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忐忑不安”中“沉默”,在“沉默”中領悟《窮人》教學案例
三、揣摩文中標點,深化人物心靈。
教學中我們關注課文的重點詞語的品析,在此方面舍得花力氣,卻很少關注到課文的標點,淺意識里也認為標點是課文的末梢神經,似乎是可有可無的邊角料,而實際上標點是言語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標點的意義超過文字的表述功能。如果說課文中的語言是作者推敲的結果,那么,伴隨語言文字的標點,同樣是作者的獨具匠心。因此,課文中的標點同樣是文本語言感悟的資源,同樣可以成為學生感悟語言的有效支點,通過對這一細微的“點”的品味,也能夠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深入感悟。《窮人》這一課多處運用省略號。在教學第九小節中我先讓學生仔細讀讀 這段心理活動的描寫,說說他有什么特點在學生發現這段心理活動的特別之處就在運用五個省略號來表現桑娜的矛盾心情后,我又引導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深入研究每個省略號的含義,聯系上下文想想桑娜可能會想些什么?在反復中學生的思維與文本發生碰撞,學生的心靈與主人公更加貼近,逐步體會到 桑娜先是激動,繼而緊張、擔憂甚至責備自己,最后堅定了決心的復雜心理,讓學生在揣摩標點時,領悟深化人物心靈美。
四 、揣摩教材空白,升華人物心靈
小學語文教材是一座內容豐富多彩的大樂園,在其精彩的舞臺角落中往往存在許多值得深挖的空白處。將學生帶入空白處進行挖掘,并借助教材空白發揮其想象思維能力,鍛煉學生說話、寫話能力,進行情境再現與信息交換等訓練。使課堂教學開放而活躍,同時讓學生深入領會文中人物的美好心靈。如:
(1)在空白處補白:在文學創作過程中,一些作者非常重視藝術空白的作用。這些“空白”的設置正因為是在 “無聲之處”,因此,就帶上了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在《窮人》一課,作者用“沉默”一詞留了 “空白”。在此我引導學生探討課文中兩次沉默背后桑娜內心的激烈斗爭,引導學生交流桑娜兩次沉默會想些什么,為“沉默”一詞解密。感受桑娜的善良。教學中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雖然說法不一定完全相同,但只要不悖對主旨的把握我都給予鼓勵,這樣在交流中同學們感受到桑娜善良的美好品質。
(2)在“意猶未盡”處延伸。文章的結尾是門藝術,一個好的結尾往往讓人產生意猶未盡之感,給讀者留下無窮的遐思和不盡的魅力。讓學生深讀課文后,展開想象這是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形成了一個“回路”,也是培養創新精神的基礎。課文結尾我引導學生進行小練筆“你瞧,他們在這里拉。”桑娜拉開了帳子。帳子拉開了,映入漁夫眼簾的是怎樣一副溫馨感人的畫面?漁夫和桑娜之間會說些什么?他們今后將怎樣撐起七個孩子的家?請展開想象寫一段話。
通過這些 “空白點”的挖掘,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學會通過人物的外在表現揣摩人物心理,激發思維,獲得積累,學會讀書,提高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讓原本枯燥的語言文字訓練生動活潑地走入課堂、落到實處。這樣結束課文,能給學生留下一個思維空間,既發揮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寫作能力。 善于想象是學生最寶貴的思維品質,教師為學生營造了想象的空間,促進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潛能的增強。同時,引導學生進入意境,為學生的想象奠定了基礎,使想象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