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教學設計與教后反思
教學目標:
1、會正確認讀文中的多音字“樹冠”“唱和”“旋轉”,聯系上下文會理解“德高望重”的意思。
2、通過分析體會,能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3、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懂得擁有友情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交流。
師:同學們,今天是我們第二次見面,一回生,二回熟,不知不覺中我們就成朋友了。認識你們真好,這正如孔子一句名言所說:
(出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揭題。
師:有朋友從遠方來看你,這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嗎?你們說呢?(生:是件快樂的事)那你來讀讀,讀出你的快樂。(指2——3名讀)如果你去拜訪自己的朋友,你的心情又是如何的呢?(學生說:高興、愉快、激動)是的,高興、愉快。有位作家李漢榮,他今天也去山中拜訪朋友,那么他是帶著怎樣的心情去山中訪友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山中訪友。(板書:山中訪友)
3、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認真讀讀課文,讀好生字詞,把課文讀準確、流利。
2、畫出作者訪友時直接描寫好心情的句子。
(學生自由讀課文)
3、檢查字詞情況 (指名讀---讀出詞語的感覺)
(出示): 樹冠:指帽子或像帽子形狀或在頂上的東西。 擴詞:張冠李戴怒發沖冠雞冠
旋轉:轉讀第四聲的時候,表示的是物體圍繞中心點繞轉。擴詞:旋轉 打轉 轉圈
唱和:指歌唱、作詩跟著前面一人接應。 擴詞:一唱一和奉和一首應和
德高望重 津津樂道別有深意
三、理解作者的“好心情”
師:找出文中直接描寫作者訪友好心情的句子。(指名讀)
(出示):(1)不坐車,不邀游伴,也不帶什么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
(2)我輕輕地揮手,告別山里的朋友,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還帶回一路月色。
師:第一句寫到作者出門時帶著滿懷的好心情,第二句寫到作者回來時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板書:好心情)
(一)感受出門時的“好心情”
師:那早上出門時的“好心情”是怎么來的呢?我們來看第一自然段:
(出示):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早晨,好清爽!
師:請同學們小聲地讀兩遍,讀后說說哪個字首先跳入你的眼簾?這個字讓你感受到了什么?(點擊撞)(生:撞。讓我感受到一份驚喜、意外,好象與微風心有靈犀;整個人撞到微風的懷抱里了,被微風中的露水和梔子花香氣所包圍著,特別的舒服。)指名說,指名讀。(那你來讀讀,讓我們感受一下這種心情。)
師小結:一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這一“撞”撞出了驚喜、意外,撞出了心有靈犀,撞出……撞出了同學們這么多不同的感受,可見此次出門非同尋常,因為風中含著露水,所以讓我感覺特別滋潤心脾;也因為風中含著梔子花的氣息,所以在滋潤中還帶著一絲甜蜜。這怎么能不讓我有份好心情呢?難怪作者感嘆道:早晨,好清爽!(點擊這句話,變顏色。)
朗讀:現在讓我們把這清爽的感覺融入到朗讀中吧。(板書:好感覺)你們在下面先試試,然后請幾位同學讀讀。女生在朗讀方面有這天賦。我想男生也不甘示弱的。(試讀—指名讀—女生讀—男生讀)(聽著聽著,這聲音真如一陣清爽的風,讓人陶醉啊!)
師:同學們,早晨就有份好心情,這非常重要,它將是你一天學習、工作良好的開端。你看我此次訪友就(出示)不坐車,不邀游伴,也不帶什么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