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學設計及反思
騎在人民頭上的
人民把他摔倒;
把名字刻在石頭上的
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③用一句話說說這樣的人。
偉大,實則渺小,讓你想到哪些人?
(2)另外的“有的人”呢?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當牛馬。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燃燒。
有的人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②人們是怎樣對待他們的?
做牛馬的
遠記住他!
風吹到的地方
青青的野草。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③你讀出詩中的言外之音了嗎?
牛馬,野草為了別人更好的活的人是誰?
④補充魯迅的資料,交流。
(出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火,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腐朽。”
“趕快收斂,埋掉。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原來臧克家以此作比,竟都是出自魯迅的原話啊!
(3)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又發現了什么?每節都是“先反后正”。
四、對比特寫,寫法感受。
1.對比讀。
找找哪些字感受到強烈的對比?
2.交流:
品讀“騎”“俯”,“刻入”“情愿”,“不朽”“爛得更早”……
我們可以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一善一惡,一美一丑。
3.比較讀
(1)2、3、4節5、6、7節
2與5節,3與6節,4與7節,
“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與“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跨,”
……
(2)與前面放在一起寫比較,你感受到什么?
臧克家無愧于“中國當代詩魂”。
五、總結齊誦,激起共鳴
1.十三年過去了,我們依然記得,讀詩……七十二年過去了,我們依然記得,讀詩……
2.《有的人》僅僅是在歌頌魯迅嗎?更是在贊美那些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而活著的人,以小見大。
3. 將來等我們老了,我們還依然記得,齊讀詩。
教學反思:
這是一片略讀課文,要求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憎愛分明的感情,并懂得為人民服務的人將得到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了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
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時,先讓學生讀準,特別是對容易讀錯的“呵”字,進行正音。其次,本課的有感情朗讀詩歌是重點,學生對愛憎的感情朗讀的還不夠鮮明,知道要表達的感情,但讀不出來,這時教師應及時的做到范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