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積和體積單位》學案設計
(根據錄象中對生活場景的展示引發同學們對其他實物的記憶)
三、總結:
共同回顧這節課收獲了什么?
學生匯報
教師板書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
設計意圖及設計理念:
心理學家認為: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狀態下學習, 觀察力敏銳、記憶力增強、想象力豐富,會興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學習,表現出個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對化學學習活動本身的興趣,對于學生學習及成績起巨大的作用。我認為這節課成功之處就是很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第一的環節:感知物體占有空間。什么是空間,解釋起來似乎很抽象,而我的教學設計中是讓學生們自己通過親身實踐去感知。當他們心領神會的時候,當他們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時候,教師及時告訴他們:物體占有的那部分地方就是空間。
長期以來,傳統教育對于知識的理解就是對確定事實的描述,知識都為經驗的積累。因此,教師和學生都把掌握知識理解為對大量經驗、定義和事實的記憶和復述,判斷學習者的答案的標準也是統一或單一的。而在這節課中,學生們為了驗證“物體占有空間”方法、手段不一,如孩子們有的用細紗,有的用水,有的用蔬菜,有的用水果,有的用面團、電池等等。這樣很大程度地滿足了學生們的成就感。
多媒體的使用也是這節課亮點之一。看似使用的很簡單,實際上“播放錄象”一環節,是把學生從課堂上帶回了生活,體現了我們課程理念:數學從生活中來,服務于生活。
教學方式應當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我想,教學盡管是門遺憾的藝術,但是做為教育第一線的我們仍需竭盡全力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盡善盡美。
備注:此課曾獲“唐山市數學學具使用課”一等獎。并被選送到省里參評。我愿意將自己的點點經驗與諸位同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