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
議一議:計量體積使用立方米恰當的物體。4.互相議論:這三個體積單位的共同點是什么?不同點是什么?
引導總結:體積單位分別是幾個規(guī)定了棱長大小的正方體。1立方厘米就是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
4、鞏固體積單位的認識.
以前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今天我們又學習了體積單位,那么它們有什么不同呢?
(1)判斷:(投影出示,113頁做一做1)
(2)操作:剪一條1分米長的線,用紙剪一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拿出1立方分米的模型。
教科書第113頁“做一做”的第1題,讓學生充分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討論歸納三者的不同點,使學生知道:長度單位是一條線段,面積單位是一個正方形,體積單位是一個正方體。
三、課堂練習,形成技能。
1、用多大的體積單位表示下面物體的體積比較適當?
(1)、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8 ( )(2)、一臺錄音機的體積約是 20 ( )。
(3)、五年級語文課本的體積約是297( )。
(4)、一個蓄水池的體積是4.2 ( )。
2、操作練習。擺一擺、想一想.(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用12個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木塊擺成不同形狀的長方體。有多少種不同的擺法?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體積各是多少?把你擺的情況記錄下來,看你能發(fā)現什么?
想一想:體積數是12立方厘米,跟各種擺法的長方體的長、寬、高的分米數有什么關系?2、
3、書113頁做一做第2題,通過閱讀操作練習引導學生歸納:不論物體是什么形狀,含有幾個體積單位,它的體積就是多少。啟發(fā)學生發(fā)現大家所擺出的長方體的形狀不同,長、寬、高也就不同,但是體積都是相同的.)教師再提問:這是為什么?(因為這些不同形狀的長方體所含有的體積單位是一樣的.)
4、下面的圖形都是由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拼成的,說出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立方厘米。(填書:練習二十九第3題)你是怎樣數出來的,怎樣數簡便?
5、下圖中哪個是長度單位,哪個是面積單位,哪個是體積單位?它們有什么不同?
6、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1立方厘米的體積有多大,1立方分米的體積有多大,身邊什么物體的體積接近1立方厘米或1立方分米.
7、估量大約多少個1立方厘米的小方塊拼起來有1立方分米.
四、可隨機自由提問。
請同學們把這堂課學習的內容整理一下,你學到了什么?學會有關體積的知識有什么用呢?
根據學生發(fā)言歸納.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知道計量體積要用體積單位.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建立關于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實際大小的空間概念.教學之后認真反思覺得這個教學任務基本完成。
本節(jié)課教學的關鍵是提供充分的直觀素材,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觸摸、拼擺、想象等多種活動,積累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教學設計從比較線段的長短,平面圖形的大小、立體圖形的大小引入,讓學生在與“長度”、“面積”等概念的比較中認識“體積”,便于幫助學生在概念系統中理解新概念.為了更好的體現我的 “分層分組”的教學特色。我將新課分三個層次.首先是通過觀察實驗,從實驗情境中領悟物體占有空間→物體所占空間有大有小→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來學習。接著讓學生觀察和比較實物的大小,體驗到要確切知道物體體積的大小,要用體積單位來計量.并引導學生對常用的體積單位通過看一看、量一量、說一說、想一想、議一議等方式進行學習。在此基礎上,通過觀察、比劃、想象、比較;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第三層次,通過小組合作拼一拼、擺一擺、說一說體積大小,深化對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認識,并進一步理解:計量體積,就是看物體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最后,對全課內容進行整理歸納,形成整體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