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學實錄
師:讀得好,但是還抓不住,我要讓你抓住。
生:太陽有腳……
師:是啊,太陽有腳,像一個人,就是一個人,我們讀這句話。
出示:……
師:你有沒有看到他的腳步?
生讀……
師:這都是時間的腳步在那兒移。怎樣地挪移?
生讀:輕輕地……
師:快嗎?慢嗎?所以吃飯時……
生讀。
師:時間都是慢慢地悄悄地挪移,我們一起倆讀。
生齊讀。
師:開始是挪移,后來從哪里看到他的腳步匆匆而過?
生:跨過、飛過、閃過、溜走(板書)。
師:時間的腳步是怎樣匆匆的呢?……
師:你從這些詞語感覺到什么?或是有什么發現?
生……
師:所以,日子是有形象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他有腳,我可以讓他停下來,可是他與人有什么不同?
生:人的腳步可以快可以慢,可以自由停下來,而時間的腳步一去不復返。
師:他的腳步只能匆匆而過,你想留也留不住,擋也擋不住,讀第一句。
生……
師:……表達作者對時光一種怎樣的感受?
生:無奈。
師:你能留住嗎?那種對日子的無奈表現得非常清楚。(板書:無奈)
師:第四自然段中,你找到日子的形象了嗎?
生:……
師:青煙、薄霧,看得見嗎?你看多形象,如青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朝陽蒸融的樣子,你看過嗎?
作者說八千多日子……
為什么把時間比作青煙、薄霧?而不是比作一滴水?
生:因為被微風吹散的青煙、被蒸融的薄霧都無影無蹤了。
師:說得多好啊。八千多日子就想青煙薄霧無影無蹤、沒有痕跡。主要告訴我們八千多日子沒有在生命中留下任何痕跡。我們來讀……
生讀……
師:你看到過這樣的痕跡嗎?
生:沒有。
師:要急促些,聽老師來讀。
生再讀。
師:這里有兩個問句一樣嗎?為什么要反問一個問題?
生:強調了沒有留下一點點的東西。
師:對,這沒有留下一點點痕跡,為什么?
往前看,讀讀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話。
生讀。
師:八千多日子……留下兩樣東西,一是徘徊,一是匆匆,他沒有做什么有價值的、有意義的東西。八千多日子就這樣過去了,沒有留下任何痕跡,所以有怎樣的感情在里面?
生:后悔。
生:慚愧,因為沒有做過有意義的事情。
師:……
生讀。
師:這個“平”是什么意思?我不能理解。
生:我覺得來得時候、去的時候不能一樣平凡,應該做點什么?
師:有點懂了。
生:不能平靜地、白白地走這一遭。
師:要留下點什么,哪怕是一絲痕跡,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師:它告訴我們,一生要有所作為。人生短暫,生命有限,歲月無情,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應該怎樣走這一遭呢?怎樣有所作為呢?所以作者留下這樣一個疑問,齊讀最后一節。
師:在作者眼里及筆下,日子匆匆過去,是有形象的,八千多日子……
(指著板書總結。)
我們再來讀讀這最后一句話。
生讀。
師:為什么提出這個問題,卻沒有回答。他為什么這樣寫?
生:給我們留下思考的空間。
師:是啊,一個需要用一生思考的問題,人生一去不復返,人生該留下一個怎樣的痕跡,今天留一個作業:為這個問題寫一個答案,想想我們該怎樣走這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