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三年級第二單元水
2、討論后,合作做一做。
3、引導學生小結:能使渾濁的水變清的方法有過濾、沉淀、消毒、蒸餾、離子交換等。
4、參觀自來水廠凈化水的程序。
教學后記:
10、燒開水
教學目的:
1、能全面細致地觀察燒開水實驗過程中發生的現象。
2、能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提出要研究的問題。
3、利用統計的方法整理有關資料。
4、了解溫度的改變可使物質(水)的狀態發生變化。
5、知道水的沸點。
6、會使用溫度計測定水溫。
7、愿意合作與交流。
教學準備:
燒瓶、鐵架臺、酒精燈、溫度計、水。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談話:經過前面實驗中那樣凈化處理的水還不能直接飲用。怎樣得到能飲用的水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將水燒開。(板書課題)
2、提出問題:燒開水是常見的事情,你注意觀察過燒開水時的現象嗎?
二、實驗探究,解決問題
1、組裝實驗裝置,并介紹實驗器材的使用。
2、講述溫度計的使用方法:(1)手要拿在溫度計的上端;(2)眼睛要平視;(3)液泡不能接觸杯壁或杯底。
3、實驗操作:(注意觀察燒開水時所發生的現象,并在課本33頁圖中的相應刻度上用點做記號)
4、匯報交流燒開水時所觀察到的現象。(如水面逐漸上升,水底漸漸冒泡,加熱到一定時候水面冒“白氣”,沸騰一會兒,水會變少等等)
5、講述:水燒開了,我們也可以說水沸騰了,水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水的沸點在通常情況下是100攝氏度。水沸騰后,水溫保持不變。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1、交流:水溫的變化過程。
2、除了水溫的變化,還觀察到了哪些現象?把觀察到了的現象和大家交流。
3、提出自己想研究的問題。
教學后記:
11、水位為什么會升高
教學目的:
1、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水位升高)作假設性解釋。
2、用簡單的器材做觀察實驗,并作實驗記錄。
3、了解通過加熱和冷卻可使物體的形狀或大小發生變化,即物體熱脹冷縮現象。
4、能運用熱脹冷縮原理解決和解釋生產生活中的問題和現象。
5、敢于大膽想象。
6、關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學問題。
教學準備:
燒瓶、燒杯、鐵架臺、酒精燈、氣球、帶蓋的小瓶、水槽、玻璃管、銅球、鐵環、開水、冷水、紅墨水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燒開水》一課,從中觀察到水在加熱時,水位逐漸上升。今天我們來學習《水位為什么會升高》。(板書課題)
二、實驗探究,解決問題
1、先讓學生推測,水位為什么會升高,再在小組里充分討論,然后再動手做實驗。
2、實驗操作
(1)實驗一:用燒瓶、燒杯、鐵架臺、玻璃管、酒精燈和水組裝一個實驗。當點燃酒精燈時,玻璃管中的水位逐漸上升,熄滅酒精燈后,水位逐漸下降回位了。
(2)實驗二:用水槽、燒杯、玻璃管、小瓶、開水、冷水、紅墨水組裝一個實驗。(讓學生根據上述器材自行設計實驗,然后,再教師指導。)當把小瓶放入燒杯里的開水里時,玻璃管中的紅墨水迅速上升。當把小瓶放入水槽的冷水里時,玻璃管中的紅墨水迅速下降。
討論:觀察到了什么現象?這些現象說明水有什么特點?匯報交流后,師生共同評議并小結。
(3)實驗三:用熱水、冷水、分別裝有油和牛奶的小瓶,一個空燒瓶口上固定了一個氣球。油和牛奶仿實驗二的方法做。將裝有空氣的空瓶放入開水中,就會看到氣球會鼓起來。再將燒瓶放入冷水中,氣球會萎縮成原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