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叩詩歌的大門
七、板書設計:
詩道——知識競賽;
詩韻——朗誦表演;
詩集——好書推薦;
詩作——原創作品;
詩味——收獲總結。
教學反思:
學生在經典古詩文中反復誦讀,形成積累,這是培養語感的最佳策略。兒童誦讀古詩文,不僅可以培養其記憶力,想象力,進而促使其智力的發展,而且可以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使兒童終身受益。一人讀古詩文較難,大家一起讀,則興趣將會大為提高。教師要充分發揮群體的力量,激發學生誦讀的欲望。時間長了,學生自然會養成誦讀的習慣。
評課記錄:
黃宏軍:這節課旨在激起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興趣,掀起誦讀古詩文的熱潮。
教者緊緊圍繞這一目的,設計教學環節,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的。
何翠銀:本節課形式多樣,孩子們在“比、學、趕、幫、超”中增強了團結協作,也感受熏陶、領略詩趣。
吳伯林:多誦讀古詩文,不僅能讓孩子在言語聲音的世界中充分感受漢語言形式的魅力,還能使他們更喜歡學習語文,插入與古詩內容相關系的故事,能把好奇心轉化為學習興趣。本節課目標明確,思路清晰,過程流暢,重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上做文章,學生的參與度高。如果教師能向學生推薦優秀古詩文,這樣學生會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讀書的活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