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學設計及反思
人也要像珍珠貝一樣,養成重塑傷口的本事,轉化生命的創傷,使它變成美麗的珍珠。
人生的傷痛就是活的珍珠,能包容,就能煥發晶瑩的光彩;不能轉移,就加速了死亡的腳步。
師:是啊,樹要長大成才,需要獨立生存,人要長大成人,需要獨立自主。師:作者從種樹人的種樹之道中悟出了育人之道,這種寫作手法叫——借物育人。只要你豎起自己的耳朵,睜大眼睛,用心靈去感受世界上的一草一木,你的筆下就會有感人的文字,你對生活的感悟也會更加深刻
齊讀:好的圍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歷程要細細品味;不要著急把棋盤下滿,也不要匆忙的走人生之路
師:好的文章也要慢慢口味,課后請同學再找一些林清玄的文章讀一讀,品味品味
四、作業
a、摘抄本課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b、留心身邊的事物,選擇一個使你有所感觸的事物寫一寫,要仿照本課寫清楚自己從中得到的感悟。
教學反思:
《桃花心木》是中國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名篇,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學會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的環境中經愛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其中種樹人的話和“我”從中感受到的育人的道理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尋疑導行,閱讀批注,與文本深入對話。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在讓學生由種樹人的奇怪做法生發疑問后,我給學生提出明確的閱讀任務:請大家帶著這些問題,默讀12、13自然段,邊讀邊想,簡單圈畫、批注,記下自己的體會感想。學生在讀、思、批的過程中,與文本展開深入對話。
2、角色轉化,交流體驗,落實語文說話訓練。學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閱讀后的體會感想過程中,我安排學生進入角色——桃花心木和我們一樣有心,假如你就是一棵桃花心木苗,你會對種樹人說些什么呢?小黑板出示:假如我是一棵()的桃花心木苗,我會對種樹人說:“”
為了開啟學生的思路,我提示學生:假如你是一棵茁壯成長的小苗,或者即將枯萎的、或者已經枯萎的……再次要求學生抓住文本中的重點詞句進行說話訓練,使文本中的重要句子通過不同方式來品味,來運用,升華了學生的體驗,學生在說話的過程中,與文本展開近距離的二度對話。
3、超越文本,聯系生活,升華對文本的感悟與體驗。課文中蘊含著深刻的生活哲理,我想,聯系生活經驗能使課文所含著的道理變得容易理解。所以在這節課我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你有沒有認識或聽過和桃花心木一樣的人,說說看。
其實,課堂上還有不少缺憾和不盡人意的地方。
課堂上時間安排不好,前松后緊。
今后在處理課堂預設與生成方面,教學環節的推敲方面,師生關系的和諧方面應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