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科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案
19、雞
教學目標
1、感受研究身邊動物的樂趣。
2、能按一定的順序去觀察雞的外部特征。
3、能按照研究問題的一般程序: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去開展研究。
4、知道雞的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尾五個部分,身上長滿羽毛,有喙,繁殖方式是卵生。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活雞或雞的剝制標本、課件、雞的生活習性場景、小雞、養雞場等。
2、學生準備:課前有目的地觀察雞的生活習性,收集有關雞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啟發學生回顧關于雞的已有認識。
1、教師出示:有關雞的圖片和雞的生活資料,提問:說說這些雞在做什么?
2、教師提問:除了雞的這些活動,你還知道雞的哪些事情?
二、觀察雞的身體特點和生活習性,獲得對雞的整體認識。
1、出示活雞,學生觀察,說出雞的身體特點。
2、聯系生活,回顧已有生活經驗,讓學生說說雞的生活習性。
三、提出問題,整理問題,確定研究課題。
1、通過觀察、了解,關于雞,你們還有哪些問題?
2、整理問題,指導學生將問題分成兩類:一是本節課可以研究的問題;二是課后可以在家里或者到養雞場自行研究的問題。
四、設計研究方法,進行研究。
1、設計研究方法。
2、學生動手實驗。
五、整理雞的特點。
教學后記
20、鴨和雞
教學目標
1、珍愛生命,保護鳥類。
2、能通過抽象和概括,把握鳥類的共同特征。
3、能將動物的身體外形特征和它的生活習性聯系起來觀察。
4、知道鳥類的共同特征。
5、知道鴨的喙、蹼腳及羽毛的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對鴨在水中生活有什么好處。
6、認識更多的鳥。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雞和鴨的剝制標本或掛圖;鴨的生活習性的課件或錄像資料。
2、分小組準備如下工具與材料:雞、鴨的羽毛(正羽)、燒杯、放大鏡、廢舊牙刷、鑷子、洗潔精、油脂、熱水、冷水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比較鴨與雞外形有什么不同?
1、回顧:雞的身體是什么樣的?
2、出示鴨的標本(或活鴨),學生觀察。
3、匯報:鴨與雞外形有什么不同?
二、研討鴨和雞生活習性的不同。
1、提問引入:我們觀察了鴨的身體結構,發現鴨與雞有許多有不同,如鴨的喙是扁平的,且很長,腳有蹼等。鴨與雞的生活習性有什么不同呢?
2、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
3、學生匯報。
4、教師利用掛圖,課件等資料進行補充和強化。
三、實驗探究鴨為什么適應在水中生活。
1、實驗:取鴨毛、雞毛各一根,分別放在水里,然后取出來,看它有什么變化。
2、猜測:為什么鴨毛不會被打濕呢?
3、學生探究。
四、閱讀資料
課本67頁。
五、小結
今天,我們研究了鴨,你發現了鴨身上的哪些秘密?
第二課時
一、學生分小組討論鴨與雞的身體特點、生活習性、繁殖方式,并作好記錄。
身體特點 繁殖方式
雞
鴨
二、比較、歸納雞與鴨的相同點。
全身長有羽毛,有喙,有翅膀,卵生等。
三、從個別到一般,形成對鳥類的認識。
1、提問:同學們還知道哪些動物是像雞和鴨一樣?
2、教師小結,揭示鳥類的概念:我們把所有像雞、鴨這樣的動物歸為一類,叫鳥類。
四、運用概念判斷。
1、課本69頁的動物中,哪些屬于鳥類?為什么?
2、教給學生判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