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麗莎之約》教案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生詞。
2 、理解課文內容,弄清《蒙娜麗莎》這幅畫都畫了些什么。
3 、培養學生欣賞繪畫的能力,培養欣賞名畫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培養學生欣賞繪畫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在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盧浮宮中有三件寶,其中一件就是《蒙娜麗莎》(板書:蒙娜麗莎),它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巨匠著名畫家達·芬奇的代表作。幾百年來,這幅畫一直讓人們百看不厭,也一直為世人所津津樂道,蒙娜麗莎的微笑也成了世界上最神秘的微笑!你們想看看嗎?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在大洋彼岸探訪蒙娜麗莎吧!
2.出示課題:蒙娜麗莎之約。(齊讀)
讀了課題有什么想問的嗎?(學生緊扣課題質疑)
二、介紹達·芬奇
達·芬奇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繪畫巨匠。他不僅是一位天才的畫家,并且是大數學家、科學家、力學家和工程師,設計過世界上第一個飛行器。不僅如此,他還是醫學家、音樂家和戲劇家,而且在物理學和植物學等其它科學的研究也很有成就。是一位多才多藝,全面發展的人。他對人類作出過多方面的貢獻。他道德高尚,舉止溫雅,且體格健壯,力量過人,據說他一只手就能輕易地折斷馬蹄鐵。他左右手都會寫字,作畫,他用左手寫的字是反向的,人們只有在鏡子里才能看懂。
達·芬奇出生于佛羅倫薩附近的芬奇鎮,這是一個景色秀麗,風景如畫的地方,展現出一派田園風光:山坡上有葡萄園,山谷里聳立著四季常綠的樹木,潺潺的溪水和嘰嘰喳喳的鳥叫聲構成了一曲歡快悅耳的音樂。在這樣美麗的自然環境的熏陶下,達芬奇的觀察力和感受力都逐漸敏銳和豐富起來。
三、初讀課文,感受名畫。
1.學生快速默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反饋交流。
四、欣賞名畫,感受魅力。
1.默讀課文,看看課文那幾個自然段具體介紹了這幅名畫,找到課文5~7自然段。
2.觀察《蒙娜麗莎》的課文插圖,并對照課文對這幅畫的描寫,讓學生自由觀賞。
3.從同學們驚奇的眼神中,老師感受到你們對這幅畫的喜愛,說說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交流說說感受最深的一點)
4.課文是怎樣具體介紹《蒙娜麗莎》這幅畫的呢?選一個你最感興趣的方面,細細讀一讀,體會體會,說說自己的感受。
5全班交流,感受名畫的魅力。
(1)引導學生感受畫的整體。(第五自然段)
(2)引導學生觀察肖像畫的面部表情。(第六自然段)
圍繞“神秘的微笑”,感受達·芬奇用他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畫筆,讓蒙娜麗莎的微笑成為永恒美的象征。
(3)引入資料:500年來,人們一直對《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觀者或在不同的時間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時覺得她笑得舒暢溫柔,有時又顯得嚴肅,有時像是略含哀傷,有時甚至顯出譏嘲和揶揄。在一幅畫中,光線的變化不能像在雕塑中產生那樣大的差別。但在蒙娜麗莎的臉上,微暗的陰影時隱時現,為她的雙眼與嘴唇披上了一層面紗。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現在眼角和嘴角上,達·芬奇卻偏把這些部位畫得若隱若現,沒有明確的界線,因此才會有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法國巴黎盧浮宮公布蒙娜麗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興、9%的厭惡、6%的恐懼和2%的憤怒。這一結果是由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學應用“情感識別軟件”分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