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1、激發學生保護環境、愛護大地的情感,懂得必須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自己的家園。
2、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語言的優美,感悟語言蘊涵的意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在讀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教學時間】 第二課時。
【設計思路】
這篇文章被譽為有史以來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弦的演說,它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人類與大地上河水,空氣,動物等的血肉關系,強烈地表達了印地安人對土地無比眷戀的真摯情感,圍繞我們的課題《小學生興趣培養與潛能開發》展開設計:
1、讓學生讀中感悟,充分地讀,不同層次地讀,在讀中讓學生不知不覺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培養閱讀和朗誦的興趣。
2、滲透閱讀方法,讓學生學會平時積累方法,學會靈活運用,養成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指導關鍵語句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神圣”,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引導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美與震撼力,進一步開發學生的潛能。
【教學設計】
一、回味“神圣”
(課前循環播放一課時圖片)這一幅幅圖片再次將這片土地上美麗的一切浮現在我們眼前,這所有的一切在印第安人眼中都是那樣新鮮純潔沒有污染沒有破壞,猶如一位神圣不可侵犯的老人,正如課文第一部分敘述的那樣,試著背一背(可看大屏幕提示)
二、定位“神圣”
家園,多么溫馨、幸福、和諧的字眼,然而這個大家園在此時此刻卻成了印第安人深深的著戀,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師出示白人領袖要收購這片土地的資料)
在這最后的時刻作為印第安部落的酋長西雅圖最想對收購這片土地的的人說些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合作讀讀課文第二部分,找出最能體現西雅圖心聲的句子。
三、理解“神圣”
例如:
1、河水是我們的兄弟,也是你們的兄弟。你們應該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樣,善待我們的河水。
(1)學生邊談感受邊通過朗讀表現不同的感情色彩(隨機板書)
(2)看過電影上的慢鏡頭嗎?慢鏡頭讓我們看得仔細,閉上眼睛讓我們一起用心慢慢回放(播放迷霧森林音樂,師配樂背誦“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個倒影……我們的希望”;音樂轉成低沉恐怖色彩,閉目想象,這段音樂讓你想到了什么?)
a、浪費水資源的現象
b、河道污染
c、相關課文或文章
2、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1)本文的寫作特點之一,反復吟詠,增強表達效果;
(2)學生分別從不同角度談出對“放棄”的感受(不忍放棄、不愿意放棄、不得不放棄……),并通過朗讀表現(板書)
(3)正如大家所說面對這神圣的土地,印第安人不忍、不愿、不得不放棄,字里行間我們能感受到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深深地眷戀(板書)讓我們采用配合讀的方式表現這種情感。
四、深化“神圣”
西雅圖還希望我們做些什么?快速瀏覽課文最后一部分,再次用心靈和這些方字對話。(學生據課文分析)
西雅圖要白人獻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這片土地白人做到了嗎?
(出示視頻——西雅圖的現狀)簡單說說你的感受。
五、出示“課余作業”
(這篇文章被譽為是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弦的演說,熱愛和保護我們腳下每一寸神圣的土地是我們的共識,此時此刻一寫有很多話要說,提示:制作環保提示卡、設計公益廣告詞、畫環保宣傳畫、唱唱關于環保的歌曲……)
六、情感升華
(課件出示一位老者站在長城上圖片,單擊出現配樂朗誦艾青的詩歌《我愛這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