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結合上下文正確理解下列詞語:追悼、吊唁、張冠李戴、恍然大悟、深奧等。
2.能力目標:
(1)練習給課文各段加上小標題,弄清第一部分和后面幾部分的關系。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魯迅先生是一位關心愛護青少年成長,熱愛勞動人民,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愛戴的人。學習魯迅先生關心他人,愛憎分明的高尚品質。
二、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魯迅先生關心他人,愛憎分明的高尚品質。
2.給課文各段加小標題,弄清第一部分和后面幾部分的關系。
三、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流程
1.導入:
你對魯迅先生了解多少?能給我們大家介紹一下嗎?或者,如果你讀過他的作品也可以說說你的感受?(生介紹魯迅的生平和讀他作品的感受)既然大家對魯迅先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板書課題),看看作者是怎樣看待魯迅先生的。
2.讀文:
同學們讀課文,思考文章講了哪幾件事情?(悼念伯父、談《水滸傳》、談“碰壁”、救護車夫、關心女傭。)
3.學文:
(1)學第一個故事:悼念伯父。
①抓住致敬,痛哭,送挽聯,送花圈這些追悼的具體內容。通過這些方式表達對死者的懷念。
②所有的人都是懷著沉痛的心情來悼念魯迅先生的。作為魯迅先生的侄女,想到再也看不到伯父了心里也很悲痛,你能體會到這種情感嗎?(投影出示句子,引導學生回答。)
(2)學習第二個故事:談《水滸傳》。
①魯迅先生是怎樣“愛撫”周嘩的?相信同學們讀了第二個故事以后一定會明白的。
②這一段出現幾個四字詞語,你能把它挑出來,推薦給我們大家積累嗎?(貼詞卡。)
③面對“我”的這種讀書態度,伯父沒有批評“我”,只是夸他自己記憶好,為什么“我”卻“又羞愧,又悔恨”呢?(表面夸自己記憶好,實際上是批評周曄讀書不認真。)
④這種委婉的批評正體現了伯父對我的——愛撫。可是伯父去逝了,周曄也得不到這種愛撫了,讓我們再來體會讀這句話?
(3)小組合作學習后三個故事:“談碰壁”。理解“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①小組同學談體會。
②全班同學互相補充。
③資料補充。
④教師總結:魯迅先生經常受到敵人的迫害,為了在報上登一些革命文章,魯迅先生曾用一百多個假名字,可見當時社會的黑暗。但魯迅先生毫不畏懼,用筆桿子當武器,同敵人作斗爭。可是,伯父去逝了,周曄再也聽不到他那風趣、幽默的聲音了。讓我們再一次體會周曄的情感。
(4)學習第四個故事:“救護車夫”。
①找同學大聲朗讀。請其他同學談談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