擰螺絲釘的學問
教 學 設 計學校:新橋實驗小學班級: 五年級人數:日期: 月 日學科:科學課題:擰螺絲釘的學問教時:第1課執教:1、 教學目標:知道輪軸也是一種簡單機械。知道輪軸的結構特征及組成。知道輪軸省力的原理。知道輪軸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勇于在生活中發現科學問題,樂于進行探究。2、 教學目標設計依據:(1)內容分析: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第1單元《神奇的機械》中的第4課。本課伊始通過組織學生用螺絲刀將螺釘又快又輕松擰進木頭里的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尋找在生產生活中像螺絲刀一樣的機械,進而總結像螺絲刀、方向盤這樣,有一個輪固定在可以轉動的軸上的機械叫輪軸的概念,接著讓學生設計實驗,探究輪軸是否省力,使學生通過親自操作、搜集、分析數據認識到《輪軸》也是簡單機械之一,它能將較小的扭轉力轉變為較大的扭轉力,進而將《輪軸》這種機械的應用推廣到生產生活中。
(2)學生分析:我認為對《輪軸》這一機械在結構特點、組成等方面的認識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我們在生產生活中接觸的大多是變形輪軸,輪與軸的連接并不明顯,在學生沒有表象思維做基礎,也很難將其想象為輪與軸。故在開課伊始我用擰水閥代替用螺絲刀擰螺釘的操作活動,不但為學生的再探究做好了情感準備,而且達到并加深了對輪軸機械的認識。
教 學 過 程
時間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認識輪軸二、制作、研究輪軸三、實踐操作、遷移拓展1.創設擰水閥的活動的情境。
2.揭示輪軸這一機械。
3.提問:關于輪軸你想知道些什么?
4.談話:我們怎樣才能知道我們的想法是否正確呢?
5.引出用實驗驗證的方法來檢驗。
1.引導學生制作一個輪軸。
2.談話:我們應設計怎樣的實驗來證明我們的想法呢?
3、得出結論:輪軸的作用是輪軸有省力的作用,軸相同,輪越大越省力。
4.談話:那么,你能用杠桿的原理解釋輪軸的作用嗎? 1.談話:每組的木塊上都有一個螺釘,你能否用提供的鐵棍、螺絲刀和扳子將螺絲釘又快又輕松地擰進木塊里。 2.教師小結,引出變形輪軸。3.看圖中的圖片,并指出圖片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輪軸,說出輪與軸。4.除此之外,你還知道生產生活中應用輪軸的機械嗎?5.課后尋找身邊應用輪軸原理的機械。學生廣泛發表意見。小組交流,并設計實驗方案。 大組反饋、質疑,完善實驗方案,同時還要考慮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分組實驗、記錄 、分析數據。前六組學生把實驗結果填寫在一張大的實驗報告單上,展示給全班學生。學生觀察各組實驗情況,再次和組內數據進行比較,分析。 邊匯報邊演示,揭示輪軸省力的本質。小組商量。比賽開始。冠軍組介紹操作方法,并說說這樣做的理由。水閥既是兒童所熟悉的又是具有輪軸裝置的典型性,通過巧妙的游戲操作活動,使孩子們在愉悅情感驅使下,不但很好地把握輪軸結構特征及組成,而且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與熱情,同時為學生的探究學習創設最佳條件。讓學生在組內將輪軸的輪上和軸上分別掛一個鉤碼的操作活動,并使其從中發現規律。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時空還給學生,每一環節都留下了孩子們真實的探究足跡。讓孩子們在探究中體驗著求真的艱辛,感受合作的快樂,體現教師是孩子們親密伙伴、組織者、引領者的角色。這一環節的教學,通過設計的游戲競賽,引導學生認識變形輪軸,進而遷移擴展生產生活中的輪軸應用。培養學生善于發現、觀察、研究身邊“科學”的良好習慣。板書設計: 擰螺釘的學問輪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