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閏土》教學實錄及點評
3、總結學法
師:魯迅先生對踏出希望之路始終充滿信心,因為二十多年前的少年閏土,也正是當時中國千千萬萬個農村孩子的代表。他們聰明可愛,知識豐富,勇敢機智,豐富多彩的生活讓城里少年無比羨慕,無限向往。
這節課上到這兒,張老師也要與大家話別了,今天能與大家一起學習,真的很高興,你們的聰明可愛,認真學習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大家記住這三個學習秘訣,希望這三個讀書方法也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出示
不動筆墨不讀書 熟讀成誦會理解 想像提問變聰明
教后反思:
很高興有機會把自己的教學理念以課堂的方式來跟大家交流。
《少年閏土》一課為經典文章,較難的是學生對當時背景的理解。事實上,很多學生對課文的熟悉是我們所想不到的。即使是教師沒有上過的課,學生也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白紙一張,他們大多開學初發新書那幾天就把課文看過,有的還看過好幾遍。不少學生喜歡找哥哥姐姐的課本看。另外,有個操作上的問題。我們平時的授課中強調要把讀擠進課堂,甚至要求讀書聲不得少于三分之二。這個理念是非常正確的,但是在實際教學的操作中,老師通常在早讀課上,提示學生,要教的新課須學生反復朗讀,加上預習,許多學生對課文內容也是十分熟悉,如果課上再按部就班地要求三分之二的朗讀,學生很多讀得并不起勁。所以,這就如三維目標,很全面,但并非每節課都要照顧到三維。所以,我的意圖是提供一個長篇課文的閱讀教學嘗試,一是重點要有所側重,抓兩個重點句段來理解,二是要求要略有提高,比如小練筆,比如課外的拓展,三是學習方法要反復出現,歸納出學法并成系統。
這個課有三個特點:
一是整塊教學,追求教學效益最大化。現在都知道不要把課教得支離破碎,但卻找不到途徑,比如一般聽到的課是這樣:《學弈》學是什么意思?弈是什么意思?學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釋。評課就說,由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其實一個簡單的內容叫了三四個學生回答,這本身就是浪費時間,很多課堂紀律問題都是在提問時出現;而且還有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一個學生這樣并不代表所有的學生都這樣。所以有以點代面的嫌疑。另外,像這樣問一下答一下再讀一下,反復地這樣,導致學生疲勞厭倦,課堂上景觀很不盡人意。整體教學體現在:比如練習要求全部出現,在整個時間塊內學生一個一個地學習下來。比如,三個較高要求的內容,讓學生在同一時間段內自由選擇快速練筆后輪閱交流,每個學生只寫一個,可是學了三個內容。
二是學習方法成系統的交給學生。并不是所有學法都要學生自己總結出來,學生畢竟有局限,所有有的是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有的是在教學內容中水到渠成地總結,是需要平時不斷滲透的。平常教學我經常以秘訣的形式告訴學生學習方法,學生都比較專注也比較興趣。比如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朗讀的方法,閱讀的習慣。
三是關注所有的學生是否在積極主動地學。許多教師在教學中都很苦惱:為什么學生在課上都聽懂了,做起練習來還是有許多不會?這其實是因為課上我們所提問的只是個別,個別會了我們就以為是全部會了此其一;其二,有學生發言,對其他學生來講,就有個先入為主的印象,多數學生就不會再動腦筋去想,這就是教師沒有給每個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我的課特點是比較少叫學生個別地一個一個回答,因為一是大班化,二是交流形式可以以小組或同桌,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說而不是當聽眾,三是時間有限。我認為課堂就是組織所有學生在學習,他們在讀在想在寫在記就是全員全程參與 學習,真正實現課改的最高要求:讓每一個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