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線》教學實錄
基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大多數學生以具備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本節課來說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是可以解決的。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要相信學生,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與時間,針對學生的實際加以適當的引導。
依據《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基本理念: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結合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實際,確定教學目標及教學的重點、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1、經歷運用圓的有關知識計算所走彎道距離的過程,了解“跑道的彎道部分,外圈比內圈要長”。
2、通過調查“起跑線的位置”,體會數學知識在體育中的應用,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3、通過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運用圓的有關知識計算所走彎道的距離。
教學難點:通過計算發現半圓的半徑不同所走路程之間的關系,從而了解“跑道的彎道部分外圈比內圈要長”。
課前調查:
1、短跑比賽包括哪些項目?有哪些比賽規則?
2、在我校200米的“半圓式”田徑場上,各項目起跑線的位置是怎樣的?
3、各跑道上的運動員是怎樣完成各項目比賽的?
課堂教學實錄1:交流課前調查的情況
師:(小黑板出示調查的題目)這是課前我給大家準備的三個調查問題,現在請把你調查到的情況與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
(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交流第一個調查問題:短跑比賽包括哪些項目?有哪些比賽規則?
生:短跑比賽有100米、200米、400米,4×100米接力等等。
生:我們小學生的短跑比賽主要是60米、100米、200米。
生:400米以下要使用起跑器,起跑的口令為“各就位----預備----鳴槍(跑)”,第一次起跑允許犯規,第二次起跑犯規會取消比賽資格。
生:運動員在跑進中如果串道,在直道上不能影響鄰道運動員的運動,在彎道上向外道串道而且不影響鄰道運動員運動的前提下允許。否則犯規。
師:如果你是運動員,你會在規則允許的情況下串道嗎?
生:不會,在直道上直線的距離是最短的,在彎道上外圈遠。
(出示跑道示意圖,與操場上的田徑場地方向一致)
師:這是我們學校跑道的示意圖,想一想我們學校開運動會的時候,終點設置在哪?
(學生指出后,由教師標出位置)
交流第二個調查問題:在我校200米的“半圓式”田徑場上,各項目的起跑線位置是怎樣的?
生:60米、100米的起跑線都是在一條直線上。
生:200米和400米的起跑線不在一條直線上,外圈的起跑線靠前。
(請學生在跑道示意圖上分別標出各項目起跑線的位置。)
生:在田徑比賽中,200米、400米等項目起跑線不在一條線上,這幾個項目的比賽都是不許串道的。同是跑一圈因為彎道的半徑不同,跑道的周長就不同,起跑線前移才能使跑的距離一樣。
交流第三個問題:各跑道上的運動員是怎樣完成各項目的比賽?
學生手指*開分別代表不同跑道的運動員,演示60米、100米、200米、400米運動員的跑步路線。
課堂教學實錄2:提出問題、進行合理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