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舞臺》教學實錄
師:誰再來讀讀這個句子,讀出趣味。
生讀句子:“我為趕它下臺,腳下沒留神,一個倒栽蔥,摔下床來,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沒緩過勁來。”
師:嗯,還有其他的嗎?這位女生。
生:在第七自然段。六歲的小女孩柔弱的身體成了黑臉大漢手中的一塊生面團,翻過來、周過去、立起來、橫過去、抻、拉、壓、拽,為所欲為。這句話看出吳霜在練毯子功時非常辛苦。
師:哦,她是這樣寫的,還有嗎?
生:我從第三自然段找到了咿咿呀呀這個詞。寫了一句批注:在小床上咿咿呀呀地亂唱——趣。
師:這位同學的趣字,我覺得用得很妙。那你能不能讀讀這個句子,把這份趣味給讀出來。
生讀句子:“身上圍著一條大毛巾,搖搖晃晃走幾步,兩手上下左右比畫著,嘴里咿咿呀呀地亂唱。”
師:好,還有嗎?你來。
生:“我剛會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親演戲。”我批注了:看出吳霜很喜歡唱戲。
師:噢,從小就開始喜歡演戲,還有嗎?
生:我找到的也是在第七自然段,六歲的小女孩柔弱的身體成了黑臉大漢手中的一塊生面團,翻過來、周過去、立起來、橫過去、抻、拉、壓、拽,為所欲為。我寫的批注是:抻拉壓拽練苦功——狠。
生笑。
師:掌聲鼓勵一下。
生掌聲。
師:同學們,這位同學寫的批注,有兩點特別值得我們學習。第一,她抓住了課文當中最有代表的動作,哪幾個字——
生:抻、拉、壓、拽
師:第二,更讓我佩服的是,她最后那個概括的詞來自課文當中。找到了嗎?
生:找到了。
師:哪里?第七自然段,狠勁。用課文當中的詞語來概括,既正確又形象。這位女生真了不起。剛才,她讀的這些詞兒,其實動作是非常難的。當中有幾個字,我們可能還是第一次見面。這個字念——
生:周。
師:這個字念——
生:抻。
師:這些動作其實很難的,可是吳霜卻沒有把它們放在眼里。來,誰能用小吳霜的語氣來讀讀這幾個詞。
生讀句子:“翻過來、周過去、立起來、橫過去、抻、拉、壓、拽,為所欲為。”
師:有點輕松的感覺,誰再來試試看。
生讀句子:“翻過來、周過去、立起來、橫過去、抻、拉、壓、拽,為所欲為。”
師:更輕松了,不過我建議啊,在讀這些詞語的時候,你如果加一點節奏,可能更輕松,比如說,師范讀:“翻過來、周過去、立起來”你再來試試,好吧。
生再讀“翻過來、周過去、立起來、橫過去、抻、拉、壓、拽,為所欲為。”
師:比剛才棒多了,是吧。這些動作,小吳霜很輕松,可是在奶奶的眼里,這些動作可不輕松呀!同學們,如果叫奶奶來讀,又該怎么讀呢?先自己練一練。
生:練習。約12秒。
師:誰來試一試。
生讀句子:“翻過來、周過去、立起來、橫過去、抻、拉、壓、拽,為所欲為。”
師:讀出了那份疼愛。誰再來試試。
生低沉地讀句子:“翻過來、周過去、立起來、橫過去、抻、拉、壓、拽,為所欲為。”
師:他的聲音比較適合演這個角色,還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我們感受到了那一份不舍。同學們,同樣的一個句子,同樣的描寫,不同的人物,可以讀出完全不同的情感。我們一起來試試好嗎?女生,小吳霜的,男生,奶奶的。小吳霜,預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