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的意義(通用5篇)
正比例的意義 篇1
教學內容:教材第39—41頁例1一例3、“練一練”,練習八第1—3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正比例關系的意義,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征,能依據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正比例關系。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概括等能力,讓學生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量成不成正比例關系的方法,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正比例關系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掌握成正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征。
教學過程 :
一、復習鋪墊
1.說出下列每組數量之間的關系。
(1)速度 時間 路程
(2)單價 數量 總價
(3)工作效率 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
2.引入新課。
上面是已經學過的一些常見數量關系,每組數量中,數量之間是有聯系的,存在著相依關系。當其中有一個量變化時,另一個量也隨著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有規律的,這節課開始,我們就來研究和認識這種變化規律。今天,先認識正比例關系的意義。(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出示例l。讓學生計算,在課本上填表,并思考能發現什么。指名口答,老師板書填表。讓 學 生觀察表里兩種量變化的數據,思考:
(1)表里有哪兩種數量,這兩種數量是怎樣變化?
(2)路程和時間相對應數值的比的比值各是多少?這兩種量變化有什么規律?
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得出:
(1)表里的兩種量是所行時間和所行路程。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板書:兩種相關聯的量)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2)時間擴大,路程也擴大;時間縮小,路程也縮小。
(3)可以看出它們的變化規律是:路程和時間比的比值總是一定的。(板書:路程和時間比的比值一定)因為路程和時間對應數值比的比值都是50。提問:這里比值50是什么數量?(誰能說出它的數量關系式?想一想,這個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把上面板書補充成:速度一定時,路程和時間比的比值一定)
2.教學例2。
出示例2和思考題。要求學生按剛才學習例1的方法學習例2,然后把你學習中的發現綜合起來告訴大家。學生觀察思考后,指名回答。然后再提問:這兩種相關聯量的變化規律是什么?枝數比的比值一定)你是怎樣發現的?比值1.6是什么數量,你能用數量關系式表示出來嗎?誰來說說這個式子表示的意思?(把板書補充成c單價一定時,總價和枝數比的比值一定)
3.概括。
(1)綜合例1、例2的共同點。
提問:請大家比較例l和例2,你發現這兩個例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①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②都是一種量隨著另一種量變化;③兩種量里對應數值的比的比值一定)
(2)概括正比例關系的意義。
像例l、例2里這樣的兩種相關聯的量是怎樣的關系呢,請同學們看課本第40頁最后一節。說明:根據剛才學習例1、例2時發現的規律,這里有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之間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追問;兩種相關聯量成不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么?(比值是不是一定)提問:如果用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那么上面這種數量關系式可以怎樣寫呢? 指出:這個式子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x和y,y隨著x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比值k是一定的。這時就說x和y成正比例關系。所以,兩個量成正比例關系,我們就用式子 =k (一定)來表示。
4.具體認識。
(1)提問:例l里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成正比例關系嗎,為什么?例2里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為什么?提問:看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關鍵要看什么?
(2)做練習八第1題。
讓學生讀題思考。指名依次口答題里的問題。指出:根據上面所說的,要知道兩個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關系,只要先看兩種量是不是相關聯的量,再看兩種量變化時比值是不是一定。如果兩種相關聯的量變化時比值一定,它們就是成正比例的量,相互之間成正比例關系。
5.教學例3。
出示例3,讓學生思考。提問:怎樣判斷是不是成正比例?哪位同學說說零件總數和時間成不成正比例?為什么?請同學們看一看例3,書上怎樣判斷的,我們說得對不對。追問: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要怎樣想?強調:關鍵是列出關系式,看是不是比值一定。
三、鞏固練習
現在,我們根據上面的判斷方法來做一些題。
1.做“練一練”第l題。
指名學生口答,說明理由。可以結合寫出數量關系式。
2.做“練一練”第2題。
指名口答,并要求說明理由。
3.做練習八第2題。
小黑板出示。讓學生把成正比例關系的先勾出來。指名口答,選擇幾題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想的?(必要時寫出關系式讓學生判斷)
4.下列題里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成不成正比例?為什么?
一種蘋果,買5千克要10元。照這樣計算,買15千克要30元。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正比例關系的意義是什么?用怎樣的式子表示y和x這兩種相關聯的量成正比例?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關鍵看什么?
五、家庭作業
練習八第3題。
正比例的意義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正比例的意義、掌握正比例意義的變化規律。
2.學會判斷成正比例關系的量。
3.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掌握正比例變化的規律。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請同學口述三量關系:
(1)路程、速度、時間;(2)單價、總價、數量;(3)工作效率、時間、工作總量。
(學生口述關系式、老師板書。)
(二)學習新課
今天我們進一步研究這些數量關系中的一些特征,請同學們回答老師的問題。
幻燈出示:
一列火車1小時行60千米,2小時行多少千米?3小時、4小時、5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生:60千米、120干米、180千米……
師:根據剛才口答的問題,整理一個表格。
出示例1。(小黑板)
例1 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師:(看著表格)回答下面的問題。表中有幾種量?是什么?
生:表中有兩種量,時間和路程。
師:路程是怎樣隨著時間變化的?
生:時間1小時,路程是60千米;2小時,路程為120千米;3小時,路程為180千米……
師:像這樣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這兩種量就叫做兩種相關聯的量。
(板書:兩種相關聯的量)
師:表中誰和誰是兩種相關聯的量?
生: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的量。
師:我們看一看他們之間是怎樣變化的?
生:時間由1小時變2小時,路程由60千米變為120千米……時間擴大了,路程也隨著擴大,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師:現在我們從后往前看,時間由8小時變為7小時、6小時、4小時……路程又是如何變化的?
生:路程由480千米變為420千米、360千米……
師:從上面變化的情況,你發現了什么樣的規律?(同桌進行討論。)
生:時間從小到大,路程也隨著從小到大變化;時間從大到小,路程也隨著從大到小變化。
師:我們對比一下老師提出的兩個問題,互相討論一下,這兩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分組討論)
師:請同學發表意見。
生:第一題時間擴大了,行的路程也隨著擴大;第二題時間縮小了,所行的路程也隨著縮短了。
師:我們對這種變化規律簡稱為“同擴同縮”。(板書)讓我們再看一看,它們擴大縮小的變化規律是什么?
師:根據時間和路程可以求出什么?
生:可以求出速度。
師:這個速度是誰與誰的比?它們的結果又叫什么?
生:這個速度是路程和時間的比,它們的結果是比值。
師:這個60實際是什么?變化了嗎?
生:這個60是火車的速度,是路程和時間的比值,也是路程和時間的商,速度不變。
駛多少千米,速度都是60千米,這個速度是一定的,是固定不變的量,我們簡稱為定量。
師:誰是定量時,兩種相關聯的量同擴同縮?
生:速度一定時,時間和路程同擴同縮。
師:對。這兩種相關聯的量的商,也就是比值一定時,它們同擴同縮。我們看著表再算一算表中路程與時間相對應的商是不是一定。
(學生口算驗證。)
生:都是60千米,速度不變,符合變化的規律,同擴同縮。
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好。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的量,路程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時間擴大,路程也隨著擴大;時間縮小,路程也隨著縮小。擴大和縮小的規律是:路程和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樣的。
師:誰能像老師這樣敘述一遍?
(看黑板引導學生口述。)
師:我們再看一題,研究一下它的變化規律。
出示例2。(小黑板)
例2 某種花布的米數和總價如下表:
(板書)
按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幻燈)
(1)表中有哪兩種量?
(2)誰和誰是相關聯的量?關系式是什么?
(3)總價是怎樣隨著米數變化的?
(4)相對應的總價和米數的比各是多少?
(5)誰是定量?
(6)它們的變化規律是什么?
生:(答略)
師:比較一下兩個例題,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生: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
師:對。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新內容。(板書課題:正比例的意義)
師:你能按照老師說的敘述一下例1中兩個相關聯的量之間的關系嗎?
生: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是正比例關系。
師:想一想例2,你能敘述它們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為什么?(兩人互相試說。)
師:很好。請打開書,看書上是怎樣總結的?
(生看書,并畫出重點,讀一遍意義。)
師:如果表中第一種量用x表示,第二種量用y表示,定量用k表示,誰能用字母表示成正比例的兩種相關聯的量與定量的關系?
師:你能舉出日常生活中成正比例關系的兩種相關聯的量的例子嗎?
生:(答略)
師: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很多相關聯的量,有的成正比例關系,有的是相關聯,但不成比例關系。所以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關系,要抓住相對應的兩個量是否商(比值)一定,只有商(比值)一定時,才能成正比例關系。
(三)鞏固反饋
1.課本上的“做一做”。
2.幻燈出示題,并說明理由。
(1)蘋果的單價一定,買蘋果的數量和總價( )。
(2)每小時織布米數一定,織布總米數和時間( )。
(3)小明的年齡和體重( )。
(四)課堂總結
師:今天主要講的是什么內容?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自己總結,舉手發言。)
師:打開書,并說出正比例的意義。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
(五)布置作業
(略)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第一部分:復習三量關系,為本節內容引路。
第二部分:新課從創設正比例表象入手,引導學生主動、自覺地觀察、分析、概括,緊緊圍繞判斷正比例的兩種相關聯的兩個量、商一定展開思路,結合例題中的數據整理知識,發現規律,由討論表象到抽象概念,使知識得到深化。
第三部分:鞏固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識,由此驗證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幫助學生掌握判斷方法。最后指導學生看書,抓住本節重點,突破難點。安排適當的練習題,在反復的練習中,加強概念的理解,牢牢掌握住判斷的方法。合理安排作業 ,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總之,在設計教案的過程中,力爭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精神,使學生認識結構不斷發展,認識水平不斷提高,做到在加強雙基的同時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并為以后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板書設計
正比例的意義 篇3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9—21頁,練習六的1—3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能夠根據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初步培養學生用事物相互聯系和發展變化的觀點來分析問題。
3.初步滲透函數思想。
教具準備: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用,投影片逐一出示下面的題目,讓學生回答。
1.已知路程和時間,怎樣求速度?板書: =速度
2.已知總價和數量,怎樣求單價?板書: =單價
3.己知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怎樣求工作效率?板書:
=工作效率
4,已知總產量和公頃數,怎樣求公頃產量?板書: =公頃產量
二、導人新課
教師:這是我們過去學過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這節課我們進一步來研究這些數量關系中的一些特征,首先來研究這些數量之間的正比例關系。(板書課題:)
三、新課
1.教學例1。
用小黑板出示例1: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提問:
“誰來講講例1的意思?”(火車1小時行駛60千米,2小時行駛120千米……)
“表中有哪幾種量?”
“當時間是1小時,路程是多少?當時間是2小時,路程又是多少?……”
“這說明時間這種量變化了,路程這種量怎么樣了?”(也變化了。)
教師說明:像這樣,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我們就說這兩種量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板書: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的量,路程是怎樣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的呢?”
教師指著表格:我們從左往右觀察(邊講邊在表格上畫箭頭),時間擴大2倍,對應的路程也擴大2倍3時間擴大3倍,對應的路程也擴大3倍……從右往左觀察(邊講邊在表格上畫反方向的箭頭),時間縮小8倍,對應的路程也縮小8倍;時間縮小7倍,對應的路程也縮小7倍……時間縮小2倍,對應的路程也縮小2倍。通過觀察,我們發現路程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時間擴大路程也擴大,時間縮小路程也縮小。它們擴大、縮小的規律是怎么樣的呢?
讓每一小組(8個小組)的同學選一組相對應的數據,計算出它們的比值。教師板書出來: =60. =60, =60…… 讓學生雙察這些比和它們的比值,看有什么規律。教師板書: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然后教師指著 =60, =60 = 60……問:“比值60,實際上是火車的什么:你能將這些式子所表示的意義寫成一個關系式嗎?板書: =速度(—定)
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觀察和分析.我們知道路程和時間是兩種什么樣的量?(兩種相關聯的量。)路程和時間這兩種量的變化規律是什么呢?(路程和時間的比的比值(速度)總是一定的。)
2.教學例2。
出示例2:在一間布店的柜臺上,有一張寫著某種花布的米數和總價的表。
讓學生觀察上表,并回答下面的問題:
(1)表中有哪兩種量?
(2)米數擴大,總價怎樣?米數縮小,總價怎樣?
(3)相對應的總價和米數的比各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當學生回答完第二個問題后,教師板書: =3.1, =3.1, =3.1……
然后進一步問:
“這個比值實際上是什么?你能用一個關系式表.示它們的關系嗎?”板書: =單價(一定)
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思考和分析,我們知道總價和米數也是兩種相關聯的量,總價是隨著米數的變化而變化的,米數擴大,總價也隨著擴大;米數縮小,總價也隨著縮小。它們擴大、縮小的規律是:總價和米數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的。
3.抽象概括。
教師:請同學們比較一下剛才這兩個例題,回答下面的問題;
(1)都有幾種量?
(2)這兩種量有沒有關系?
(3)這兩種量的比值都是怎樣的?
教師小結:通過比較,我們看出上面兩個例題,有一些共同特點: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并且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像這樣的兩種量我們就把它們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板書出教科書上第’20頁的倒數第二段。)
接著指著例1的表格說明:在例1中,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比值(速度)保持一定,所以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隨后讓學生想一想:在例2中,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為什么?
最后教師提出:如果我們用字母X,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們的比值,你能將正比例關系用字母表示出來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K(一定)
4,教學例3。
出示例3: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面粉的總重量和袋數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師引導:
“面粉的總重量和袋數是不是相關聯的量?”·
“面粉的總重量和袋數有什么關系?它們的比的比值是什么?這個比值是否—定?”(板書: =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
“已知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就是面粉的總重量和袋數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所以面粉的總重量和袋數成正比例。”
5.鞏固練習。
讓學生試做第21頁“做一做”中的題目。其中(3)要求學生說明這個比值所表示的意義,學生說成是生產效率和每天生產的噸數都可以。
四、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六的第1—3題。
第1題,做題前,讓學生想一想:成正比例的量要滿足哪幾個條件?然后讓學生算出各表中兩種相對應的數的比的比值,看看它們的比值是否相等。如果比值相等就可以列出關系式進行判斷。第(3)小題,要問一問學生為什么正方形的邊長和面積不成比例。(因為相對應的正方形的邊長和面積的比的比值不相等。)
第2題,先讓學生自己判斷,再訂正。其中(1)一(5)、(7)、(8)成正比例,(6)和(9)不成正比例。
第3題,可先讓同桌的同學互相舉例,然后再指名舉出成正比例的例子。
正比例的意義 篇4
教學目標:1、知道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關系。
2、能運用有關知識初步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
3、滲透函數的初步思想,建立事物是相互聯系的這一辨證觀點。
教學重點: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并能正確判斷。
教學難點:對“相關聯的量”、“相對應的數”等術語含義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知識鋪墊,建立表象。
1、初步理解“相關聯的量”的含義。
比身高和兩手臂伸直的長度。請兩位同學來玩一個比賽,其他同學做裁判,老師發令“先比身高,后比兩手臂伸直的長度。”接著老師和學生比一比?如果再過幾年,他長得像姚明一樣有2米多高,那時我再跟他去比,你覺得會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也就是人越來越高的話,兩手臂伸直的長度也就越來越長。像這樣的量,我們可以叫做兩種相關聯的量。
2、舉例說明“什么是不相關聯的量”。
二、創設情景,學習新知。
活動一:
1、教師拿出帽子,學生猜價格,引出總價和數量。大家先來猜一猜這頂帽子的價格,看誰最厲害(2元)。如果老師有4元錢,可以買幾個帽子?8元呢?要買10個帽子的話,得有幾元?(板書數字)1、2、3、10這些叫數量,2、4、6、20叫做總價(板書:數量 總價)
2、研究總價和數量。大家注意觀察這張表格,你有沒有什么發現?(強調這兩個量是相關聯的量;一種量擴大,另一種量也隨著擴大,一種量縮小,另一種量也隨著縮小;板書:比值一定)用箭頭表示兩種量的變化規律。
3、過渡到“相對應的兩個數”。老師還有一個疑問,為什么要20除以10,不除以3呢?板書:相對應的兩個數。
活動二:
1、出示2張表格,根據所提問題,選擇1張表格,分組討論。
第一張:1列火車行60千米,2小時行多少千米?3小時,4小時呢?
路程(千米)60120180 240
時間(小時)12 3 4
第二張:本書厚8mm,2本、3本、4本呢?
書的本數1 2 3 4
厚度(mm)816 24 32
問題:①表中有哪兩個量,他們是相關聯的量嗎? 你是怎么判斷的?
②觀察表格中的數據,你覺得兩個量是怎樣變化的?
③寫出3組這兩種量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并求出比值?
④說明這個比值所表示的意義。
板書:
活動三:
1、歸納總結,揭示意義。
①觀察這3個例子,你覺得他們之間有什么共同點?為什么?
同桌共同觀察,相互交流,匯報相同點。當學生把“兩種相關聯的量”和“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都一定”總結出來時就可以提出“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研究的正比例意義” 我們把兩種相關聯的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把兩種量相對應的兩個數比值一定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板書: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關系)
②提出正比例的意義。(自己看書本p-93 正比例的意義)
如果讓你來編寫正比例的意義,你認為哪兩點是不能少的?為什么?
接下去我請兩位同學表示兩個量,用動作把這兩點主要的特征表示出來,用個圈把兩位同學連一起的話就是(兩種相關聯的量),然后一個量慢慢變小,另外一個量應該怎么樣?能不能一個蹲得這么低,一個蹲得這么高?(不能)為什么?這又表示什么呢?(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
③用字母表示正比例關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你能用一個式子來表示正比例關系嗎?
大家學得都很起勁,接下去我要檢驗一下,大家有沒有信心通過檢驗。
三、分層練習,深化新知。
1、觀察表格,判斷它們是不是成正比例,為什么?
正方形邊長1234
正方形周長481216
(1)
(2) 小紅堅持每天做3道題。
天數330 2 3 4
題數36 9 12
(3)
正方形邊長1234
正方形面積14916
2、直接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為什么?
(1)洗衣粉的單價一定,買洗衣粉的數量和總價。
(2)人數和手的總共只數。
(3)長方形的長一定,寬和面積。
(4)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
(5)一個人的年齡和體重。
小結判斷方法: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板書:判斷)
(要看這兩個量是相關聯的,他們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
3、選擇題。(下面哪一個式子表示x和y這兩種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x+y=5 =5 xy=5
4、看圖判斷總價同長度是不是成正比例?為什么?
①估計一下買1.5米的彩帶大約要花多少元?
②小剛買的彩帶的長度是小紅的3倍,他所花的錢是小紅的幾倍?4倍呢?5倍呢?
5、現在某體育用品店聲稱:“如果買50只籃球以下,每只42元;如果買50只籃球以上(包括50只),每只40元。”請問總價同籃球的數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如果成正比例,那是在什么情況?
正比例的意義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正比例的意義、掌握正比例意義的變化規律。
2.學會判斷成正比例關系的量。
3.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掌握正比例變化的規律。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請同學口述三量關系:
(1)路程、速度、時間;(2)單價、總價、數量;(3)工作效率、時間、工作總量。
(學生口述關系式、老師板書。)
(二)學習新課
今天我們進一步研究這些數量關系中的一些特征,請同學們回答老師的問題。
幻燈出示:
一列火車1小時行60千米,2小時行多少千米?3小時、4小時、5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生:60千米、120干米、180千米……
師:根據剛才口答的問題,整理一個表格。
出示例1。(小黑板)
例1 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師:(看著表格)回答下面的問題。表中有幾種量?是什么?
生:表中有兩種量,時間和路程。
師:路程是怎樣隨著時間變化的?
生:時間1小時,路程是60千米;2小時,路程為120千米;3小時,路程為180千米……
師:像這樣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這兩種量就叫做兩種相關聯的量。
(板書:兩種相關聯的量)
師:表中誰和誰是兩種相關聯的量?
生: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的量。
師:我們看一看他們之間是怎樣變化的?
生:時間由1小時變2小時,路程由60千米變為120千米……時間擴大了,路程也隨著擴大,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師:現在我們從后往前看,時間由8小時變為7小時、6小時、4小時……路程又是如何變化的?
生:路程由480千米變為420千米、360千米……
師:從上面變化的情況,你發現了什么樣的規律?(同桌進行討論。)
生:時間從小到大,路程也隨著從小到大變化;時間從大到小,路程也隨著從大到小變化。
師:我們對比一下老師提出的兩個問題,互相討論一下,這兩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分組討論)
師:請同學發表意見。
生:第一題時間擴大了,行的路程也隨著擴大;第二題時間縮小了,所行的路程也隨著縮短了。
師:我們對這種變化規律簡稱為“同擴同縮”。(板書)讓我們再看一看,它們擴大縮小的變化規律是什么?
師:根據時間和路程可以求出什么?
生:可以求出速度。
師:這個速度是誰與誰的比?它們的結果又叫什么?
生:這個速度是路程和時間的比,它們的結果是比值。
師:這個60實際是什么?變化了嗎?
生:這個60是火車的速度,是路程和時間的比值,也是路程和時間的商,速度不變。
駛多少千米,速度都是60千米,這個速度是一定的,是固定不變的量,我們簡稱為定量。
師:誰是定量時,兩種相關聯的量同擴同縮?
生:速度一定時,時間和路程同擴同縮。
師:對。這兩種相關聯的量的商,也就是比值一定時,它們同擴同縮。我們看著表再算一算表中路程與時間相對應的商是不是一定。
(學生口算驗證。)
生:都是60千米,速度不變,符合變化的規律,同擴同縮。
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好。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的量,路程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時間擴大,路程也隨著擴大;時間縮小,路程也隨著縮小。擴大和縮小的規律是:路程和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樣的。
師:誰能像老師這樣敘述一遍?
(看黑板引導學生口述。)
師:我們再看一題,研究一下它的變化規律。
出示例2。(小黑板)
例2 某種花布的米數和總價如下表:
(板書)
按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幻燈)
(1)表中有哪兩種量?
(2)誰和誰是相關聯的量?關系式是什么?
(3)總價是怎樣隨著米數變化的?
(4)相對應的總價和米數的比各是多少?
(5)誰是定量?
(6)它們的變化規律是什么?
生:(答略)
師:比較一下兩個例題,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生: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
師:對。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新內容。(板書課題:正比例的意義)
師:你能按照老師說的敘述一下例1中兩個相關聯的量之間的關系嗎?
生: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是正比例關系。
師:想一想例2,你能敘述它們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為什么?(兩人互相試說。)
師:很好。請打開書,看書上是怎樣總結的?
(生看書,并畫出重點,讀一遍意義。)
師:如果表中第一種量用x表示,第二種量用y表示,定量用k表示,誰能用字母表示成正比例的兩種相關聯的量與定量的關系?
師:你能舉出日常生活中成正比例關系的兩種相關聯的量的例子嗎?
生:(答略)
師: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很多相關聯的量,有的成正比例關系,有的是相關聯,但不成比例關系。所以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關系,要抓住相對應的兩個量是否商(比值)一定,只有商(比值)一定時,才能成正比例關系。
(三)鞏固反饋
1.課本上的“做一做”。
2.幻燈出示題,并說明理由。
(1)蘋果的單價一定,買蘋果的數量和總價( )。
(2)每小時織布米數一定,織布總米數和時間( )。
(3)小明的年齡和體重( )。
(四)課堂總結
師:今天主要講的是什么內容?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自己總結,舉手發言。)
師:打開書,并說出正比例的意義。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
(五)布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