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與浮教學設計
班級:三年級 課題:沉與浮 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探究,了解什么是浮力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初步了解和體驗物體沉浮應具備一些條件,通過改變這些條件來控制物體的沉浮。過程與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實驗(事物)現象應具備條件的猜想能力。經歷“問題——假設——實驗——匯報”的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情感與價值繼續培養敢于提出猜想與假設、愿意合作與交流的科學態度。重點知道浮力的存在,對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提出猜想和假設難點初步了解和體驗物體沉浮應具備一些條件,通過改變這些條件來控制物體的沉浮。材料玻璃缸、木塊、塑料板、鐵塊、石子、水、測力計、鉤碼、雞蛋、鹽、橡皮泥等步驟過程概述基本結論學習策略情景導入1、談話導入:其他物體是不是也能溶解到水里呢?2、演示實驗:學生猜想其它物體在水中是否溶解,用透明的玻璃缸做演示實驗。并不是所有物體都能在水中溶解,有的物體能浮在水面上,而有的物體則在水中下沉由舊知鹽的溶解導入,引導學生關注物體的沉浮,引入本節課主題:沉與浮探究新知一、感知浮力1、提出問題并猜想引導學生提問:為什么有的東西能浮在水面上,而有的卻沉下去?提問后猜想。2、分組實驗一:按壓塑料板3、建立浮力的概念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受到了水的浮力在觀察到物體沉浮的現象之后,請學生自己針對現象提問題,大膽猜想,進行小組實驗,并要求每個人都親自動手。二、探究下沉的物體是否受浮力1、提出問題并猜想引出問題:沉下去的物體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呢?2、分組實驗二:用測力計探究下沉的物體是否受浮力(1)介紹測力計、鉤碼(2)學生設計實驗方案(3)進行分組實驗(4)匯報交流沉在水底的物體也受到了水的浮力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沉下去的物體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呢?進行大膽猜想,設計驗證方案。教師介紹測力計、鉤碼的用法,指導學生完善實驗方案。學生小組合作進行實驗驗證并交流。拓展訓練讓橡皮泥和雞蛋浮起來1、讓橡皮泥浮上來(1)提出問題、猜想(2)學生演示實驗,得出結論改變物體形狀、大小,可以改變物體沉浮狀態此實驗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2、讓雞蛋浮上來(1)提出問題、猜想(2)以死海的故事啟發引導(3)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并展開實驗,做好記錄。(4)匯報交流結論。在水中加鹽、糖等,能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教師講述死海的故事,啟迪學生思維。學生分小組制定實驗方案,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小結1、本節課知識點回顧及學生表現評價2、學生自評、互評重點總結學到了哪些知識、學會和應用了哪些科學探究的方法。對敢于提出猜想與假設、愿意合作與交流的學生進行特別的獎勵,評比“科學之星”。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