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雜談
【廣東省雷州市客路中心小學 李麗梅】
〖淺談寫作背景在教學中的作用·拋磚引玉,輔助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含義深刻句子是文章的精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對于把握文章的中心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高年級語文教學,指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既是重點,又是一個難點。在多次的教學實踐中,我找到其中的竅門──含義深刻的句子常包蘊文章的中心,而文章的中心又與作者寫作背景緊密聯系。何不充分發揮寫作背景在這個理解過程中的輔助作用呢?
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這句話如果單從表面理解,一定會“離題萬里”。教學時,我用課件出示魯迅先生的生活環境----魯迅生活在戰亂年代,他所寫的文章大多是揭露反動統治者的丑陋面目,號召民眾奮起戰爭。他的筆就像鋒利的匕首,深深刺入敵人的心臟。反動派非常懼怕他,限制他發表文章,還處處迫害追殺他。在這種形式下,魯迅先生巧妙地和敵人展開斗爭……學生聯系這個資料,反復誦讀句子,茅塞頓開,理解這句話是魯迅先生十分風趣的說法──“四周圍黑洞洞的”指舊社會的黑暗,“碰壁”指革命者受到敵人的迫害和追殺。
【陜西省安康市白河縣城關鎮桔子園小學 李天琴】
〖閱讀能力培養的幾條有效途徑·轉換詞語,讓學生在“換”中感悟理解〗
教師把文中用得非常準確的詞語,引導學生試用別的詞語替換,再說說原來的詞語好在哪里。啟發學生思維,激勵學生探究,使其領略這個詞特有的情味,體會作者用詞的獨巨匠心。
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滿了整間屋子”中的“堆”,可用“擺”去代替。學生體會到“擺”是一個挨一個地放,而“堆”不僅有擺的意思,而且是一層撂在另一層上面,說明了數量之多。這么多的花圈又說明了什么?說明送花圈的人多。送花圈的人多又說明了什么?說明魯迅先生得到了許多人的愛戴。通過這樣一個“堆”的挖掘,帶起了學生對整句話的理解,由對這一句話的理解,體會到了人民群眾對魯迅先生無比愛戴和深切懷念的感情,實現了從詞到句到文到感情的理解過程。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勝利二小 莫曼君】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根據課文內容,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好的問題情境是成功運用情境教學策略的基礎。根據教學內容,把教學策略具體化是實施好情境教學的關鍵。
如:我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一自然段時,為了讓學生探究魯迅先生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愛戴?我根據第一自然段講“魯迅先生逝世了,許多人都來悼念他“這個內容,為學生創設了這樣的一個情境:“同學們,當你看無數個花圈、無數對挽聯、大人、學生、老人,各界人士都來悼念魯迅先生這樣的情境,此時此刻,你是怎么想的?”學生為了探究魯迅先生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愛戴這樣的一個問題,并積極地去閱讀課文,尋找答案。這不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興趣了嗎?
【浙江省桐鄉市第一實驗小學 胡敏敏】
〖讓學生在課堂上“亮”起來·開放合作,發揮孩子的個性特質〗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教師要在學生獨立思考基礎上,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際,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對需要解決的問題,想出無數個解決的辦法,鼓勵標新立異,而不拘泥于別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