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桃花心木
一、教材解讀1.課文簡說。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是我國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語言樸實流暢、寓意深刻。作者借樹苗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文章從描寫桃花心木的形狀很特別開始,引出桃花心木樹苗和種樹人,再寫作者觀察種樹人種樹的奇怪現象,最后寫作者與種樹人的談論。種樹人的話,使作者受到感動,明白了“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的道理,點明了文章的主旨。作者在描寫和敘述中轉承自然流暢,由作者的疑問引出種樹人的一番話,使作者受到啟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
編選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抓住重點句段,聯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從中感悟人生的道理;三是初步感悟文章的語言特點。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種樹人的話和“我”從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體會到作者介紹種樹的經驗、道理和方法僅是一個比喻,其目的是為了說明育人之道。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奇怪的是,他來得并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
這句話寫種樹人的奇怪做法。有兩點奇怪:一是來的時間不確定,隔三差五,或十幾天來一次;二是澆水的量也不確定,時多時少。這句話為后文作者探明原因作了鋪墊。
②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理解這句話首先要弄清楚“不確定”的意思,可先讓學生結合課文前面種樹人給樹澆水沒有規律來理解,明白這里的“不確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預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難。只有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為堅強的人、有作為的人。
③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因為種樹人來的目的就是讓樹木適應環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經得起風吹雨打的鍛煉,學會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壯生長。如種樹人所愿,現在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說明他種樹成功了。
(2)對詞語的理解。
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明其中的道理。文中指桃花心木的枯萎使人不明白原因。
從從容容:非常鎮定,不慌不忙的樣子。文中用來形容種樹人對樹苗的生長了解非常清楚,對樹苗的枯萎一點兒也不驚訝和慌張。
語重心長:言辭誠懇,情意深長。文中用來形容種樹人的說話,表現出對人的真誠懇切和情意深長。
二、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6個生字,抄寫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抓住重點句段,聯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建議
1.可以從以前學過的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鞋匠的兒子》導入,讓學生回憶這些課文的寫法有什么特點。
2.在閱讀中,要引導學生首先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表達順序。可讓學生默讀課文,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如,種樹人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種樹人為什么這樣做?桃花心木給了作者什么啟示?圍繞這些問題學習理解具體語句,對種樹人的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的描寫和作者聽了種樹人語重心長的話受到感動的部分,進行深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討論交流,探究種樹人奇怪做法的原因。在探究中使學生逐步體會其中的道理,受到啟示,獲得人生感悟。