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案例分析
2、讀讀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五)總結
(六)作業
1、自學第二、第三段,在感受深的地方寫批注。
2、收集魯迅先生的名言。
(七)板書設計
為自己想得少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為別人想得多
反思: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一篇精讀課文。作者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告訴我們伯父是一個愛憎分明、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達了對伯父深切的敬愛之情。
在備課第一課時時,我把教學重點放在理解詞語,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體會魯迅先生的品質。難點是引導學生通過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領悟的方式,理解并感悟魯迅先生的高尚品質,之后通過美讀表達人們對魯迅先生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通過隨后的課堂實踐,我認為有兩點比較成功:
一、通過過關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有效地檢查了學生預習課文的情況。
二、抓住中心句,讓學生通過反復品讀,體會到伯父的人格魅力,還激發了他們對伯父的愛戴和懷念之情。
但是在三部分的講解過于簡單化,沒有將內容講透,沒有引導學生根據問題找出相關語句進行體會理解,表現為:教師的點撥過于直接,啟發孩子的太少,甚至擔心孩子回答不上來而直接引出答案,忽略了對“嘆了一口氣”的教學,這樣一來,使學生的思維拘泥與一個狹窄的范圍內,不利于其長遠的發展。因此,造成課堂看似熱鬧,實際上許多孩子的思維沒有得到激發而呆坐在那的情況出現。
今后,我要在設計上多下功夫,拓寬學生多樣化思維,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