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桃花心木(教學設計)
【教材解讀】
《桃花心木》是中國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寫的一篇中心突出、內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寫“我”于平凡的生活中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即高個子種樹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時顯得不按規律,漫不經心,于是心中生出許多疑團。后來通過與種樹人的交流才明白原來種樹人貌似不懂規律、缺乏愛心的種種舉動恰恰是為了讓樹木自己學會適應不確定的環境,以便更茁壯、更堅強地成長。種樹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動,并從中感悟到人的成長其實也是如此:唯有經得起各種不確定因素磨練與考驗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練就獨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頑強、更燦爛地生活與成長。全文借種樹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飽含深遠的意味。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及出現的新詞!
2、以教材為憑借,引領學生關注生活現象,引發深入思考,產生獨特體驗,發表獨到見解。
3、在對種樹現象及緣由的學習探討過程中,領會種樹人語重心長的話語,受到生活與成長的啟迪,豐富和提升學生的精神世界。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借種樹喻育人說明的深刻道理,能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體會。
【教學過程】
一、初讀探疑,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是中國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他的散文總是讓人在平凡的小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我們以前所接觸到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就是他的散文。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他的散文——《桃花心木》。
2、你對于桃花心木有什么了解?
(課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關圖片、資料,學生交流對于桃花心木的了解。)
3、讓我們看看作者的筆下的桃花心木是一種怎樣的樹?
(出示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4、教師小結:了解了桃花心木是一種特別的樹,作者又以“桃花心木”為題,預習了課文,我們知道了課文僅僅是在寫桃花心木嗎?
二、檢查課外自學情況
1、在學習課文之前,老師想檢查一下你們的預習情況,請打開課堂作業本。
(作業本1——4小題,投影出示校對。)
2、看來大家對于課前的預習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剛才我們說到作者以“桃花心木”為題,僅僅是寫這種樹嗎?
三、品讀課文,感受育苗人的奇怪。
1、讀課文,畫出育苗人讓人感到奇怪舉動。
奇怪的是,他來得并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
他有時上午來,有時下午來,時間也不一定。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時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來的時候總會帶幾株樹苗來補種。
2、指導學生用疑惑的語氣朗讀描寫育苗人奇怪的舉動的語句,質疑:育苗人的這種奇怪舉動和我們平常種花有什么不同?
3、創設情景,學生置疑,引導讀書:
(1)看到育苗人有這樣奇怪的舉動,作者猜想到了什么?
(我起先以為他太懶,隔那么久才給樹澆水。但是,懶得人怎么會知道有幾棵樹枯萎了呢?后來我以為他太忙,才會做什么事都不按規律。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從從容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