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教學設計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聲物體和不發聲物體的狀態,并對這一現象進行積極思考,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創設情景質疑-—猜想假設-—觀察實驗-—合作交流等方式,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之中的各個環節,培養學生掌握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推測結果-—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等思維方法。
2、在動手實驗過程中,通過用看、摸、說等方法進行探究。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會與他人交流與傾聽,體會探究聲音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實驗、比較、討論、交流等活動,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三、教學模式選擇
為了能夠順利完成整個探究活動,我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把它分為四個部分: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二、提出假設,實驗探究;三、鞏固提高,拓展延伸;四、驗證猜測,總結評價。課堂上讓學生通過運用看、摸、說多種方法觀察發聲物體的特點,并對發生物體與不發聲物體進行觀察比較,就觀察到的現象進行積極思考。在這節課教學中,始終貫穿小組合作實驗、觀察、對比、討論、交流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采用引出問題——提出假設——實驗探究——得出結論的科學研究方法,努力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
四、媒體的使用
1、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提供創設問題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思維。
2、利用課件出示本節課實驗記錄表及探究結論,突出重點。
3、利用展示平臺展示各小組的實驗記錄表,便于學生相互交流,形成正確的認識,得出科學的結論。
五、教學準備
隊鼓、泡沫、橡皮筋、尺子、音叉、橡膠小槌、銅鑼、水槽、實驗記錄表。
六、教學過程
課前選好小組里的材料員和記錄員。
(一)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作出猜想
師:上課前,老師給大家帶來幾種聲音,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
師:(點擊聲音1)這是什么聲音?你說。。。 生:雷聲
師:(分別點擊其他聲音)這是什么聲音? 生:流水聲、敲鑼聲、掌聲。
師:你認為這些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呢?(板書課題)
師:誰來說說看,你說。。。 (多請幾個同學說說)
師:是不是這樣呢?聲音到底怎么產生的呢?這節課我們來研究一下。
(二)探究活動
1、使物體發聲,觀察發聲物體。初步感受聲音和振動的關系。
(1)介紹實驗材料,討論發聲方法
師:(出示材料)同學們請看,老師準備了一些材料。都有些什么?
生:鼓,鋼尺,橡皮筋。
師:你能想辦法讓它們分別發出聲音嗎?(出示投影)
師:(出示鼓)你來說說? 生:用鼓槌敲(板書:敲打)
師:(出示鋼尺)這個誰來說說? 生1:敲打桌子;生2:按在桌上往下撥。。。
師:哪種方法比較明顯,可以嗎?(演示)板書:壓,撥
師:(出示橡皮筋)這個誰來說說? 生1:用彈得的方法。。。。。。。
師:老師覺得剛才用拉長后彈撥的方法可能會比較好。(板書:彈)
(2)明確觀察內容和記錄表
師:等會兒每個小組都有一份這樣的材料,不過在活動中還要求每個組做好這樣一份記錄。(出示記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