、運動員賽跑等是平動;機器、車輛輪子等的運動是轉動;鐘擺、秋千等的運動是擺動或振動。(鼓勵學生例舉生活中見到的運動的例子)
5、填表(第56頁)
6、活動3 做各種方式的運動(參照第56頁材料圖,用圖中材料做平動、轉動、振動等)
三、小結
四、作業
觀察一個運動過程,并描述出來,說說物體的位置變化(如運動的悠悠球、行進中的自行車等)。
第二課時 物體運動的測量
教學內容:課本第57~61頁。
教學目標:會測量平動物體的運動速度,會進行有關速度、時間、路程的計算,初步了解我國鐵路的發展歷史。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公里上的自行車、摩托車、汽車奔流不息,鐵路上列車鳴笛飛駛。自行車和摩托車比,摩托車快得多。但摩托車究竟有多快呢?本節我們就要探究一個問題:物體運動的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